初中第二集人类活动及环境.doc_第1页
初中第二集人类活动及环境.doc_第2页
初中第二集人类活动及环境.doc_第3页
初中第二集人类活动及环境.doc_第4页
初中第二集人类活动及环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第二集 人类活动与环境l 主题、教学目的、时间模块教 学 目 的 时间支持教学时间第二集 人类活动与环境探究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是农村地区)对环境影响。 110分钟6课时l 具体内容主题主要内容时间场地6.1了解家乡环境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森林为例通过对家乡森林周边的探索,认识家乡森林的美丽及价值,了解森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有5个活动:1) 寻找森林的颜色2) 描绘大树3) 诗之树4) 秋天的落叶5) 鸟森林伐木者时间80分钟教室和林地6.2生产与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6)通过“森林之网”游戏,发现l 森林l 气候变化l 野生动物l 空气质量l 实木家具和地板l 消费者l 森林认证等各项事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学生个人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人类活动,尤其是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影响时间30分钟林地6.1 了解家乡环境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森林为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1)走近家乡周边的森林,进行森林之旅的探索了解森林面临的主要问题;(2)认识到家乡森林的特点及价值。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森林造成的影响,进而理解家乡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三、教学要求(1)前四个游戏活动侧重于了解森林,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森林环境,并学习从不同侧面欣赏森林的美。第五个游戏活动要让学生能够体会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有益于环境的价值观,使学生理解有益于环境的价值观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在游戏中,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体会与回答一定要在游戏过程中自然生成,不要用说教方式强加于学生。四、课时安排34课时。五、教学策略建议(一)概述本节由五个游戏活动组成。“森林的颜色”让学生手持色卡,在森林中寻找尽可能多的颜色;“秋天的落叶”让学生调查当地秋天树木的落叶状况,观察和统计落叶的形状、颜色、数量等;“诗之树”让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亲身感受一颗树木和一片森林,观察、思考关于森林的问题,并用诗歌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保护森林资源的责任感。“鸟森林伐木者”让学生分别扮演树木、鸟儿和伐木者,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野生动物对森林家园的依赖。(二)教学步骤1、兴趣导入教师从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入手,带领学生到户外活动,引发他们对家乡森林的兴趣。2、活动 森林的颜色 目的: (1)培养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力与感受力。(2)认识到自然事物中包含着丰富的色彩。步骤: (1)教师在户外选择一小片接近自然状态的树林,作为活动的地点。(2)教师让学生们带好记录本和铅笔,将学生们带到事先选择的地点。教师问大家,“说到森林这个词,你们会想到哪些颜色?”请同学们自由回答。然后让大家观察一下周围的树林,问大家看到哪些颜色?(3)把全班按每组45人,分成若干小组。教师为每组分发一张色卡。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做自然小侦探,目标是在指定的区域中,利用手中的色卡,在给定的时间内,努力寻找到尽可能多的森林中的颜色。告诉学生,自然色指的是自然本身存在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的颜色,例如石头、树叶、昆虫、天空、云彩的颜色等。人工合成的物品不包括在内。(4)各小组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分别开展活动。每找到色卡上的一种颜色,就在“森林颜色观察记录表”(见下表)相应的颜色下面记录找到的自然物品并绘出简图。比如,找到一朵花,记录下它的颜色,并在笔记本上画下它的样子;如果是一片落叶或石子,可以将它们拾起来带走。森林颜色观察记录表组员: 地点: 日期:颜色卡(粘贴在下面格中)有这种颜色的自然物1(粘贴在对应格中)有这种颜色的自然物2(粘贴在对应格中)(5) 各小组也可以分别将各自的“森林颜色观察记录表”贴在一张大白纸上,展示他们找到的森林中自然的颜色。比比看,哪一个小组找到的颜色最多。教师引导学生讨论:l 开始寻找颜色之前,你认为色卡上有没有一种颜色在自然界中找不到?l 大家是否找到了色卡上所有的颜色?l 你最喜欢你找到的哪一种自然颜色?哪一种自然界中的颜色最让你感到惊奇?l 参加完活动有什么感触?小结与提示:这个活动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特点,运用到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比如,美术课可以作为本活动的后续活动,要求学生们结合对自然的观察,充分运用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一幅表达自然景象的美术作品创作。在语文课中,鼓励学生描述他们的寻找过程,充分表达他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感受。在思品课中,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意见时间,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价值取向。2、活动 诗之树目的: (1)带领学生走进林地,身临其境地写一首关于树的诗。(2)给学生一个用创造性和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环境的情感、价值观的机会。步骤:(1)观察与感受。将学生带到风景优美并且安全的树林中,让学生各自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用几分钟的时间,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树木及其周围环境。(2)每人写一首诗。让学生把各自的感受说出来,写在一张白纸上。并依据“诗的格式”(写诗的格式不局限于所提供的这几种,也可以任意选择,只要能抒发学生的情感就可以),每人写一首关于树和森林的诗。诗中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树木的印象,接触树的感觉,风吹动树林的意境,树林中的花草动物,森林和人类的关系等等。诗的格式1. 律诗 格式比较严整,字数、行数和格律等有固定要求。比如,可以按以下形态:(1)“我梦想,”(2)“我是.”(某物或某人),(4)哪里,(4)行动,(5)怎样。例如,我梦想,我是树,在山边,与风舞,极舒服。2俳句俳句是一种诗体,它包括三行:第一行有5个音节,第二行有7个音节,第三行又有5个音节。例如,覆着雪的树,在融融的月光下闪烁,风急行而过3五行诗由五行组成,每行有一个指令性意图和数个音节:(1)题目是两个音节,(2)叙述标题用4个音节,(3)描述行动用6个音节,(4)描述情感用8个音节,(5)另一个标题用词用两个音节。例如,森林,悄悄生长,在云雾中伸躯,平静地等待着旭日,升起。5钻石诗如钻石形状,按下面的形态包括7行。名词形容词 形容词分词 分词 分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名词分词 分词 分词形容词 形容词名词例如,种子, 小小的,埋藏的, 萌芽,呼吸,生长,保护,氧气,绿荫,生境, 死亡,腐烂,粉碎,潮湿的,肥沃的,土壤6图画诗词构成诗中所发生的图画。例如,整首诗构成一棵树的形状。当让,你也可以构成其他形状的图画,比如树叶、半圆、正圆、楼梯。树枝绿荫 橡胶果实 衣服纸张 风 屏障 燃料家具 资源 坚果树木 房屋 槭树 糖浆 树皮多样 用途 种子 氧气木材 生境 能量建筑 材料篮球 球棒 叶子根 树胶 软木塞 书籍 颜料 可可 海绵7. 自由诗无固定格式或风格。例如,我是树,战胜一切。我是一棵笑在风中的树。我是一棵荒野中的树。(3)举办“森林诗会”,朗诵学生自己的作品。将学生召集在一起,每人朗诵一下自己写的诗,然后提问学生:诗中提到了树木、森林与我们人类的关系了吗?诗中提到了树木或森林产品对人们的价值了吗?诗中提到了人们对树木或森林的影响了吗?小结与提示:条件允许的话,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作品整理成册,每位同学手中都有一册,拿回家给父母和朋友看,或是出成小报在年级、学校、社区散发,出成墙报、板报供全校同学和社区居民分享,将其中优秀的诗向有关刊物投稿。4、活动 秋天的落叶目的:(1)知道根据树木是否落叶,将树木分主落叶树和常绿树。认识当地几种常见的落叶树。(2)在户外活动中,能够及时做好记录;能够用简单的统计图对落叶和颜色等进行统计分析。(3)感受秋天的美丽色彩与景色。步骤:(1)实地采集落叶的前一天,与学生一起讨论采集活动中需要的工具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采集落叶时,我们需要哪些采集工具?我们应该怎样做采集记录?”(2)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明确采集落叶活动中的注意事项:l 带足吸水纸、报纸。考察时,用吸水纸吸去落叶上的水分,拭去落叶上的泥土,然后,用报纸夹上落叶,或者将落叶放入塑料袋中;l 按照教师要求有步骤地开展活动,即先认一认落叶,再统计落叶叶面的朝向,最后再采集落叶;l 告诉学生不得去采树上未落的叶子,不得摇晃树木,不得折断树枝,自觉保护花草树木。(3)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记录方法。知道在活动中,需要记录采集地点、采集时间,记录落叶的名称,画出叶子的形状、颜色。(4)到采集地点认一认各种落叶树。先让学生说一说各种树的名字,知道各种树的落叶是什么样的。此时,将表格上的姓名、小组、地点、时间填写好。同时,在记录表上记下各种落叶的名称,画下它们的形状。见下表。 观察落叶记录表姓名 第 组 地点 日期 序号树的名称落叶的形状落叶的颜色小结与提示:在秋季(11月之前)开展本活动比较好,此时树上还有叶子,落叶颜色丰富多彩,而且北方还不是很寒冷。关于确定采集地点,建议教师先到附近的乡村、树林、公园等地观察,挑选一处植物种类较多、离学校较近、交通便利、易于采集落叶的地方。如果采集地点是在公园里,教师需要事先与公园管理部门取得联系,请公园先不要打扫某一区域中的落叶。此外,通过查找资料或向他人请教,事先认识采集地点中的主要植物。5、活动 鸟森林伐木者目的:(1)认识到鸟类等野生动物对森林家园的依赖。(2)理解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步骤:(1)在教室腾出一块空地或是将学生带到户外较为开阔的空地上,告诉大家,我们今天要来玩一个游戏。(2)请全体学生从13报数,报到“1”的学生代表树木,“2”“3”的学生代表鸟类。最后报数的三名学生作为伐木工人。(3)请代表树木的同学高高举起双手,随意站在场地中间。代表小鸟的同学随机找到一棵“树”,把手搭在代表“树木”的同学的手上,表示鸟类对树木的依赖。(4)活动开始后,代表鸟儿的同学要在场地中不同树木之间穿梭跑动。当听到教师吹哨子时,代表鸟儿的同学们要马上找到一棵“树”栖身,每棵“树”上只能允许两只鸟儿停留。没有找到树木栖身的鸟儿将被淘汰出局。(5)教师先让学生按上述方法玩上两轮,然后,安排扮演伐木工人的学生入场开始伐木。伐木工人每人每次只能伐倒一棵树,被伐的“树木”要随着伐木工人站到场地边。(6)随着伐木工人不断伐倒树木,可供鸟儿栖身的家园随之消失。越来越多的鸟儿被淘汰出局,站到了场地的边缘。教师在鸟儿数目所剩不多时,宣布中止游戏。(7)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感受:找不到树木栖身的鸟儿有什么想法?扮演树木的同学又有什么感触?伐木工人有什么体会?人类的行为会对野生动物造成怎样的影响?小结与提示:本游戏可以可在体育、生物多个科学中实施。但在不同学科课程中,活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生物课上通过鸟、树、伐木人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在活动完成以后,引导学生反思这个活动背后的寓意。附:本节教学参考叶的寿命与落叶大部分的叶有一年至几年的寿命。一年生的植物,叶子会随着植物体的死亡而死亡。多年生的植物,叶子的寿命为一个生长季。多年生的植物,叶子寿命可长达几年。木本落叶植物在落叶之前,靠近叶柄基部分裂出数层较为扁小的薄壁细胞,它们横隔于叶柄基部,称为离区。在离区形成后,在其范围内,一部分薄壁细胞的胞间层发生粘液化而分解或初生壁解体,形成离层。离层形成后,叶受重力或外力作用时,叶便从离层处脱落,在离层的下方发育出木栓细胞,逐渐覆盖整个断痕,并与茎部的木栓层相连。这个由木栓细胞所形成的覆盖层称为保护层。起到保护植物体的作用。叶的形状叶的形状是指叶片的轮廓,常见的叶形有以下几种。 1针形叶片细长如针。2带形叶片狭长,长度为宽度的5倍以上,又叫线形。3披针形叶基较宽,先端尖细,长度约为宽度的3倍。4椭圆形全形椭圆,中部最宽,尖端和基部都是圆形。5卵形形如鸡卵,下部圆阔,上部稍狭。6菱形呈等边的斜方形。7匙形形如汤匙,先端圆形,向基部渐狭。8扇形形如展开的折扇,顶端宽而圆,向基部渐狭。9肾形形如肾脏基部凹入,先端钝圆,宽度大于长度。10三角形基部宽平,三个边接近相等。11镰形呈镰刀状。12心形形如心脏,基部宽圆而微凹,先端渐尖。13鳞形形如鳞片。14圆形形如圆盘,长宽接近相等。15掌形叶片三裂或五裂,全形如手掌。植物的叶缘很具特征性,是判断植物种类一种重要手段。见下图。后续跟进的活动1树叶的整理与统计(1)把落叶朝向的数据计算出来。(2)小组内传看各自的记录表,了解其他人记录了哪些树。再一次认识各种树的名称。交流落叶有多少种。(3)让统计同一种落叶的学生组成一组,选一名记录员,记录每位学生算出的叶面朝上的数量和叶面朝下的数量。将两组数据的总和算出来。如果这些学生统计的落叶地方都集中在一小片区域,则将总和除以参与统计的学生数量,得出平均数。(4)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一张大表格。请各组记录员到黑板上的表格中写出本组统计的落叶名称及两组数据。落叶名称叶面朝上叶面朝下(5)比较两组数据,讨论:“是否两组数据相当,或者是否明显为叶面朝下的多,或者明显为叶面朝上的多。”(6)学生2人4人一组,把各自采集的叶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将叶子按颜色分成几堆。(7)挑选与叶子颜色相近的彩色笔。大致估算一下每种颜色大概有多少片叶子。确定统计表中每一个圆圈代表几片叶子,之后,完成统计表。告诉学生每一列代表一种颜色的落叶。(8)各组汇报小组的统计结果。之后,教师将全班的数据加起来,再与全班同学一起做一个统计表。让学生“比较落叶有多少种颜色?比较哪种颜色多、哪种颜色少?”(9)让学生比较某一种落叶中最大的与最小的叶子的大小。让学生在科学记录本上整齐地画上九宫格(小格子边长5mm或1cm),将最大的叶子与最小的叶子放在九宫格上,描出它们的边,数出各片叶子所占据的格子数。2制作落叶标本(1)让学生一张一张把落叶辅好,换新的报纸夹上,再在报纸上面压上厚书或者砖块等。(2)剪一些小纸片制作记录卡.片上写上一种落叶的落叶名称、落叶颜色、采集人、采集地点、采集时间。(3)把落叶及相应的记录卡贴在与练习薄大小相当的硬纸板上,外面蒙上一层保鲜膜,或者装入同样大小的塑料袋中。如果有条件,学生可以用相册来制作标本夹。(4)用学生制作的标本夹布置教室,展示落叶标本,鼓励学生进行交流。6.2 生产与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1)完成“森林之网”游戏;(2)发现森林、气候变化、野生动物、空气质量、实木家具和地板、消费者、森林认证等各项事物和事件之间的联系;二、教学重点理解人类活动与森林之间的关系,理解人类活动,尤其是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要求(1)通过游戏,仔细观察和思考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森林的关系。(2)在游戏结束后,认真讨论活动中给出的7个主题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最终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生活方式与消费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接受并愿意追求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策略建议(一)概述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森林与人类需求、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体验到森林之网中某个组成部分(生态的、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的)的变化会带来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联动变化,不好的影响最终威胁到人类自己、好的改变能促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教学步骤1、从日常生活对木材产品的使用上导入我们知道,制作铅笔笔杆用的木材、制作书本用的纸张,都来源于森林。教师可以追问学生:铅笔和书本是我们学习的必需品,不能不用呀,可是,用它们不就等于破坏森林了吗?2、活动 “森林之网”游戏目的: 建立一个“森林之网”,来表达森林与我们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步骤:(1)头脑风暴:说出与森林有关的词汇。教师提问:说到森林,大家都想到了一些什么?森林跟我们的生活在哪些方面的联系?下面请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词说出来,比如野生动物,纸张,家具等。(2)分发和阅读卡片。请同学们组成两人一组,分别称为A和B。教师手里有七张卡片,请每组同学的A同学上来领取一张卡片。这些卡片上面写着不同的词汇,分别是:l 森林l 气候变化l 空气质量l 消费者l 实木家具和地板l 野生动物l 森林认证在每一个卡片的背面,有一些相关的解释说明。请各组阅读一下,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学生提出来。(3)阅读走近森林读本。给每人一本走近森林,请大家翻到第44页,给大家1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下。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森林认证。(4)寻找联系,搭建“森林之网”。请各组的A同学站成一个圈,把卡片都挂在胸前上,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位同学在下面的活动中不能再走动,请组里的B同学领取毛线,然后把它系在同伴的腰间。接下来,做的是寻找本组的主题词与其他组的主题词之间的联系,请各组同学仔细找一找,本组的主题词是否跟另外一组的有联系,比如,森林和野生动物之间是否有联系,如果组里的两个人都认为有,就请B同学去代表野生动物的那一组,去跟他们商讨,是否同意两者有联系,如果对方也同意就把毛线牵到相应的人边上,把毛线在他腰上绕一圈,再拉回到本组A同学的身上。每拉一根线,A同学就要记录纸上与下来两个词汇之间的联系。注意:只有在两个人都同意有联系的时候才能拉上毛线。(5)交流与讨论。在完成森林之网的搭建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 请其中二组学生说一说,你们都跟哪些词汇有联系?有什么样的联系? 同时,寻问另一组的同学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还有哪些联系是他们没有提到的? 这些联系有没有哪一些是他们以前所没有想到的? 有没有哪两词汇之间是没有联系的?为什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社会、与经济等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不断利用,森林的面积与质量都在不断下降,这些会对其他的方面有哪些影响? 作为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我们的生活与森林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我们能做什么来保护森林资源?小结与提示: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森林与人类需求、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体验到森林之网中某个组成部分(生态的、生产方式的、生活方式的)的变化会带来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联动变化,不好的影响最终威胁到人类自己、好的改变能促进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在游戏过程注意场地的条件,保障学生的安全。可适当增加学生对与森林相关事物关联分析的时间,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附:本节教学参考木材和木材产品的身份证森林采伐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破坏森林。如果以一种不破坏环境的方式,即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那么采伐活动就不会对森林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然,这需要科学合理地经营与管理。经营良好的森林,出产的木材和木材产品可以申请森林认证,经过认证后,就可以获得森林认证标志。这标志就是木材和木材产品良好出身的“身份证”,让购买者知道这些木材和木材产品是经过森林合理的经营得到的。森林认证是由具有资质的独立机构,依据国际上公认的一系列原则与标准,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对于管理良好的森林颁发认证证书。认证机构在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考察森林的经营与管理措施,考察森林资源是否是可持续的、是否保护了当地社区居民的权利、是否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与安全、是否保护了当地重要的文化、是否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等等。认证机构也可以给来自经营良好森林的木材产品贴上标签。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森林认证体系,我国也建立了自己的森林认证体系。在各种森林认证体系当中,影响最大的是FSC的认证体系。到2009年,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3.7亿多公顷森林通过了各种森林认证体系的认证。也就是说,有3.7亿公顷的森林被证明是良好经营的,是可持续经营的,是实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的。凡是贴有森林认证标志的木制品,我们不用担心它们的木材原料是来自遭破坏的森林。优先购买这样的产品,是对森林保护工作的支持,时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持。可持续森林产品消费者除了最常见的纸张、家具、地板、铅笔、薪柴等之外,还有很多物品也来源于森林,例如野生蘑菇、中药材、坚果等,甚至我们前面提到的方便面、巧克力等都间接与森林有关。如果细数下来,你一定会感到吃惊:原来我们每天所消耗的产品中有这么多种与森林有关系,森林与我们的生活真是密不可分。作为消费者,如果每个人能够在每一次消费与森林相关的产品的时候,作出明智的选择也就是选择那些来自良好经营的森林的产品,特别是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那么,我们就是在为保护森林作出贡献。目前,由于森林认证在我国的认知度还不高,大量的木材产品上还找不到认证标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明智地选择木材产品呢?第一,尽量避免选购珍贵木材制成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销售比较多的有实木地板和实木家具等产品。为了销售方便,很多实木地板使用的名称都是商品名,而不是原来树种的名字。我们在选购的时候,可以先记录下来备选品种的名字,然后在网上查询相关的树种名称,如果是用珍稀树种或保护树种制作的,则应拒绝购买。第二,尽量减少纸张的使用,杜绝浪费。越来越多的工作场所提倡无纸办公,逢年过节也倡导人们以电子贺卡取代精美的纸制贺卡。购买商品时,我们应该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在使用纸制品时,推荐使用再生纸产品。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部分卫生纸或面巾纸都是由原木浆制作的,这不是对森林资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目前在欧洲市场上的卫生纸已经不再使用原木浆,而是由再生纸来代替了。国内很多机构也已经使用再生纸来制作名片、笔记本等。第三,加强废旧纸制品的回收利用。回收1米高的一摞报纸就可以省下整整一棵树所生产的纸张。我们经常使用的牛奶纸盒包装中含有纸制层、金属层和塑料层,我们可以将这种牛奶包装盒回收,然后将它们重新分解为纸、金属和塑料;也可以将它们压制成一种特殊的板材,用于生产家具。在上海世博会上,你会看到大量用这种板材制成的长椅。第四,注意查看产品上的认证标志。在购买护肤品或方便面等与森林有关的非木质产品时,应尽量选择使用了认证原材料生产的产品,例如RSPO认证的棕榈油和即将面市的RTRS认证的大豆油等制成的产品。卡片制作示例森 林提到森林,也许你首先会想到很多树。的确,从字面上看,森林这两个汉字里就有五个“木”字,直白地说明了森林里确实有许多的树。你的家乡或学校附近的树林可以称为森林吗?多少树木在一起才称得上是森林呢?森林专家告诉我们,森林要有一定大的面积,例如,至少相当于大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森林里的树木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例如,至少要达到5米;森林郁闭度一般不小于20,森林郁闭度就是俯视森林,树冠投影所占森林总面积的百分比,也可以称之为树冠覆盖率。在我们国家,森林还包括竹林。森林的主体是由许多高大的乔木组成的。除此之外,森林中还有极其丰富的生物群体。 森林认证森林采伐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会破坏森林。如果以一种不破坏环境的方式,即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那么采伐活动就不会对森林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然,这需要科学合理地经营与管理。经营良好的森林,出产的木材和木材产品可以申请森林认证,经过认证后,就可以获得森林认证标志。这标志就是木材和木材产品良好出身的“身份证”,让购买者知道这些木材和木材产品是经过森林合理的经营得到的。森林认证机构在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考察森林的经营与管理措施,考察森林资源是否是可持续的、是否保护了当地社区居民的权利、是否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与安全、是否保护了当地重要的文化、是否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等等。野生动物大多数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就在森林里。森林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活动空间,使动物得以繁衍生息,世代延续,进而又成就了灵动的大森林。从森林里的树冠到树枝,再到树下,处处都是动物们的家,好不热闹。你知道去森林中的哪里去寻找动物吗?它们有的居住在像屋顶一样的树冠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