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学案_第1页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_第2页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_第3页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_第4页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地下森林断想学案 地下森林断想预习题( 10 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瘠薄()沉湎()孱()弱袅袅烟云()百鸟啾啾() 徘徊()愤懑()黑黝黝()狼嗥虎啸()万籁()俱寂 答案: jminchnniojihuimnyuholi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袅袅( nio)烟云在我身边飘浮,而你那充满生机的树梢( sho),却刚够得着我的脚尖。 B 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 yun),熬( o)过那漫长 的岁月? c 然而我却想攀着古滕( tng)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 D 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 s)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 解析:解答本题需做到音形兼顾,其中选项 c“ 滕 ” 的书写有误,应是 “ 古藤 ” 。 答案: c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解释其中的加点字。 肃然起敬: 万籁俱寂: 2 / 10 答案: 表现出恭敬的神态和流露出钦佩的感情。产生,引起。 各种各样的声响都静止下来,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安静。自然万物发出的声响。 4.地下森林断想作者是。 “ 断想 ” 意思是。 答案:张抗抗片断感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地下森林的形象,感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体会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探明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美、哲理美。另外还应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对生命抱一种敬畏的态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得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质;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 2.质疑研讨法: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 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解难,师生互动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3 / 10 知识目标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结构。 能力目标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学习本文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领悟 “ 地下森林 ” 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2.学会乐观地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 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郑智化的水手。 生活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例子,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吗? 出示幻灯片 张海迪、海伦 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照片。 人有身残志坚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也有这样让人震撼的例子 地下森林。多媒体显示地下森林图片。学生交换自己搜4 / 10 集到的关于地下森林的资料。 自己想象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作猜测。 设计说明:音乐和图片展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下森林的图 片,给学生丰富的表象,自己的想象,让学生比较与作者的想象有和异同,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明确目标(多媒体课件显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内容该怎么概括,突出表现了地下森林的什么特点? 明确: 第一部分( 1 2)段:文章总起点明森林的特点 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 惊讶。 第二部分( 3 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 第三部分( 21 27)段:描写现实作者亲眼看到的地下森林的状貌,突出其自豪的特点,表达作者的 “ 景仰 ” 之情,并揭示出作者悟出的深刻的哲理。 结合朗读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合作探讨 再次有感情的轮读课文 试从几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做出解释。说说作者由“ 地下森林 ” 升华出一个怎样的主题。(此题意在引导学生5 / 10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需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 (学生合作探讨) 试着概括 “ 地下森林 ” 的品格。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生长历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没寡言。 乐观豪 迈:自信生命力强大 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作者升华出的深刻主题,可以用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话来回答: “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活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 。 3、磨练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将怎么对待磨练,请学生以 “ 面对磨练,我这样说(或者我这样做) ” 为句式说话。 五、描点揣摩 细节研读 21 段至 27 段 思考: 6 / 10 (学生合作讨 论完成) 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 “ 嫌弃 ” 它?时间又怎样 “ 公正 ” 对待它? “ 几万年的代价 ” 指什么?) (阳光的 “ 嫌弃 ” 表现在: “ 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尔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 ” 阳光通常被视为最公平的,但这里表现出轻忽、冷漠和不公正。时间对地下森林却是另一种态度: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必须出爱心。 “ 几万年的代价 ” 是指:一、极言时间之长;二、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称为“ 代价 ” 。) 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 “ 启迪 ” ,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 (作者在课文的最后明白的说出自己所受到的 “ 启迪 ” ,用的文字较多,不是以 格言警句的形式呈现的,现在要求学生用格言警句来概括,可以顺着作者的话去说,也可以根据学7 / 10 生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另作概括,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然后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 至于让学生举一两个事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 六、品析文章中精彩的语句,请用 “ 我认为 句最精彩,表现在 ” 这个句式说话。 学生自选角度从修辞、写法、内容等方面对所选句子进行品析。 如 “ 纯洁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 ” , “ 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 ” ,准确 形容词的应用,构成排比的句式,丰富描写的内容,读起来琅琅上口。再如 “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 等,如诗一般的语言,工整对偶,又有很深的意蕴。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走入文本,作好语句的赏析,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感。 七、拓展延伸 将课文与下面的短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说明不同?(多媒体展示文章内容)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胡西北 约 50 公里的深山中。 8 / 10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 1000 米左右。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 40 公里,宽 5 公里得狭长地带上共有 10 个。他们得直径在 400 只 550 米之间,深在 100 米至 200 米之间。其中以 3 号火山为最大,直径达550 米,深达 200 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溶洞。溶洞内气温反常,酷热有薄冰,严冬有清泉。 地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资源,有红松、黄花落叶松、紫椴、水曲柳、黄菠萝等名贵木材;有人参、黄芩、三七、五味子等名贵药材;有木耳、榛蘑、蕨菜等名贵山珍。 地下森林 中有许多动物,鸟、蛇、兔、鼠等小动物穿行于树林草丛中,马鹿、野猪、黑熊等大动物也时隐时现,连罕见的国家保护动物青羊也经常出没其间。 教师总结:本文虽是咏物的,但是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把这里所述写的物当人来读、来理解。所以读这篇散文时,你会惋惜、你会不平、你会激动、你会亢奋、你会敬佩、你会赞叹!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背景音乐:郑智化的水手徐徐响起。 板书: 地下森林断想 坚忍顽强 沉着谦逊 9 / 10 乐观豪迈 无私奉献 课堂检测 10 分钟( 20 分) 1.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A 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B 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c 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 D 洁净的山泉日日与它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 解析:根据每句的表达效果可知 A、 c、 D 选项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格,而 B 项则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答案: B 2.在下列括号中填上一对同义词,使其成为成语。 ( 1)()天()日( 2)山( )地() ( 3)()姓()名( 4)()言()语 解析:本题的几个词语均出自本文,解答时可从文中找出。还可根据本题的要求,所填词语既要是同义词,又要结合起来组成成语。 答案: (1)遮蔽 (2)崩裂 (3)隐埋 (4)寡少 3、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0 / 10 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它们。(抚爱抚摸) 它悄然无声的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自己;它隐姓埋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 (夸耀炫耀) 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竟爱得那样热烈。(真诚真挚) 解析:要区分这两三组近义词细微的差别及各自的用法,还应认真阅读文章,注意典型词语在文中的运用。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