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限时集训(十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67页)一、选择题(2018河北衡水二中测试)在高山雪线之下的山坡上,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放眼望去,好像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见下图)。读图完成12题。1形成高山流石滩碎石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2流石滩上植被稀疏、植株矮小的原因有()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食草动物多太阳辐射强烈ABCD1A2.A第1题,高山流石滩的碎石是因为昼夜温差大,岩石崩解所致,属于风化作用,选A。第2题,流石滩上海拔高,气温低导致植被稀疏;而流石滩上多大风导致植株矮小,选A。光照强是优势条件,不是植被稀疏、矮小的理由。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043】3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A植被稀疏B气温较高C降水量大D地下水丰富4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水循环生物圈循环地质循环大气三圈环流ABCD3B4.A第3题,腐殖质是植物枯枝落叶在微生物分解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的活跃程度受气温影响大,在适当的高温环境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大,腐殖质层就薄。第4题,雨水和地下水构成水循环;腐殖质的形成需生物循环参与;地质循环指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四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图中没有显示大气的三圈环流。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56题。5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6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5A6.C第5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而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第6题,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读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关联图,回答79题。7图中甲代表的地理现象可能是()A人口激增B资源短缺C气象灾害频发D气候变暖8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经度地带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9图示地理现象的变化明显表现出北半球快于南半球的态势,主要原因是北半球()A陆地宽广B矿物能源丰富C人口数量庞大D植被覆盖率低7D8.B9.C第7题,依据图中所示的因果联系可知,CO2含量增加导致的温室效应,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引发蒸发量增大、冰川融化等一系列问题。第8题,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成分,并导致气候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9题,北半球气候变暖趋势快于南半球,主要原因是北半球人口数量庞大,矿物能源消耗量大,植被破坏严重。(2018湛江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011题。10兰萨罗特岛()A热带雨林广布B淡水资源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D受暖流影响大11兰萨罗特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10C11.B第10题,板块交界处地壳多裂隙,岩浆活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第11题,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物种交流机会较少,结合图示兰萨罗特岛的海陆位置特点,判断B选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2读某区域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92040044】(1)图中沿海地区气候有何特点?这种气候对当地土壤肥力有何影响?(2)塞内加尔河下游河床缓,河口宽,低水位时期,咸水有可能向上游倒灌,严重影响沿岸农业和居民用水。为此,人们在该河口建起了十几米高的迪亚马水坝。试分析在该河口建高坝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可根据当地的纬度、海陆位置等推断出图中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再从湿热的气候对有机物的分解与保存、地表径流量大对土壤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水坝蓄水对水质、泥沙淤积、地下水位及水盐运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答案(1)气候特点: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终年高温潮湿,微生物代谢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中保存的有机质少;降水多,地表径流量大,土壤淋溶作用强,被流水带走的有机质多,土壤肥力较低。(2)水坝蓄水,使河流水质恶化;河道泥沙淤积加剧;生态环境改变,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渔业资源减少;上游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加剧等。13下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读材料,回答问题。(1)雅安素有“天漏”之称,年降水日数多在200天以上。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地面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一般而言,草地的反射率为15%25%,深色土壤的反射率为5%15%。近年来,青衣江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简述青衣江流域地表植被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3)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青衣江的河流特征。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由图示信息可知,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地势北、西、南三面高,东部较低,形成了喇叭形的地形,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此集聚,不易扩散,遇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第(2)题,青衣江流域的草地、林地大面积恢复,裸露的深色土壤变为绿地,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地面反射率变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量减弱,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气温较之前低。第(3)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地势特点影响河流流向及落差大小;气候影响河流流量的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结冰期;植被状况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青衣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径流量大,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无结冰期;植被丰富含沙量小;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水能丰富。答案 (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形成降水(或地形雨)。(2)植被增加会导致地面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升温幅度减小,地面辐射减弱,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江苏省新沂市第四中学七下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 2025届江苏省苏州市新草桥中学八下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计算机VB考试挑战突破试题及答案
- 课题研究与教学创新计划
- 领导力发展培训的重点方向计划
- 人才发展与继任计划
- 2024年云南省水利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保密排查报告
- 客户需求分析与市场定位总结计划
- 我的家乡陕西省安康市
- 八角茴香油教学课件
- 教学机房规划方案
- 国家文化安全教育课件
-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投标方案
- 山东省汽车维修工时定额(T-SDAMTIA 0001-2023)
- 专业文献阅读技巧
- 控制吸烟的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
- 国企经理成员岗位聘任协议-(参考模版)
- 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申请表(正面)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