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作文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改革.docx_第1页
劳动作文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改革.docx_第2页
劳动作文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改革.docx_第3页
劳动作文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改革.docx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改革【篇一:最新劳动机关名录】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常务副厅长 武志忠 分管办公室、专家管理处、职称处、考试录用处、考核奖惩处、军官转业安置处、省自主择业中心、仲裁办、离退休干部工作处、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哈尔滨市劳动仲裁院院长曹峻勤这个有可能不对 市劳动仲裁院负责人:张延惠电话:84871568 信访仲裁处负责人:严锦学# 电话:84871577 指导全市区、县(市)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负责处理与劳动争议有关的重大影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法制监察处指导全市劳动监察工作 负责人:张小平电话:84871508 王 璞 副局长分管部门:分管局办公室、劳动工资处、信访仲裁处、仲裁院、综合服务中心、协助边洪霄同志管理人事教育处。 张本沪 副局长 分管部门:分管职业技能培训处、失业保险处、法制监查处、劳动保障监察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失业保险中心、技工学校。 齐齐哈尔市劳动争议仲裁处 联系人:刘耀国、孟庆涛 联系方式:2419040、2419044 2001年12月机构改革,成立市劳动局信访仲裁处,行政正科级,编制4人,处长刘耀国,副处长孙利仁,成员傅家民、孟庆涛,4人都是仲裁员。 牡丹江市劳动仲裁院 院 长:张志钢,负责全院信访仲裁工作。电 话:6277318 副院长:张元海,协助院长处理信访工作。电 话:6277363 副院长:周东衣,负责全院仲裁工作电 话:6277363 联系人:张旭辉办公室电话:6277318 牡丹江市劳动保障监察局 局 长: 章 禹 办公电话:6295533 副局长: 刘宝珍 办公电话:6277323 副局长: 于景荣 办公电话:6277323 局长助理:关 维 办公电话:6277325 局长助理:杨巨君 办公电话:6277326 局长助理:孙继红 办公电话:5888634 郭吉斌 党组成员、副局长 分管劳动工资科、劳动监察局、机关事业保险管理办公室、农村社会保险办公室。海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海林市林海路前进街48号 邮编:157100电话:7235004 东宁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东宁县中华北路28号 邮编:157200电话:3622276 绥芬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绥芬河市政府二楼 邮编:157300电话:3948619 宁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宁安市宁安镇中心街 邮编:157400电话:7623627 穆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穆棱市八面通镇长征路18号 邮编:157500电话:3122442 林口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林口县林口镇站前 邮编:157600电话:3533077 东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东安区东新安街186号 邮编:157000电话:6937540 西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西安区西长安街22号 邮编:157000电话:6274614 阳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阳明区光华街68号 邮编:157013电话:6332797 爱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 邮编:157100电话:6526150 佳木斯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电话:0454- 8245231 佳木斯市劳动仲裁院 联 系 人:文佳川 联系电话:04548223443 王 玉 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工作分工:负责机关常务、信访仲裁工作和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主管养老保险科、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科、政策法规科、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管理局、劳动仲裁院和劳动保障档案管理中心。工作电话:8224453 金 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纪检书记 工作分工:负责纪检监察工作,主管纪检监察室、大厦管理科、大厅管理办公室和劳动保障监察局。协助张乐海同志分管党务工作。工作电话:8550099 大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大庆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联系人:孙勇 联系电话:立案庭:0459?6369750 劳动关系庭:0459?6360300 社会保险福利庭:0459?6360300 劳动保障监察科 电话:6360511 科长:张超 电话:6367999 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王和成 分工:主抓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和劳动工资工作。分管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仲裁院,劳动保障监察科、劳动工资科、信息中心。 鸡西市劳动局 鸡西市劳动仲裁院 联系人:程革委 电 话(传真鹤岗市劳动局电话:04683357038 鹤岗市劳动仲裁院 联系人:周鹤俐 高建民 联系电话:0468-33570463356067 双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双鸭山市劳动仲裁院 联系电话联系人:连 合 劳动保障监察科 七台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网 七台河市劳动争议仲裁院院长联系人:霍雷 联系电话姓名: 曲俱锋职务: 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局长 分管工作: 分管办公室、规划财务、信息中心、劳动争议仲裁 七台河市劳动监察大队 姓名: 钱显和职务: 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分管工作: 分管劳动工资监察、劳动监察大队 信访仲裁咨询: 8682426 劳动监察举报: 8684110绥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绥化市劳动争议仲裁 联系电话0455-8388755 伊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局 长:王立光 工作分工:主持全面工作;分管就业局、医疗保险局、劳动保障监察局、仲裁院、人事教育科、规划统计财务科。 副局长:姜焕斌 工作分工:分管工伤保险科、基金稽核科;协助局长管劳动保障监察局、仲裁院。 办公室联系电话:3602089 联系电话(传真)e-mail: 伊春市劳动争议仲裁院 信访科联系电话:3610309 劳动保障监察局(副处级)联系电话:3604243 劳动仲裁院(副处级)联系电话:3603457 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拟定并组织实施本市劳动争议仲裁政策和劳动仲裁的中、长期规划;处理全市劳动争议案件及上级交办的劳动争议案件;指导各县(市)、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培训和评聘全市的劳动争议仲裁员;帮助用人单位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并指导其工作。 黑河市劳动局 黑河市劳动仲裁院 大兴安岭劳动局 大兴安岭地区劳动仲裁院 院长刘国芹(副处级),负责仲裁院的全面工作;副院长张有海(正科级),协助院长处理仲裁院的日常工作;李蕊立案审监庭负责人、杨立果案件处理庭负责人 联 系 人:张有海 联系电话:2712720 农垦总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联系人:王增玉 联系电话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简介 联系人:郑家波 电话13384600075 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郭智文职务: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职责:分管厅劳动工资处、劳动争议仲裁处、劳动保障监察处、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 贵阳市劳动保障局办公室电话:5284842 8129007(传真) 8129010(信访接待)负责人:周虎 卢祝新同志(副局长) 分工职责:协助局长分管监察支队、仲裁院、法规处、仲裁处、工资处、信访维稳工作。 劳动争议仲裁处 电话:8129097负责人:陈涛 贵阳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电话:5825116负责人:时维建 贵阳市劳动争议仲裁院电话:8129030负责人:邓维亚 遵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电话王 健 遵义市劳动争议仲裁院院长 劳动争议仲裁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劳动保障监察科(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安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0853)328579 赵 明职务:安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职责:协助党组书记、局长分管劳动关系和企业工资工作,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和民办培训机构管理、技能鉴定工作,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社会稳定、信访和综合治理工作。侧重分管就业培训与工资科、仲裁科、监察科、监察支队及局机关党支部、工会、共青团。 劳动保障监察 劳动争议仲裁 六盘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系电话:8225098 劳动争议仲裁院 毕节地区劳动保障局 联系电话传真铜仁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联系电话:(0856)5226716 (0856)12333 田学平职务:党组成员、副局长职责:分管劳动工资科、劳动保障监察科、劳动争议仲裁科、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争议仲裁院。【篇二:2011申请设立监察支队请示12】 关于申请设立宿州市劳动保障 监察支队的请示 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为了有效贯彻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加大执法工作力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现申请设立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一、基本情况 2002年5月17日,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宿州市劳动和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的通知(宿政发?2002?26号),其中确定设立政策法规与劳动保障监察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此后,在没有专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前提下,原政策法规与劳动保障监察科(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工作人员克服人手少、经费无着落等不利因素,认真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2005年度被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劳动保障部授予清理整顿“四小企业”先进单位,2007年被省劳动保障厅授予劳动保障监察先进单位。 2002年11月26日,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关于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增编的批复(宿编字?2002?038号),批复中提及同意“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三定”方案中与法规科合署)增加3名编制,经费由财政供给。但是实际执行中,3名编制全部采用事业编制,既没有纳入局机关按公务员统一管理,又没有专门的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无法履行正常的管理职能,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提拔使用,也制约了工作的有效开展。 2009年以来,由于政府机构改革,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整合为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0年9月6日,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的通知(宿政办发?2010?60号),其中确定设立劳动监察科(农民工工作科),不再加挂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处于主体缺失状态。近年来,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维权意识逐步提高,投诉不断,诉求不止,依法维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每至年关,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群体性讨薪屡发。目前,没有机构的3名事业编制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对如此局面,实在是捉襟见肘,亟待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量。 目前,由于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的深入推进,全省除宿州外,15个地市均已设立专门事业编制执法机构,其中合肥、亳州、蚌埠、阜阳、淮南、铜陵、安庆、马鞍山均设立副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其余地市的正科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正在积极申报为副县级机构。 二、请示事项 为了有效应对日益繁重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局请示如下: (一)设立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为副县级参公事业单位,隶属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编制15名,领导1正2副,副科级领导4名; (三)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内设综合科、投诉举报受理科、执法监察一科和执法监察二科,为副科级建制。 妥否,请批复。 附件: 1、 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职责和科室划分 2、 关于成立亳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通知 3、 关于同意成立蚌埠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的批复 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篇三:劳动监察建议书】 篇一:劳动监察建议书 法规名称】 劳动监察建议书 【颁布部门】 【效力属性】 有效 【正 文】 劳动监察建议书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召集,于一九四七年六月十九日在日内瓦举行其第三十届会议,并 经决定采纳本届会议议程第四项关于工商业劳动监察的组织的某些提议,并 经确定这些提议应采取建议书的形式,作为一九二三年劳动监察建议书和一九四七年劳动监察公约的补充, 于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一日通过以下建议书,引用时得称之为一九四七年劳动监察建议书: 鉴于一九二三年劳动监察建议书和一九四七年劳动监察公约规定了劳动监察制度的组织及有必要以进一步的建议对其条款加以补充; 大会建议凡会员国应一俟国家条件允许即应适用下列规定并根据理事会的要求就其实施措施向国际劳工局提出报告。 一、劳动监察局的预防职责 1任何人准备开办工业或商业事业或接收这种事业或在这种事业开展主管当局确认为对执行劳动监察员负责实施的法律规定有实质性影响的某一类活动,应直接或通过指定的当局事先通知主管的劳动监察局。 2会员国应做出安排将新建的事业、车间或生产过程的计划提交适当的劳动监察部门征求意见,看此类计划是否会给工业卫生、安全方面的法律和条例的执行造成困难或完全不符合这些法律和条例,或可能构成对工人健康或安全的威胁。 3在保留法律可能规定的任何申诉权的情况下,执行国家法律或条例认为危险或有碍健康的新建事业、车间或生产过程的计划应是有条件的,即应按监察局为保证工人健康和安全所指定的变更办法行事。 二、雇主和工人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协作 4(1)应鼓励雇主和工人之间就旨在改善影响工人健康和安全的工作条件进行协作做出安排。 (2)此类安排可采取在各企业或事业中建立安全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的形式,并包括雇主和工人的代表。 5应授权给工人和管理部门的代表,特别是企业安全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如存在此种机构)的成员,在调查工作中,特别是对工业事故或职业病进行查询时,按主管当局确定的方式和范围直接与劳动监察局的官员合作。 6应通过组织会议或联合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由劳动监察局的代表与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的代表讨论有关实施劳动立法和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从而有利于促进劳动监察局的官员与雇主组织和工人组织的合作。 7应采取适当步骤保证雇主和工人通过下列措施获得有关劳动立法以及工业卫生和安全问题的咨询和指导: (a)通过举办讲座、广播讲话、张贴招贴画、印发小册子和放映电影,来解释劳动立法的规定,并对其实施方法以及防止工业事故和职业病的措施提出建议; (b)举办健康和安全展览;及 (c)在技术学校中进行工业卫生安全教育。 三、劳资争议 8劳动监察员的职能不应包括在劳资争议的诉讼程序中充当调解人或仲裁人。四、年度监察报告 9已公布的关于监察工作的年度报告应尽可能提供下列方面的详尽信息: (a)列出以前报告未提及的与监察制度的工作有关的法律和条例; (b)劳动监察系统工作人员的详细情况,包括: ()监察员总数; ()各类监察员人数; ()女监察员人数; ()监察机构的地理分布详情; (c)应受监察的工作场所及其所雇人员人数的统计,包括: ()应受监察的工作场所数目;()此类工作场所全年雇用人员的平均数; ()雇用人员按下列项目分类详情:男、女、年轻人和儿童; (d)监察巡视统计,包括: ()巡视过的工作场所数目; ()已进行巡视的次数,按白天或夜间分类; ()巡视过的工作场所雇用人员的数目; ()全年巡视过一次以上的工作场所数目; (e)关于违法的惩罚的统计,包括: ()向主管当局报告过的违法情况数目; ()按有关法律规定分类的这些违法情况详情; ()定罪的数目; ()主管当局就不同案例课以惩罚的性质的详情(罚款、监禁等); (f)工业事故统计,包括通报过的工业事故的起数以及这些事故的分类详情: ()按产业和职业划分; ()按原因划分; ()按致命与否划分; (s)职业病统计,包括: ()已通报过的职业病案例数目; ()对这些案例按产业和职业分类详情; ()对这些案例按原因或特征分类详情,诸如疾病性质,因有毒物质或不卫生的工作而致病。篇二: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思考 大家知道,劳动保障监察是民生工作,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 都加强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劳动保障监察强有力地推动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实施,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化解了诸多矛盾纠纷,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许多不足和缺陷仍然显而易见。整个监察体制还不够完善,监察工作上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探讨,并急需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劳动保障监察发展简史 (一)国际劳动监察发展简史 劳动保障监察,在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多数国家又称为劳动 监察或劳工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进行检查、纠正、处罚的一项法律制度,也是政府依法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强制性手段,它具有法定性、行政性、专门性、强制性等特点。 劳动监察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劳 动就应当有劳动监察。劳动监察起源于19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大生产和工人运动要求政府为改善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对企业的用工行为进行干预。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首创工厂监察制度。同年,英国政府任命了四名监察员,标志着劳动监察制度的诞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及很多欧洲国家普遍通过立法设立了劳动监察制度。 1919年10月,第一次国家劳工大会通过的若干公约中,呼吁对工人的健康进行保护;1923年通过的劳动监察建议书则明确了劳动监察的基本原则、监察范围以及监察员的权利地位、监察组织规则等。其后1947年、1969年和1995年国际劳工组织分别通过了工商业劳动监察公约劳动监察(农业)公约和劳动监察公约(81号)议定书,将保护范围扩大到工业、商业、农业、教科文卫等各个领域。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劳动监察制度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建立,劳动监察成为各国政府规范劳动力市场、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没有劳动监察,劳工立法就难以实施到位,劳资关系就难以实现和谐,企业就难以公平发展,社会就难以保持稳定,这已逐步成为国际上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二)中国劳动保障监察发展轨迹 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建立了以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为主的劳动监察制度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劳动关系的重大变化,劳动保障监察制度逐步建立、发展。大体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探索起步阶段(1978年1991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和劳动者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劳动关系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劳动关系方面的纠纷大幅度上升,国家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开始从行政性的政策调整向法制化的依法调整转变。我国劳动关系逐渐从行政关系中剥离出来,并表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企业成为独立的用工主体,劳动监察开始由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方面法规情况进行监察,扩展到对所有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情况进行监察。1986年,国务院发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对企业用工制度进行改革。在随后的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临时工管理暂行规定、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一系列法规中,都规定了劳动部门监督检查的条款。80年代末,在市场经济发展较快的深圳、珠海等地,劳动部门开始对企业和劳动者遵守劳动管理、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技能开发等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对建立劳动监察制度进行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2、建立拓展阶段(1992年200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关系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的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993年8月,原劳动部发布了劳动监察规定,对劳动安全卫生以外的劳动法律法规内容的监察作了规定,用行政规章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7月,劳动法出台,设有“监督检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劳动监察机构和职责。与此相配套,原劳动部相继制定了劳动监察员的管理办法、准则和监察程序规定等一系列配套规章。1994年1月,原劳动部设立劳动关系与监察司。同年11月,中央编办和原劳动部就建立劳动监察机构、配臵劳动监察人员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相机建立了劳动监察机构,全面开展了执法工作。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尤其是1999年1月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公布后,劳动监察的范围从劳动领域扩大到社会保险领域,形成了目前意义上的劳动保障监察。 3、提高发展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非公企业急剧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分层化,一些地区、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4年11月,国务院颁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明确了监察的职责和内容,强化了监察的执法手段,在劳动保障监察法制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监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强化了监察职责,进一步确立了监察的法律地位。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了劳动监察局,加强了政府依法监管人力资源市场、调整劳动关系、发展社会保险的职责。同年举办的全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监管范围从以城镇为主向统筹城乡转变、监管模式从被动反应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的中长期目标。 在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的唯一部门,他委托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具体实施,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执法的权威性。在现实生活中,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就业歧视,甚至不给职工体检等40多项内容,都属于劳动保障监察查处的职责范围。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3、美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 美国在工资工时标准方面实施的劳动监察制度已有近70年的发展历史,其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美国的工资工时标准监察制度执法体制,由联邦执法和州执法两个部分组成。就联邦立法而言,最主要的劳动标准立法是1938年制定并不断得到修改的公平劳动标准法,内容包括最低工资、工作时间、加班工资、禁止童工和保护未成年工等方面。执法机构为联邦劳工部就业标准管理司(esa)所属的工资工时处(whd)。州立法分别由各州的相关机构监督实施。工资工时处于1938年设立,几经发展,现已成为美国规模最大、权力最强的劳动执法部门之一。它有这么几大篇三:2014年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亮点工作 监察大队亮点工作之一 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体系 全面推行 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水平,强化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服务,根据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总体部署,今年以来,沙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全面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分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分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为成员的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部署全县“两网化”建设工作,确保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总体目标。 二、划分网格,组建队伍。科学划分监察网格,实现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以县、乡镇、村(社区)行政管辖范围划分为三级网格,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履行一级网格职能,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中队配备专职监察员履行二级网格职能,村(社区)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履行三级网格职能。 三、细化职责,完善制度。细化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网格工作职责,建立“两网化”管理、协理员管理、用工信息采集与管理、网格巡查、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两网化”劳动保障监察体系,明确网格范围、责任人,形成自上而下,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的劳动保障监察内部管理机制,将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专、兼职监察员、协理员纳入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确保“两网化”体系建设落到实处。 2014年,沙湾县培训乡镇、社区、企业管理人员150余人熟练操作自治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信息管理系统”,审查录入用人单位信息85家,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覆盖率达到100%,已基本实现对用人单位的网格化、网络化管理。监察大队亮点工作之二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当前,农民工上访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有三类:一是不签订劳动合同,二是逃避农民工工伤事故,三是恶意拖欠劳动报酬。这三大突出问题主要发生在建设领域,严重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及社会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