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声现象 第 1 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整体设计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 “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 新教材按照科学探究的要素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直接提出问题,接着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手体验思考,意在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找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在学生通过讨论获得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声音产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一些物体发声的活动,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教材的 “ 想想做做 ” 实验 ,将物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实验能力和交流能力。教材对于唱片、磁带是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记录、保存、重现声音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价值及学习物理的意义。 声音的传播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在进行探究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历的过程,即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探究活动。由于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都具2 / 8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 共同完成。 在探究活动中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感悟物理学的美,本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猜想、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一些探究活动,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体验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3 / 8 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教学方法 探究法、 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真空铃实验装置及橡皮筋、塑料尺、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探究实验器材:鼓、锣、音叉、共振音叉、纸屑若干、悬挂有乒乓球的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例如:潺潺的流水、清脆的鸟鸣、悠扬的琴声、朗朗的书声、汽车4 / 8 的喇叭声、飞机的轰鸣声等。 提出问题: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吗?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古诗引入 多媒体引入古诗小儿 垂钓: “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 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并思考问题,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吗? 活动引入 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物体或自带器材发声,分小组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参考例子: (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 发出声音。 (3)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3)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5 / 8 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推进新课 一、声音的产生 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参考器材:小鼓或吉他、薄纸片或树叶、音叉、橡皮筋、梳子、刻度尺、纸屑或泡沫颗粒、水盆等。 实验要求:两人一组,机会均等地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并要记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中概括出共同特征。 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结一下:自己小组做了哪几个实验,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方案 1:让学生用橡皮筋做实验。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拉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 (2)当橡皮筋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橡皮筋在振动时才发出声音。 方案 2:让学生用刻度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使刻度尺三分6 / 8 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尺子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思考问题: (1)能听到声音吗?此时尺子处于什么状态? (2)当尺子停止振动的时候,还能听到声音吗? 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橡皮筋、尺子振动时,能发出声音;橡皮筋、尺子不振动时,不能发出声音。 设计意图:对于橡皮筋、尺子的振动,学生能直接看见,它们发出的声音学生能直接听见,在此处让学生自己实验,通过观察和体验有利于学生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方案 3:先将纸屑或泡沫 塑料颗粒放在不发声的鼓面上,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静止在鼓面上。然后敲击鼓面,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在鼓面上跳动;鼓面停止发声,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停止跳动。 方案 4: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所示。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没有直接看到鼓面、音叉的振动,但可以从纸屑或泡沫塑料颗粒和球是否被弹起判断发声的鼓面、7 / 8 音叉是否在振动。 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问题:橡皮筋、尺子、纸屑、泡沫塑料颗粒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 实验的物体发声 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 橡皮筋振动不振动橡皮筋振动时产生声音 尺子振动不振动尺子的振动产生声音 音叉振动不振动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 鼓面振动不振动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 归纳橡皮筋、尺子、鼓面、音叉等物体发声时具有的共同特征,验证自己当初的猜想,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 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 交流探究: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 (1)用手摸着喉头发出声音,这时手有怎样的感觉?人是怎样发声的? 如 图所示,当人说话或唱歌时,空气从肺部通过气管,被挤压的空气引起声带振动发声。 (2)蝉是怎样发声的?只有雄蝉才会鸣叫,因雄蝉腹部有发声器,而雌蝉没有发声器。如图所示,雄蝉腹部下有一层薄8 / 8 薄的发声膜,当发声肌收缩时,引起发声膜振动,这些振动通过共鸣室放大而发出响亮的声音来。 (3)击打音叉,使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面颊,你有什么感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触及水面,仔细观察会发现水面有什么变化? 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激起水花,形成水波。 (4)弹拨吉他的一根琴弦后,立即把你的手轻放在琴弦上,手有怎样的 感觉?乐器是怎样发声的? 乐器分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鼓、锣等打击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鼓就是靠打击时鼓面振动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 挑战自我长沙职场新潮流奇葩面试题目的解读
- 知识题库-水泥行业安全知识考试题目(附答案)
- 全职业面试试题精 编:行业特点与题目设计精粹
- 省级示范幼儿园迎检汇报
- 学前教育评估指南解读
- 用电作业类隐患风险识别与排查
- 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农村集体资源汇报
- 2022水环式机械真空泵选型计算手册
- 2024-2030全球商业电子垃圾回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会议活动风险管理研究-全面剖析
- 机械传动知识课件2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酒店前台礼貌礼节培训
- 幸福心理学-(彭凯平)
- 2025年中邮保险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