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_第1页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_第2页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_第3页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_第4页
如螺的洞庭山——刘禹锡《望洞庭》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如螺的洞庭山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fontsize=6如螺的洞庭山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 48 李明隆作 如螺的洞庭山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 原诗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 ,波平如镜 ;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2 / 7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 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 “ 山水 ” 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 “ 山水 ” 属于古代汉语中 “ 偏义复词 ” 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洛阳 (今属河南 )人。唐代著名3 / 7 诗人。 练习 1 “ 镜 ” 和 “ 盘 ” 这两个比喻,写 出了洞庭湖什么样的形象? 2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写出了湖水宁静的特点, “ 镜 ” 写的是水面无风时静如明镜的形象, “ 盘 ” 也写的是水面的平静与形状。2.这首诗在写景上善用比喻,以 “ 镜 ”“ 盘 ”“ 螺 ” 为喻体状写了湖水的宁静和环境的清幽;此外还以 “ 无风 ” 来衬托水面的静。 月落 渔火 钟声 张继枫桥夜泊赏析 原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4 / 7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江枫:江边的枫树。 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6.姑苏:即苏州。 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 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赏析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 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日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5 / 7 味。 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怎样的秋景?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钟声的描写被认为是该诗最精彩的地方,试分析钟声在构成全诗意境上的作用。 3古诗在意象的安排上讲究疏密结合,试对诗歌的意象疏密的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 2 小题见赏析。 3.该诗前两句意象绵密,两句写了 “ 月落 ”“ 乌鸦啼叫 ”“ 秋霜满天 ”“ 江边枫树 ”“ 渔火点点 ” 等五个意象,后两句意象稀疏,只有 “ 钟声 ”“ 客船 ” 两个意象,疏密结合,由密入疏,更能突显诗人的寂寞之情。 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巾帼有壮志 李清照夏日绝句赏析 原诗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 至今思项羽, 6 / 7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 “ 人杰 ” 。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吧砑人蕾馍褚粤椋 昶且阗馕 硇邸! ?BR 3.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简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7 / 7 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 慷慨雄健、掷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