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2.doc_第1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2.doc_第2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2.doc_第3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毕业论文)-2.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放教育专科专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分 校: 教 学 点: 指导教师: 上交日期: 目 录写作提纲1论文摘要2关键词2正文3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3 二、留守儿童形成的主要原因4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5参考文献7【写作提纲】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现状问题 2留守儿童学习状态问题 3留守儿童心理障碍问题 4 留守儿童品行价值问题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 2、从家庭认识来看3、从家长自身来看4、从学校教育来看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政府应加大投资采用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论文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我国留守儿童存在学习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问题,因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等原因,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有些是被扔给了老人监护和寄养,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贫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涌现了民工潮及农民外出经商、学习等普遍的社会现象,人口迁移流动也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那么,什么叫留守儿童呢?就是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孩子被迫离开父母,厮守在当地读书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过早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其生活、学习和心理都要经受前所未有的境遇。有的不适应,感到孤独无助,有的承受不了新的压力,诚惶诚恐,有的劳累过度,力不从心,等等。因此,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研究当今教育问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基于社会责任与良知,近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对我身边的留守儿童家庭的走访调研,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即:“生活上缺少照料、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监管教育严重缺失”。缘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五缺”现象,衍生出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正视与关注。一是“留守儿童”安全隐患多,极易遭伤害。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在四川甚至出现了一个13岁女孩“留守”家中被堂伯父诱奸生子的案件。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二是“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相当部分学生出现经常不洗脸、不洗澡、不讲卫生、吃饭不按时、作息不按时、生活不规律、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健康发育。三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隔膜感,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调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2性格发展不健全。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其性格大多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另外,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安全的忧虑,从更深层次来看,反映了留守儿童内心的压力。 四是“留守儿童”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据我对所在学校各班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五是“留守儿童”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养成差。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又加之祖辈的溺爱和代养人的无奈,部分“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任性、自私、贪婪、固执倔强、我行我素、不尊敬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上进心、集体荣誉感多有缺失,道德品行、自控能力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发生。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前儿童、小学生或初中生,他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是由祖父母的隔代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托付亲戚照管,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位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其结果造成亲戚以为老师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的情况,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3这样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人因素从留守儿童个人角度出发,留守儿童由于本身年龄有限,自治自律能力不够,更重要的是,缺少家长的及时引导和正确教育这一重要环节,并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的不利影响下,自然会使留守儿童的性格出现缺陷,他们生活在无限制的环境中,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的极端性格。同时,也会造成孩子自身的心理障碍,引发各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最后,导致他们的价值扭曲,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价值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恶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萌芽。诸多的因素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使留守儿童变成“问题儿童”,甚至走上犯罪的不归途。1.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学业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在外打过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要及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开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此外,教师要在深切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让他们在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二)采用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的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认为:现在社会正是朝城市化发展时期,因而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在今后在段时间是不可改变的,所以现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根据笔者对以上问题与成因的探讨,特提出以下对策:1、 创新家庭教育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如果需要外出务工,务必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做到孩子有纰漏及时纠正,孩子孤寂及时抚慰,孩子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努力创造并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环境。2、优化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体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督导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要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掌握孩子心的成长脉搏,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创造条件,让这部分学生住校,让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教育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如千里寻母记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它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对留守儿童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教育了一些留守儿童;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各界基层组织也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再次,也是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教会让留守儿童自立自强,这也是非常有效也可行的方式之一。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认真履行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职责,着力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家教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加强对外出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引导,真正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如设立自强班,通过自强的志愿者与爱心妈妈的关心与帮助,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教会留守儿童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过完留守的日子,学会开朗、大方、乐观地看待世界。做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留守儿童”家长应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挣钱与培养教育子女的关系,想办法妥善管教好孩子,要对家庭、对子女、对社会负责,履行为人父母的法定职责,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舍弃孩子教育管理去挣钱,以至于“富了当代人,垮了下一代人”,给家庭、社会留下悔恨,酿成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社会之痛、民族之痛。国际基础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父母对孩子的特有教育功能是任何其它教育力量都无法替代的,我们呼吁所有未成年人的家长都要尽到教育子女的应尽职责,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要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同时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6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无论是国外Blunrind.D和Ainswirth.M的研究,还是国内孟育群、刘金明的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Ruttre.M等人认为,除智力低下和受教育机会缺乏外,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俞国良等的研究得出了“学习不良儿童家庭资源、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因果关系的模型”,他们认为,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二)采用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应视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享受教育的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叶敬忠教授认为:现在社会正是朝城市化发展时期,因而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在今后在段时间是不可改变的,所以现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就是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根据笔者对以上问题与成因的探讨,特提出以下对策:2、 创新家庭教育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父母要转换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很多缺乏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往往在成绩和行为习惯表现两方面都比较差。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与教育不可缺失。如果需要外出务工,务必留一位家长在家做好孩子的监护人。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做到孩子有纰漏及时纠正,孩子孤寂及时抚慰,孩子进步及时鼓励。让他们更以积极和健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和学习。有条件的可把孩子接到打工地上学,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从孩子成长需要的角度出发,寻找确定孩子的监护人,细致落实孩子的监护权,并且要创造更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努力创造并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的教育环境。2、优化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优异的理论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教育中的关键一环。教师作为专门的教育人才,能根据孩子们身体和心理的特点,有效的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的高效的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顺利的走出心理的误区。首先,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督导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要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孩子们情绪的波动变化,做好孩子的“亲情家长”,深入到孩子心灵的深处,掌握孩子心的成长脉搏,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其次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亦可加强监督,可采取教师与家长签订增强了解留守儿童信息的家访协议、开通家长热线。创造条件,让这部分学生住校,让教师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等形式,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教育从社会教育的角度出发,社会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过程。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大家庭中,时刻感受到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如果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就可以减少他们心理的疾病,让他们坦然的面对这个世界,以良好的素质走向以后的人生。首先,社会各界要广泛动员,利用电视、电影、网络等宣传手段呼吁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心与帮助,如千里寻母记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它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反映了留守儿童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对留守儿童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教育了一些留守儿童;其次,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