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周考)试题(七).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周考)试题(七).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周考)试题(七).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周考)试题(七).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材料(周考)试题(七)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1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材料反映了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秦朝A推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始终贯穿着的两大矛盾是:中央和地方 君权与相权 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汉族与少数民族A B C D4“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 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 D察举制度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7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8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A反对罗马法 B赞同君主制C批评了民主制 D主张扩大公民权9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A宪政制度确立 B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C国王权力较大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10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11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夫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它体现出了美国政体的重要原则是A.中央集权 B.分权制衡 C.两党制 D.联邦制12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是在评价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建立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中华民国的建立13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14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15xx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舒中高一历史 第1页 (共4页)舒中高一历史 第2页 (共4页)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认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史正义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17“在长期的犹豫不决后,欧洲人终于决定支持大清政权因为他们与满洲人签有条约和贷款协议”这表明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从根本上取决于A清政府对列强的态度 B列强维护侵略权益的需要C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 D列强实现以华治华的需要18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妇女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并废除买卖婚姻。这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是A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C追求平等平均的社会生活 D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资本主义19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后果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20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二、材料阅读(10分)21无论中外,“分权”思想自古就有,虽然他们的目的和影响各不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驶,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做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1)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为典型的体现是实行了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分权和近代以来西方分权的根本不同。(3分)材料二 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说:1787年宪法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7年宪法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