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试卷语文科目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司马光生活的时代去五代之乱不远,唐末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对他刺激尤深,所以资治通鉴从春秋“尊王抑诸侯”的议论开篇,这当然是很不错的。遭逢天下大乱之后,对于“稳定比动乱好、统一比分裂好”这番简单的道理,司马光是懂得的。但是,他却由此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国家选拔人才,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那么与其用能人,不如用“愚人”,与其用强人,不如用“弱人”。也就是说,与其用能办事的刚健有为之士,不如用“庸人”。庸人有个好处,就是他虽不能办事,但也不会生事,他虽不“为人民服务”,但也不至于扰民,如此政权才会稳定,天下才会永远太平。在司马光看来,秦的制度就是尽用“强人”和功利“小人”的“暴政”,秦之失,恰恰就在于“强”,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扰民、病民,与民争利。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司马光这里所说的“民”,绝不是指普通老百姓,其实王利器先生早就指出过,司马光这里的民特指“富民”,“甚至是封建性和地方性的土豪劣绅”。司马光站在乡绅的立场上,他是希望国家与乡绅分权,即地方由乡绅按照乡规民约来治理,而国家官员们只要用诗词歌赋养养心,不要多事就好了,因此,他转而追求一个立足于地方分权的“弱政治”和“弱制度”。司马光所追求的“分权”是不是民主呢?不是的。分权的前提就是承认特权,所谓分权,也就是说必须给特权阶层留下特权之余地。用司马光的理论来说,庸人和笨蛋当官便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即使不与特权阶层沆瀣一气,但也绝不至于去动他们的奶酪,即使他想动,也如“乳狗搏人”,最终必为特权阶层所制。斯坦福大学历史教授伊恩莫里斯说,治理国家有两种方式:高端战略和低端战略。所谓高端战略,就是依靠国家税收,雇佣职业官员治国理政;所谓低端战略,就是不依靠统一的国家税收养职业化的官僚,而是依靠地方贵族(主要是统治者的亲戚)自治,甚至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地里建立军队,只要他们能够招之即来,那么国家就不必支付军队的费用,并用税收来维持一个中央政府。在莫里斯看来,从公元前1000年起,东西方都逐步发生了从“低端战略”向着“高端战略”的制度演进,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从“封建”向着“郡县”的制度演进,在东方,这一制度的飞跃是以秦的统一为标志,而在西方,则是以罗马帝国的形成为标志。莫里斯说,中华文明第一次开始领先世界,就是从秦始皇开始,因为秦比罗马更早完成了从低端战略向高端战略的制度飞跃,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华文明最终在隋唐时代超越了西方。但是,从宋代开始,士大夫阶层的君子与小人、事功与义理争辩乃至新旧党争,对中华文明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回响不绝。 (摘自北京日报网络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识到唐末藩镇割据的危害性,因而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首先写了春秋“尊王抑诸侯”的议论。B司马光认为国家选拔人才,如果找不到“圣人”、“能人”,那么不如用“愚人”,用“弱人”,用“庸人”。C司马光认为秦朝的制度就是尽用“强人”和功利“小人”的“暴政”,秦朝的过失,恰恰就在于“强”。D司马光希望国家与乡绅分权,即地方由乡绅按照乡规民约来治理,而国家官员们只要修养内心就可以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因为“稳定比动乱好、统一比分裂好”,所以必须尊重王权,而且要找到能够辅佐国君治理国家的大臣。B国家任用“庸人”为臣,原因在于庸人虽不能办事,也不会生事,因而利于君主控制,政权才会稳定。C地方由乡绅按照乡规民约来治理,每个地方都治理好了,等于全国都治理好了,国家的权力就更加集中了。D任用庸人当官,特权阶层当然希望他们为己所用,即使不为己所用,也不用担心他们会伤害自己的利益。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光追求的“弱政治”和“弱制度”和莫里斯所说的低端战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B. 秦始皇完成了从“封建”到“郡县”的制度演进,中华文明开始领先世界,但到宋代开始落后世界了。C. 莫里斯认为治理国家的高端战略是以国家税收为基础的,这些税收用于供养中央政府,并依靠官员治国理政。D. 从宋代开始的做事不论能力只论君子与小人的社会风气延续至今,上至领导层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受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宾礼原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计相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B.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D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5分)(2)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杜 甫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孤城返照红将敛,近市浮烟翠且重。 多病独愁常阒寂,故人相见未从容。 知君苦思缘诗瘦,大向交游万事慵。注:此诗为杜甫去往蜀州时所作。“从容”即随便、容易。大向:即“太向”,过于。8.颔联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写景中运用了多种手法,请选择一种并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5分)9.概括诗中一、三联表现了诗人哪两种情感?尾联中诗人有挖苦裴十迪之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1)韩愈在师说中批评一些人爱护自己的儿子, ,而他们自己却 ,真糊涂!(2)李白在蜀道难中引入了传说中的太白山上的小路, ,然后 ,才有了险要的蜀道。(3)李煜在虞美人中感叹春天又来了,只是 ,此时的愁情 。 乙 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渐渐消散的炊烟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慢慢的,就没了热度,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老木挤了几下眼睛,定定神,继续往山凹里望。记得还是放牛娃的时候,也喜欢坐在这块大石头上,往山凹里望。那片竹林里,是二蛋、毛哥和三顺的家。那长有一大团雪白梨花的梨树后面,是瞎眼奶奶家,眼睛虽瞎着,却灵醒得很,还没靠近梨树呢,就戳着棍子叫骂开了,龟孙子,又磨牙了吗。但真到梨子大了熟了,每家每户的娃都会分到一个,这早已成为雷打不动的规矩。那是小琴的家,她的笑声最好听。那是黑妹家的两间茅草屋,她家最穷,她也最不讨人喜欢。老木闭着眼都能指出各家的位置。小时候,老木还和伙伴玩过这样的游戏,就是根据各家屋顶上冒出来的炊烟,猜各家在烧什么好吃的东西。老木是赢得最多的,也正是这一点,让伙伴们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老木笑了,露出豁了牙的嘴。其实那算不上什么秘密的。那时候,没有哪家有大鱼大肉吃,除了玉米、南瓜和山芋,其他东西就是想吃也吃不上。谁家种了什么东西,什么东西种得多,哪天又收获了什么,在村子里窜上窜下的老木能不知道吗?鼻子长,才是老木的神通。可如今不行了,那些像树林一样密的炊烟呢?怎么就不见了?二蛋的儿子是包工头,在城里买了房子,把二蛋老两口给接走了;黑妹考上了大学,据说当了官,早就把家给搬到了省城;瞎眼奶奶的儿子媳妇和孙子孙媳妇都在外打工,那一树梨子早就没人管了;三顺家的小子是最迟去打工的,据说也混得不错,一家人都带出去不说,连山场和田地都不要了。一个个乡里乡亲,都只剩下印象了,而且越来越模糊。每次走过已经不再有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站上半天,总感觉门会突然打开,会有人笑嘻嘻地走出来,叫老木进去坐坐,喝口水,唠上一时半会。可除了一刻不离跟随自己的阿黄,什么也没有。总是阿黄的几声叫,把老木给唤醒,滞重的脚步才继续缓慢挪动。汪,汪,汪。阿黄在叫了,有气无力的,就在身边。以前的阿黄可不是这样。记得儿子媳妇才出门那会,有老伴陪着,倒没感觉什么。地种着,田耕着,孙儿孙女带着,照样其乐融融,只是多受些累,但老木心里踏实。一场病,把老伴给送到了山上,再也不回来了。儿子媳妇要老木一起出门,说一家人在一起放心,可老木不愿意。老木舍不下那几间土屋,只有在那屋里,身心才舒坦;舍不下田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那也是儿女呀,是自己的根;舍不下屋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谁去给她清除坟头上的杂草。阿黄是老伴走后的第三天头上出现的。瘦得皮包骨头,一身的癞子,是老木治好了它的病,然后收养了它,从此形影不离。老木到哪,阿黄一准到哪,听到阿黄的叫声,老木才踏实。可如今阿黄的皮也耷拉下来了,毛越发灰暗,声音早没了洪亮,以前一叫就是高亢的连声,现在成了短促沉闷的一下一下了。柿子树后面,有炊烟升起来了,若隐若现,淡淡的白。老木来劲了,仔细地瞅。老木站起身来,想看清楚,到底是哪一家。老木成木桩了,好半天才跌坐回冰冷的石头,那是李家的女儿在给她娘做“三七”,根本就不是什么炊烟。想到李家嫂子的过世,老木又添了心事。全庄子的人都来了,还站不满一堂屋。最关键的,是没几个能做事的人。一个个佝腰驼背,稍微出点力,就动弹不了了。该走的程序省了大半,将就着才把人送上了山,抬棺的本家老二还闪了腰。等自己老了的时候,儿子媳妇又到哪张罗帮忙的人呢?听说城里都是火化,以前老木一听到火化就动气。人活一辈子吃苦受累也就罢了,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造孽呀。可现在老木不这样想了,人死了,还知道什么呢,能肥几棵庄稼也算是做了好事。烧就烧吧,总比没人料理要好。山凹里终于有炊烟袅袅地升起来了,甚至没有老木抽的烟锅里的烟浓厚,就那么稀稀落落着,不用风,转眼即逝。阿黄也沉默了,一双浑浊的老眼默默地望着,老木也是,直到暮色像沉重的幕布,缓缓合拢 (选自天池小小说2012年第9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二段中景物描写“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还没了力气,直往西山里坠”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B小说写老木对瞎眼奶奶、童年伙伴及游戏的回忆,又写昔日伙伴或搬走,或离乡外出打工,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使今昔形成对比。C每次走过无人居住的老宅,老木都会停留,觉得会有人走出来叫自己进去坐坐,写出老木人缘好,广受乡亲欢迎。D老木不愿意和儿子媳妇一起出门是因为舍不下那几间土屋,舍不下地里用汗水浸泡的庄稼,表现了老木对家园的眷恋。E老木以为杮子树后升起的若隐若现、淡淡的白烟是炊烟,结果不是,这引发了老木对李家嫂子丧事的感叹,引起了老木对自己身后事的担忧。(2)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6分)(3)小说中老木和阿黄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4)本文反映了农村人口渐渐向城镇转移、村庄渐渐消逝的城镇化事实。有人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梅兰芳与梅派艺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祖父、父亲、伯父均为著名艺人或著名琴师。他早年父母双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8岁开始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首次登台演出织女,14岁搭喜连成班演出。与此同时,他一面继续向吴菱仙学戏,一面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唱功,还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华民国二年、三年(19131914)间,他两次应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率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同时他观看了反映近代、当代题材的新戏,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此,他开始排演大量的新剧目,并开始了对艺术的改革和创新。民国四年(1915)四月到五年(1916)九月,他排演了11出新戏,有时装新戏,古装新戏及昆曲传统戏。积极挖掘整理演出传统剧目,对京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国外人士的重视,曾于1949年前两次赴日本演出,一次赴美国演出,一次赴苏联演出,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及表演艺术。所到之处,观众反应强烈,受到高度评价,并荣获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梅兰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在上海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倾注了爱国热情;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艰苦岁月中,他身居沦陷区,不怕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靠写字卖画为生,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胜利,表现了一位艺人崇高的民族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赴朝鲜进行过多次慰问志愿军演出,并于1956年再次东渡日本演出,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和相互了解。1957年11月,他作为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四十周年的大会。195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65岁高龄,排练并演出了新戏穆桂英挂帅,这是他的最后一出戏。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令世界人民瞩目的“梅派”艺术。从他开始演戏到民国四年(1915)左右,是以继承传统为主,演出的剧目多为正统唱功戏。在此期间,他已显露出卓越的艺术才华。从民国四年(1915)到抗日战争前夕,是他创造精力最为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不仅连续排演了一些时装新戏,还致力于古装新戏的创造和传统剧目的加工整理,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重大革新,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专重唱功、不太讲究身段表情的局限,将花旦和刀马旦的技巧融进青衣表演中。他还排演了一些歌舞成份较重的剧目,丰富了京剧的表演。并对舞台美术、布景、化妆和音乐进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为后人所继承。从抗战胜利重返舞台到逝世,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他的演出虽然不多,但对人物塑造更富于内在魅力,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最高境界。代表剧目有:京剧洛神霸王别姬西施宇宙锋贵妃醉酒抗金兵梁红玉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 (摘编自梅兰芳传)相关链接“他是个勤勉好学的演员,从青年时代起就认真钻研古典文学、国画、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俗学、音韵学和服饰学等多方面的祖国传统文化,并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他的艺术中去,从而创造了大量优秀剧目,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中国评论家、戏剧家梅绍武)“梅兰芳的哑剧表演和服装展示的演出真是精美优雅,可爱绝伦,美妙得就像中国古老的花瓶或是刺绣的帷幔。这是一次接触,与一种在数世纪中不可思议地圆熟起来的文化的接触。”美国时代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昆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旦角本工戏恰恰能体现演员的基本功,梅兰芳在这些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和造诣。 B. 梅兰芳于民国二年三年到上海演出,一炮而红,但更大的收获却是受到了新戏的启发,并为后来创作时装新戏奠定了思想基础。 C. 梅兰芳既整理演出传统剧目,又排演新戏,国外人士欣赏京剧的唱词和曲调,京剧的历史文化,以及他的表演艺术。 D. 梅兰芳排演的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内容上弘扬反抗外来入侵的民族精神,表现了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 E. 梅兰芳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宗师,主要是因为大量的中外粉丝的支持,其次因为他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2)梅兰芳在京剧表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3)梅兰芳曾多次赴日本演出,但抗日期间,在沦陷区却不怕威胁利诱,蓄须明志,拒绝演出,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4)“梅派”艺术的特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8分) 第II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医护人员就是要为患者服务,体谅他们的处境,正确对待他们的过激言行, ,才能赢得信任。全体公务人员必须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改革和创新中, ,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开拓进取。企业家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当意见不一致,甚至十分尖锐时, ,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研究问题。A不计前嫌 襟怀坦荡 宽宏大量 B不计前嫌 宽宏大量 襟怀坦荡C襟怀坦荡 不计前嫌 宽宏大量 D襟怀坦荡 宽宏大量 不计前嫌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外交部长王毅对美国的军事动向提出了质疑,指出真正破坏南海稳定局面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B。中国乒乓球队屡获世乒赛冠军是由于敢打敢拼的精神分不开的,也与教练与队员能够良好地沟通密切相关。C老炮儿这部电影让冯小刚获得影帝荣誉实属实至名归,塑造人物细腻生动,表演技巧炉火纯青。D老庄思想从汉代开始就受到广泛关注,因而启发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深入思考,并开启了养生理念。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宣纸是中国书画用纸,常用的有生宣和熟宣两种。 , , 。以此纸作画追求的便是这种“多变”的墨趣,非熟练者不易掌握。 , , 。用生宣书画时,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熟宣因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使纸质较硬 生宣因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 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 能收水晕墨达到水走墨流之艺术效果 工笔画多用它 写意山水多用它A BC D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高速运输需要高度文明越来越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他们认为这是两回事。我们要宣传高速运输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只有有了这个保障才能保证飞机和高铁更加准时安全。事实上, ,在学生阶段就充分学习文明和礼仪课程变得十分必要。17高二“爱心”小组要去慰问附近小河对岸的一位老人,八名新成员不知道路,老队长有急事去不了,只留下下面一些指示内容,请你以刘爱水的身份,把去时的行程安排写出来。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队员刘爱水会划船船最大载重5人步行3公里河边有一条船可用慰问老人路线人员任务空袋6个(15斤装)米(1袋40斤)面(1袋40斤)5男3女五、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学校运动会正在进行1500米比赛,赛场上一位选手体力不支,但依然没有停下来,同学们大喊:“要拼搏,要勇敢,要敢打敢拼。”在呐喊声中他终于腿一软晕倒在赛道上,没能到达终点。校医一边抢救一边说:“实力不够就不要逞能。”有些同学认为他应该合理跑完全程,有些同学认为他根本不应该上场比赛。有些同学认为他的精神动力不足。对于此事,你是怎样看的呢?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七校联合体2018届高二联考试卷语文参考答案1.B(词语混淆,“君子”不能用“能人”代替,能人是容易找到的。)2.C(权力集中不对,应该是分权)3.B(无中生有,文中并无宋代落后世界的内容,而是“产生了重大影响”)4.B(原文标点: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5.D(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6.B(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7.(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得分点:无庸、辱各1分,句意3分) (2)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得分点:句意3分,进、否定判断句各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以十抵三,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臣。”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68岁。8.描绘了一幅晚霞照孤城、烟雾笼市井的朦胧宁静的春景图。(2分)使用了绘形绘色(对比)(远景近景结合)手法。(1分)“红”和“翠”突出色彩鲜艳,“敛”和“重”突出形态的动感,写出黄昏景色之美。(2分)(上句写天边之“红”,下句写市井之“翠”,形成鲜明对比,写出黄昏景色之美。)(“孤城”为远景,“近市”为近景,层次分明,写出黄昏景色之美。)9.僧人不语的落寞无奈。(2分)多病的痛苦和独处的寂寞。(2分)诗人想与“故人”相见,但裴十迪不见他,杜甫在尾联说裴十迪因作诗而变瘦,懒得见自己,挖苦他轻视朋友。(2分)10.(1)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2)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1.(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C、D 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第2段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从小说开头“老了。这是老木最近的发现”可以看出,“还怕冷,把云彩当衣服裹在身上”“直往西山里坠”是把暮年的老木比拟为西坠的太阳,形象生动。C“写出老木人缘好”不对,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年村里人丁兴旺,邻里关系融洽。D还有对埋在对面山上孤零零的老伴的不舍。)(2)“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分),连接着老木的童年往事和现在的生活(1分)。“渐渐消散”(1分)暗示村庄的人越来越少(1分)。以此为题,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1分),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变迁后人们离开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的感叹(1分)。(3)老态龙钟(1分):老木怕冷、没了力气;阿黄的皮也塌拉下来了(1分)。都曾经历生活的辛苦和时代的变迁(1分):老木以前生活艰苦,只能吃玉米南瓜,如今儿媳要将其接到城里;阿黄以前瘦的皮包骨头,如今被阿木收养(1分)。都表现出了忠诚(1分):老木忠诚地守候土地、村庄;阿黄忠诚地守候主人(1分)。(4)答法一: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离开村庄、土地并不代表着对美好情感的舍弃:走出农村的黑妹等人虽然当官发财了,但都没有丢弃与乡村亲人之间的那份亲情。城镇化进程促使人们有机会寻求更好的发展:三顺家的小子虽然最迟去城里打工,但混得也不错,还将一家人都带到了城里。城镇化进程中也要求人们应该勇于适应生活的改变,创造美好的明天:阿木没有必要继续独自留在乡村,完全可以跟儿子一起进城去。答法二: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乡村自然的风光和乡村朴素的生活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消失。老木留恋的乡村淳朴融洽的邻里关系随着人们离开村庄而逐渐消失。老木对家园的难舍,对土地的眷恋,对老伴的念念不忘,这些珍贵的情感将要和这村庄的炊烟一样,渐渐消散,渐渐被人遗忘。(能态度鲜明地表明观点得2分,三点理由中任选两点作答即可,每点3分,但阐述时必须紧密结合文本。)12.(1)DB.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错。梅兰芳刻苦学习昆曲,观摩旦角本工戏,为形成自己的京剧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项错。“京剧的历史文化”不等于“中国文化”。E项错。粉丝支持不是主要原因。D项完全正确。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