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_第1页
复习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_第2页
复习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_第3页
复习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_第4页
复习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复习教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篇 【单元阶段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中。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经济上:由于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等因素的促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是这个历史时期的又一时代特征,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都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过程。通过民族融合,中华民族不断吸收新鲜的血液,更加发展壮大 起来。 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考点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考点指南】 本节主要考点包括: 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能够从江南经济的开发、庄园寺院经济的盛行、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和民族间经济交流等方面分析理解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 农业经济的发展:整体上把握此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2 / 8 况,包括江南农业的发展和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状况:掌握纺织业、 冶铁业、制瓷业、造纸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社会原因。 【重点和难点精析】 1、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 1)江南经济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在魏晋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强的动乱多发生于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的突出特征。 (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士族阶层是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它形成于汉魏之间,巩固于西晋,鼎盛于东 晋,在南朝时逐渐衰落。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地主凭借其拥有的特权,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而寺院经济在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有了迅速的膨胀。由于战乱导致劳动力损失严重、地主庄园又大量隐匿人口,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土地、劳动力的控制权的斗争非常激烈。 ( 3)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北方商业整体水平不高,主要由于北方长期战乱,不少城市遭到破坏,直到北魏以后才有所恢复;而南方由于社会环境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较快,3 / 8 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 4)各 民族经济交流加强。随着民族大融合的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贸易等各方面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为一个整体。各民族经济交流融会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另一突出特点。 2、江南农业的开发的原因、表现及意义 原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西晋末年以后,上百万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此时期南方的社会环境与北方相比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外江南地区的气候 、日照、水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农业生产。 表现:农业开发的地区明显扩大,闽粤地区也得到开发,其中以长江流域荆扬地区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农田水利兴修较多,既有灌溉、蓄洪,也有防汛的设施;垦田面积增加;耕作技术进步,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意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江南经济赶上和超过北方、隋唐时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为以后经济重心的南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北方农业的特点,恢复和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4 / 8 特点:此时北方 农业因战争屡遭破坏,但总体上还是恢复发展;畜牧业由于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两汉时过渡开垦而导致环境破坏的状况有所缓解。 表现: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曹魏的马均创制了先进的灌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峪关采用了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深耕细作、积粪积肥;兴修水利,曹魏兴复了许多堤塘,北魏孝文帝下令在水田之处通渠灌溉;开发了边疆,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取得可喜成就。 原因:首先是西晋初期和北魏中期的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其次 是各割据政权中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等),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再次是游牧民族的南下进入中原农耕地区,对当地农牧业有很大影响。 【知识拓展】 1、对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分裂与统一的认识: 此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分裂割据,但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 1)政治上:割据政权的局部统一为以后隋的完全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 2)经济上:此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5 / 8 夯实的物质基础; ( 3)民族关系上: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一起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贡献,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4)人心向背:战乱中的人民生活动荡,渴望统一。 总之,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影响 游牧民族在南下之初,由于其世代游牧,不习农耕,同时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对中原农耕文化造成破坏。但游牧民族的南下,客观上又 使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得到缓解,黄河沿岸的自然植被有所恢复,而且畜牧业有了发展。随着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少数民族也由原来以游牧为主逐渐转变为定居农耕生活,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汉族融为一体,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师生探究】 例 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寺院经济占主导地位 B.北方经济发展较快 c.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再认和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此题题 型是最佳单选题,需要进一步分析比较。B、 D 选项叙述错误。此时北方经济由于战乱的破坏,得到恢6 / 8 复和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隋唐时期。 c、 A 两项容易误选,需注意题干中的 “ 突出 ” 一词,经过分析比较做出选择。答案: c 例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一些政权的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措施 B.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 c.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分析:本体主要考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型是最佳单选题,选择时注意题干 的条件要求和选择枝的比较鉴别。题干中的条件是 “ 江南经济发展 ” 因而排除 A 项。虽然都是原因,但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 B 项中隐含着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的经验。因此排除两项。答案: B 例 3、魏晋南北朝时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原因是() A.曹魏时废止铜钱,实行实物交换 B.民族矛盾尖锐,地区间不能正常交流 c.长期战乱,政权更迭频繁 D.科技水平停滞不前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商品经济水 平高低决定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手工业和农业的7 / 8 发展是商品经济的基础。这一时期战乱频繁,政局不稳,影响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商品的交流。答案: c 例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注:隋可能指蓏,意即瓜类植物的果实)嬴(一种寄生蜂)蛤,不待贾而足,地孰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指懒惰或贫弱的人)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列传第十四 回答: ( 1)简单概括材料一描述了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分析:此题在思考过程中注意时间,阅读材料可以获得总体的认识,但关键是两则材料的出处,第一则史记所叙述内容必然是秦汉时期江南经济的经济状况;第二则宋书则要知道指南朝宋齐梁陈中的宋,因此是魏晋时期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