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序号(学号):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毕 业 设 计(论 文)姓 名分 院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2012年6月6日一、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 1 (一) 资本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 1(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意义 21、信息披露制度体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22、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决策的前提 33、信息披露制度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基础 34、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 3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一)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 4 (二)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4(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5(四)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5(五)审计执业不规范 5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分析 6(一)上市公司的“利己”动因 61、公司出于利润目标的考虑 62、公司出于自我形象的考虑 63、公司出于“扩大资本”的考虑64、公司内部缺乏规范的会计行为 6(二)违规成本低廉 7(三)政出多门 7(四)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8(五)民间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困扰 9四、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路和有效策略 9(一) 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路 91、 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92、 建立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审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 93、 立以证监会抽查复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再监督体系 10(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策略101、建立科学、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 102、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113、全面树立“求实治虚全面稳健”的企业经营理财理念 114、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审计和审计约束责任 125、上市公司实行分部财务报告及财务报表的完善 126、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13参考文献 15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摘 要 我国有关机构已经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是, 随着资本市场连连出现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如“琼民源”的造假、“蓝田股份”的欺诈、“银广厦”的虚幻神话等;加之美国“安然”公司丑闻、“世通”公司30多亿美元虚假利润,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信性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从而再次引发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信任危机。如果任由虚假会计信息泛滥,就会损害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会使广大投资者蒙受许多损失和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文试就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有效策略等方面做些研究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披露 存在问题 成因分析 有效策略TO RESEARCH THE PROBLEM OF THE 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PUBLISHES Abstract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of our country have already released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stock traded the laws and rules, while rule the principle request and the content system that the company information publish, but, appear a series of accountancy to concoct the affairs repeatedly along with the capital market, the people produce the profound worry in uncertainty to accountancys information, causing thus and again to the trust crisis that the listed company accountancys information publish. If allow the deceitful accountancy the information to deluge, will injure our country stock market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also will make the large investor suffer many losses, so the noise of shouting that norm listed company information publish is more and more high. This text tries to publish the existent problem, the reason s analysis, the valid strategy etc. does some research studies.Key words the information publishes the existent problem the reason s analysis the valid strategy、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百年所走过的路程。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第六届北京科博会“高成长企业与金融市场国际论坛”上发言时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资源配置、筹集社会资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信息披露正是资本市场实现其各项功能的基础和灵魂。资本市场是一个信息流动的市场,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证资本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作为资本融通的场所,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能够准确地引导稀缺的经济资源流向高效率的企业,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充分、及时、准确的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这就是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相关性之根本所在。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三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的具体体现。“三公”原则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基础,贯穿于各国证券法律体系,成为证券立法的最高指导原则之一。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自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中央和地方证券监管机构便着手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强化信息披露的规范工作,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无论从制度建设层面,还是从具体执行层面来看,均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在充分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仍嫌不足,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够,由此助长了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和投资炒作等行为,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阐明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立足于对信息披露内容规范及质量规范的理论认识基础上,结合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实状况,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一、信息披露的基本理论(一)资本市场、信息与信息披露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资本出现供求矛盾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资本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市场是指经营一年以上的各种基金融通关系所形成的市场,按融资方式和特点的不同,具体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和中长期债券市场)等;狭义的资本市场将以间接融资为特征的中长期信贷市场排除在外,专指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证券市场。本文主要探讨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因此这里将资本市场定义为狭义的资本市场,即证券市场。信息是资本市场的润滑剂,是连接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的纽带。如果没有信息,资本市场参与者就无法做出筹资、投资决策,资源的配置就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无从谈起。信息披露,亦称信息公开,狭义上一般表现为企业在发行股票前向公众发布募股说明书,上市伊始的上市公告、已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以及重大事件公告等。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事实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是息息相关的。(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意义从信息披露制度的实际效用出发,确立信息披露制度在资本市场上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1、信息披露制度体现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公平,要求证券市场上的参与者一律平等,拥有平等的机会,不存在任何歧视或特殊待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公平,在本质上反映出了商品交换的等价有偿性。在证券市场上,公平的市场规则、均等的市场机会、平等的主体地位和待遇,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证券交易形式,就是公平。公平原则的前提是信息的完全性和对称性,即所有投资者拥有同质的及时信息。公平原则涉及地位公平、税负公平、权利公平、利益公平;公平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公众,也包括其他市场参与主体。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是证券市场正常运行的前提。公正,要求证券监管者公正无私地进行市场管理和对待市场参与者。公正原则的内容包括立法公正、执法公正、仲裁公正。公正原则是以法律框架实现市场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衡与秩序的关键,并构成对管理者、立法者、司法者权利的赋予与制约。公开,要求证券市场上的各种信息向市场参与者公开披露,任何市场参与者不得利用内幕信息从事市场活动。公开原则是实现市场公平和公正的必要条件,也是证券法律的精髓。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布兰代斯在其著作别人的钱中所描述:“公开原则有如太阳,是最佳的防腐剂;有如电灯,是最有效的警察。”公司一旦如实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就得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管,而不愿去做那些使自己陷入困境的事。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改善经营管理,防治证券市场中的不法行为,促进上市公司业务开展。为了筹资上市进行市场竞争,发行公司必然要争取以最佳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上,并时刻受到广大股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这就促使其全面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自我约束、自我完善。2、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决策的前提投资者只有对证券发行公司不断变动的财务、经营等状况有全面真实的了解,才能据以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实现预期投资收益。如果只有少数知情人知悉公司经营状况的变化,他们可以利用预先获知的信息从事非法的投机活动,操纵市场,扭曲市场信号,攫取暴利,使一般投资者因为信息的劣势而致利益受损。因此,应当排除一切旨在引起证券价格剧烈波动的人为因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消除证券市场的信息垄断、封锁,使投资者能公平合理地获悉有关公司的信息。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是投资者决策理性的前提。3、信息披露制度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障基础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公司与证券经营机构居于主动强者地位,极易形成对市场交易信息的垄断;而投资者处于弱者的地位,如果没有信息披露制度,很难获得其正常投资所需的充分信息。虽然有的公司愿意主动披露信息,但不能排除虚假的可能,有的公司甚至虚张声势,故意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诱使投资者上当受骗。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状况,将威胁到公司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乃至推出证券市场,从而危及证券市场的存在。所以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上帝”,需给予特殊保护。而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发行公司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披露影响其证券价格的一切重要信息,使投资者在平等的条件下获取信息,弥补其弱势地位。这是防止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关键。对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于1963年证券市场特别报告中,以“为大众所持有的证券发行人的义务”为题,做如下论述:“联邦证券立法的全部构造中枢,在于企业内容的公开。利用有关其即将投资或已投资证券的适当的财务状况资料或其他信息,使投资者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判断,同时也是防止证券欺诈的最好方法。”4、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证券监督管理机构通过对证券发行人公布的信息资料进行监督和审查,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维护投资者利益,使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充满信心,促进证券市场高效运营,更好发挥证券市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促进功能。从证券监管的实践来看,信息披露制度也是每一个国家证券监管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赋予证券产品的发行者在发行证券产品时以及发行证券产品后某种持续性信息披露的义务,即一切已经上市的和即将募股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都负有公开、公正、公平、及时地向全体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披露一切有关其公司重要信息的持续性责任。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是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制定的一种证券市场游戏规则,是证券产品的发行者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整个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核心。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充分、及时、准确地向广大投资者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是上市公司必须履行的义务。从宏观而言,它有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运转,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从微观而言,从企业外部信息需求者角度来看,它有助于保障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从企业角度看它有助于公司的筹资和降低筹资成本,有助于促进公司自身的发展,从企业经营管理者角度看,有助于落实和考核其经营管理责任。总之, 充分、及时、准确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于国家、于企业、于民众都是大有好处的。我国证券市场起步于90年代初期,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必须准确、真实,不得虚假记载、误导或欺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有些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严重失实,从招股说明书到临时、定期报告,一直是谎话连篇。仔细阅读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不难看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资产类项目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等较直观的虚资产部分在许多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数额,有的公司高达千万余元,成为未来必须用盈利来消化的包袱。还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东西,即应收款项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坏帐?存货中有多少滞销、甚至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中到底有多少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远的部分,有多少已不能给企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但仍反映在报表上等等,往往只有在企业最终清算时虚实差别才显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一遇到清算清盘时、重组时、改制时就会出现“大窟窿”的原因。轰动一时的“琼民源”事件,1996年年度报告中所称的5.71亿元利润中有5.66亿元是虚构的,占总利润的99%以上,再到银广厦仅在19992000年间就虚构7.45亿元利润披露于世,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没有停止过,且在升级。(二)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 上市公司应“依法充分公开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充分公开实际发生的法定重大事件范围内的事项”。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投资活动的参与人对投资市场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拥有程度不对等,包括拥有的数量不等、拥有的质量不等、拥有的时间不等。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可能引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披露信息具体内容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变动情况披露不充分;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政府有关政策变化对公司影响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等。例如,蓝田股份将公司股票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由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数额作了相应缩减,却一直未公开披露这件缩减公司股本的重大事项,究竟投资收益率有多少,风险程度又如何,怎样让信息使用者判断呢?(三)信息披露不及时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与其股票的市场价格是息息相关的,信息往往起到价格信号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理解,在证券市场上,时间就是金钱。及时的信息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不及时的信息披露,却为内幕人员利用时间差进行内幕交易、牟取暴利或及时避险提供了条件,这对于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极不公平、不公正的。国家有关信息披露要求中对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披露事项都做了严格的时间规定。如经注册会计师鉴定的会计报表应当在第一时点向社会公众公布,即在报表鉴定后的两天以内,但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满足了这一披露要求。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违规案例中,棱光实业1997年年报、1998年中报与年报均称,“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而在1999年6月11日刊登的公告表明,公司自1997年9月到1999年3月有8起涉诉均未及时披露,涉诉金额近1.9亿元。 (四)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诸如报喜不报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创新等因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另外,企业的声誉、其能源的来源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因素无法用货币形式进行描述,所以无法在财务报告中列示。财务报告所列示的信息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但经营成果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现行的财务报告只能使报表的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于形成这种状况的各种因素,尤其是表外非财务因素缺乏必要了解。(五)审计执业不规范作为证券市场的鉴定者,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信息披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投资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在过去的几年中,恶性的虚假报表案件接二连三,不少潜在问题也令人寝食不安。在“琼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负责出具年度财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的中华和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意识淡薄。一些注册会计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出具的资信证明是投资者借以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的重要依据,如果其本身有错误或是有虚假成份,不但会给投资者造成大的损失,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尽管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违法执业有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在实际中,一些注册会计师依然不能规范执业。此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受到了来自上市公司、当地有关部门等方面的压力和利诱;同时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客户,稳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而接受了客户的一些不正当要求,不正当的竞争妨碍了执业质量的提高。从总体上说,注册会计师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也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成因分析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为什么热衷于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且能够违规披露、控制信息,又屡禁不止呢?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上市公司的“利己”动机1、公司出于利润目标的考虑一个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实际上控制着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同时又由于公司内部缺乏自我约束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在进行信息揭示时通常是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进行修正,使会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失公平,不能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公司管理当局却可以名正言顺地借助于会计上的技术处理达到利己目的。2、公司出于自我形象的考虑在证券市场上,公司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这同样刺激了公司为保持良好的形象来吸引投资者而倾向于公布好信息,隐瞒或者推迟不利的方面。3、公司出于“扩大资本”的考虑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目无法纪,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而有些中介机构、管理部门为了从中“分得一杯羹”,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在虚假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诸多角色。4、公司内部缺乏规范的会计行为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转制改造而成,受计划经济管理方式习惯的影响,市场观念尚未成熟,他们对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恰当地选择会计方法,合理地处理会计事项,可靠地提供会计信息,审慎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方面都还缺乏足够的重视,也就很难有规范的会计行为。本来,会计信息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代表上市公司),现在,上市公司各个相关的利益集团(如发起人、公司主管部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等)也千方百计地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供给,甚至积极参与会计信息的供给工作。这样,经过协调而提供出来的会计信息便有失于偏颇。(二)违规成本低廉违规成本低廉表现有二: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规的机会成本很小。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围绕着公司会计信息造假,涉及到很多单位和人员,有些本来是执法者,但不认真执法,反而与公司串通一气,合伙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具隐蔽性,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另外,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可以说查不胜查,被揭露的概率很小。再有,我国现已发布的一些治假法规,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比如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出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又比如会计法第45条规定:“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还有不少条文只是罗列“不得”有这样或那样行为,却没有“违反了怎么处理”的后文。这类条文的规定,不仅威慑力不足,而且明示造假行为预期“成本”的上限,对于胆敢冒险的造假行为,倒起了“鼓动作用”。这样,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的不义之财,“造假者就有博弈的理由和冲动。”(三)政出多门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和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信息披露内容和格式准则为具体规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和临时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三部分组成的信息披露内容,初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问题。但我国的法律体系依然不完善,有些规范仍然采用“试行”、“暂行办法”的形式,明显带有过渡色彩。我国制定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有关的机构有:全国人大、国务院证券委、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等五大部门。政出多门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困难,权责界定不清,必然导致上市公司的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尽管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作为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制度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披露要求缺乏一致性,造成执行中的混乱,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被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方便之门,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为了配股“扭亏”、“保壳”、兑现管理人员奖金、平衡实际盈利与预测盈利等目的,利用准则、制度给予的“活动空间”进行会计操纵,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公允、失真。如高估资产、延长递延资产摊销期、潜亏挂账变更会计处理方法,以实现虚增利润。而股票发行的“额度制”使一级市场上新股额度的供给远远小于需求,额度成为一种紧俏的“资源”,所有准备上市的公司都渴望在争取到一定的“额度”后实现募集资本最大化的目标。要想最大限度地募集资本,必须提高股票的发行价格,而股票的发行价格高低取决于上市前公司盈利水平的高低和上市后盈利预测数的大小。这样围绕提高“利润”包装上市这一目标一些拟公开发行股票上市的公司便大做文章。还有,“剥离”上市制度也给公司上市前的财务包装、虚拟利润提供了机会。 (四)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证券市场有效运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有效运行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从质、量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然而,我们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会自觉或自发地披露符合证券市场有效运行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还需不需要政府以各种形式实施信息披露管制?从实务上看,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已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美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由国会授权的证券交易委员会进行管制。虽然作为管制形式之一的会计准则,其制定权一直保留在民间机构,但其监督权仍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也一直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管制。实际上,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施行管制有利于提高市场有效配置资本的能力,能够创造一个相对公平、有效的信息环境。目前,我国尚无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由于中国证监会力量薄弱,权威性不足,证券市场又是多种利益冲突的焦点之一,多方插手。一些领导经济工作的同志习惯于用行政管理办法来管理证券市场,不按证券市场的特有规律办事。投资者的素质也还不高,造成有用的会计信息不能全面、及时地传递给投资者和其他信息需要者。因此证券监管力度不足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原因之一。(五)民间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困扰注册会计师作为证券市场的“经济警察”,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国有法人股占控股地位,而目前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的主体还不十分明确,这样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人实际上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即由管理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这种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严肃的监控,再加上前述的其他原因,使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困扰,甚至出现“同谋”现象。四、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路和有效策略(一)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路为了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实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基本思路如下:1、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要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达到充分、及时、准确的要求,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化体系。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大致包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经济法规。在这一规范体系中,会计准则是核心。因为会计准则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务的指南,它规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要求,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依据和职业保障。为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更加规范、恰当,应适时地修改、完善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在我国,财政部与中国证监会在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应各司其职。财政部应主要负责制定在会计信息披露之前如何生成这些信息的准则;而证监会应主要负责监管,确认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财政部侧重于规范披露信息的实质内容,即公司会计如何通过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程序,产生相关的具有一定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证监会则侧重于规范披露信息的表现形式,即披露什么、怎样披露、如何披露、何时披露、何处披露。2、建立以注册会计师公正审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监督体系公正审计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必要保证。首先,为使其公正,这种审计制度应建立在完全独立的民间审计基础上。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应与主管部门彻底脱钩,严格推行合伙制,强化审计责任,走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化管理的道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审计职业质量。其次,加速注册会计师的选拔与培训。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业务量大,而从业人员过少,加速选拔与培训从事证券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已刻不容缓。为此,应在政策上对注册会计师待遇有一定的优惠倾斜,切实吸引一批高水平的会计师加入到注册会计师这支队伍中来。同时,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水平及业务能力,以便严格执业。3、建立以证监会抽查复审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再监督体系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总体情况不理想,注册会计师协会自律化管理尚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加大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力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中国证监会下应成立专门委员会,由其对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抽查复审,每年抽查面不少于三分之一。这样三年即可覆盖所有上市公司。对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应区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分别对上市公司有关人员和注册会计师进行严厉惩罚,侧重民事赔偿。这样,可从根本上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执业水平,增强审计责任意识。(二)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有效策略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要解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治理虚假的会计信息。解决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及披露问题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1、建立科学、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公司财产安全与完整;控制有关数据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要实现以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光靠公司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内控目标的实现涉及单位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空间、时效和职工管理意识浓淡等问题,因此在建立公司内控制度时,要具有前瞻性,要统观时间与空间全局,通过在公司内部营造有利的控制环境,有效的会计系统和各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辅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组织架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并将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种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中,如固定资产的投资、采购、报废处理制度;物质进出保管使用管理制度;产品的保管与出库管理制度;现金收支与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等。这些控制制度,都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密切相关。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报露的真实和完整性,而且它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2、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无论做何种事情,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包括所有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体现的方式都与广大财务人员的思想行为和业务水平密切相关。要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对广大财务人员的要求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在广大财务人员中建立起一种普遍的职业道德观念,一种为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观念,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在记录反映经济业务时,不受长官意志的约束任意改变应有的规则,按照朱镕基总理对广大财会人员提出的“不做假帐的要求行事,并以此作为职业道德约束要求;第二,要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实务操作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广大财会人员面临着“企业改制与会计改革”的双重任务,多年来,我国依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宏观体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与企业改制相辅相成,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是关系到公司财务、会计、审计、评估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诸如:兼并与收购、公司重整、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会计主体变更、虚资产、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处理、会计报表调整事项等等。一言以蔽之,在新旧转换和会计改革中,广大财务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广大财会人员自我要加强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会计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准确应用规则,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充分、及时和准确。3、全面树立“求实治虚全面稳健”的企业经营理财理念 在会计核算上注重讲求稳健性原则和脚踏实地地在经常性收益上下功夫的企业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后劲,这类企业也往往是能够让投资者放心的长期投资选择。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应该从公司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企业“内部”挖掘价值源泉,通过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培养有竞争力的员工和技术产品,开辟广阔的业务领域和营销渠道,树立个性化的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来提升企业的价值,保持公司的长期盈利性。从主观上彻底摒弃那种一心想通过华而不实的类似“泡沫重组”方式以取得非经常性收益的短期粉饰利润行为,彻底走出近年来有些上市公司出现的“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绩差,第四五年亏损,第六年ST,第七年PT的宿命怪圈。上市公司必须要树立由注重股票市场价格转向最大限度追求企业经营性业绩的理念上来,上市公司必须不断积累经营性利润,集中精力在转变经营机制上下功夫,去努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重品质、重实力、重服务,树品牌形象,逐步提高经营水平和吸收新的经营理念,以长期战略投资替代以粉饰利润为目的的短期“账面投资”。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误导和欺骗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哪些因会计专业性强而对会计知识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难度的中小投资者,使会计信息质量更加趋于客观真实,使之真正能成为广大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选择时的客观评判标准。 4、切实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审计和审计约束责任 要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不仅要搞好公司内部的整治和规范,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公司外部的治理结构,目前,公司外部的审计监督主要是靠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现状看,类似“琼民源”“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造假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治理是否全部有效确实令广大公众投资者难以信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中介机构业务的限制和利益的趋使,中介机构自身的责任感不强和对项目责任人的要求不力,即在中介机构的规范操作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危机,与此同时,外部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出现问题后处罚的力度不足以在普遍程度上对中介机构形成足够的制约等等因素。要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质量,首先中介机构自身要本着对广大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已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业水平;其次作为中介机构的行为主管约束部门(如财政部门、证管部门、行业协会等)要努力创造条件去能够真正起到应有的约束中介机构行为的职能作用;最后,如果一旦中介机构在履行自身职能时出现有违背职业道德或失职行为的,作为管理约束部门,决不能姑息迁就,应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外部监督机构的审计监督,加强外部中介监督机构的法律责任约束,以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5、上市公司实行分部财务报告及财务报表的完善现代证券市场是建立在信息披露制度之上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投资者做出合理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在企业已出现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全球性发展趋势的当今,从总体上反映一个集团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总括情况的合并报表,虽然可以展示集团的全貌,但它的高度概括性必然带来其无法披露细节信息的局限,合并报表掩盖了集团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差异,隐匿了集团中处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分部的盈利能力、发展速度、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承受风险的程度等有用信息,致使财务报告用户无法据以满足其有效决策的需求;同时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极大分离,使大量的财务报告用户只能以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为其决策的基本依据,随着投资者理性程度的提高,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分部信息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分部财务报告,即企业集团对其内部按一定标准划分的披露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解信息的报告。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的研究滞后了。首先,分部的划分可有行业、地区、客户、组织结构、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线、主要产品以及法律实体等多种标准。我国现行规定对报告分部的划分偏重于行业分部标准。但也有一些从事多种经营的上市公司,并不按行业设计管理体制和报告体系,而是按地区来设计管理体制和报告体系,对这样的公司要求其以行业为标准披露分部信息则并非最为恰当,因为这一做法会增加分部财务报告的会计工作量和编制成本,同时也不一定符合财务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事实上,当企业的内部财务报告体系是以地区为基础划分分部时,如果以地区为标准划分分部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公司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公司应按地区分部对外提供分部信息。其次,应报告分部的确定是分部财务报告的前提,我国的现行规定过于简略,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分部财务报告具体准则时,应考虑提供更为详细的指南。例如,关于分部的重要性判断标准,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的有关规定,采用“10%”的重要性标准和“75%”的限制条件,当某一分部的营业收入、损益和资产占企业合并后的经营收入、经营损益和资产总额的10%或以上时,该分部便作为应报告分部单独披露;当应报告分部的外部总收入占合并或企业总收入的比重不足75%时,应确定另外的应报告分部,直至达到75%的水平。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分部财务报告准则时,应有一定的灵活性,以规范上市公司和其他多元化企业或集团的分部信息披露,以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及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改进完善财务报表,一方面,要更多的披露不确定性和风险信息。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经营与财务风险不断提高,不确定性信息大量增加,企业需要加强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控制,财务信息使用者也迫切需要更多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内知名企业数据分析师岗位招聘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事专员面试问题及模拟题答案
- 2025年健康照护师专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旋挖钻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口服降血糖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生物质气化机组项目建议书
- 抛光粉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抗过敏药课件
- 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南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电视节目自动播出设备项目建议书
-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 班级自主化管理工作总结
- OTN技术概述PPT课件
- 昆虫标本制作-展翅(蝴蝶)
- 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
-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土壤水分分册
- 交通运输安全常识
- 1、人社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 NRC-2012 猪的饲养标准Excel终极版
- 无线传感器网络说课.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