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5 藤野先生教师寄语: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碧海蓝天白云,日月星辰,相伴一生追寻。预 习 案【知识链接】一、走近良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关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那么藤野先生呢?让我们进入课文,去认识鲁迅眼中的藤野先生。二、课文主要内容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与崇高的爱国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典型事例较多。要学习作者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典型性格,还有学习作者采用双线来叙事的手法。3、 介绍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四、关于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这个异域学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五、背景链接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预习导学:1、给词语注音。烂熳( ) 发髻( ) 芦荟( )绯红( ) 解剖( ) 畸形( )杳无消息( ) 瞥见( ) 宛如( )不逊( ) 匿名( ) 诘责( )2、词语集注。驿站: 绯红: 油光可鉴: 正人君子: 标致: 掌故: 不逊: 匿名: 托辞: 凄然: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3、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4、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梳理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B C D E 6、请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横线填上适当的词语。找出依据并分析。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7、对于这样一个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哪些细节可以看出? 家长签字:_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探究其他事件,理清暗线索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合作交流】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句话揭示了什么?3、“实在标致极了”在文中指什么?4、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5、“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6、“匿名信事件”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有什么含义?7、“看电影”事件:“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8、“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9、“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什么变化?检 测 案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烂熳: 模胡: 精通时事: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4、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 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时代舒婷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像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风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爬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耍,还是把玩耍当作读书。 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不许看电影,可我不管这些。我大摇大摆地屡屡犯规,竟没有一次被当场逮住。 英语期末考试前夕,是个星期天的晚上,我伙同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为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推测她到底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地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许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许由于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跨进教室时,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翻开书,眼前就像在最拥挤的中山路上骑车,脑子即刻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便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声响了,beautiful, 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下。 考卷一发下,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本上复印到脑子里的字母还新鲜,便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试卷上。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 成绩发下来了,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地扣了7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这一天是试卷讲评。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上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的全班第1名的考卷,重新逐题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 47分! 放学后,林老师在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我偷眼一看,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但要是你总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就是在那条林荫道上,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时,夜空的星星正在她的身后闪烁,她自己也就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里,我的老师。1、概括作者所说的“那件小事”的内容。答: 2、对中学时代的那件小事,作者说它“像一只风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仔细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答:3、文章第13段只用了一个字“慢!”,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答:4、“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这句话都写出了什么?答: 5、 舒婷女士在那颗星子下中的林老师和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老师在对待学生方面有何相同之处?舒婷女士对林老师和鲁迅先生对寿老师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2、归纳人物典型事例和特征,概括人物思想品质。3、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4、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 揣摩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 理解藤野先生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和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参考答案预 习 案预习导学: 1、mn j hu fi pu j yo pi wn xn n ji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绯红:鲜红。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不逊:傲慢无礼。逊,谦逊。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托辞:找借口。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恶,厌恶。疾,憎恨。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2)悬挂先生照片。(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合 作 探 究 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合作交流1、表现了作者对东京的美好憧憬和顿生失望的心理落差。“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2、揭示其心理状态: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他们的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这句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3、“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4、日暮里:(1)“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2)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客死的地方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5、“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鲁迅以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说明此时他内心敏感自卑。6、这是一种愤激之辞,这个推理,浅薄荒唐,表达作者遭受诬陷和人格侮辱时极为愤慨的感情。7、(1)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2)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3)被刺痛了的人(我)。8、作者对国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觉悟的痛心疾首。9、“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