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立体解读.doc_第1页
公务员的立体解读.doc_第2页
公务员的立体解读.doc_第3页
公务员的立体解读.doc_第4页
公务员的立体解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的立体解读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们的决策将影响亿万人的生活。他们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因为普通人总喜欢用仰视的目光注视他们。他们是一个优秀的群体,因为他们的选拔远不止百里挑一。他们更是一个普通的群体,因为这份职业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生存发展的手段。他们就是公务员群体,是一个需要被人了解和理解的群体。为了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公务员群体,我们走近了部分年轻公务员,对他们的成长轨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解读。第一维度:人生抉择对于目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能够成为国家公务员,是他们最期望的职业选择。 在北京某高校某文科学院07年毕业的50多名研究生中,除了五人之外,其他同学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报考国家公务员。而其中大部分人选择能够留在北京工作的中央、国家公务员和北京公务员,少数外地的学生,还不远千里的回到家乡,参加家乡的公务员招考。 而到今年6月毕业的时候,只有三个人获得了公务员的资格,其中一个进入了外交部,一个进入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有一个通过选调回到了自己家乡的省委宣传部。 但是其实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除了进入外交部的一名同学,其他人并没有把报考公务员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唯一选择。进入国务院某办公室的胡同学在毕业的求职过程中一路顺水顺风,收获OFFER无数,其中既有中广核、保利地产、碧桂园等国内名企,还有强生、谷歌等世界知名外企,但是在最后选择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月薪只有2000多的公务员职位。 最后被选调到西部某省委宣传部的万同学也是在放弃了地处繁华都市的广州日报而毅然选择了回家为家乡人民服务。万同学如是理解:“职业选择其实不多,因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公务员是我长期的理想,是社会的主流,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干预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选择做公务员。” 去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吴同学的选择更加耐人寻味。新闻专业的她在毕业的时候面临这样的一个人生抉择:到海关做公务员或者到北京大学公费读研,为此,她还在网络上颇有人气的“天涯”社区发帖征求网友的意见。最后的结果是,她放弃了无数人羡慕的北大公费读研的机会,而选择了地处南方的重要海关。如此选择的原因,据自己对网友的说法,是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需要早赚钱补贴家用。 还有很多毕业生虽然没有考取公务员,但是依然不减对公务员职业的向往。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黄同学去年金融学硕士毕业的时候进入了德意志银行从事IPO工作,年薪好几十万。但是在谈到职业选择的时候还是很羡慕班上进入发改委、国资委和证监会的那些同学。第二维度:入职培训根据试行的“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公务员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 当没有进入公务员行列的同学依然继续着对公务员的憧憬的时候,那些幸运进入公务员行列的同学已经开始为培养上述能力接受系统而专业的训练了。 每年从7月下旬开始,中组部和人事部就会组织当年新入职的中央、国家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每年的这个时候,来自中央各个部门的公务员将分批集中在国家人事部的高培中心,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培训项目里面不仅有政策法规的学习,例如公务员法,保密法;还有业务能力的学习,例如公务员公文写作和处理,以及必要的政务礼仪;同时还有相互的交流和沟通,例如双向交流;公务员谈成长和分组交流;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除此之外,令这些初任公务员最感兴奋的,还是为期一天的拓展训练。 所谓拓展训练,就是把这些参加培训的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20个人,然后每组成员分别完成不同的拓展项目。 首先进行的叫背摔,就是脸背过去往下倒,有点类似于人被击中后倒地的动作。不过这次是会有人在下面接住你,而且是你必须要信任的人。接下来是断桥。学员唯一要相信的是手上那根救命的绳子。就学员的理解,断桥的挑战度远远超过了背摔。最后是空中单杠,也就是爬上很高的立柱,然后全力伸张的跳起来抓住前面的单杠并落下。 通过拓展训练,学员们感悟最深的就是团队精神和信任感的重要性,来自教育部的一名初任公务员表示,“背摔的时候,我心里什么都不敢想,就觉得因为对队友充分信任,最后安全落地,都是队友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其他队员也感慨,“只要有队友在,我就有勇气。”第三维度:工作状态很多初任公务员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在面对一种新的环境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很大一部分人的印象里,公务员的工作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在网上很多关于公务员讨论的话题中,大部分人依然觉得公务员是一份十分轻闲的工作。 在问道那些刚进入工作岗位不到一年的公务员对工作感受的时候,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一个字:“累”。 在国务院某下属办公室工作的胡同学,每天雷打不动的是早上8点上班。如果不想在频繁堵车的北京迟到,她必须在6点多钟就起床,而下班的时候并不是别人传说的准时下午5点,真实的情况是为了工作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是经常的事情。“我上班比其他公务员早,下班比外企晚,这个就是我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胡同学不无感慨地说。 “工作快两个月了,工资都还没有发下来,据说一个月工资才2000元,但是我现在的一个月房租都1000多了。”胡同学对于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现十分无奈,如果选择去外企或者别的公司,她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超过一万。 问及具体工作,胡同学以“因工作需要保密”为由委拒,但是表示上班比事业单位早,下班比外企晚。在其博客上,她写下了对公务员工作的一些感受:入职十天来,“每天的内容也许就是上下楼,转文件,盖公章,起报告。也许,就是这样而已。” 虽然对记者说,自己的性格也许并不适合做公务员,但是胡同学依然表示了对这份职业的看重:“我们这个部门最近很可能会提高行政级别,而且由于网络在宣传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这个部门里面将会很有一番作为。”第四维度:关系协调年轻公务员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需要面对和化解机关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的诸多困惑。按照“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的标准,公务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 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 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首先是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刚到教育部不到一个月的小王告诉记者,在进入教育部之前,他脑海里面的领导印象都是很严厉古板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却十分的开明,经常找他谈心,甚至还在闲聊的场合询问了他个人的“终生大事”。不过面对随和的领导,刚刚进入机关的小王依然处处小心翼翼。有一次开会,小王忘记带一份重要材料,临开会前不到半个小时领导问起来的时候才想起来。小王只得马上打车取了过来,虽然最后没有误事,领导也没有批评他,但是每次想到这件事情,心中总会耿耿于怀。 机关单位中合理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微妙但是重要的。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已经在北京市某区司法局工作一年多的小舒深有感触。他说,单位进人主要是两个渠道,一个是通过部队转业过来,另外一个就是普通高校法学院的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进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受过专业法律知识训练的毕业生由于具有文字和理论上的积累优势,在工作中可能更加得心应手,而转业的军官虽然专业知识相比不够全面,但是由于社会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的时候显得更加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毕业生不会因为专业方面的优势而忽视转业军官的合理建议,转业军官也不会因为这些毕业生初出茅庐而不重视。工作中双方相互支持,不少同志还结成了忘年之交。第五维度:职业理想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没有进步愿望的公务员就不是一个好公务员。 “不管以后我们担任科长、处长、司长还是部长,我们组的同志们都应该定期聚聚,带着我们的家属,交流我们的工作,畅谈我们的生活理想”。在今年8月,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第一期学员分组交流会上,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的小孙豪情万丈地说。对未来的期待,在小孙满怀信心的眼神里面表露无遗。 就在当天,来自国家安监总局的刘武斌处长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王文铎处长结合自身的实际,给这期初任公务员讲述了自己从政的经历,中间有个人成长的自信与骄傲,也夹杂着对公务员职业发展的思索。 刘武斌处长说,自己最开始担任公务员是在一个偏远县城。到单位报到的那天,他连一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睡在临时拼凑的一张桌子上。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同样遇到过住宿问题,无家可归的他逛过通宵的马路,睡过公园,还被迫“混迹”于录像室和乌烟瘴气的的厅,因为彻夜不归,形迹可疑,还曾被人追打过。后来终于分到了一个很小的房间,因此每天下班后都十分的兴奋,因为终于不用再说“下班了”,而可以自豪地说“回家啦”。 不过也正是循着这一步一步的艰辛的工作历程,不满40岁的刘武斌已经是中央某部委的处级干部了。 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初任公务员也表示了对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的关心。在自由问答环节,一名公务员对王文铎处长的成长经历之快表示了惊讶,并询问了其中的原因。 王文铎处长谦虚地表示,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不是最聪明的,但却是最认真的。对于国家公务员的成长轨迹,王处长谈到“二三二三”法则:是副职在工作两年后可以有机会竞聘正职,而低一级别的职位,过了三年就有机会竞聘高一级别。不过王处长表示,这种“二三二三”法则的表述,并不是说过了两年或者三年就会顺理成章地获得提升,而只说明你具备了这种条件。在实际过程中,具备条件的人比较多,这个时候就需要择优提拔。谈到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王处长淡然道:“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自身的努力”。公务员成长故事的真实讲述本报记者 陈 潇我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讲述人:国家计生委团委书记 张锋 那次抗洪抢险,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共产党员依然最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1972年出生的我,自199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法专业毕业后,就基本开始了我的公务员生涯。 本科的时候,我就担任过学校和院系的学生会主席和团委书记,因此在决定未来职业道路的时候,我就把自己的职业规划完全定位在了公务员上。毕业的时候通过国家人事部的考试,从300多名优秀学生干部中脱颖而出,进入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学习班学习。 刚进入国家行政学院那年,我就参加了到延安志丹县的扶贫考察。革命的历史并没有改变延安困苦的现实生活,由于地处西部,交通不发达,至今经济发展不起来。我考察时发现,导致延安经济发展不起来的最重要原因其实还不是交通问题,而是当地人民的经济观念问题。淳朴的延安人民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意识,当地盛产品种很好的苹果和梨,但是他们宁愿送人,也不愿意拿到市场上去卖。 “荆江防汛抗洪显身手惊心动魄,南坪保卫战结友谊刻骨铭心!”1999年5月,在我离开湖北省荆州市南平镇结束挂职生涯的那天,南平镇镇长给我送了一本名为戊寅大水的书,扉页上写上了这样一句话,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从1998年7月,我就被派往荆州市南平镇进行为期十个月的挂职锻炼,在这段时间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在长达50天的汛期里面,作为镇长助理的我每天跟随镇长从晚上11点到早晨5点坚守在沿江大堤上,查岗,签字,抢救险情,虽然很累,但是当地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却让我感受到了无穷的动力。那次抗洪抢险,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共产党员依然最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转眼间到了1999年,两年国家行政学院的学习生涯结束。那年双向选择,我选择了工作氛围较好、领导也对我比较重视的国家计生委,开始了正式的公务员生涯。 刚进入计生委的时候,我在计划财务司统计处工作,后来由于文笔出众,转到办公厅秘书处,最后在2004年到团委担任团委书记一直到现在。 在计生委工作期间,我参加过到基层的暗访工作,带头制定了计生委的第一个信息系统标准,还参与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在这些工作中,我觉得主动性是很重要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学生小富翁到工作小穷鬼”讲述人: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 舒时光 作为一个外地人来说,何日买得起房子从不考虑,何日买得起车不敢考虑,何日结婚生子不愿考虑,手上每个月让我剩下几百元钱成为我暂时考虑的唯一。 2006年7月,我从北大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东城区司法局工作,主要从事文秘和对内外宣传。在此期间,我在街道司法所和社区各锻炼了三个月。 刚进单位的时候,总的感觉就是“累”,这也是我工作后一直的想法。上面千条线,下面就一根针。基层行政工作的特点就是繁杂,每个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而且还时常有临时性的安排。同时自己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程序和工作的方法都不熟悉。所以,当时的情况就是整天忙得要死。当时加班加点是常事,我经常为了赶写一篇稿件而通宵达旦,反复修改,也总是为关键时候,办公设备罢工而焦头乱额。一年过去了,我开始熟悉了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懂得了机关办事的方式方法,同时也熟悉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个人认为圆满完成了由一个普通公民向合格公职人员的转变。 第二个感觉就是“穷”。在读书的时候,开销比较少,我还经常用课余时间外出兼职或帮助导师从事课题研究,不但可以养活自己而且手上每个月还有三四百的“活钱”。但是,参加工作后,由于拿见习工资,总共才1800多元,而且单位不提供宿舍,不得不租房,同时自己还要生活。工作性质也决定了我不能兼职。于是,每个月借几百元钱,下个月发工资后赶快还上,便成了程序性的事情。当时,我用一句话形容自己读书时和工作后的经济状况“从学生小富翁到工作小穷鬼转变”。作为一个外地人来说,何日买得起房子从不考虑,何日买得起车不敢考虑,何日结婚生子不愿考虑,手上每个月让我剩下几百元钱成为我暂时考虑的唯一。但是,细想起来,毕竟我有稳定的工资,毕竟我初步完成了经济半独立到独立的转变。 第三大感受是“发现自己变小了”。参加工作之前,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自己还小,进入单位要少说多做,谦虚谨慎,毕竟机关人际关系很复杂。但是,参加工作一年后,开始明白什么叫社会,什么叫生活。同时,尽管我在校期间曾组织并参与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仍缺乏对基层民众原生态的了解,缺乏基层社会生活经验。我在这一年中,到街道和社区锻炼了半年,我也有真正的机会感受什么是社会,什么是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生病时,社区主任的声声问候;困顿时,社区居民帮我联系到低价住房;开会后,居民偷偷往口袋里塞上一个苹果;下班路上,社区居民的一声“路上当心点”温馨提示这无疑给了我这个初入社会、远乡离亲、居无定所的年轻人莫大的安慰和浓浓的亲情。夜间值班很重要讲述人:2005届湖北省选调生 彭磊 两年来在基层工作和生活,工作上有过失误,思想上也开过小差,但我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的得失。 2005年7月16日,是我难忘的一天。经过两天的路途颠簸,我从家乡武汉来到了位于鄂西北的大山区神农架新华乡担任党政办公室主任。 当上党政办主任后,我深感办公室的工作忙、乱、杂、累。作为一名刚踏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刚开始的工作就是一些看来简单不过的小事:打水、扫地、接电话、收发文件等。其中最不适应的是工作的时间问题。本来以为在机关单位工作,每周可以双休。来了基层以后才发现不是这样。基层的工作极不规律,特别是党政办,整年整月的没有一天假期,而且还有夜间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