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紧急自检核电安全.docx_第1页
全球紧急自检核电安全.docx_第2页
全球紧急自检核电安全.docx_第3页
全球紧急自检核电安全.docx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紧急自检核电安全日本地震发生后,福岛核电站接连发生的爆炸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使得各国开始重新审视本国的核电安全发展战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国家环保部也做出表态称,在设施安全管理的情况下,我国不会改变发展核电的决心。国务院:加强设施安全管理不改变核电发展决心来自日本方面最新的消息显示,福岛核电站6个反应堆中的第1、2、3、4号机组均已出问题,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承认,辐射量已达危害人体标准。尽管日本特大地震引发核泄漏的后果,需要时间检验才能获得真实的评估,但仍处在危机之中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在震惊世界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核电发展敲响警钟。和国际社会一样,我国也正在采取措施应对核问题。在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听取了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并要求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环保部:我国不会改变发展核电决心为维护核电正常运营,各项措施正密集出台。近日,环境保护部发布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核电厂选址条件。根据规定,在评价核动力厂选址适宜性时,需要考虑厂址所在区域的地质、地震等环境特征,与此同时,厂址所在周围能发生的自然或人为的外部事件将成为建设核动力厂的重要参考因素。“中国不会改变未来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但会随时关注日本的核电设施受地震影响的情况及其事态发展。” 对我国核电站未来的发展方向,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昨日也做出表态。环保部明确要求,核电厂必须在核动力厂周围设置非居住区和规划限制区,非居住区和规划限制区边界的确定应考虑选址假想事故的放射性后果。按照标准,非建筑区并不一定是圆形,但却应该根据厂址的地形、地貌、气象、交通等具体条件确定,但非居住区边界离反应堆的距离不得小于500米;规划限制区半径不得小于5000米。能源紧缺 中国核电需求逐年上升2007-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天然气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此背景下被寄予了厚望。在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对于核电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即中国核电装机比重从当时的1.7%上升到4%左右。2010年3月,这一数字被大幅调整至7000万-8000万千瓦,比例为5%。时至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再次表示,2020年发展目标为1亿千瓦,比例目标已上升至7%。仅仅不到4年时间,核电发展目标三次提速,不仅仅是有国际环境压力下的碳减排指标的压力,而且还有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问题。“最可行、最现实的途径是加快核电发展,大幅度提高核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全国“两会”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大唐电力原总经理翟若愚也表示,要改变过度依赖煤电的电力生产结构,必须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但是,水电受资源的限制和移民等问题的制约,开发难度不断加大;风电的利用小时低、稳定性差;太阳能发电等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等问题较为突出。专家:核安全需依靠技术研发尽管最新的消息显示,我国核电站并没有受到日本核电站爆炸带来的影响,但仍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核电站建设过程中仍需谨慎,未来还应通过技术措施突破核电建设中的“软肋”。“我国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核电技术,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方式有助于我国核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隐患。”中投顾问能源产业研究员周修杰分析认为,如果单纯引进国外技术,我国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容易受制于人,我国需大力发展核心技术,进一步促进技术和设备国有化,使之便于管理和监控。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认为,和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我国不处在地震高发地带,并且地域相对辽阔,如果避开地震带以及自然灾害高发地带来建核电站,核电站建设就能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冲击,并能为社会提供电力供应。多国政府:不能“因噎废食” 不减少核电发展日本地震海啸引发核电站事故后,多国政府表示,虽然日本核电站事故教训值得吸取,但此次事故不会影响本国发展核电的计划。荷兰政府15日说,没有理由重新讨论有关建核电站的决定。荷兰国会认为核电可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电能。荷兰将于2015年在泽兰省建设核电站。马来西亚能源、绿色工艺和水务部部长陈华贵日前表示,日本核电站事故不会影响马来西亚兴建首座核电站的计划。保加利亚总理博伊科鲍里索夫15日说,尽管所有国家都会仔细检查核电站的安全状况,但没有哪个国家会关闭核电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保加利亚不能放弃利用核能,而且,“这次事故并不意味着世界各国必须重新审视核能发展政策”。挪威外交大臣斯特勒14日说,不要把日本核电站事故看得过分严重。波兰政府负责核能事务的高级官员汉娜特罗娅诺夫斯卡15日表示,波兰将在听取其他已拥有核电站欧洲国家意见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本国核能。按计划,波兰第一座核电站将于2020年投入使用。到2030年,波兰还将建设两座核电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近日也表示不会减少对核能的依赖,强调不能“因噎废食”。美国官员称奥巴马仍致力于发展核能美国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日说,尽管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事故发生,引发美国国内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但总统奥巴马仍将致力于发展核能。卡尼当天对媒体说,核能已经提供了美国的电力供应,并“仍是总统整体能源计划的一部分”,但在发展核能的过程中,核安全是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此前,白宫另一位发言人克拉克史蒂文斯也表示,“总统认为,要满足我们的能源需求就需要使能源来源多样化,其中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天然气、清洁煤以及核能。目前正从日本不断传来信息,美国政府会从中吸取教训,以此确保美国安全且负责地利用核能”。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部分议员、媒体和环保主义者认为,美国需要重新审视国内的核能政策,暂停新核电站建设。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作为核能的坚定支持者,当天还表示,美国仍将致力于发展核能。奥巴马政府在年的财政预算中计划批准亿美元贷款担保用来兴建核电站,并且奥巴马还呼吁为核能研究和现代核反应堆的设计投入更多财力。德国宣布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在柏林宣布,暂停去年通过的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计划个月,在此期间,德国将对所有座核电站的安全性进行毫无保留地彻底检查。这是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和放射物泄漏事故后,德国政府首次在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问题上做出重大政策转向。默克尔在总理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安全检查上没有禁忌。所有东西都将接受检查。”暂停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直接结果是,位于黑森州和巴符州的两座服役到期的老核电站将被关闭。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在日本发生重大核电事故后,德国的核电政策发生转变。他说,独立的专家小组现在必须对核电站安全进行新的风险分析。德国政府年通过一项“核电逐步退出”的法令,确定到年左右关闭境内全部核电站。年月,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政府有关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的计划,现有座核电站的运营期限将平均延长年。由此,德国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的时间将由年前后推迟到大约年。法国表示不会因日本事故放弃核电发展法国电力公司总裁亨利帕格里奥日表示,该公司将向运营福岛核电站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提供技术援助。帕格里奥在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两家公司的日常联系从未间断,法国电力公司准备向日本运送一批检测仪器,以帮助东京电力公司渡过难关,其中包括机器人、检测系统以及一系列与放射性物质相关的仪器。目前,这批物资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启运。除此之外,法国电力公司还将派出一支技术团队前往日本,与东京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分享核安全方面的经验,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法国是核能利用大国,全国超过的电力供应依靠核能。作为核能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法国电力公司在核安全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法国总理菲永日说,法国政府不会逃避任何有关核安全的问题,法国核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透明度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不应该因为一次事故就将该行业全部否定。法国总统萨科齐日前也说,法国不会因此次日本核电站事故放弃对核能的开发。芬兰决定对全国核电站进行全面检测芬兰经济部长毛里佩卡里宁当天接受芬兰广播公司记者采访时说,鉴于近日日本核电站因地震引发泄漏事故,因此对芬兰核电站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芬兰目前共有两座大型核电站,五座核反应堆均建在沿海地区。据芬兰工业电力公司核安全事务负责人里斯托希马宁介绍,芬兰每年大约会发生次地震,但均无震感。据芬兰工业电力公司年前做出的地震风险评估,其运营的奥尔基洛托核电站可经受芬兰十万年一遇的地震考验。此外,只有在海平面上升米的情况下海水才会灌入核电站,从而导致其运行发生问题。但芬兰所濒临的波罗的海海水较浅,发生大规模海啸的可能性不大。芬兰工业电力公司社会事务负责人安娜莱赫蒂兰塔说,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奥尔基洛托核电站三号反应堆的安全壳将成为全球首个可经受大型喷气式客机撞击的核反应堆安全壳。此外,正在运行的两个反应堆的安全壳也已加固,可经受小型飞机撞击。芬兰有关核电站表示,已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了准备。国际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不应放弃和平利用核能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日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表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核电设施造成破坏,并不意味着应当放弃包括核电在内的和平利用核能项目。他强调,“我们需要稳定的能源供给,需要应对气候变化”,而在这些方面,核电提供的机会远远大于它带来的风险。天野之弥还表示,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治疗癌症的可能,提供了廉价能源,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这些事实都不会因为此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事故而发生改变。世界气象组织:启动应急机制监测核辐射世界气象组织日在日内瓦宣布,应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该组织已启动环境应急响应机制,为监控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扩散情况提供气象支持。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迈克尔雅罗表示,该组织将调动设在东京、北京和俄罗斯奥布宁斯克的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分析天气情况,预测放射性微粒的运行轨迹和可能随雨水降落的地点,供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受威胁地区的气象组织使用。雅罗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目前掌握的情况,放射性微粒仍集中在底层大气中,并未向高空扩散。但他同时表示,由于天气情况瞬息万变,决策层应时刻与环境紧急响应中心保持联系。此外,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发表的一份公报显示,在福岛核电站两台机组发生爆炸时,风均吹向东和东北方向的海上。受国际原子能机构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建立了个环境紧急响应中心,分别设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俄罗斯。当全球任何地方出现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核试验等核辐射威胁,以及火山爆发或有害气体污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可以委托世界气象组织启动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进行监测和预报。相关新闻全球核电站之最及其分布自年苏联第一座核反应堆开始运行以来,全球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有多座,累计安全运行了约堆年。其间重大核安全事故共发生三次: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这次福岛核电站事故。世界核电发展之最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年苏联在莫斯科西南奥布宁斯克建成,装机容量为千瓦。世界最大的核电站:位于日本西北部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世界核电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拥有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比例最高的国家:法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电力的比例接近。全球核电分布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年月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个,核电发电量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正在建设的核电机组个。拥有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个、法国个、日本个(世界核工业联合会公布的数字为)、俄罗斯个、韩国个、印度个、英国个、加拿大个、德国个、乌克兰个、中国个。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年,全球运行核电站将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约座。世界核能协会预计,到年,全世界可能平均每天就会开工一个装机容量约兆瓦的核电站。背景资料全球核电发展历程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谈核色变”并非第一次,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也曾令核电发展迅速降温,但痛定思痛后,全球核电建设还是从减缓发展进入复苏阶段。纵观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程,全球核电发展可分为个阶段:实验示范阶段:上世纪年代中期至年代初,世界共有个机组投入运行,属于早期原型反应堆,即“第一代”核电站。除年苏联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外,还包括年英国建成的原型天然铀石墨气冷堆核电站、年美国建成的原型压水堆核电站、年法国建成的天然铀石墨气冷堆和年加拿大建成的天然铀重水堆核电站。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年代中期至年代初,世界共有个核电机组投入运行,属于“第二代”核电站。由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以及被看好的核电经济性,核电经历了一个大规模高速发展阶段,鼎盛时期平均每天就会有一座新核电站投入运行。美国成批建造了的压水堆、沸水堆,并出口其他国家;苏联建造了石墨堆和、 型压水堆;日本、法国引进、消化了美国的压水机、沸水堆技术,其核电发电量均增加了多倍。减缓发展阶段:上世纪年代初至本世纪初,由于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以及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全球核电发展迅速降温。在此阶段,人们开始重新评估核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确保核电站的安全,世界各国加强了安全设施,制定了更严格的审批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