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测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1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测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2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测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3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测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4页
部编本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测试题含答题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一八年第一次阶段测评(九月份学业检测)初一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两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考生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收回。题号一二总分核分人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十一”国庆假期后,小明说:“我假期去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活动遗址。”请你推断,小明去了【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陕西半坡村D.浙江余姚市2.中国农业起源于【 】早期。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D.铁器时代3.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 】的特征。A.一元一体B.多元一体C.一元多体D.多元多体4.下列“传说人物传说贡献”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帝教民耕种B.黄帝发明指南车C.仓颉创造文字D.伶伦发明算盘5.下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阪泉之战炎帝、黄帝B.涿鹿之战黄帝、蚩尤C.商都迁殷盘庚D.牧野之战周文王、商纣王6.下列朝代更替顺序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夏商东周B.夏商春秋C.夏商西周D.商夏西周7.夏朝启承禹位,标志着【 】代替了禅让制。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奴隶制8.下列“王朝都城”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亳B.商殷C.夏洛邑D.西周镐京图 19.图1所示的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A.司母戊鼎B.后戊母鼎C.四羊方尊D.青铜立簋10.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时期开始。A.黄帝B.尧舜C.夏朝D.商朝11.下列造字法中,不属于甲骨文造字法的是【 】。A.象形B.指事C.会意D.汉拼12.“春秋”指的是【 】时期。A.西周前期B.东周前期C.西周后期D.东周后期13.下列“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公元前2070年启夏朝建立B.约公元前1600年汤商朝建立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西周建立D.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周建立1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历史研究表明,铁农具、牛耕等最早出现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5.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一落千丈,只能勉强作为“天下共主”而存在,实际上却是各路诸侯各自为政、割据一方。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许多称霸中原的“霸主”。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逐鹿中原的旗号是【 】。A.“伐无道,诛暴秦”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尊天子,攘四夷”D.“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16.假如你生活在北京人活动的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是【】。A.路过的人直立行走B. 一群人合作猎捕动物C. 用磨制的石刀分割猎物D. 吃烧烤过的熟肉17.假设你生活在传说中的炎黄联盟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是【 】。A.人们用疑似文字的东西记事B.人们用盐作为调味品C.人们正在建造遮风避雨的宫室D.多数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18.假设你生活在商朝,你不可能听到的话语是【 】。A.“听说又要迁都了,这次不知道要迁到哪里去。”B.“烽火又点起来了?又拿我们寻开心?不去!”C.“听说大王设立了炮烙之刑,太残忍了。”D.“报!牧野我军悉数倒戈!叛军已经要攻进来了!”19.假设你生活在西周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一个农民在挥鞭赶牛耕田B.各路新晋的诸侯王纷纷赶赴封地C.一位周天子被国人赶出了宫D.周天子下令诸侯抵抗犬戎却无人理睬20.“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下面关于学习历史的态度和做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B.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并不断鞭策自己C.按照今天的道德、法治观念去评判先人的功过D.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道小题,共70分)21.读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2 图3请回答:(1)图2所示的是_式房屋,居住这种房屋的代表性居民是_原始居民;图3所示的是_式房屋,居住这种房屋的代表性居民是_原始居民(4分)。(2)请你分点列举上述两群原始居民在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至少列出三点,居住房屋的类型除外;6分)。_;_;_。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楚辞章句卷三天问注材料二:“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材料三:“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三五历纪材料四:“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五这一部落联盟(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请你分析材料,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材料一、二、三讲述的故事(提示:“羿”、“女娲”、“盘古”;3分)。_;_;_。(2)从材料四中,你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_。(3)材料五提及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你知道在传说中他们有哪些贡献吗?请列举几点(至少各列举两点,4分)。炎帝:_;黄帝:_。(4)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2分)?_。(5)请你结合材料,说说远古传说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分)。区别:_;联系:_。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三字经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司马迁史记材料四“幽、厉礼乐崩坏,诸侯力政,转相吞灭,德不能怀,威不能制。”王逸正部请回答:(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人名)在_年建立的夏朝(2分)。(2)材料一、二涉及的历史事件是_,这件事标志着_(2分)。(3)材料三讲的是商朝最后一个王_的暴政。一个形容穷奢极欲的成语_便是出自于他的无道“事迹”(2分)。(4)材料四中的“幽”指的是周幽王,我们学过的跟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_;“厉”指的是周厉王,我们学过的跟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_(2分)。(5)请你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2分)。_。(6)从三个朝代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总结出怎样的经验教训?请简要概括(4分)。_;_。24.历史诊断(9分)下面一段话是关于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的文明的描述,共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进行更正。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起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商朝。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诸多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自清朝时期首次发现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错误:_更正:_;错误:_更正:_;错误:_更正:_。25. 历史探究活动(7分)在学完了赫赫有名的春秋时期的历史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组织了一次“畅游春秋”的历史探究活动。下面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进活动中来。【活动一】“兴衰曲线”如果将“兴衰”趋势用曲线来表示的话,你认为图4的a,b,c三幅图中,哪一幅图可以用来描述周王朝的兴衰(提示:周王朝是西周、东周的统称;2分)?【 】。图4【活动二】“春秋争霸”活动中,同学们谈到“春秋争霸”的话题时,有人提议比一比谁知道的“春秋霸主”多。请你列举你所知道的“春秋霸主”(至少三个;3分)。_;_;_。【活动三】评述历史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什么利弊?请你简要概括(2分)。_。26.历史专题小报告(15分)读周初分封形势图、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请你撰写一份有关西周“分封制”的专题小报告。图5 周初分封形势图图6 西周分封制等级示意图报告要求:(1)内容包括:分封制的目的(2分);分封制的对象(2分);分封制的内容(3分);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3分);分封制是如何走向瓦解的(2分);(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无错别字;(3)报告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3)字数在200字左右即可。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学习报告报告人:XXX 报告时间:2018年9月二一八年第一次阶段测评(九月份学业检测)初一历史答题卡I 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4. ABCD5. ABCD6. ABCD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11. ABCD12. ABCD13. ABCD14. ABCD15. ABCD16. ABCD17. ABCD18. ABCD19. ABCD20. ABCDII 非选择题21.(1)_;_;_;_。(2)_; _; _。22.(1)_;_;_。(2)_。(3)炎帝:_; 黄帝:_。(4)_。(5)区别:_; 联系:_。23.(1)_;_。(2)_;_。(3)_;_。(4)_;_。(5)_。(6)_; _。24.错误:_更正:_;错误:_更正:_;错误:_更正:_。25.【活动一】_。【活动二】_;_;_。【活动三】_。26.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学习报告报告人:XXX 报告时间:2018年9月_二一八年第一次阶段测评(九月份学业检测)初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十一”国庆假期后,小明说:“我假期去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活动遗址。”请你推断,小明去了【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陕西半坡村D.浙江余姚市【答案】A【解析】基础题。“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活动地区在今云南省元谋县。2.中国农业起源于【 】早期。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器时代D.铁器时代【答案】B【解析】基础题。教材原文:“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3.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等,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 】的特征。A.一元一体B.多元一体C.一元多体D.多元多体【答案】B【解析】基础题。教材原文。4.下列“传说人物传说贡献”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炎帝教民耕种B.黄帝发明指南车C.仓颉创造文字D.伶伦发明算盘【答案】D【解析】基础题。传说中发明算盘的是隶首。伶伦是传说中乐谱的创造者。5.下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阪泉之战炎帝、黄帝B.涿鹿之战黄帝、蚩尤C.商都迁殷盘庚D.牧野之战周文王、商纣王【答案】D【解析】基础题。考查细节。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攻伐商纣的战争。6.下列朝代更替顺序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夏商东周B.夏商春秋C.夏商西周D.商夏西周【答案】C【解析】基础题。考查细节。“朝代更替顺序”与“朝代出现顺序”不同。“更替”指后一个取代了前一个,而非单纯的先后顺序。A项的时间顺序是对的,但并非更替关系。B项“春秋”并非一个朝代,而是东周初期的一个称呼。D项时间顺序错位。7.夏朝启承禹位,标志着【 】代替了禅让制。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奴隶制【答案】C【解析】基础题。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标志着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8.下列“王朝都城”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亳B.商殷C.夏洛邑D.西周镐京【答案】C【解析】基础题。据传夏朝都城是阳城,而非洛邑。洛邑是周平王东迁后东周的都城。9.图1所示的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A.司母戊鼎B.后戊母鼎C.四羊方尊D.青铜立簋图 2【答案】A【解析】基础题。考查细节。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又名“后母戊鼎”。B项细节,名称不对。10.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时期开始。A.黄帝B.尧舜C.夏朝D.商朝【答案】D【解析】基础题。教材原文。11.下列造字法中,不属于甲骨文造字法的是【 】。A.象形B.指事C.会意D.汉拼【答案】D【解析】基础题。“汉拼”是“汉语拼音”的简称。不可能是甲骨文造字法。12.“春秋”指的是【 】时期。A.西周前期B.东周前期C.西周后期D.东周后期【答案】D【解析】基础题。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前期称为“春秋”。13.下列“历史时期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公元前2070年启夏朝建立B.约公元前1600年汤商朝建立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西周建立D.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周建立【答案】A【解析】基础题。细节题。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1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历史研究表明,铁农具、牛耕等最早出现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答案】C【解析】基础题。铁农具的使用出现在春秋后期。15.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势一落千丈,只能勉强作为“天下共主”而存在,实际上却是各路诸侯各自为政、割据一方。在此期间,先后出现了许多称霸中原的“霸主”。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逐鹿中原的旗号是【 】。A.“伐无道,诛暴秦”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尊天子,攘四夷”D.“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答案】C【解析】基础题。“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其争霸的旗号是“尊天子,攘四夷”。A项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口号。B项出自史记陈涉世家,是陈涉抒发壮志之语。D项出自名著西游记。此三项均与春秋争霸无关。16.假如你生活在北京人活动的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是【】。A.路过的人直立行走B. 一群人合作猎捕动物C. 用磨制的石刀分割猎物D. 吃烧烤过的熟肉【答案】C【解析】中档题。考查细节。“磨制石刀”是新时期时代的工具。北京人使用的仍旧是打制石器。17.假设你生活在传说中的炎黄联盟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场景是【 】。A.人们用疑似文字的东西记事B.人们用盐作为调味品C.人们正在建造遮风避雨的宫室D.多数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答案】D【解析】难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母系社会的真实写照。而炎黄部落联盟时期的神话传说已经体现出人们不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故而D选项不恰当。如果考生不能对D选项做出明确判断,那么依据排除法,A、B、C选项均正确,D选项也应选中。18.假设你生活在商朝,你不可能听到的话语是【 】。A.“听说又要迁都了,这次不知道要迁到哪里去。”B.“烽火又点起来了?又拿我们寻开心?不去!”C.“听说大王设立了炮烙之刑,太残忍了。”D.“报!牧野我军悉数倒戈!叛军已经要攻进来了!”【答案】B【解析】中等题。A项暗指商朝前期频繁迁都;C项暗指商朝末年纣的暴政;D项指商末牧野之战商军纷纷倒戈。B项说的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19.假设你生活在西周时期,你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一个农民在挥鞭赶牛耕田B.各路新晋的诸侯王纷纷赶赴封地C.一位周天子被国人赶出了宫D.周天子下令诸侯抵抗犬戎却无人理睬【答案】A【解析】中等题。A项牛耕是春秋后期才出现的,西周时期不可能出现牛耕。B项指西周初年分封制;C项指周厉王“国人暴动”;D项指犬戎南下、西周王室无人拱卫的尴尬处境,其中周幽王时就是这个情况。20.“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下面关于学习历史的态度和做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事求是地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B.注重总结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并不断鞭策自己C.按照今天的道德、法治观念去评判先人的功过D.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答案】C【解析】基础题。解析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道小题,共70分)21.读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2 图3请回答:(1)图2所示的是半地穴式房屋,居住这种房屋的代表性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图3所示的是干栏式房屋,居住这种房屋的代表性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4分)。【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原文在教材中均可找出。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顺序错误均不得分。(2)请你分点列举上述两群原始居民在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至少列出三点,居住房屋的类型除外;6分)。生产工具:都使用磨制石器,半坡人还会制作骨器、角器等;原始农业: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原始畜牧业:都能饲养家畜,如猪、狗等;原始手工业:都能制作彩陶和乐器,半坡人会纺织、制衣,河姆渡人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解析】本题属于中档题,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题干要求分点列举两群原始居民在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从教材中均可找出原文,但是在作答时必须两方都要顾及。每点2分,各点若只答出了一方,则得1分。有错别字该点不得分。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楚辞章句卷三天问注材料二:“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列子汤问材料三:“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三五历纪材料四:“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五这一部落联盟(炎黄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部编本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请回答:(1)请你分析材料,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材料一、二、三讲述的故事(提示:“羿”、“女娲”、“盘古”;3分)。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由于文言文材料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故而此处已经给予了充分的提示,即便是看不懂材料内容,单看提示也能想到三个神话传说。此处提示旨在大大降低本问难度。(2)从材料四中,你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华夏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解析】本题属于中档题。但是由于是课本原题,故而实际难度并不大。“接触交通”、“化合以成一族之形”,是典型的民族融合的写照。答出“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意思即可得分。(3)材料五提及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你知道在传说中他们有哪些贡献吗?请列举几点(至少各列举两点,4分)。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解析】基础题。从教材原文中便可找出答案。每点一分,各列举两点即可得4分。有错别字该点不得分。(4)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2分)?这些发明创造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解析】中档题。但由于是教材原题,并且进行了节录处理,故而实际难度并不大。答出这句话即可得2分,或者举例进行分析亦可酌情得分。有错别字不得分。(5)请你结合材料,说说远古传说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分)。区别:远古传说,是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一种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张;历史事实,则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联系:远古传说中有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是真实的历史。并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解析】中档题。但由于是教材原题,所以难度并不是很大。由于七年级学生材料分析题仍需训练,此处是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不设采分点。区别2分,联系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三字经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司马迁史记材料四“幽、厉礼乐崩坏,诸侯力政,转相吞灭,德不能怀,威不能制。”王逸正部请回答:(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禹(人名)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的夏朝(2分)。【解析】基础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2)材料一、二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启继承禹的位置,这件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分)。【解析】基础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第一个空意思对即可;第二个空必须答出“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字眼,“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可答可不答。(3)材料三讲的是商朝最后一个王纣的暴政。一个形容穷奢极欲的成语酒池肉林便是出自于他的无道“事迹”(2分)。【解析】基础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第一个空“纣王”、“商纣王”、“商王纣”、“帝辛”等均正确;第二个空跟商王纣有关、能形容其穷奢极欲即可。(4)材料四中的“幽”指的是周幽王,我们学过的跟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烽火戏诸侯;“厉”指的是周厉王,我们学过的跟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是“国人暴动”(2分)。【解析】基础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5)请你总结一下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2分)。统治者的暴虐统治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连连哀怨,导致国民反动,最终导致灭亡。【解析】中档题。但由于是教材原题,故而实际难度并不大。此处应避免单方面地将一个王朝最终覆灭的原因单一地归咎于“末代君主”,一个王朝走向灭亡是一个过程。答出“统治者暴政”含义得1分,答出“人民的意志”含义得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6)从三个朝代灭亡的历史中,我们能总结出怎样的经验教训?请简要概括(4分)。统治者要“勤政爱民”;社会发展离不开稳定;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导者。【解析】难题。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得分。若有其他答案,可以从三个朝代灭亡的历史中总结出来也可酌情得分。每点2分。有错别字该点不得分。24.历史诊断(9分)下面一段话是关于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的文明的描述,共有三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并进行更正。夏、商、周时期是中国早起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商朝。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以及军事等诸多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有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自清朝时期首次发现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错误: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商朝更正: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错误: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更正: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牛羊兽骨等上的文字;错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更正: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解析】基础题。只找出一处得1分,只改正一处得2分,找出并改正得3分。原文在教材中均可找出。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25. 历史探究活动(7分)在学完了赫赫有名的春秋时期的历史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组织了一次“畅游春秋”的历史探究活动。下面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进活动中来。【活动一】“兴衰曲线”如果将“兴衰”趋势用曲线来表示的话,你认为图4的a,b,c三幅图中,哪一幅图可以用来描述周王朝的兴衰(提示:周王朝是西周、东周的统称;2分)?【b】。图4【解析】难题。提示已经降低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