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2元日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2元日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2元日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2元日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8.2元日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日 教材分析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苏酒以及避鬼驱邪等民俗文化,描绘了一派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写出了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本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又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作此诗时,王安石此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他作为政治家除旧布新的改革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注意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中除旧布新、欢乐喜庆的迎春景象,体会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深深祝福和期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教学难点】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新年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王安石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再过没多久,就要迎来大家都特别期盼的春节了,那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3、思考并分析:(1)诗中描绘出什么样的景象?(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新年的景象的?这些景象各有何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元日的主要内容。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a“屠苏”“曈曈日”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代表意义? b“桃符”有什么象征意义? c.结合以上两条,试着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诗。(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a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曈曈日: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b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c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五、课堂总结:这首诗描写了春节时热闹的除旧迎新的景象,体现了人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略。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身份,想一想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出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代替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 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平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2、这首诗描写景物时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白描手法让被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空间。三、体验反思: 提问 1、再读古诗,诗中哪一句与王安石除旧革新的思想是一致的? 答案:总把新桃换旧符。2、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以,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面古时候叫“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对联”。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提示: 端午节赛龙舟 吃粽子 中秋节赏月 阖家团圆 清明节扫墓 寒食 元宵节吃元宵 放花灯四、拓展延伸:你还能说出哪些和春节有关的成语?你理解他们的意思吗?五、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