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 1 检索号:检索号:55-QXXXK-A0355-QXXXK-A03 xxxkVxxxxxxxkVxxxx 工程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卷第三卷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重庆电力设计院重庆电力设计院 工咨乙工咨乙 2282007000222820070002 二二XX 年年 X X 月月 重庆重庆 xxxkVxxxxxxkVxxx 工程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卷第三卷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批批 准:准: 设设 总:总: 审审 定:定: 审审 核:核: 校校 核:核: 编编 制:制: xxxkVxxxxxxkVxxx 工程工程 总总 目目 录录 第一卷 电力系统 (检索号:55-QXXXK-A01) 第二卷 变电工程部分 (检索号:55-QXXXK-A02) 第三卷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检索号:55-QXXXK-A03) 第四卷 送出配套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检索号:55-QXXXK-A04) 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第四(五)卷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部分 (检索号:55-Q550K-A04 0505) “当增加送出配套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卷册时,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部分顺编为 第五卷” 第三卷第三卷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目目 录录 1 1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1 1 1.1 设计依据 .1 1.2 工程概况 .1 1.3 主要设计原则 .1 1.4 设计范围 .2 2 2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3 3 2.1 变电站概况 .3 2.2 线路路径方案 .3 2.3 工程设想 .8 3 3 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若无则删除该节)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若无则删除该节).2020 3.1 跨越点位置和跨越方式 .20 3.2 大跨越方案比较 .20 3.3 工程设想 .21 4 4 “两型三新两型三新”及全寿命周期设计在本工程中应用(下述各节根据情况增减)及全寿命周期设计在本工程中应用(下述各节根据情况增减).2424 4.1 采用新技术进行路径优化 .24 4.2 悬垂串采用合成绝缘子 .24 4.3 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降阻模块 .25 4.3 采用节能金具 .25 4.4 高强度钢的应用 .26 4.5 铁塔全方位长短腿配合不等高基础主柱设计 .27 4.6 原状土基础的应用 .28 5 5 存在的问题存在的问题.2929 6 6 线路部分投资估算表线路部分投资估算表.2929 7 7 与典型设计对比分析与典型设计对比分析.3131 7.1 工程主要技术参数 .31 7.2 工程主要条件与典型设计差异分析 .31 7.3 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差异分析 .33 7.4 对比分析及结论 .34 附件: 线路路径相关的意见、协议。 附图: 输电附图 X(有多条同电压等级线路时):线路路径图 1:10000 输电附图 X:金具绝缘子串一览图 输电附图 X:全线杆塔一览图 输电附图 X:全线基础一览图 输电附图 X:大跨越杆塔一览图 输电附图 X:大跨越基础一览图 1 1 工程概述工程概述 1.11.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1.1.1 重庆市电力公司专题会议纪要220 千伏水碾站主变扩建等输变电工程可研 设计任务定向谈判会议纪要 。 1.1.2 重庆电力公司关于印发宜万铁路(重庆段)供电方案审查意见的函 (渝 电函2007186 号) 。 1.1.3 院工程任务通知单 1.1.4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电气化设计研究处提供的相关资料。 1.21.2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宜万铁路重庆段的长岭牵引站、罗田牵引站的供电工程。为满足铁路 牵引站的供电要求并考虑万州江南地区的负荷发展,本工程将建设 1 座 220kV 江南 开关站,并相应建设高峰站江南开关站,江南开关站长岭牵引站、江南开关 站罗田牵引站的 220kV 线路。 1.31.3 主要设计原则主要设计原则 本工程线路数较多,有一定的复杂性。就路径上说既有跨越长江的大跨越段又 有重冰区线路。 设计主要参考近期国网公司电网差异化规划设计指导意见 (下简称:差异化 设计)和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179-2008 下简称:技 术规定) 、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Q/GDW182-2008 下简称:中重冰 区技术规定)及以上的线路特点进行设计,本工程适当提高了线路的设计标准,主 要考虑在跨越长江的跨越点上多方案比较,选取有利的地形,保证跨越的经济可靠 性。对于重冰区段线路重点进行气象调查,尽量避让冰区严重的地方,缩短冰区距 离。大跨越段线路采用独立耐张段,导线选用钢芯铝合金导线,地线采用铝包钢绞 线。各线路悬垂线夹设计考虑采用预绞丝线夹。 1.41.4 设计范围设计范围 1.4.1 新建自已建 220kV 高峰站拟建 220kV 江南站的 2 条 220kV 单回输电线路 (3 相导线架设) ; 线路简称:220kV 高江、线。其中高江回全长约 114.2km,高江回全长约 114.3km(推荐方案) 。 1.4.2 新建自拟建 220kV 江南站拟建 220kV 长岭牵引站 1 条 220kV 同塔双回输电 线路(3 相架设) ;线路简称:220kV 江岭、线。线路全长约 21.63km。 1.4.3 新建自拟建 220kV 江南站拟建 220kV 罗田牵引站 1 条 220kV 同塔双回输电 线路(3 相架设) ;线路简称:220kV 江罗、线。线路全长约 223.33+117.7km(推荐方案,其中江罗回长约 32.13km,江罗回长约 32.23km) 。 本工程围包括上述线路的本体设计、相关交叉跨越及由本线路引起的相关改造。 2 2 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2.12.1 变电站概况变电站概况 220kV 高峰站位于高峰镇为已建变电站,拟建 220kV 江南开关站位于五桥区长 岭镇生田村。220kV 高江、线自高峰站 220kV 构架自西向东第 4、5 个间隔出线, 接入拟建的江南站 220kV 构架自西向东第 3、4 个间隔。 拟建的 220kV 长岭牵引站(由铁路部门建设)位于长岭镇长岭中学东北侧, 220kV 江岭、线自江南站 220kV 构架自西向东第 7、8 个间隔出线,接入长岭牵 引站拟建 2 个 220kV 间隔。 拟建的 220kV 罗田牵引站(由铁路部门建设)位于罗田镇东北侧 600m 附近, 220kV 江罗、线自江南站 220kV 构架自西向东第 5、6 个间隔出线,接入罗田牵 引站拟建 2 个 220kV 间隔。 间隔使用情况如下: 2.22.2 线路路径方案线路路径方案 2.2.12.2.1 线路路径选择原则线路路径选择原则 线路路径选择应综合考虑施工、运输、交通条件和线路长度等因素,进行多方 案比较,使线路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设计经室内选线、现场勘查,调查沿线 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污秽、森林覆盖等相关资料,对高江线及江罗线均提出 2 个方案进行比较。因江岭线路较短,且走廊受限故只做了 1 个方案。 2.2.22.2.2 路径方案概述路径方案概述 (1) 220kV 高江、线 按宜万铁路供电方案审查意见,为保证江南站的可靠供电,线路为 2 条单回线 路架设(跨江处每回均按双回塔设计) ,分别考虑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 线路自高峰站出线后分 2 个单回平行走线,向东经窑碥蹬、猪槽湾、大生寨在 吉安村北侧经过,向东北经沙梁村北侧、在九龙水库东侧经过,在黄泥塘附近跨越 长江,至管塘石板,经治安村南侧向北经牛寨子、鹰嘴岩、至鹅公岭后向北在杏花 村东侧经过,向北分别接入拟建江南变电站。该方案沿线为一般山地,海拔在 200- 550m 之间。线路沿线有 1 座天然气站蜂七井站,本线路已对其进行了避让,在其 安全距离以外走线。方案 1 高江回线路径长约 14.20km,高江回线路径长约 14.30km。 方案二 线路自高峰站出线后 2 个单回线路至吉安村北侧与方案 1 路径相同,经过吉安 村后躲过峰七井后,经漆树湾,在大炮岭附近跨越长江后,至小狐滩,向南跨公路 绕过窑嘴村后向东北经团坝村北侧,至秧田沟,经寨子山、上火烧坝、老鹳水库、 向北至鹅公岭,自此至拟建江南站路径同方案 1。该方案沿线也为一般山地,海拔 在 200550m 之间。线路沿线也避开蜂七井。方案 2 高江回线路路径长约 16.5km,高江回路径长约 16.79km。 表 2-1 高江、回线路方案比较表 线路名称方案一方案二 方案高江回高江回高江回高江回 线路长度(km)14.214.316.516.79 公路机耕道机耕道机耕道机耕道 河流长江 林区沿线均有零星成片林区,另有零星树木、竹砍伐 主要跨越 其他有约 1.5km 的线路在规 划区附近走 线 有约 1.5km 的线路在规 划区附近走 线 沿线需避让 1 座气井 沿线需避让 1 座气井 线路曲折系数1.091.101.261.29 交通情况各方案线路经过地区交通均较为方便,线路与机耕道或公 路交叉较多,运行维护和施工均较为方便。人力抬运距离 均考虑 0.5km 优缺点方案 1 优点:线路跨越长江较容易,塔高、塔重较方案 2 低;线路曲折系数小,且路径长度较方案 2 短。 方案 1 缺点:靠近规划区,万州区建委不同意该方案。 方案 2 优点:线路远离规划区,万州区建委同意该方案。 方案 2 缺点:线路长度较方案 1 长。跨越长江较方案 1 困 难,塔高、塔重较方案 1 为重。 推荐方案设计根据根据万州区建委的意见推荐方案二路径。 (2) 220kV 江岭、线 线路为 1 条同塔双回三相架设的线路,该线路路径较短,且走廊受限制,故设 计只考虑了 1 个路径方案。线路自江南站出线后,向东北跨河沟后,继续向东北至 长岭水厂东侧空地处,向西北绕过国强小学和长岭中学后接至长岭牵引站。该方案 沿线为丘陵地带,海拔在 200-430m 之间。线路路径长约 1.63km。 (3) 220kV 江罗、回线路 该线路普通段为 1 条同塔双回线路,重冰区段单回架设。全线均为三相架设。 方案一 线路自拟建江南站出线后向南经安子蹬、碾盘湾、狮子堡、在东桥水库东侧经 过,并躲过了五桥区炸药库的危险范围(经设计了解该库的设计库存为 70t。按 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设计安全规范GB 50089-20071.1 级危险程度 70t 炸药量考虑 220kV 线路的安全距离为 1.03km,本工程线路在其 1.2km 外) ,向南至庙儿梁,向南 偏东经黑舍堡,至土地堡分为单回架设,经堰塘湾、柏林湾、熊家蹬、茨竹乡西侧, 在柏杨坝附近合为同塔架设,经生基坪、仓坝、跨四步河,经谷雨村西侧,至龙溪, 再分为单回架设,经风香沟、上河二湾,至堰塘坝,向西南经老房子、羊子岩、接 入拟建罗田牵引站。该方案沿线为山地,海拔在 200-1200m 之间。方案 1 江罗 、回线路长约 223.33+117.7km(其中江罗回长约 32.13km,江罗回长 约 32.23km) 。 方案二 线路自拟建江南站出线后向南至庙儿梁段与方案 1 路径相同,过庙儿梁后线路 继续向南偏西经牟家祠堂跨天峰水库后经蒋家湾,避开江南采石场后,至庙子坪, 分为单回架设,经下殷家塘、三丘田、至黑林坡后合为同塔架设,经冯家坝后继续 向南,在双河电厂东侧经过,向西南跨四步河,经干田湾,至老屋处,再次分为单 回架设,经皂角树梁、枫香沟垭口、至上河二湾,此后接入罗田牵引站路径与方案 1 相同。该方案沿线为山地,海拔在 200-1200m 之间。方案 2 江罗、回线路长 约 222.78+19.22km(其中江罗回长约 32.5km,江罗回长约 32.28km) 。 表 2-2 江罗、回线路方案比较表 方案一方案二 线路名称江罗、回江罗、回 线路总长度(km)223.33+117.7km222.78+19.22km 重冰区长度(km)17.719.22 公路机耕道机耕道 林区沿线需穿过 1 段新田林场林 区,沿线林区较方案 2 少 沿线需穿过 2 段新田林场林 区,沿线林区较方案 1 多 主要跨越 其他沿线有炸药库一座、采石场 1 座,线路均已避开 线路曲折系数1.031.05 交通情况线路经过地区交通较为不方 便,沿线主要有矿山路及各 乡镇公路可利用。人力抬运 距离考虑 0.6km 该方案线路的交通较方案 1 稍困难,且重冰区段地形高 差较方案 1 大,人力抬运距 离考虑 0.7km 优缺点线路曲折系数小,且路径长 度较方案 2 短。 重冰区也较方案 2 短。 线路曲折系数较方案 1 大, ,且路径长度较方案 1 长。 重冰区也较方案 1 长。 推荐方案设计根据技术及经济比较,并经万州区建委同意推荐方案 一路径。 2.2.32.2.3 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分析各方案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影响范围内长途、重要电信线路均为光(电)缆,因此对光缆电信线路 无干扰影响。同时线路路径区域内未发现无线收发信号台站,对沿线移动及联通通 信基站的距离满足要求。 2.2.42.2.4 地形及地貌地形及地貌 220kV 高峰变电站拟建 220kV 江南变电站、拟建 220kV 江南变电站拟建 220kV 长岭牵引站线路位于低山丘陵河谷地貌区,长江两岸冲刷及切割作用强烈, 地形相对较陡,线路走廊区域最高海拔高程为 556 m。拟建 220kV 江南变电站拟 建 220kV 罗田牵引站主要为间断性石灰岩喀斯特和低中山低山地貌,剥蚀切割作 用强烈,地形陡峻,局部呈薄脊状或陡坎状,线路走廊区域最高海拔高程为 1185m。 2.2.52.2.5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线路走廊在区域构造上隶属于新华夏系弧形构造带,根据四川省区域地质调查 局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现场踏勘调查,220kV 高峰变电站拟建 220kV 江南变 电站、拟建 220kV 江南变电站拟建 220kV 长岭牵引站线路走廊为北东走向,位于 万县向斜南东翼,岩层产状为:330350913;拟建 220kV 江南变电站拟 建 220kV 罗田牵引站线路走廊为南西走向,先后穿越万县向斜南东翼、方斗山背斜、 茨竹垭正断层、赶场向斜、龙驹坝背斜、马头场向斜,岩层走向约 6080,岩层 倾角 978不等。拟建线路走廊区域节理裂隙发育。 2.2.62.2.6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 线路位于中低山低山丘陵地带,220kV 高峰变电站拟建 220kV 江南变电站 线路走廊跨越长江,方案 1 过江塔位最低海拔高程约 314m,位置较高,不会受长江 洪水位影响。塔基场地多位于山脊上、脊坡鞍部、斜坡中段,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大, 在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大的地段有少量上层滞水,基岩强风化带有部分裂隙水溢出, 水文地质条件相对较简单。走廊部分为喀斯特地貌区,水文地质条件呈喀斯特水文 特征,比较复杂,地下水的水位变化较大,地下水、地表水、裂隙水的水量以及溶 洞水的涨落,与喀斯特地区的溶沟、溶槽、溶洞有关。 2.2.72.2.7 地震地震 线路走廊区域位于重庆东北面的万州区境内,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 划图 (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GB18306-2001) , 线路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3 区,特征周期值为 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2.2.82.2.8 推荐路径协议情况推荐路径协议情况 目前,本工程推荐路径已向沿线各乡镇征求了意见,已取 得的原则同意意见。 2.32.3 工程设想工程设想 2.3.12.3.1 主要设计气象条件主要设计气象条件 根据技术规定及中重冰技术规定的规定,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 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110kV330kV 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基本 风速、基本冰厚应按 30 年重现期确定。 中重冰区技术规定要求:对于无覆冰观 测资料可用的地区,应通过对附近已有线路的覆冰调查分析确定设计冰厚,但不与 重现期挂钩。 为确定本工程的设计气象条件,本工程收集、调查了万州区气象局龙宝观象台 的资料及沿线已建送电线路的设计资料、运行情况及沿线通信线路、低压线路的运 行情况。此外还调查了沿线的风害、冰害情况及雷暴所引起的各种灾害情况。 表 2-3 万州区气象局龙宝观象台气候资料 年平气温 最高年平 气温 最低年 平气温 历年极端最 高气温 历年极端 最低气温 历年最大风 速 历年大 风平均 日数 18.019.017.442.3-3.716.7m/s1.8 天 全年主导 风向 主导风向 频率 年平雷 暴日数 最多雷暴年 份 多年一日 最大积雪 深度 多年连续最 长积雪时间 无风/北风76%、5%45.1 天 1963 年 75 天 0.5cm2 天 参考以上资料并按国网公司文件差异化设计精神及技术规定适当提高 了本工程的设计标准。 (1) 设计最大风速情况 高江、线参考附近已建线路万高二回(距长江边 3km 处最大设计风速 30m/s)的设计运行情况,在距长江 3km 范围内的线路,设计推荐最大风速 30m/s, 跨越长江段推荐 35m/s 的设计风速。高江线其余段线路推荐 25m/s 的设计风速。江 罗线、江岭线离长江边均超过了 3km,故该两条线路全线均推荐采用 25m/s 设计风 速。 (2) 设计覆冰情况 根据设计现场调查,高江、线、江岭、线沿线海拔较低在 200550m 之间,线路所经地区村落较多,经现场调查及询问,35kV 及以上线路近年来未发生 过因雪灾、冰灾而断线倒塔的事件。沿线的低压线通讯线也未因冰雪而倒塌过。故 该两条线路设计考虑普通段推荐采用 5mm 覆冰,大跨越段推荐采用 10mm 覆冰。 江罗、线沿线海拔在 200m1200m 之间线路自五桥区长岭镇新田镇茨 竹镇走马镇罗田镇,其中茨竹镇、罗田镇附近海拔较高,均在 800m 以上。根据 设计现场踏勘,并询问当地百姓与三峡电力设计事务所,江罗线沿线所经地区,不 属于覆冰很严重的地区,沿线 35kV 及以上的线路近年也未发生过因冰灾而断线倒塔 的事件。沿线覆冰严重的地区在罗田与湖北交界的白土、 “713”附近,多数海拔超 过了 1400m。罗田镇驻地附近的线路一般按 10mm 设计。茨竹镇附近的山上树枝结冰 较厚,但附近未见 35kV 以上线路,2008 年的冰灾中山下低压线未曾因冰灾发生过 断线倒杆的情况。 根据上述情况,按照差异化设计的精神,设计在江南站凤塆村段(海拔 600m 以下)推荐采用 5mm 覆冰,凤塆村庙儿梁段(600-800m)推荐采用 10mm 覆 冰,庙儿梁塘坪段(海拔 800m-900m)推荐采用 15mm 覆冰,塘坪马家沟段 (900m 以上)推荐采用 20mm 覆冰,马家沟龙溪段(海拔 600-800m)推荐采用 10mm 覆冰,龙溪堰塘坝段(900m 以上)推荐采用 20mm 覆冰,堰塘坝罗田站段 (800-900m)推荐采用 10mm 覆冰。 上述覆冰情况均为导线,按技术规定地线覆冰考虑比导线增加 5mm。 表 2-4 高江线、江岭线设计气象条件如下 项 目 气象条件 温 度 ()风 速 (m/s)冰 厚(mm) 最低气温-500 年平均气温1500 最大风速1025(30、35)0 覆冰情况-5105(10) 最高气温4000 安装情况0100 雷电过电压15100 操作过电压15150 年平均雷暴日45 表 2-5 江罗线设计气象条件如下 项 目 气象条件 温 度 ()风 速 (m/s)冰 厚(mm) 最低气温-500 年平均气温1500 最大风速10250 覆冰情况-510(15) 5(10、15、20 ) 最高气温4000 安装情况0100 雷电过电压 15100 操作过电压15150 年平均雷暴日45 2.3.22.3.2 线路导地线型式:线路导地线型式: 2.3.2.1 导线选择 导线新国标 GB/T 1179-1999 于 1999 年颁布,并于 2000 年 8 月 1 日起正式执行, 该标准等效采用 IEC61089:1991 标准,对导线生产、制造、试验等方面的要求均有 所提高。因此建议本工程导线的结构型式采用 GB117983 标准,但材料工艺、试验、 制造及验收等方面均按 GB/T 1179-2008 标准执行。 按宜万铁路(重庆段)供电方案审查意见渝电函2007186 号(下简称审 查意见) 、 可研审查意见 ,高江、线、江罗、线江岭、线导线均选择 为 LGJ-400 截面的导线。 根据系统规划的导线截面,导线选择仍按 GB1179-1983 标准进行选择,但材料 及生产工艺水平按 GB1179-1999 执行。高江线普通段及江罗线普通段、江岭线全线, 推荐选取 LGJ-400/35 型钢芯铝绞线,江罗线重冰区段推荐采用 LGJ-400/50 型钢芯 铝绞线。详见下表。 表 2-6 本工程导线的主要机电性能表 导 线 型 号 项 目 LGJ-400/35LGJ-400/50 所使用的线路名称 高江线(普通段) 、 江岭全线、江罗普通 段 江罗重冰区段 铝48/3.2254/3.07结构根数 /直径钢7/2.507/3.07 铝390.88399.73 钢34.3651.82 计算截面 mm2 合计425.24451.55 外径(mm)26.8227.63 计算重量(kg/m)1.3491.511 计算拉断力(N)98700123400 设计安全系数2.52.5 弹性系数 Mpa6500069000 温度膨胀系数 1/0.00002050.0000193 最大使用应力(N)3948046892 平均运行应力与破坏应力比25%25% 2.3.2.2 地线选择 根据本工程接入系统报告及审查意见,本工程高江、回线路上均需架设一 根 24 芯 OPGW,按我院通信要求江岭线需架设 1 根 12 芯 OPGW 光缆。因此,本工程 的地线除满足一般地线的选择原则外,还需具有分流能力,以保证 OPGW 的安全运行。 (1) 地线选择的原则 a、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地线上要通过短路电流,地线应能满足热稳定要求, 短路电流地线返回电流的温升对于钢绞线应小于 400,对于铝包钢绞线应小于 300。 b、满足 OPGW 地线分流的要求。 c、机械强度要求,设计荷载时,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 数。 d、地线的最小截面选择应满足规程的要求。 e、满足防雷要求。从省内外线路的运行经验得知,多股单丝直径小的地线易被 雷击烧伤,应尽量采用单丝直径粗的地线。 f、地线选择应满足腐蚀地区的防腐要求。 (2) 地线型号选择(非大跨越段) 结合本工程系统通信需架设一根 OPGW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要求的线路,另一根地 线除应满足常规的电气和机械强度要求外,还需具有分流能力,以保证 OPGW 上通过 的短路电流不超过其短路热容量的要求。根据我院系统处提供的单相接地短路电流, 考虑普通地线的短路热稳定性,初选地线型号如下:高江、线非大跨越段及江 岭、回全线地线均推荐选为 LBGJ-75-33AC 铝包钢绞线。江罗、普通段推荐 选择 17-9.0-1270-A 稀土锌铝合金镀层钢绞线;重冰区段推荐选择 17-10.5- 1270-A 稀土锌铝合金镀层钢绞线。 表 2-7 本工程地线的主要机电性能表 型号 项目 LBGJ-75-33AC 17-10.5-1270- A 17-9.0-1270-A 使用区段 江岭线全线/高江 线非大跨越段 江罗线重冰区段江罗线非重冰区段 结构(根数/直径)7/3.757/3.57/3.0 计算截面(mm2)77.3167.3549.48 计算外径(mm)11.2510.59.0 计算重量(kg/m)0.409920.53480.4237 设计安全系数3.753.753.75 计算拉断力(N)528807869057810 最大使用张力(N)14101.332098415416 平均运行张力(N)25 (3) OPGW 光缆选择 OPGW 光缆的选择除需满足系统通信的要求外,还需满足设计规程对地线的要求。 主要考虑在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OPGW 不应损坏,故 OPGW 的选择在满足光通 信的前提下,除满足力学特性外,最重要的是对地线和 OPGW 光缆进行热稳定验算, 即要根据系统切除故障的时间和短路电流的大小来计算因短路电流而引起的温升, 以保证允许的温升的最大值大于实际温升。 OPGW 的选型将在下一步设计阶段中详细论述。 2.3.32.3.3 导地线防振导地线防振 根据规程规定导地线的平均运行张力上限达到计算拉断力的 25%,不论档距大 小均应采取防振措施。另外,对于跨越河流、大档距及大高差处还需采用预绞丝护 线条进行保护。 本工程导线的年平均运行张力达到计算拉断力的 25%,根据规程规定需采用防 振锤防振,防振锤安装数量由档距大小决定。 2.3.42.3.4 绝缘配置绝缘配置 2.3.4.1 污区划分 本工程所经地域为重庆市万州区,按重庆电网污区分布信息系统(2008) ,高江 、全线、江岭、全线、江罗、自江南站谷雨段区域为 d 级污秽区, 江罗、线自谷雨罗田牵引站段区域为 c 级污秽区。 2.3.4.2 绝缘配合的原则 本工程绝缘配合根据规程和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Q/GDW 1522006) ,采用统一爬电比距(即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其两端承担的最高相电压 之比,mm/kV)进行配置。 2.3.4.3 绝缘子选择 (1) 绝缘子型式 目前国内高压送电线路所用绝缘子主要有玻璃、瓷质及合成绝缘子三种类别。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玻璃绝缘子具有零值自爆及较好的抗污自洁能力,运行维 护较为方便;瓷质绝缘子采用时间很长,运行经验丰富,因零值检测工作量大,运 行维护不方便;合成绝缘子虽具有免清扫、免测零、自恢复能力强、重量轻的特点, 特别是具有较强的抗污能力。 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综合近年来其它 220kV 线路设计、运行 的经验,本工程推荐采用防污型玻璃绝缘子。为防止玻璃绝缘子自爆损伤变电站内 的设备,进出线档构架侧采用瓷质绝缘子。 根据导线荷载情况选择绝缘子如下: a、高江线非大跨越段导线悬垂采用 100kN 玻璃绝缘子单联或双联串组合成串; 导线耐张采用双联 70kN 级玻璃绝缘子双联成串;耐张塔跳线串采用 70kN 级玻璃绝 缘子,单联成串;进出线档耐张串采用 70kN 级绝缘子(瓷质绝缘子) ,单联结构。 b、江岭线全线导线悬垂采用 70kN 玻璃绝缘子单联或双联组合成串;导线耐张 采用双联 70kN 级玻璃绝缘子双联成串;耐张塔跳线串采用 70kN 级玻璃绝缘子,单 联成串;进出线档耐张串采用 70kN 级绝缘子(瓷质绝缘子) ,单联结构。 c、江罗线全线导线悬垂采用 100kN 玻璃绝缘子单联或双联串组合成串;导线耐 张采用双联 70kN 级玻璃绝缘子双联成串;耐张塔跳线串采用 70kN 级玻璃绝缘子, 单联成串;进出线档耐张串采用 70kN 级绝缘子(瓷质绝缘子) ,单联结构。 (2) 绝缘子型号及片数选择 按 Q/GDW 1522006 统一爬电比距选择绝缘子片数,重庆电网 c、d 级污秽区电 气设备外绝缘的标称爬电距离分别为 3.47cm/kV、4.35cm/kV(按设备两端最高相电 压计算) ,为满足对泄露距离的要求,并考虑零值绝缘子的影响,经计算选择绝缘子 片数如下: a、高江线普通段:耐张串选择双联 16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悬垂串选择单联或 双联 15 片 100kN 玻璃绝缘子;跳线串选择 15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 b、江岭线:耐张串选择双联 16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悬垂串选择单联或双联 15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跳线串选择 15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 c、江罗线 d 级区:耐张串选择双联 16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悬垂串选择单联或 双联 15 片 100kN 玻璃绝缘子;跳线串选择 15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江罗线 c 级区: 耐张串选择双联 14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悬垂串选择单联或双联 13 片 100kN 玻璃绝 缘子;跳线串选择 13 片 70kN 玻璃绝缘子。 江罗线沿线海拔最高 1200m,1000m 以上的山设计均考虑为重冰区,上述绝缘子 片数已考虑了余量,故片数不再按海拔进行修正。 表 2-8 绝缘子主要尺寸及机电特性见下表: 主要尺寸(mm)机电特性 绝缘子型号 高度盘径 泄露 距离 工频 湿闪 (kV) 工频最 小击穿 电压 (kV) 50%冲击 耐受电 压 (kV) 机电破 坏荷 载 (kN) 质量 (kg/片) U100BP146280450501301251005.8 U70BP14628045050130125705.8 2.3.52.3.5 空气间隙空气间隙 根据海拔高程情况,本工程线路各种运行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空气间 隙值应不小于下表要求: 空气间隙(m) 海拔高度(m) 工频电压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带电检修 10000.551.451.902.3 110012000.561.461.922.32 2.3.62.3.6 金具金具 根据规程规定:金具强度的设计安全系数在最大使用荷载的情况下不应小于 2.5,在断线、断联情况下不应小于 1.5。本工程优先选用国家标准金具,悬垂线夹 考虑采用预绞丝金具。 2.3.72.3.7 防雷保护及接地防雷保护及接地 (1) 防雷保护 本线路通过地区年均雷电日数为 45 日,属于重雷区,从目前送电线路跳闸率分 析,雷击跳闸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尽量降低雷击跳闸率是防雷保护设计主要解决 的问题。 根据规程规定,本工程全线架设双地线,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10。 杆塔上两根地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导线与地线之间垂直距离的 5 倍。 气温在 15、无风时,档距中央与地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式要求: S0.012L+1 其中:S导地线间的距离(m) L档距长度(m) (2) 接地 本工程在线路路径选择中尽量优化路径,避免铁塔立于易受雷击处,并采用四 腿接地尽量减小铁塔接地电阻,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闸率。接地采用常用 的风车型水平射线接地方式,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岩石地 带,加装接地模块降低接地电阻。 2.3.82.3.8 杆塔和基础型式杆塔和基础型式 2.3.8.1 设计依据 (1) DL/T 5092-1999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 (2) DL/T 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 (3) 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 。 (4)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5)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6)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 (7) GB2694-1981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 2.3.8.2 铁塔选型 根据前述论证,结合工程实际特点,本工程铁塔均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 程典型设计中 2C 系列自立式铁塔及我院以往采用的自立式铁塔。其中直线塔采用三 角形排列的猫头塔和酒杯型塔,耐张塔采用干字形铁塔。 为适应山区线路塔位地形变化的需要,减少基面开方量,保护生态环境,所有 塔型均按全方位长短腿设计,并配以高低基础作小高差调整。 (1) 220KV 高峰江南 a、单回直线铁塔:2C-ZMC1、2C-ZMC2、2C-ZMC3、2C-ZMC4 b、单回转角铁塔:2C-JC1、2C-JC2、2C-JC3 c、单回终端铁塔;2C-JC4 普通段,选择国网公司典型设计中最接近使用条件的 2C 模块。 (2) 220KV 江南罗田及江南长岭部分 a、单回直线铁塔:2C-ZMC1、2C-ZMC2、2C-ZMC3、2C-ZMC4 b、单回转角铁塔:2C-JC1、2C-JC2、2C-JC3 c、单回终端铁塔;2C-JC4 d、双回直线铁塔;SZT1、SZT2、SZT3 e、双回转角铁塔:SJ1、SJ2 f、双回终端铁塔;SJ3 普通段,由于典设铁塔没有与该工程导线匹配的塔型,为了经济性能考虑,选 用我院原有塔型。15mm 及以下冰区,按塔型酌情提高使用。重冰区段,选用 2C 模 块,经对垂直荷重比较,该塔型接近使用条件。 本工程所用杆塔的外形尺寸及材料耗量见附图-06杆塔一览图 。 2.3.8.3 铁塔材料及防护 (1) 铁塔所用钢材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 铁塔所有构件均采用热浸镀锌防腐。 (3) 铁塔在距地面 8.0 米范围内采用防盗螺栓。 2.3.8.4基础形式 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特点,总结、吸收我院及其它院 220 千伏线路基础设计的成熟经验、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规划采用原状土 掏挖基础、斜柱式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岩石基础等基础型式。各种基础均按高 低基础规划设计,配合铁塔长短腿,尽可能减小清场土石方的开挖量,防止水土流 失,以利保护环境。 (1) 本工程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斜插基础、掏挖基础。 (2) 基础的外形尺寸及材料耗量见附图-07220KV 基础一览图 。 2.3.8.5 砼强度等级 (1) 基础为:C20 (2) 基础保护帽为:M10 3 3 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大跨越选点及工程设想(若无则删除该节)(若无则删除该节) 3.13.1 跨越点位置和跨越方式跨越点位置和跨越方式 本工程中高江、回线路,需跨越长江。 根据高峰站和拟建江南站的地理位置,设计经过图上选线,现场查勘,结合一 般线路的走向情况下,选择了九龙村黄泥塘附近和吉安村漆树湾附近两个跨越点进 行了比较。 按供电审查方案的要求,高江、线分别采用单回架设,但设计考虑到今后 220kV 江南站的进线必须跨越长江,考虑走廊预留,在跨江耐张段按 2 条双回线路 跨越长江设计。 本工程各方案大跨越均采用耐-直-直-耐的跨越方式,各塔位均处于 5 年一遇洪 水淹没区外,不受 30 年河岸冲刷变迁影响。 3.23.2 大跨越方案比较大跨越方案比较 方案一 高江、线从江左岸九龙村黄泥塘附近跨越长江至江右岸治安村官塘石板处。 高江、线江左、江右跨越塔基面高程分别为 320m、350m,最高通航水位按三峡 最终蓄水高程 175m 考虑。高江回跨越档距为 212m-1396m-266m;高江回跨越档 距为 109m-1454m-263m。跨越塔位高程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跨越较容易。 方案二 高江、线从江左岸吉安村漆树湾附近跨越长江至江右岸窑嘴村小狐滩附近。 高江回江左、江右跨越塔基面高程分别为 340m、215m。高江回江左、江右跨越 塔基面高程分别为 405m、202m 最高通航水位按三峡最终蓄水高程 175m 考虑。高江 回跨越档距为 427m-1520m-212m;高江回跨越档距为 103m-1417m-295m。江右岸 跨越塔位高程较低,跨越较困难。 表 3-1 长江大跨越方案比较表 方案一方案二 线路名称高江回 高江回高江回 高江回 导线型式LHBGJ-400/50LHBGJ-400/50 地线型式LBGJ-100-23ACLBGJ-100-23AC 跨越方式耐-直-直-耐耐-直-直-耐 主跨档距分布(m)212m- 1396m-266m 109m-1454m- 263m 427m-1520m- 212m 103m- 1417m-295m 跨越塔呼称高(m)303051 和 4540 耐张塔呼称高(m)24242424 跨越塔位地形地质情况好好稍差稍差 水文条件河道顺畅,堤防稳定,不淹水 交通条件较好 协议情况建委不同意该方案,重庆市 港航局要求做航评。 建委同意该方案,重庆市港 航局要求做航评。 优缺点线路跨越较容易,且一般路 径段长度较方案 2 短。 线路跨越较困难,且一般线 路段长度较方案 1 长。 推荐方案设计根据万州区建委意见推荐方案二的跨越方案。 3.33.3 工程设想工程设想 3.3.13.3.1 推荐路径方案主要设计气象条件推荐路径方案主要设计气象条件 按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设计技术规定 (试行)规定(下简称:大跨越规程) , 大跨越段设计最大风速、设计覆冰情况考虑比一般段线路大一级,采用 35m/s 风速、 10mm 覆冰。 3.3.23.3.2 导地线型式导地线型式 (1) 导线选择 导线选择关系到工程投资及大跨越的安全可靠性,考虑载流量的匹配及大跨越 的导线防腐性、经济性,设计推荐采用 LHBGJ-400/50 钢芯铝合金线。 (2) 地线选择 大跨越地线选择主要考虑机械强度方面的限制,考虑与导线的配合,拉力与重 量比应稍大于导线。本跨越初选 LBGJ-100-23AC 铝包钢绞线。 大跨越导地线机械电气特性表如下: 型号 项目 LHBGJ-400/50LBGJ-100-23AC 使用区段高江线跨江段 铝54/3.07结构(根数/直径) 钢7/3.07 19/2.60 计算截面(mm2)451.54100.88 计算外径(mm)27.6313.00 弹性系数 Mpa69000134100 温度膨胀系数 1/0.00001930.0000129 计算重量(kg/m)1.50960.64137 设计安全系数2.53.5 计算拉断力(N)174670108950 最大使用张力(N)66374.631128.57 平均运行张力(N)2525 3.3.33.3.3 导、地线防振、防舞措施导、地线防振、防舞措施 大跨越段导地线暂时考虑采用防振锤加阻尼线联合防振。 3.3.43.3.4 绝缘子和金具型式绝缘子和金具型式 按大跨越规程规定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如下:运行情况 3.0;断线情 况 2.0;金具运行情况 3.0;断线情况 2.0。 经计算,导线耐张绝缘子选用双联 120kN 玻璃绝缘子,每联 16 片;悬垂绝缘子 选用独立双挂点单联 210kN 玻璃绝缘子,每联 15 片,塔高超过 40m 的,每增加 10m 增加 1 片。 悬垂线夹采用预绞丝线夹。金具优先采用国家标准金具。 3.3.53.3.5 防雷、接地方案防雷、接地方案 大跨越段线路的防雷除满足 2.3.6 的要求外,应适当提高。 大跨越段线路采用双地线架设,地线对边线的保护角小于 10 度。导地线的水平 位移 2.5m,档距中央导地线间距离适当增大。 杆塔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 7 欧姆。 3.3.63.3.6 大跨越杆塔及基础选择大跨越杆塔及基础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改革创新大赛题库及答案
- 小升初乒乓球真题及答案
- 农村供水设施建设进度管理方案
- 高端离婚协议书模板定制及子女抚养权调解合同
- 离婚后子女医疗费用承担与保险补充条款
- 夫妻离婚协议书中的共同债务偿还期限与方式协议
- 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急管理方案
- 绿色环保低碳建材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 2025年食品仓库题库模板及答案
- 人工智能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 2025年保健产品的试题及答案
- 投诉考核管理办法
- 《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课件-项目一 施工企业会计基础
- 《火力发电企业电力监控系统商用密码应用技术要求》
- 2025反洗钱知识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儿童白癜风诊疗专家共识解读 3
- 人工智能训练师基础技能培训手册
- 激光SLAM中的动态物体剔除算法研究及其性能评估
- 膝关节鹅足炎诊断
- 超声在肾结石中的诊断
- 基层应急管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