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根据探究_第1页
刑事责任根据探究_第2页
刑事责任根据探究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刑事责任的根据探究 王文亮(政法学院,2005级一班,051210031)摘要:刑事责任是刑事立法,刑事司法以及刑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责任的根据问题是刑事责任理论的核心。刑事责任的根据究竟是什么?这是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研讨的新课题,本文从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着手,到根据的内容,指出刑事责任根据是引起刑事责任产生和发展的法律事实,并且比较分析了刑事责任根据的几种主要学说;本文最后着重从哲学和法学两方面对刑事责任根据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刑事责任;根据;哲学根据;法学根据Explore the basis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WangWenliang(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Class One Grade 2005,051210031)Abstract: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among criminal legislation ,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al theory .The basis for the issu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core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What is the basis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n earth? This is a new discussion topic among criminal law sholar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proceeds to the content of the basis, pointing out that the basis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legal facts where th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crises and develops from , and compares with and analyses several main theories of the basis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analyse and discuss specifically of the basis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focusing on two aspects of philosophy and law.Key words: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basis; philosophy in basis; law in basis 引言刑事责任根据是刑事责任理论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也正因如此,无论资产阶级学者还是无产阶级学者,在这个问题上都不惜笔墨,展开激烈争论。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关于刑事责任根据问题一开始就吸引了我国多数学者的注意。学者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对加深对刑事责任根据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刑事责任根据概述(一)刑事责任的概念古代对犯罪人处以刑罚, 但是在古代刑法中没有刑事责任的概念。到了近、现代, 随着人们对犯罪主体研究的深入, 刑事责任的概念得以产生。近年来, 随着我国刑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 刑事责任问题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刑事责任问题渐渐成为刑事立法的核心问题, 刑事司法的中心问题和刑事理论的基本问题。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刑事法律的规定而应当为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所承受的,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对其行为进行否定的评价。刑事责任不仅具有一般法律责任的共性,还具有其个性特点:一是强制性。刑事责任是一种由犯罪行为引起的,国家强制犯罪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二是专有性。刑事责任只能由违反刑事法律义务的人即犯罪人本人承担,不得转移给他人,他人也不得代替受罚。三是时效性。指行为人实施犯罪以后,超过法定追溯期的,如果不属于刑法中例外情况的,一律不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二)刑事责任根据的概念 刑事责任的根据, 旨在说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这一原则的理由, 从而揭示刑事责任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刑事责任的根据可以从犯罪人与国家两个方面来理解, 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理由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以及国家基于何种理由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国家(以司法机关为代表)是刑事责任的追究者,犯罪人是刑事责任的承担者,二者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主体和被追究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而就刑事责任根据而言,从追究者角度或被追究者的角度看是完全一样的。在刑事责任的所有问题中, 刑事责任根据问题是核心问题。刑事责任应当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不可能是一种主观印象。刑事责任作为一种法律责任, 必定由一种法律事实所引起。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引起刑事责任产生和发展变化的法律事实。 二刑事责任根据的主要学说学术界的学者们对刑事责任的根据进行分析研究,但结果并不唯一,所以会出现不同的学说,下面笔者将以几个比较典型的学说进行简要分析。(一)罪过根据说 苏联多数刑法学家都认为罪过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乌捷夫斯基在苏维埃刑法中的罪过一书中指出刑事责任的一般根据不是犯罪构成而是广义的罪过。“作为刑事责任的一般根据的罪过,这就是苏维埃法院的信念,应代表国家作出否定的社会(道德和政治)评价,并要求受审人负刑事责任的诸情况的总和”,它“本身也包括作为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但它还包括其他许多内容”。按照尼基福洛夫的解释,“这种罪过包括属于犯罪构成的情节,也包括判刑时加以考虑的其他许多情节,尤其是能说明犯罪分子个人情况的情节。”我国刑法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把罪过作为刑事责任根据的观点。有的学者在90年代明确提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罪过”,杨忠林教授在其硕士论文论犯罪构成各要件的实质及辩证关系(1986年)中也明确指出:“犯罪主观要件是犯罪构成的核心,主观罪过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但是“罪过说”反映了人的主观活动支配人的行为的合理性,却忽视了事实和行为在法律中的体现。因此上述两种罪过说均不能被赞同。因为前苏联学者提出的广义说既难以说明刑事责任的根据同时还会造成罪过概念的混淆;而我国学者所主张的狭义说仅从主观方面探讨刑事责任的根据,这种将主观与客观分离开来的主张也不可能对刑事责任的根据作出完整的、科学的解释。(二)犯罪构成根据说 这是前苏联的刑法理论,现在的俄罗斯的刑法理论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的观点,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而且惟一的根据是犯罪构成”。根据他们的解释,所谓犯罪构成,是“刑事法律规定的,说明危害社会的具体行为是犯罪的那些要件的总和”。 前苏联的刑法理论对我国刑法界很有影响,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惟一根据的观点在我国一度处于刑法理论的主要地位。早在50年代后期,我国刑法理论界就有学者接受原苏联刑法学界流行的观点,指出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因为只有一个人的行为具备了刑法上的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并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犯罪行为属实后,才能确定这个人构成了犯罪,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所以,犯罪构成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唯一根据,是刑事责任的唯一基础。苏联刑法学家契柯瓦则在苏维埃刑法中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意义中写道:“整个苏维埃刑事立法都是根据这样一二原则建立起来的,即认为在认得行为中具有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是他负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但是对于上述观点,苏联刑法学者扎戈罗德尼科夫和斯特鲁奇科夫在苏联刑法的研究方向一文中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写道:“由于犯罪构成被理解为法律认定的犯罪行为特征的总和,所以在这些人看来,判定应负刑事责任的依据就是认定有犯罪构成。而且认定,这样判定才能在适用刑法准则时确保社会主义法制。但需要指出,法律里并无犯罪构成概念。只是科学著述里才有这种提法,且众说纷纭。” “犯罪构成说”从刑事法律的要件上揭示了犯罪,但是犯罪与刑事责任不是同一概念,如将“犯罪构成”作为刑事责任的惟一根据,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司法实践上,还是区别上,都会引起混乱。虽然此说具有重视犯罪构成的合理因素,但是将犯罪构成视为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既不能说明刑事责任和犯罪之间功能上的区别,同时也不能全面揭示刑事责任的具体程度,因而犯罪构成根据说也是不科学的。(三)社会危害性根据说这种观点认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衡量刑事责任的法律标准,因此“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 或者“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只能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其主要理由是:刑事责任既然是犯罪的法律后果,那么,刑事责任的根据只能在犯罪的属性中去寻找。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将其作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犯罪和刑事责任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与刑罚的阶级本质;我国刑法第十三条“但书”表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尚未达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时,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在正当防卫等具体规定中,也体现了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具有主客观统一的内在属性,这就决定了我国刑事责任的基础也是主客观两个方面的统一。从犯罪的本质属性中寻找刑事责任的根据,有其合理性,但此说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一,准确地讲,犯罪本质属性是严重的或者说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如果行为只有轻微的危害,不可能被规定为犯罪。因此认为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责任的根据,显然是不够确切的。其二,如果行为仅仅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而没有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的,依据罪刑法定原则是不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按照此说也存在刑事责任的根据。这显然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社会危害性根据说也是难以令人接受的。(四)事实总和根据说这种观点将刑事责任根据扩大为案件事实总和,认为一切能够反映和影响刑事责任的存在、性质、范围、程度和实现等事实或情况,都是刑事责任的根据。也就是说,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决定刑事责任质和量的一系列事实的总和。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犯罪构成事实。这是刑事责任最主要的根据,也是决定某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基础。(2)犯罪构成以外的案件事实,如犯罪动机、手段、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犯罪人身份、犯罪人生理上的特殊情况等。这些虽然对刑事责任的存在和性质没有决定作用,但对于衡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解决刑事责任的一些问题有着重要意义。(3)案件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刑事责任的主客观事实,主要包括犯罪前的一贯作风、犯罪后的认罪态度。这些事实对于确定刑事责任的程度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以上三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说明和解决有关刑事责任的一系列问题。这既体现刑事政策精神,又符合刑事法律规定,也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还有学者对构成犯罪的事实根据的事实进行了层次的划分,认为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包括两个层次的法律事实,即“决定刑事责任有无的法律事实”和“决定刑事责任程度的法律事实。如果说犯罪构成是刑事责任最主要最基本的根据,那么,犯罪构成以外的事实和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事实就是对刑事责任根据的一种补充。从表面上看,该学说弥补了犯罪构成唯一根据的片面性,似乎既体现了刑事政策的精神,又符合刑事法律的规定,也是司法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但是,无论是犯罪构成还是其他事实,都是作为行为主体主观恶性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是内在本质的东西。本人认为事实总和根据说的缺陷在于,无论犯罪构成还是其他事实,它们都是零散的,并不能直接说明刑事责任根据的存在性、范围、程度和实现的问题。换句话说,这种说法太过于复杂,不具有系统性和具体实施的可行性。(五)哲学和法学根据说此说认为,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多层次的,可分别从哲学和法学层面来探讨。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在于犯罪人基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了犯罪行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包括设立根据、法律根据和事实根据:其设立根据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法律根据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事实根据是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概括而言,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根据。尽管在某些地方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从整体上讲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这也是本人通过不断学习研究的比较认同的刑事责任根据观点。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刑事责任的这两方面内容。三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和法学根据刑事责任根据包括哲学根据和法学根据两方面或两个层次的内容。也就是说,刑事责任根据可以从哲学角度探讨,也可以从法学角度探讨,下面将从这两方面对刑事责任进行简要分析。(一)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马克思的刑法学见解是,绝对的不受制约的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但完全否认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选择自由的机械的决定论也是不可取的。恩格斯曾指出:“如果不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议论道德和法的问题”。 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决定论和相对意志自由论,它是贯穿于国家对犯罪人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整个过程中的罪责原理,说明犯罪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可苛责性。在意识与存在的关系上,马克思的基本立场是决定论而不是绝对的自由意志论。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完全的否认意志自由,而是在充分考虑到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承认人具有相对的意志自由。他认为人具有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实施某种行为时,仍然具有借助于对事物的认识来做出选择的自由。因为人具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所以人对自己选择的行为应当承担责任。具体而言,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公民的合法利益,在法律上将一些严重的危害性行为宣布为犯罪并设定了严重的处罚措施。行为人在此法律面前,可以选择有利于社会的行为,但是最后却选择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而国家依据法律将这种行为认定为犯罪并进而追究其应有的刑事责任。由此可见,从哲学角度分析,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具有的相对的意志自由是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哲学理论根据。(二) 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指从法律制度上讲行为人承担或者国家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因素。在应否负刑事责任问题上,可以从立法上设定刑事责任的根据、确定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与确定刑事责任事实根据三方面来讨论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而在决定刑事责任大小的问题上,还必须另外研究其他影响刑事责任程度的有关因素。1、刑事责任的设定根据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责从罪生,无罪则无责,而社会危害性的有无和大小,是立法者在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决定是否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标准。立法机关之所以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其实质在于该行为危害到国家与人民的重要利益,即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如果某一行为根本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其危害性达不到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程度,就不会被立法者选择规定为犯罪而要求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换言之,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既是犯罪的本质特征也是立法者设定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和唯一根据。2、确定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司法机关只能对已经发生的、刑法明文规定为犯罪的危害行为,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的法律后果,它以行为人的行为成立犯罪为必要前提,而犯罪构成是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的必要条件和认定犯罪的具体标准。其实也就是司法机关判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决定是否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以及如何实现刑事责任的标准。因此,只有对其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行为人才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犯罪构成是确定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或者说是决定刑事责任有无的法律标准。3、确定刑事责任事实根据是行为人实施的符合犯罪构成的实际行为,也就是确定刑事责任大小的案件事实。仅有作为犯罪构成并不会当然地产生实际的犯罪和刑事责任,成立犯罪必须有现实的行为。近代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法律只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过问人们的思想,故没有实施为刑法通过确立各种具体犯罪构成的方式所禁止的行为就谈不上犯罪,从而也就不存在刑事责任。因此,刑事责任只能以实际存在的、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具体行为为其事实根据。以上分别从三方面论述了应否负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这三个方面是统一的。实际上,凡是存在符合犯罪构成的实际危害行为即具备应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的,自然也就具备了刑事责任的设定根据及确定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因此,可以将上述三点概括为:实际的危害行为符合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结语总而言之,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刑事责任理论中的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刑事责任的性质,是刑事责任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研究刑事责任的根据对正确确定刑事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事责任的法学和哲学根据从不同的角度对刑事责任进行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定位。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法律制度的日渐健全,刑事责任的根据也会变得更加准确和科学。注释:张智辉.刑事责任通论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陈忠林. 论犯罪构成各要件的实质及辨证关系A.刑事法评论(第五卷)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59-369.俄罗斯联邦总检察院.俄罗斯联邦制法典释疑中文版M)北京:中国政法出版社,2000.9中央政法干校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