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遗传育种实习总结_第1页
园林遗传育种实习总结_第2页
园林遗传育种实习总结_第3页
园林遗传育种实习总结_第4页
园林遗传育种实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46 园林遗传育种实习总结 林木育种学实习总结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本次实习增加了我对于种子园的了解,知道了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 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营建日本落叶松种子园的意义 在于种子的遗传品质好; 估算初级种子园种子造林,材积增益在 10 20;种子园树木结实早,能稳定地提供大量遗传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种子园面积集中,便于经营管理,控制树冠生长,方便种子采收;为育种的持续发展准备物质和技术条件。也知道了种子园按照不同方法的分类,按照繁殖方法分:无性系种子园、实生苗种子园;按照繁殖材料的改良程度分:初级种子园、改良种子园;按照书中的亲缘关系分:杂交种子园、产地种子园、室内种子园。 第二点就是对于优树选择的认识。在建始长岭岗的日本落叶松林中的调查中,我们进行了优树选择,自己亲身经历体验了,同时也操作练习了关于日本落叶松的优树选择。所谓之优树,就是指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量、材性、2 / 46 干形、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远远超过同种、同龄的树木。优树选择是从基本种群内,根据选种目标,按表型进行单株选择,并从中选的单株上分别采集种子或穗条进行繁殖,通过鉴定比较,评选遗传品质优良的单株, 建立采穗圃或种子园,作为良种繁育的基地。那么优树的标准是怎样来确定的呢?优树标准随树种、选优目的、方法和立地条件的不同,其标准也不同。 一般包括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方面。 数 量指标 对用材树种来说,包括日本落叶松主要是生长量指标。确定生长量指标应考虑到: (a) 现实的可能性。既优树数量指标一般不超过同龄林分中最大值。如把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都以 100 计,则最大径阶约为 170,在中幼龄林中,最大径阶的平均树高为 120;近熟林为 115;过熟林为 110;最大径阶的平均材积可达 270。 (b) 供选择的林分和需要优树的数量。可供选择林分多,标准可高。 在实际工作中,数量 指标常采用两种方法,即小标准地法和优势木对比法。 小标准地法中,一般规定优树的采集、树高和胸径应分别超3 / 46 过标准地平均木的 150; 15; 50。 优势木对比法中,应超过优势木平均材积的 50;、树高 5、直径 20。 质量指标 树干通直度 树干圆满度 树木自然整枝程度 树冠浓密度 冠幅 侧枝粗细度 树皮性 当前生长势 4 / 46 健康状况 结实状况 在选 定的林分中,进行踏查,初选,凡发现符合要求,而未经实测的优树称为候选树。候选树有的进行材积评定、形质评定,然后综合评定,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综合考虑选出优势木。 这一次在建始长岭岗的林木育种学实习,虽然是在炎热的夏天进行的,但实习当天却是细雨绵绵,我们有的同学一路打着伞,有的穿着雨衣来到实习地点,在实习地点我们兴致勃勃的与其他同学参与着实习。在经过张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指导,以及种子园园长 全场长细致的介绍后,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不曾学到的知识,并清楚的感觉到课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让我们深切体会到我们知识的贫乏,所以回去学校后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此来弥补我们现在的不足。 总之,这次实习我们是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强野外实践能力,并以此巩固5 / 46 课本理论知识,坚持不 “ 死读书,读死书 ” ,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尽量做一个 21 世纪的知识青年,努力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贡献。最后说一句,这是一次很给力的实习。 园林育种学实习报告 年级: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实习报告 一、目的要求 以某种花卉为对象,了解该园林花卉品种的分类特点,联系根据性状特征识别花卉品种。 6 / 46 通过实际的园林或花卉品种的优良单株的选择,掌握优良单株的选择方法。 掌握花粉贮藏技术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掌握花粉生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验使大家熟悉立木杂交的操作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说明 花卉品种是重要的园林生产资料,是人类在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栽培植物群体,它具有优良性、稳定性、一致性、地区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品种的识别,分类,记载。 在园林花卉品种中新的优良变异个体的发现,新品种的培育,优良品种的繁育,提纯、复壮、都必须通过优良单株的选择,因此,优良单株的选择对于育种工作是十分重要 的。 在园林植物遗传改良工作中,控制授粉常用于子代测定和杂7 / 46 交育种。由于花期不遇等原因,收集到的花粉常需贮存待用。许多植物的花粉在自然条件下存放极易丧失活力,花粉贮藏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来延长花粉的生活力。 具有生活力的花粉才可用于杂交,贮藏后的花粉在实用之前通常进行生活力 的检测。 三、实验工具 材料:某一地区某一花卉的若干品种。 用具:量尺、记载表、钢卷尺、铅笔。 材料及工具:某一花卉品种,或园林植物,直尺 材料:杨树、油松、侧柏等树种的贮藏花粉和新鲜花粉 仪器及药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烧杯、培养皿、蔗糖、硼酸、琼脂、凡 士林、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滴管、解剖针、毛笔、水浴锅 等 材料:杨树、油松、侧柏等树种的贮藏花粉和新鲜花粉 8 / 46 仪器及药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烧杯、培养皿、蔗糖、硼酸、琼脂、凡 士林、 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株高:从地面量至植株自然看出最高处。 株幅:,植株最宽处宽度 (南北、东西 )。 2、叶片 大小:代表性叶片的长度与宽度。 叶形:卵形、倒卵形、阔卵形、到阔卵形;枝针形、条形 等。 叶缘:有无缺刻、缺刻的性状及深浅。 叶裂:浅裂深裂。 叶色:深绿、浅绿、黄绿、墨绿、灰绿等。 叶脉:掌状脉、羽状脉、平行脉等。 单叶复叶:偶数、奇数、小叶树数,回数。 9 / 46 叶面特征:平滑、有无茸毛。 3、花: 大小:测量纵径、横径。 花量:奇数每一株的花朵数。 花形:筒状、钟状、唇形 、轮状,舌状,蝶形,十字形等。 花色:红、橙、黄、白、兰、紫、镶嵌等。 花瓣:单层、复层、。 4、抗逆性:每个植株抽干枝条数,级 10株平均 数。分为强 ;中;弱。 5、抗病虫能力:观察危害植株的病害和虫害名称,危害部位,程度。 6、观赏品质:观赏部位的姿态,色泽等,分为优、中、劣 10 / 46 7、产花量:盛花期单株平均花数。 1、步骤: A、初选几个表现优良的单株。 B、确定测定性状。 株高 冠宽 花形:单、重瓣: 单瓣) 花色: 5分制、浓 白色 花产量 健康状况 11 / 46 C、根据各性状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性状越重要,权数可越大。 D、各优良单株各性状计算总分。 总数 =性状 1 权数 1+性状 2 权数 2+性状 3 权数 3 性状 n 权数 n E、决选:经过各优良单株的选择,总分最高者为优良单株 .。 4、 3 原理 花粉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与花粉壁外层的性质和贮藏期间花粉原生质的代谢有关。贮藏期内花粉可溶性糖类和有机物消耗少,则能在较长期间内保持其生活力。影响花粉生活力的外界因子主要是相对湿度、温度、和气体环境,此外还有花粉本身的含水量。因此贮藏花粉就在于创造一个干燥、低温、低氧的环境,使花粉处于几乎是不活动的状态或休眠态。 步骤 12 / 46 1、采集花粉已发育成熟。即将散粉或开始散粉的雄花序,放入半透纸或亚硫酸纸袋,在室内通风处阴干。 2、将阴干后 雄花序揉开并散出的花粉一起过筛。 3、将筛出的花粉装入指形管,用棉花封口,指形管外贴上标签,注明树种及采花日期 4、指形管放入装有污水 CaCl2 或硅胶的干燥器中,将干燥容器置于 0 5 冰箱中贮藏。当花粉在指形管内可以松散地流动,不粘管壁时,花粉已干燥,此时含水量约为 6 10% 5、将装有干燥花粉的指形管用软木塞及蜡密封备用。 注意:各步骤均需防止花粉相互污染。 染色法 1、原理 13 / 46 有生活力的花粉含有脱氢酶,在脱氢酶作用下,四唑盐,从而使活组织染色。凡丧失生活力的花粉无此反应,故不染色。花粉着色深浅与生活力呈正相 关。 2、步骤 取少量花粉放于指形管中,加入 TTC 溶液,将试管置于 25左右的温箱中保温 24小时。 用滴管吸少量花粉悬浮液,滴于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凡染成红色 者有生活力,反之,无生活力。变换 10个视野观察,计算有生活力的花粉所含百分比。 培养基法 1、原理 根据花粉在培养基上的萌发率来了解花粉的生活力。常用的培养基为琼脂 蔗糖 培养基。蔗糖可为花粉管的生长提供能量并保持花粉与外界溶液的水势平衡,避免吸水过多导致破裂。在培养基中加入微量的硼,可刺激一些树种花粉萌发。将花粉播在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经过数14 / 46 日后即可发芽。注意:经低温干燥贮存的花粉,要逐步升温,吸湿后才能培养。 2、步骤 培养基的配置 :分别称取 2、 5、 10、 20克蔗糖备用。 5只烧杯各放入琼脂 1克,蒸馏水 100毫升。据此,分别制成不同浓度的蔗糖培养基。 花粉培养:在培养基未固定之前,用玻璃棒滴一滴培养基于载玻片,凝固后,用解剖针或毛笔将花粉均匀抖洒在培养基上。将此载玻片放入内含饱和空气的保湿容器内,移入恒温箱,在 24 28 下培养 24 72小时后,花粉开始发芽。 镜检: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当花粉管的长度 花粉粒短轴直径时算作发芽。每个样品观测 10个视野,计算花粉发芽的百分率。 1、亲本植株的选择:用做杂交的亲本植株必须是健康的,没有严重的病虫害,没有冻害和日灼。 15 / 46 2、隔离:林木多为异相授粉植物,为了实现予先确定的杂交组合必须防止自花授粉。为此应在雌花开放前将其套袋隔离。隔离用的纸袋最好是用透明的硫酸纸糊成,如果雨水少也可用旧报纸做成纸袋,将纸袋套在已选好的树冠南面外围中部的花枝上,下部用麻绳扎紧,防止外来花粉的入侵,套袋后在袋子下面挂一有号码的纸牌,并将号码记入登记簿,写上母本名称,去雄日期及个人姓名。如果杂交的树种是雌雄同花,则必须在雄蕊成熟前用尖头镊子除去花中的雄 蕊,去雄时要仔细,彻底,不要损伤雌蕊,更不能刺破花药,否则会引起自花授粉。此外,去雄用镊子要常浸在酒精中消毒,以杀死沾染上的花粉。去雄后要套袋隔离,果树去雄时每个花序只留发育良好的 2-3 个花蕾,除去其余的花朵。 3、收集花粉:采集的花粉,要注意纯洁,杜绝任何非目的花粉混杂的可能性,问时要注意雄蕊的正常成熟,这样的花粉才有强壮的生活力。 通常在晴天露水已干时,父本植株上选树冠中部南面的花蕾用镊子取出花药勿带花丝,摊放在光滑的纸上阴干、二、三天以后,花药开裂,花粉散出。放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以备使用。 16 / 46 4、授粉:在去雄后的 2-3 天进行,当雄蕊成熟,柱头分泌粘液时,即可进行授粉,在无风晴朗的天气取下隔离纸袋,利用毛笔或小刷把花粉涂在柱头上,然后将纸袋轻轻套 上,下面扎紧,挂上纸牌,注明杂交组合,授粉日期,授粉花数,授粉后一周左右柱头萎缩,即显示已失去再授粉的能力,这时可除去隔离袋。 5、授粉后的管理:授粉后果实在树上发育,在此期间应经常观察,注意防止害虫 ,杂种果实和种子成熟后要及时采收贮藏。 五、作业与结果 1、选定某种花卉,设计列表进行观察记载。 2、利用记载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 3、利用数量性状统计分析结果,综合质量性状分析,综合各品种完全特性,排 序各品种的优劣。 17 / 46 5、 2 1、确定具体的株选标准及权数。 2、将各单株测定的数据列表记载。 3、计算各优良单株的总分值。 4、经过比较确定最后决选的优良单株。 .比较不同贮存时间,贮存条件下花粉的质量差异 1、比较不同贮存时间,贮存条件下花粉活力的差异 2、比较花粉在不同浓度的培养基上的萌发情况及染色法与培养基法测定结果的 差异,并对观察到的现象作适当解释。 填定立木杂交记录 18 / 46 林木遗传育种学 实习报告 姓名: 陈莉 学号: 090101202 组别: 01 组 指导老师:李火根 实习一、马尾松优树选择 实习目的: 通过该项实习,使大家了解并掌握林木优树选择的整个过程,包括 优树选择的制定、外业实地选优,内业资料整理、优树结果的利用等环节。 实习工具:测高器、胸径尺、 50 米皮尺 实习过程:采用对比树法。 以候选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 15米半径范围内,选取仅次于优树候选树的 3 5 株优势木作对比树。按优树生长量标准逐项实测,比较鉴定。候选树达到优树标准可入选,并填好优树登记表。 实习数据:优树登记表 19 / 46 相较于周 围 15*15 米范围内同等环境生长的同种树木来说,在树高、胸径、冠幅、结实状况等生长势上有明显的优势。 就具体计算数据分析得: 优树胸径大于对比树 23 %,树高 大于对比树 42%,材积 大于对比树 47%,完全符合 “ 三株大树法 ” 选择标准。 实习二、鹅掌楸属种源试验 实习目的: 通过该项实习,使同学了解并掌握林木种源实验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源试验计划的制定,种源试验设计,试验数据的收集,试验结果的分析及应用等。加深理解 “ 林木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 ” 等章节的理论知识。 实习工具:胸径尺,皮尺,粉笔,测高器 实习过程: 每一实习小组按照定植图逐株调查生长量,干形,结实情况,全班汇总分析树种,不同种源的生长情况,进而对每一种源进行评价。 20 / 46 实习数据: 小组林木种源试验调查表 全班汇总数据: (来自 : 海达 范文 网 : 园 林 遗 传 育 种 实 习 总 结 ) 数据处理: 将班级汇总的数据在 excel表格中汇总,分别按照胸径、树高、冠幅、干形、 材积各自的平均数进行从高到低的排名,汇总成以下表格: 一:名词解释 1、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 2、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1 / 46 3、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性状: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化特性的统称 5、杂合体:等位基因成员不同的,如 Cc 6、纯合体:等位基因成员完全相同的,如 CC、 cc 7、表现型:植物体性状的表现 8、基因型:在杂交试验中,植物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如 CC、Cc、 cc、等称为基因型 9、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支配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0、完全连锁现象: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具有连在一起不分开的遗传现象叫完全连锁现象 11、不完全连锁现象 ;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既有连锁又有交22 / 46 换的现象叫不完全连锁现象 12、交换值:又称重组率,是指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公式: 1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 14、雄性不育遗传:指植物的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可以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15、染色体组型:根据每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形态等特征,对染色体进行配对和分组排列 16、数量性状:相对性状之间没有明显 界限、呈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17、遗传力:又称遗传传递力,是指亲代将某一性状遗传给子代的能力 18、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也称基因组 23 / 46 19、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称为染色体基数 20、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 21、染色体组:同属生物中完整基数的一组染色体 22、染色体基数:每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目 2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 24:、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发生可以遗传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如 DNA 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 二:解答题 1、染色体的组成:着丝点、主缢痕、染色体臂、次缢痕和随体 2、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连接丝和一个分子的24 / 46 组蛋白 H1,每个核小体的核心是由 4种组蛋白组成的八聚体。 3、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用 2n表示,在性细胞中是成单存在的,用 n表示 4、细胞分裂方式分为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5、有丝分裂过程: 间期:细胞在间期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同时也进行着能量的储备,为继续分裂准备条件 前期:核内出现细长而卷曲的染色体,随后逐渐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包含 2 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核仁核膜逐渐模糊不清,从两级逐渐形成纺锤丝 中期:核仁核膜均已消失,核内可见由两级发出的纺锤丝所构成的纺锤体,各染色体的 着丝点均排列在纺锤体中央的赤道板上,两臂自由的分散至赤道板的两侧 25 / 46 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为二,两条染色单体各自独立,随着纺锤体的收缩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级,出现新核膜,染色体变得松散细长 6、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 ?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配对,后期 1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而非同源染色 体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在整个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 1 次,细胞连续分裂 2 次,第一次减数分裂,第二次等数分裂,因而产生的 4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其母细胞的一半 ?前期 1的粗线期,少数母细胞相邻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片段的交换,上面的基因也随之交换 7、减数分裂的意义:保证了亲代与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种质的连续以及物种的相对稳定;使植物能在一定的遗传背景基础上发生变异,有利于植物的适应和进化,为选择 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8、分离规律内容:是指一对基因在异质结合状态下,其基因之间彼此互不影响,互不融合,各自保持独立,因而形成配子时能按原样分配道不同配子中去,从而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 1:1,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其后代出26 / 46 现 3 种基因型,比利是 1: 2: 1;两种表现型,比例是 3: 1 9、分离比例出现的条件: ?两个亲本都必须是基因型同质结合增值的二倍体。 ?所研究的相对形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一对等位基因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而且其他基因的影响不会使它们有所改变 ?F1 产生的配子都发育良好,不发生选择受精和他传粉 ?F2 的个体都处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且试验分析的群体要足够大 10、独立分配规律内容:由 2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 对相对性状,其遗传规律是: 2 个纯合体杂交后, F1全为 杂合体,只表现亲本的显性性状; F1减数分裂时, 2对等位基因的分离是互不牵连、独立分配的,它们的结合是自由、随机的,因此, F1 产生 4 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16 种配子组合; F2 有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 9: 3: 3: 1 11、独立分配实质:控制 2对或 2 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不同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互不干扰,独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而位于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12、基因互作有等位基因间互作和非等位基因间互作之分。27 / 46 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包括显性作用的相对性和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分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形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13、交换值得测定:测交法、自交法 14、交换值的大小介于 050%,当交换值接近 0 时,连锁强度越大, 2 个连锁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越少,在完全连锁的情况下,交换值等于 0。 15、细胞质遗传特点: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个, F1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故又称为母性遗传 ?杂交后代一般不表现一定的分离比例 ?细胞质基因数量少, 控制的性状也较少。 16、细胞质遗传的应用:雄性不育遗传 17、雄性不育遗传类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18、数量性状表现的特征: ?数量性状的 变异是连续的 ?数量性状的变异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8 / 46 19、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的遗传,也同质量性状的一样,都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之处是数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对性状表达的效应相等且很小,整个基因群对性状的作用就等于所有基因的的分别作用累加 20、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数量性 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每个基因的效应的独立的、微 小的和相等的 ?个基因对性状表现的作用是累加的 ?大写基因为有效基因,小写基因为无效基因 ?微效多基因的遗传仍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同样有分离、重组、连锁和互换现象 2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缺失: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区段丢失,因而丢失了区段中的基因 影响:缺失生物对个体发育和配子育性都有不利的影响。如果缺失片段太大,或缺失了很重要的基因,那个这个个体不能成活:缺失纯合体更不能成活:缺失杂合体有时能成活,但在遗传上有些反常的表现 ?重复:重复是指染色体增加了与自身相同的某一区29 / 46 段,分为顺接重复和反接重复 影响:重复对生物体的影响比缺失要缓和一些,但因它扰乱了基因固有的平衡体系,严重的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导致个体死亡。 因重复区段数目的增多产生的的影响为剂量效应;因重复区段排列方式的不同引起遗传的差异为位置效应 ?倒位:指正常染色体的某一区段断裂后倒转 180重新接上 影响:倒位染色体能产生部分不育的配子,能引起重组值大大降低,还可以形成新物种,促进生物进化 ?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的转移 影响:半不育性是易位杂合体的突出特:易位还会造成染色体融合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易位改变基因连锁关系,易位与致癌基因的表达也有关 22、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染色体整倍性变异和染色体费整倍性变异。染色体整倍性变异包括染色体组和整倍体。整倍体包括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特征:体型弱小,全株包括根、茎、叶、花等器官都成比例的变小;高度不育; 多倍体特征:多倍体细胞中还有 3个或 3个以上的染色体组,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染30 / 46 色体 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分为亚倍体和超倍体 亚倍体:比正常整倍体减少 1条或 2条染色体的生物体,包含单体、双单体和缺体;超倍体:比正常染色体多 1条或 2条的生物体,包含三体、双三体和四体 23、基因突变的特征: 基因突变的重演性 基因突变的多向性 基因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 基因突变的平行性 24、基因突变和性状表现见 P73 第六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1. 种质资源:又叫基因资源,是指含有不同种质的所有园林植物的类型。 2. 分类: 按栽培学分类 ? 种:又称物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 31 / 46 ? 变种: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的类群。 ? 类型:种和变种以下的分类单位,通常是指在形态、生理和生态上有一定诧异的群体。 ? 品系:在遗传学上,一般是指通过自交或多代近交,所获得 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的群体。 ? 家系:某株母树经自由授粉或人工控制授粉所产生的子代。 ? 无性系:由同一株上采集枝、芽、根等材料,利用无性繁殖方式所获得的一群个体。 ? 品种:是经过人工选育的,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及栽培条件,遗传性状稳定一致,在产量和质量上符合人类要求的栽培植株群体。 按来源分类 :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3. 植物种质的保存方式:原生境保存、异生境保存、离体32 / 46 保存、基因文库保存 4.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 (1)对经济价值高、资源丰富的种质进行直接选择利用,可通过以下步骤,使其尽快转化为 商品: 清查资源,了解分布及贮量; 选择优良类型、优良单株,繁殖后代开展品种比较试验; 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选择较好的材料,作区域化栽培试验,选出优良无性系或品系; 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生产更多优质种子、种苗; 栽培区划; 基地建设,生产大宗产品,供应市场。 (2)对经济价值高,但资源贫乏的种质,应在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学试验。特别是繁殖技术的研究,建立一定数量的收集区和采穗 圃,使之尽快繁殖后代,以便走引种利用之路,形成品种后,再扩大面积推广应用。 (3)对于经济性状不突出,但却具有某些优良性状,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种质,应就地保存或移人种质资源收集圃,并积极开展研究工作,逐步加深认识,以便为今后杂交利用创造条件。 第七章 园林植物引种 33 / 46 1. 引种:是从其他地 区或其他国家引入优良品种或优异的种质资源应用于生产或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的一项经济技术活动。 2. 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不需特殊保护能顺利越冬、越夏,并能正常发育生长;并无严重的病虫害。 (2)能以原来的方式进行正常繁殖。 (3)能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不降低观赏价值或经济价值。 (4)无不良生态后果。外来树种引入后,不会占据生境,排除乡土树种,并失去人为控制。 3. 引种的基本理论:引种的遗传学理论、气候相似论、实生驯化论、栽培起源中心学说、系统发育的历史生态理论 4. 影响引种驯化的主导生态因子 (一 )温度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不同 。三基点温,植物在最适温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时,则植物生长发育停止,严重时植物受害。在引种时,要考虑到引种植物的三基点温度是否与引种地的温度变化规律相适应。年均温,年均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热量多少,热带地区年均温较高,寒带地区则较低;年均温直接影响植物的引种 最高、最低温34 / 46 及持续时间,引种时,仅依据年均温是不全面的,最高、最低温也可成为限制因子,从而导致引种失败。同时,高温也影响植物引种,如果引种地夏季温度过高,可造成引入植物的伤害,尤其高温持续时间越长,对植物的影响越大。 4 季节交替,某些地区 (主要是中纬度地区 )的冬春之交或春夏之交,温度变化频繁,变化幅度较大。一般本地植物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但引入的植物往往不能适应而受害。 (二 )光照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对引种影响较大的主要光照因子有光照长短、光照度和光质。一般随纬度、海拔和空气透明度等因素而变化。光照长短, ,光照不适,会出现植物生长不良、不能形成花芽、不能开花结实等现象,严重时引起引种植物受害。光照度, ,植物对光 照度的适应性是不同的,阳性树种适应较强的光照、阴性树种要求较弱的光照。光质,园林植物较易利用红橙光,散射光较直射光利用率高。 (三 )水分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降水量,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降水量影响到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对引种驯化影响很大。土壤含水量,不同植物对土壤含水量的需求不同,有的植物耐旱性较强,有的植物耐旱性较弱,有的喜干,有的喜湿。对大多数植物来讲,要求土壤含水量适中。 ,3空 气湿度,许多植物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格,但有35 / 46 的植物对空气湿度较为敏感。 (四 )土壤对园林植物引种的影响土壤 pH,园林植物对土壤pH的适应范围不同,有的要求微酸性土壤,有的要求微碱性土壤 ,,大多数园林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排水透气性、保肥保水性、保温性等,影响到植物根系的生长。土壤养分,引种时,应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沃土壤。土壤微生物,某些园林植物的根系常具有共生性真菌类微生物 5.引种程序:制定引种计划、银行总植物的选择与收集、引种试验、繁殖推广 6.引种方法:实生驯化法、多代连续驯化法、逐渐迁移驯化法、杂交驯化法、诱变驯化法 7.引种的栽培措施:调整播种期和栽培密度、肥水管理、调节光照、土壤管理、越冬防寒,越夏降温、摘心,修剪、种子特殊处理 第八章 选择育种 36 / 46 1. 选择育种:简称选种,就是从种质资源或原始材料 (也 称基础材料 )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群体或个体,通过比较鉴定,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2.选择育种的方法 混合选择:按照育种目标,从一个混杂的原始群体中,选出具有相似性状的若干优良植株,将其种子或无性繁殖材料混合收获、保存和繁殖,然后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从而选育出新品种的方法称为 混合选择。 混合选择的特点:混合选择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不需要精确设备和较多土地,能迅速从混杂的原始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并获得较多的种子和繁殖材料,便于及早推广,混合选育的群体可以保持丰富的遗传基础,有利于以后的选择;在性状遗传力高,种群混杂,遗传品质差别大的情况下,能获得较好的育种效果。不足之处表现在:首先,混合选择主要是根据表现型进行选择,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低的情况下,选择的效果将受 到较大的影响;其次,由于混合选择是采用混合采种,混合繁殖的方法,子代与亲代之间的谱系关系就难以查清,不便于遗传分析;第三,混合选择得到的群体是一个混杂的群体,各个单株的基因型不同,群体后37 / 46 代会出现性状的分离现象,故后代表现不太稳定。只有在保持不断选择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单株选择:按照育种目标,从原始群体中选出若干优良单株,将种子分别收获、贮藏,分别繁殖,然后比较、鉴定,从而选出新品种的 方法称为单株选择。 单株选择的特点:单株选择的优点是,在原始品种群中人选的单株,各自独立成为株系,经数代观察鉴定,可区别其基因型的优劣,从而选出遗传性稳定的优良品系;由于子代和亲代的谱系清楚,有利于进行遗传分析;单株选择的缺点是,工作程序比较复杂,费工费时;株系增多后,需要较多的土地;并且由于淘汰掉许多株系,可能会丢失一些有价值的基因。 3芽变选种: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 ,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4.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选择群体的大小,选择的群体越大,产生变异类型的几率越大,变异的类型越复杂,则选择的机会也随着增多,可以实现优中选优,选择的效果相对提高。相反,选择的群体小,变异的类型少,变异的几率小,则选择效果较差。因此,选择育种要求有足够大的原始群体。环38 / 46 境条件,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环境可使植物发生不遗传的变 异,为了选出可遗传的变异,选择育种要在光照、土壤、温度、水肥、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从而提高选择效果。原始群体的遗传组成,无性繁殖群体比有性繁殖群体遗传组成的纯合度要高,新性状出现的几率小。自花授粉植物群体与异花授粉植物群体比较,前者比后者的性状稳定,则变异的几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而异花授粉植物群体的遗传成分复杂,变异类型丰富,选择效果较好;经过多次选择后的群体,特别是经过多次单株选择的群体,其遗传组成简单,变异类型少,选择效果相对较差。总之,原始群体的遗传组成越复杂,杂合的程度越高,提供选 择的变异性状也越丰富,选择的效果也越好。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的变异表现明显,而且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则容易发现和鉴定,因此,选择的效果较好。如在红花品种群体中出现黄花变异,在直枝品种群体中出现曲枝类型,在绿叶品种群体中出现金边叶变异等。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的变异多呈连续性,受环境的影响较大,表现不明显,不容易区分,且其后代的遗传不稳定,因此,选择的效果较差。如株高的变异,花径的变异,产花量的变异,结子量的变异等。但这类性状的变异有累加作用,经过连续多次的定向选择, 39 / 46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习报告 班级: 09 农学 姓名: 张明珠 学号: 20160457027 时间: 2016 年 12 月 1216 日地点:林学楼 206 昆明地区油橄榄的引种计划书 一 引种的必要性 橄榄油为黄绿色不干性油,常温下为液态,具有芳香气味。主要化学组成是脂肪酸甘油酯及非甘油酯。其中,甘油酯主要由饱和脂肪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饱和脂肪酸是保健功能很强的成分;非甘油酯中不皂化物很低,所以人体对橄榄油的吸收值很高。 橄榄油的首要利用价值是食用。其保健功能及医疗价值很高,是当今世界上对人体最有 利的一种供食用的植物油,其它动物油和植物油都无法与其相比。 良好的佐餐用油 多种医疗保健功能 40 / 46 促进消化 减少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 具有抗 癌能力 其他医疗保健功能 其他功能 橄榄果除主要用作生产食用油外,还可经加工后直接餐用,榨油后的果渣等物质也有充分的利用价值。 餐用的油橄榄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 种维生素及矿质元素,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抗菌、增进消化、增强免疫力和抗癌等功效,是其他蔬菜水果不能代替的极佳营养品,可作为冷餐开胃菜、下酒菜或旅行时食用。 油橄榄的嫩枝梢与叶可制作有独特风味的油橄榄茶。其木材可制作器具及橄榄木的工艺品。 油橄榄树形优美,长绿,寿命长,能抗烟害,是优良的 园林绿化树种,可在行道树、庭园绿化、防风林等绿化项目中选用。在山坡、丘陵等处建立橄榄园,还能起到较好的水土保41 / 46 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橄榄油的经济效益:橄榄油是一种高经济效益的树种。它的高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它的高营养价值及利用价值。 二中国发展油橄榄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个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多样化的大国,适合发展油橄榄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热带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丘陵及部分山地 。 有利于退耕还林建设生态农业的开展 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结构的 升级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林业 有利于改善食品结构增进公民健康 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为西部林业建设做出贡献 三引种的可能性 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性 油橄榄是常绿乔木,树的高 度因品种而不同,如果不控制,可长到 1520 米高。这样就会给采果带来不便,因此,一般栽培种的高度控制达 78 米。 油橄榄的根系,在幼年时垂直生长,随后垂直根消失,代之以水平根。水平根分布范围可达到树高 2342 / 46 倍。土壤条件黏重、板结,根的生长就分布在土壤表层。 油橄榄能从茎的木质部任何部分发根形成根系。在苗木阶段由于幼茎木质软,常常长成卧倒状,为此苗木种植时期需要用棍支撑,否则得不到好的树形从而影 响到树的产量。 油橄榄长大后,树干呈圆柱形,光滑、灰绿色,通常弯曲。跟盘,被称为 “ 根团 ” 或称 “ 营养包 ” 。从 “ 营养包 ” 可长出枝、根,形成新的植株,或切下来繁殖称新的植株。 油橄榄花芽生理分布 油橄榄正常的开花结实,需要一定的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