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分析,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赵惠芳,zjhz8000,同学们好!,财务专题第一讲财务学与会计学之间的关系第一讲因素分析法新解-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第一讲资本增值计量问题研究-经济管理2006年第18期第一讲收入分配不公的理论透析及解决办法-经济管理2007年第14期第一讲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分层次控制方法-会计师2007年第12期,浙江财经学院会计学院赵惠芳,一、引言:因素分析法及其注意的问题,因素分析法是可以从数据上测量形成总指标的各经济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方法。若干年来,一直为人们广泛采用。其作用非凡,至今无可替代。但该法必须遵守: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结果的假定性。即进行替代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主要因素在前次要因素在后或数量因素在前质量因素在后的次序顺序排列,并连环替代计算,所得的结果被假定为是正确的。其实,这样计算显然值得商榷。,二、现行因素分析法存在的问题分析,(1)从经济角度分析,存在各因素排序的困难。若按主次排列,主次难以确定,如数量和单价,两个因素很难说谁更重要,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没有数量就谈不上单价,因此数量是基础,可以视为主要因素,也符合数量因素在前质量因素在后的排序规则,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单价对总指标的影响可能更大,如按照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单价对利润的影响最为敏感,即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单价应为主要因素。所以,无论按照主次还是先数量后质量因素排序都没有科学依据。(2)从数学角度分析,存在遵循数学原则的困难。因为,只要将各因素顺序打乱,计算结果就会不同。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计算结果,只肯定其中之一而否定其他,是不能让人信服的。(3)从具体指标分析,存在与分析目标得出相悖的结论的情况。因素分析法的分析目标主要是得出指标各影响因素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并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正确且唯一,可现行方法的计算结果却有多个。依据多个影响额去寻找造成的原因,怎么可能会符合实际呢?如再考虑运用不同影响额进行责任认定和考评,就更为离奇了。理想的结果: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正确且唯一方法:寻找#*,思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问题应该使结果既能经得起相关经济学知识的检验,又能经得起相关数学知识的检验。在经济生活中,各因素对总指标的影响并无主次之分,因为,因素只是劳动者(人)发挥作用的载体,而人的作用的大小已经通过因素数据的大小体现出来了。即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各因素不管如何排列,都不会影响其对总指标的影响程度,更不会有不同的影响额,也就是说,每个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只有一个。本文旨在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以下运用几何学原理并分别两因素、三因素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三、原理设影响总指标的各因素可以划分为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则它们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情况可用图形表示。(见投影图),上述图表是根据矩形面积等于两邻边相乘之积的几何学原理来反映指标差异的计算方法。其中外矩形面积代表基数指标,内矩形面积代表实际指标,当实际发生数小于基数时,即为上述形状。若实际发生数大于基数,其情况正好相反。图中上面阴影部分代表质量因素差异,右面阴影部分代表数量因素差异,阴影部分的总面积代表实际发生数与基数的差异总额。其中,图表1为按照现行因素分析法的替代顺序,即先数量因素后质量因素顺序替代的结果;图表2为按照与图表1排列顺序相反的顺序即先质量因素后数量因素排列替代的结果;图表1与图表2的差额为图形右上角的公共部分即CDEF,见图表3。其中,排在前面的因素承担了公共部分。,因此,按照现行方法计算,排在前面的因素的影响额大于其应有的影响额,而排在后面的因素的影响额则小于其应有的影响额。若在CDEF中,划一条CE直线,便可将CDEF分为两部分,CDE和CEF,则CDE应为数量因素的影响额,而CEF应为质量因素的影响额。因此可以推论,只要能求出CDE和CEF,并分别从排在前面的因素计算得出的影响额中减去并从排在后面的因素计算得出的影响额中加上所得的数额即为真正的影响额。以下分别就两因素、三因素举例说明。,四、两因素分析,例1设某指标M由AB两个因素相乘构成,其基数M0=A0B0,与实际数M1=A1B1。有如下资料:ABMM1150121800M0100101000M1-M0800(为简化计算,计量单位略。下同),按照现行因素分析法计算,由于A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A1A0)B0(150100)10500由于B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B1B0)A1(1210)150=300A、B两个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800若将AB颠倒为BA,再进行测试,则由于B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B1B0)A0(1210)100200由于A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A1A0)B1(150100)12600A、B两个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800两者相比,总额相等,各因素的影响数不相同。其中,由于A因素变化影响的差额为100(500600);由于B因素变化影响的差额为100(300200)。二者之和等于0(100100)。这说明,将排列顺序颠倒前后,某一因素影响的差额与另一因素影响的差额的数量相等,但符号相反,其总差额为0。这说明,图表3中的CDE和CEF相等,,解决方法,因此,只要将某指标按照两种顺序排列并分别计算得出的结果之差一分为二,其中的二分之一从排列在前面的计算结果中减去,并加在排列在后面的计算结果中,即可得出真正的影响额。上例中,结果之差为100,二分之一为50,A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50050550或60050550,也即是两种排列顺序的计算结果的平均数(500600)2550;B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30050250或20050250,也即是两种排列顺序的计算结果的平均数(300200)2250。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某因素不同排列顺序下计算的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的平均数即为其真正的影响额。,过程,将例1的计算过程逆向推导,可得出A、B各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的计算公式。A因素的影响额(500600)2(150100)10(150100)122(150100)(1012)2代入字母,(A1A0)(B1B0)2B因素的影响额(300200)2(1210)150(1210)1002(1210)(150100)2代入字母,(B1B0)(A1A0)2公式、即为两因素分析法下各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的计算公式。将例1数据直接代入公式,可求出A、B因素变化对总差异的影响额。A因素的影响额(A1A0)(B1B0)2(150100)(1210)2550B因素的影响额(B1B0)(A1A0)2(1210)(150100)2250运用公式求解简便快捷准确。,五、三因素分析,与两因素同理,三因素影响下的总指标差异与其各影响因素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之和相等,但按照现行因素分析法计算,必然存在着排在前面因素的影响额大于其真正的影响额,而排在后面因素的影响额小于其真正的影响额的情况。只要将三因素按照不同顺序排列,并分别采用现行因素分析法计算出结果,然后再求得各因素所有结果的平均数,即为该因素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例2设某指标N由GHI三个因素相乘构成,其基数为N0G0H0I0,实际数为N1=G1H1I1,有如下数据资料:GHIN实际数N11215285040基数N01020306000差额-960三因素排序情况有六种,即GHI、GIH、HGI、HIG、IGH、IHG,其计算过程及结果如下。,第一种情况GHI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G1-G0)H0I0=(12-10)2030=1200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H1-H0)G1I0=(15-20)1230=-1800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I1-I0)G1H1=(28-30)1215=-360合计为960(12001800360)第二种情况GIH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G1-G0)H0I0=(12-10)2030=1200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I1-I0)G1H0=(28-30)1220=-480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H1-H0)G1I1=(15-20)1228=-1680合计为960(12004801680),第三种情况HGI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H1-H0)G0I0=(15-20)1030=-1500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G1-G0)H1I0=(12-10)1530=900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I1-I0)H1G1=(28-30)1512=-360合计为960(1500900360)第四种情况HIG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H1-H0)I0G0=(15-20)1020=-1500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I1-I0)H1G0=(28-30)1015=-300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G1-G0)H1I1=(12-10)1528=840合计为960(1500300840),第五种情况IGH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I1-I0)G0H0=(28-30)1020=-400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G1-G0)I1H0=(12-10)2028=1120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H1-H0)I1G1=(15-20)1228=-1680合计为960(40011201680)第六种情况IHG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I1-I0)H0G0=(28-30)1020=-400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H1-H0)I1G0=(15-20)2810=-1400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G1-G0)I1G1=(12-10)2815=840合计为960(4001400840),由计算结果看出,六种情况下各因素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之和相等,但各因素的影响额不同,只要将六种情况计算的各因素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平均计算所得的结果即为该指标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120012009008401120840)61016.67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180016801500150016801400)61593.33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360480360300400400)6383.33G、H、I三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960(1016.671593.33383.33),与每一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相同。,将例2计算过程逆向推导并加以整理,可得各因素对总指标差异影响额的计算公式。,由于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为1016.67(120012009008401120840)6(12-10)2030(12-10)2030(12-10)1530(12-10)1528(12-10)2028(12-10)28156(1210)(203020301530152820282815)6(1210)(20(303028)15(302828)6(1210)20(23028)15(22830)6代入字母,(G1-G0)H0(2I0I1)H1(2I1I0)6,由于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1593.33(-180016801500150016801400)6(15-20)1230(15-20)1228(15-20)1030(15-20)1020(15-20)1228(15-20)28106(15-20)(123012281030102012282810)6(15-20)12(302818)10(303028)8106(15-20)12(22830)10(23028)6代入字母,(H1-H0)G1(2I1I0)G0(2I0I1)6,由于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为383.33(360480360300400400)6(28-30)1215(28-30)1220(28-30)1512(28-30)1015(28-30)1020(28-30)10206(28-30)(121512201512101510201020)6(28-30)(12(152015)10(152020)6(28-30)(12(21520)10(22015)6代入字母,(I1-I0)(G1(2H1H0)G0(2H0H1)6公式、即为三因素分析法下各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的计算公式。将例2数字直接代入公式,可求出G、H、I因素变化对总差异的影响额。,G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G1-G0)H0(2I0I1)H1(2I1I0)6(1210)20(23028)15(22830)61016.67H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H1-H0)G1(2I1I0)G0(2I0I1)6(15-20)12(22830)10(23028)61593.33I因素变化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I1-I0)(G1(2H1H0)G0(2H0H1)6(28-30)(12(21520)10(22015)6383.33按照与三因素分析法的计算办法雷同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四及以上因素分析法下的各因素对总指标差异的影响额。由于因素较多,计算烦琐,在此不再赘述。但若将其编程并运用计算机计算,就会轻而易举。,结论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结论:按照上述计算办法,列举多个实例计算的结果相同。该结果符合经济事实,经得起数学运算规则的检验,具有可操作性,所推导出的公式具有实际意义。,问题:由于公式检验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因此可能存在疏漏。,再深入研究#*,资本增值计量问题研究起点,疑惑:劳动创造价值,但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归属于“非劳动者”或个别劳动者所有,还从理论到实践都行得通。为何?马克思错了?现行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有问题?还是认识和运用片面了?思考:资本雇佣劳动还是劳动雇用资本*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指什么?资本主义指什么,其中的资本为何种资本?深入思考研究#*;#*;#*;#*;资本增值三分法资本增值计量问题研究经济管理18期,财务专题资本增值计量问题研究,摘要:资本增值是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资本具有外生增值性,人力资本具有内生增值性。将资本增值分为货币资本增值、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和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并可依赖于财务报表等数据资料计算得出其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人力资本增值可分为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其中,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客观可计量性及可验证性特征,运用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推延出的计量模型具有实际意义。关键词:资本增值;货币资本增值;个别人力资本增值;集体人力资本增值;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TheresearchofmeasurequestionofCapitalraiseinvalueZhaohuifangAbstract:Capitalraiseinvalueisresultofmoneycapitalandhumancapitalmakejointrole.moneycapitalhascharacteristicofextensionraiseinvalue,humancapitalhascharacteristicofintensionraiseinvalue.AssignCapitalraisetomoneycapitalraise,individualhumancapitalraiseandcollectivehumancapitalraise.Andconbedependentonfinancialstatementdigitalmaterialcountoutitraisequantity,proportionandspeed.Norealizehumancapitalraisehasthecharacteristicofwhole,trends,objective,conmeasure,contestandverify.Amodelofmeasurehaspracticalsignificancewieldbeinterrelatedhistorymaterialinferandstretch.Keywords:CapitalraiseMoneycapitalraiseIndividualhumancapitalraiseCollectivehumancapitalraiseNorealizehumancapitalraise,引言:现行资本增值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资本能够增值,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一是资本增值是由货币资本带来的,货币资本具有内生增值性。这是日前实务界普遍采用的观点。二是资本增值是由人力资本带来的,人力资本具有内生增值性,而货币资本不具有增值性。这是理论界较多坚持的观点。观点之争的根源在于对旧有理论的坚持和理论脱离了实际,甚至背离了实际。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因此,立足于实践的有效总结,抽象、概括,可推延出理论,同时,为了指导实践,推延出的理论应具有普适性、前瞻性和动态性。根据各种资本在增值中的不同作用确定其增值量,并依据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推延计算出未来任意时点的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并确定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计量模式。可以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人力资本计量或估价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遵循的前提条件,解决上述问题应遵循以下三个前提条件:一、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相对短缺。二、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主要表现为集体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各个别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和,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三、市场经济相当成熟。主要表现为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都能通过市场正常交易,具有公允价值。,一、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在增值中的效用定位,资本及其分类:资本是指能够在运动中不断增值的价值。资本按照其在增值中的作用划分为货币资本(或物质资本,以下称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又划分为个别人力资本和集体人力资本。资本增值理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当一般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时,便表现为商品价值的增加,即高出原始交易对象的价值的差额,也即是原商品价值的增加值,简称增值。马克思认为,物化劳动(即货币资本)只具有转移价值,不具有创造价值,活劳动(即人力资本)具有创造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完全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这也是第二种增值观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货币资本只具有转移价值,说明它本身不具有内生增值性,但并不能说明其在增值中不发挥作用,它在增值中的作用的发挥是由于其在转移过程中的“被动力”(即人力资本)所完成的,因此,货币资本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对象,也是人力资本作用的载体,具有外生增值性,是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人力资本具有创造价值,但增值并不是全部由人力资本独立创造的,而是人力资本作用于货币资本创造的。在此,人力资本指全体员工(含资本家)。人力资本具有内生增值性,是货币资本外生增值的动因。,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和集体人力资本增值的关系,人力资本增值按照其作用不同分为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和集体人力资本增值。集体人力资本增值是两个及其以上个别人力资本的有机组合的结果,如同一双筷子和两只筷子,一双筷子的作用应远远大于两只筷子单独发挥作用的总和。因此,集体人力资本的作用应远远大于其各个别人力资本作用之和,这个“大于”的差额,称为集体人力资本发挥作用所产生的增值,简称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关系人力资本增值按照增值是否实现分为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和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指其增值通过劳动已凝结在劳动对象中,并通过市场交换体现的部分,表现为工资、税金、利润等。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指其价值尚未实现的部分,即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人力资本价值或商誉价值。企业的人力资本增值并不是其已实现增值与未实现增值的简单加总,未实现增值并不必然随已实现增值的增加而减少,而是很可能随着已实现增值的增加(减少)而不断甚或加速地增加(或减少),或相反或不变(赵惠芳,2004)。,人力资本所有权归属从人力资本所有权角度考察,人力资本始终归其载体人所有,溶于人体,行于人体,现于人体,而作为企业,所拥有的仅是其使用权,而且是部分使用权,该使用权在企业的发挥即表现为商品增值的潜能。按照持续经营观念,称为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较为妥当。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增值的实现实践中,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作用主要通过货币资本增值体现出来,不论以何种形式存在着,都通过市场交换得以实现。市场是衡量二者发挥作用的唯一标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增值越来越大,但货币资本、个别人力资本和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二、货币资本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一)货币资本增殖的表现货币资本增值是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货币资本价格之差,具体表现为合同或协议所确定的利息率、使用费等。站到投资者角度,货币资本增值是其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成本。按照现行理财观念,内容包括货币资本的1.时间价值2.风险价值3.机会成本4.通货膨胀贴水可以通过现行理财计算方法求出其各自的金额。,1.货币资本增值比重即货币资本增值率,指货币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货币资本增值比重,取决于两个指标,货币资本增值和增值。用公式表示:货币资本增值率货币资本增值/增值。2.对于企业而言,这一比重在某一时点上是可以计算的,其中,货币资本增值可用资本化率计算确定。计算公式为:货币资本增值投入货币资本资本化率。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为:只投入一笔货币资本,资本化率为该资本的增值率;投入一笔以上货币资本,资本化率为这些资本的加权平均增值率。加权平均增值率各项货币资本的增值之和/投入货币资本加权平均数100。投入货币资本加权平均数每笔投入货币资本(投入每笔货币资本实际占用天数/360),对于难以确定的货币资本增值如股权资本增值,则可依据已发生的增值如发行费加上平均股权资本报酬率确定。3.站在物理学角度,货币资本增值速度应为货币资本增值与一定期间的比率。但由于货币资本增值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扩大的量,后期的增值难免会涵盖前期的增值,因此,货币资本增值应该用单位货币资本增值表示。单位货币资本增值货币资本增值/投入货币资本加权平均数。一定期间可以是一年或半年或一个季度或一个月不等。,企业货币资本增值速度,就某一经济主体而言,不同时期的货币资本增值速度对比,可知快慢。但就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而言,货币资本增值速度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表现,有时呈逐渐加速态势,有时呈逐渐减速态势,有时呈相对稳定态势。这与不同社会制度、经济政策等有关。但总的来说,应呈现出渐减态势。因为,(1)货币资本的效应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货币资本的价值,效应价值理论认为:人类所能从一个物品中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从这一物品所得到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需求的满足。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商品的效应,商品的效应是人们对它的主观评价,也即人们决策是否买卖的依据。人们拥有货币的前后次序与其决策将其用于满足需要的迫切程度是递减的。(2)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物质资本不断丰富,人们满足需要的程度日益提高,相应地,资本的效应价值也就逐渐递减,单位货币资本的效用也就逐渐递减,资本增值速度也是递减的。,三、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已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包括包括已实现个别人力资本增值(以下简称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和已实现集体人力资本增值(以下简称集体人力资本增值)。1已实现个别人力资本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在人力资本市场(现多称为人才市场)上,个别人力资本的价格是其载体人与人力资本需求者经济主体公平交易的结果。该价格即可认为是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由于个别人力资本的内涵价值不同,该价格也不应相同,一般而言,简单劳动的个别人力资本在作用于同一对象时所发挥的作用的差距较小,通常视为无差距;复杂劳动者的个别人力资本的作用对象往往不同,其所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有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本是人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活”的资本。因此,个别人力资本的内涵价值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别人力资本增值也呈现出动态性特点。某个经济主体的个别人力资本增值是该主体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的总和。具体表现为工资等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之和。,个别人力资本增值比重即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率,指一定时期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有两个衡量指标,一个是综合指标,即一定时期全部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全部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率个别人力资本增值之和/增值。由于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即是职工工资,所以,全部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率工资总额/增值。二是平均(人均)指标,即一定时期平均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平均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率(个别人力资本增值之和职工人数)/增值(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增值人均工资额/增值。个别人力资本增值速度,应随增值的增减变动而变动,二者应呈正相关。但由于个别人力资本增值是通过合同或协议等确定下来的,在一定期间内相对稳定,而增值是生产经营成果,随生产经营状况而变动。因此,个别人力资本增值速度较慢。具体到某个经济主体,可通过有关数据计算得出。,2已实现集体人力资本增值数量、比重和速度,在企业里,增值作为不同时点资本价值量的差额,扣除了货币资本增值、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后的部分,即为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内容主要包括各种税金、净利润。其中,税金是国家为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付出代价的回报,应按税法有关规定上交国家;净利润归人力资本所有者集体所有,其具体分配方式应遵循相关法律按照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分配给个人,或留存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集体人力资本增值的分配,既不是在企业职工间平均分配,更不是按长官意志“任人唯亲”,而是“任人唯贤”,具体来说,应首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为大部分)由董事会或企业领导集团通过公司章程等事先按岗位责权予以确定,另一部分机动,论功行赏,“水涨船高”。,集体人力资本增值比重即集体人力资本增值率,是一定时期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有两个衡量指标:一个是综合指标,即一定时期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集体人力资本增值率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增值。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企业人力资本总体情况和能力(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二是一定时期平均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占增值的比重。用公式表示:平均人力资本增值率(集体人力资本增值职工人数)/增值。通过该指标,可以看出企业平均人力资本的增值情况和能力。同理,还可以就某一层次如上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人力资本增值率计算,以反映出各个层级人力资本的增值情况和能力。,不同增值对增值的敏感度,由于货币资本增值与个别人力资本增值相对稳定,而随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个变化主要表现在集体人力资本增值上,因此,集体人力资本增值对增值的敏感度比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增值要强得多,即集体人力资本增值比重与增值呈正相关,且变动速度比增值快。具体到某个企业,可通过有关数据计算得出。货币资本增值比重与人力资本增值比重的关系货币资本增值比重与人力资本增值比重呈负相关,二者之和等于1。,四、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特征与计量,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包括未实现个别人力资本增值和未实现集体人力资本增值。由于二者均未实现,故难以从量上划分,本文将其合为一体加以考虑。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计量作为一个会计难题至今尚未解决。日前,我国有关专家研究出的计量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未来价值法。即将预计未来职工工资调整折现的职工的价值的方法(徐国君、刘仲文,1997)。(2)当期实现价值法。即将企业近三年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产出数据,计算出人力资本贡献率,再计算出人力资本价值的方法(李世聪,2002)。(3)内在价值法。即先由评估机构评估出人力资本公允价值,然后,有关各方据以谈判确定人力资本内在价值的方法(谭劲松,2001)。上述模式各有利弊,但归纳起来,它们最根本的不足在于片面,缺乏客观性和可操作性。,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特征和作用,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特征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特征主要有:(1)动态性。未实现人力资本增值是企业发展至未来某一时点的人力资本增值总额,而在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与决策科学的结合试题及答案
- 信息处理技术员应试经验与试题及答案
- 生产部火灾应急预案模板(3篇)
- 行政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分析试题及答案
- 汽机火灾事故应急预案(3篇)
- 企业澡堂火灾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与科技监管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结合考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热点话题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的新挑战与机会试题及答案
- 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方案
- 中康科技腾讯健康:2024年消费者健康洞察呼吸系列报告-哮喘篇
-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 MOOC 现代邮政英语(English for Modern Postal Service)-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牧光互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及护理
- 中阮谱大全(24首)
- 三废环保管理培训
- 市政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示范文本
- 舞台搭建安全验收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