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功能食品的总结_第1页
学会功能食品的总结_第2页
学会功能食品的总结_第3页
学会功能食品的总结_第4页
学会功能食品的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5 学会功能食品的总结 功能性食品重点总结 功能性食品定义: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用与特殊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一类食品 基本特征和要求: 1、必须是食 品,具有食品的法定特征。 2、必须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 3、必须有明确的适用人群对象。 4、配方组成和用量必有科学依据。 功效成分:一)、定义: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 二)、类别: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 2 / 75 2、功能性脂类, 3 系列和 6 系列 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 4、维生素类似物及维生素; 5、矿物元素; 6、植物活性成分; 7、益生菌。 三)、功效成分的剂量指标: 1、半数有效剂量 2、最低有效剂量受试对象有 97% 98%发挥生理功效的最低剂量 3、最大日采食量 与药品的区别: 1、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品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 / 75 2、在正常人的食用范围内不能有任何毒副作用 3、功能性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对适用人群对象可任意摄取。 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 1、营养作用 2、感官享受作用 3、生理调节作用 功能性食品 亚健康:。表现: 1,生理状态方面, 2,心理状态方面 ;焦虑抑郁; 3,社会状态方面: 1),难以适应社会急剧变化 2),不同社会人群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 亚健康的起因: 1,过度疲劳 造成脑力体力透支; 2,自然衰老; 3,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前期,手术后的康复 期出现的各种不适; 4,人体生物周期的低潮时期 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 一,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对功效成分的构效关系,量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应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手段研究功效因子作用机理,为功能性食品开发奠4 / 75 定理论基础二,积极开发功能性食品与国际接轨三,建立和发展各种功能性食品的及检验方法;四,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五,健全法制,强化管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 Ig 一 )、分类与命名 1、同种型 1)类和亚类 ;根据重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类, 5类 Ig IgG, IgA,IgM,IgD,IgE IgG ,IgG1 ,IgG2 ,IgG3 ,IgG44 个亚类 IgA 两个亚类IgA1 ,IgA2IgM 也是两个亚类 IgM1 ,IgM2.(4)IgD,IgE 目前尚未发现其亚类; 2)型和亚型 :根据轻链恒定区肽链抗原特异性不同分为 2型 型和 型 每个 Ig 分子两条轻链相同的不可能同时出现 链和 链根据 型轻链恒定区肽氨基酸组成的微小差异可分为四型 2、同种异型 3、独特型 二)、 Ig 与抗体的区别 1)抗体一定是 Ig 但 Ig 不一定都是抗体 2) Ig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二、 Ig的分布 :人乳以 IgA为主,牛乳以 IgG为主 5 / 75 乳中 Ig 浓度不受血中 Ig 浓度影响乳中 Ig 浓度与泌乳阶段有关,初乳中含量最高 四、牛乳中的 Ig 1、牛乳中的 Ig 有五类 其中 IgD 尚未发现其功能特征 2、牛乳中 IgG 浓度最高, 、牛初乳中 IgG占 55以上 , 、 IgG 是机体重要的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的抗体, Ig 在乳牛体内半衰期 21 天,在牛犊持续摄入后可维持 4-6 月的抗病能力。 、 IgG 是唯一可通过胎盘的抗体。 牛乳 IgG至少包含两个亚类 IgG1和 IgG2,与补体结合能力 IgG1 大于 IgG2 牛初乳中 IgG 可部分代替 IgA 的生物功能。 五, Ig 的生物学功能 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2 活化补体的作用 IgM IgG1-3可活化补体经典途径 有 T型转化为 Y型 一个 IgM 分子就可活化补体经典途径 IgA 与 IgE 不能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他们的凝聚物可活化补体旁路途径。 3.结合细胞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4,通过胎盘传递免疫力 第二节 乳铁蛋白 6 / 75 Lf 的基本结构及组成 1.存在乳中的含铁蛋白 ,橙红色, 2、Lf 分子由单一肽链构成,分子 If 可结合 2 个铁离子, 4.牛If等电点为 8,比人 If等电点高 2个 PH单位,由乳腺合成,分娩后合成能力下降,分子由两种形态差异是含糖的不同,If是糖蛋白 2+2+二) Lf 的金属结合性 分子饱和 If 含有 2 个 Fe。分子If分子也能结合 2 个 Cu 3.碳酸氢盐对 If结合 Fe和 Cu有促进作用 4.维生素 C对铁 If 的饱和作用有催化作用 三)热力学性质 1.不同酸度条件下的性质 1)缺铁 IfPH大于 7,发生胶凝。 PH 二; Lf生物活性,对三价铁的结合可减少 OH.的生 2、 If 生物活 性还包括以下几方面 刺激肠道中铁的吸收 抑菌抗病毒 调节吞噬细胞功能 调节发炎反应抑制感染部位炎症 抑制由亚铁离子引起的脂氧化If 生物活性的影响因素 1、饱和程度的影响,缺铁 If 有抑菌作用 2、盐的影响,碳酸盐能明显增强 If 的抗菌能力,柠檬酸盐降低 If 的抑菌作用 3、 PH 值得影响, PH 第三节 溶菌酶 溶菌酶:一、 Lz基本性质: 1、 Lz 是一种碱性球蛋白 2、 Lz7 / 75 活力 母乳 鸡蛋清 牛乳, 3、对热常稳定,有四个二硫键交联, 4、 Lz 活性部位,由肽链中 35 位谷氨酸和 52 位的天门冬氨酸组成。 二、 Lz 加工适应性:热稳定性, 1、在酸性条件下很稳定,在碱性不稳定 2、糖和聚烯烃类能增强 Lz热稳定性 3、 NaCl对 Lz 有抗热变性性作用,高盐浓度有抑制作用,低盐浓度对 Lz 保持活性有力 4、有 -COOH 和 -SH3OH 基的糖对 Lz 活性有抑制作用 加工过程的化学反应, 250,美拉德反应, Lz可参与美拉德 反应使食品产生褐变特殊风味 配位作用,灯亮的蛋清和蛋黄的混合物 Lz 无活性,因蛋黄中的成分与 Lz发生配位反应使 Lz失活。 三、 Lz 在食品中的应用: 1、用于婴幼儿食品,平衡肠道菌群。 2、制备干酪时加入 Lz 以改变感官质量 3、作为防腐剂Lz 和 NaCl 及 NaNO2 一起使用效果比单独使用 Lz 或NaCl+NaNO2好 4、用于保存海产品 四、生物学功能 1、促进婴幼儿肠道双歧杆菌增殖 2、杀菌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3、增强免疫力,需补体,乳铁蛋白, IgA 等抗菌物质协同作用,才能表现出最大的免疫功能,4、 Lz能提高婴幼儿消化吸收能力, Lz与乳酸蛋白形成微凝8 / 75 乳。 第四节、其他蛋白类生物活性物质 一、金属硫蛋白 1)、概念:一种含有大量 Cd 和 Zn,富含半胱氨酸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 2)、组成:每分子中 Cd和 Zn有 612个,氨基酸残基 6061个,每三个 SH键可结合一个 2价离子。 2、功能: 参与微量元素的储存,运输,代谢 清除自由基,拮抗电离辐射 重金属的解毒作用 参与激素和 发育过程的调节,增强机体对各种应激的反应 参与细胞DNA的复制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能量 代谢的调节过程 二、大豆球蛋白 9 / 75 1、组成 由 18 种氨基酸组成,含有 8 种必需氨基酸,属完全蛋白 主要成分: 11s球蛋白和 7s 球蛋白 2、性质: 1)乳化性 同时含亲水和疏水基团。 2)溶解性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 而下降 在中性弱 碱性范围有良好溶解性 PH12溶解度最大溶解度最低 加水量对大豆球蛋白的溶解有很大影响,加水 量在 5倍以下,溶解度下降,加水量 10倍左右为宜。 3)吸油性 能吸收游离及结合脂肪。 4)水合性 吸水 性,保水性及膨润性。 5)其他 胶凝性、发泡性、粘结性、成膜性。 三、功能 : 1、营养功能 1)有 8 种必需氨基酸能满足 2 岁及以上人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2)与牛乳没有明显差别 2、 其他生物学功能 1)对血浆胆固醇的影响 LDL/HDL, LDL致动脉硬化因子, HDL抗动脉硬化因子。 2)有抑制高血压的作用, 11s 球蛋白和 7s 球蛋白中有 3 个10 / 75 可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活性的短肽片段。 3、 改善骨质疏松 1)大豆球蛋白中一般含有大豆异黄酮,可促进骨骼健康。 2)大豆蛋白比动物蛋白 造成的尿钙损失要少。 三、酶蛋白 1、 SOD 1)组成 SOD 是金属酶 Cu/Zn-SOD、Fe-SOD、 Mn-SOD。 SOD 是一种酸性蛋白。 2) 生理功能 清除自由基 O2- 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 组成:硒是 GPX必须组成部分。 功能:催化谷胱甘肽还原过氧化 物,各谷胱甘肽是特异性底物,过氧化物是非特异性的,即清除体内 H2O2和氢过氧化物。 第二章、活性肽 生物活性肽 11 / 75 一、矿物元素结合肽 酪蛋白磷酸肽 组成特征 1、含有磷酸基团 2、含有能与矿物元素结合的磷酸化的丝氨酸基团和谷氨酸的游离基团。 酪蛋白磷酸肽 1、组成 1)分子中含有丝氨酸磷酸化基团。 2)核心片段。 3) CPP分 -CPP 和 -CPP 两种形式 -CPP, 37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有 7个磷酸化的丝氨酸残基, 2个核心片段 -CPP , 25个氨基酸残基,其中有 5个磷酸化丝氨酸残基, 1 个核心片段 2 CPP生理功能 促进成长期儿童 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 促进骨折患者的康复 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 抗龋齿 二、酶调节剂与抑制剂 谷胱甘肽 1、组成: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三肽 2、生理功能:成为长寿因子和抗衰老因子 1)解毒 2)12 / 75 清除自由基 3)对白细胞减少其保护作用 4)抗过敏 5)对缺氧血症,恶心及肝脏引起的不适有缓解作用 6)防止皮肤老化和色素沉着 7)参与高铁血红蛋 白的还原,防止 H2O2 氧化血红蛋白 8)抑制乙醇侵害肝脏形成脂肪肝 三、抗菌肽 1、包括有环形肽,糖肽和脂肽 2热稳定性好,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3来源 1)由微生物、动植物 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菌肽 2)食物蛋白通过酶解产生抗菌肽 四、神经活性肽 1 来源:食物蛋白经酶解产生 五、免疫活性肽 1 功能:刺激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2、类别:内源免疫活性肽,包括干扰 素、白细胞介素、 -内啡肽 外源免疫活性肽 , 主要来自人乳和牛乳中的酪蛋白 13 / 75 其他活性肽: 1、抗菌化肽 肌肽 1)抑制体内血红蛋白,脂氧合酶和体外单线态氧催化的脂肪酸败作用 2)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防止酶褐变 2、营养化肽、肽类营养价值通常高于游离的氨基酸和完整蛋白质分子。 原因: 小肽抗原性低 转运小肽通过肠壁的速度快些 肽类渗透压比游离氨基酸低 小肽还有良好感官、味觉效应 第三章 活性多糖 膳食纤维分类: 1、根据溶解性分类 1)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不能溶于热水的膳食纤维 2)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溶于热水,但又能被 4 倍体积的乙醇 沉淀的那部分膳食纤维 2、根据来源分类 1)植物 2)动物 3)海藻多糖类 4)微生物多糖类 黄原胶 5)合成类 羟甲基纤维素 3、中国营养学会的分类 总的膳食纤维 ,可溶 和水溶 ,非淀粉多14 / 75 糖 二、化学组成和物化性质 化学组成: 1、纤维状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半纤维素 2、基质碳水化合物,果胶类 3、填充类化合物,木质素 物化特性 1、高持水力 2、吸附作用 3、对阳离子有结合和交换作用 4、无能量填充剂 ,对减肥有利 5、发酵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使肠道为酸性环境 ;诱导产生有益菌、抑制腐败菌 果胶等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完全被酵解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不易被微生物作用 同一来源的膳食纤维,颗粒小的比颗粒大的易被酵解 单独摄入的比包含在食物基质中的膳食纤维更易酵解 6、溶解性与黏性 1)溶解性:取决于无序和有序结构的稳定性 纤维素线性有序结构为水不溶性 果胶等带电基团维素在盐溶液中可溶解 某些不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 2)粘度: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粘性大可延缓或降低食物成分的消化吸收 三、生理功能 15 / 75 调节肠胃功能 1、防止便秘 吸水性,增加大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被肠道菌分解生成 CO2 有利于大便排出 2、辅助抑制肿瘤 1)加快粪便排出,减少了致癌物与肠壁接 触 2)在结肠中发生酵解作用产生短链脂肪酸,能预防结肠癌,如丁酸有如下作用 抑制结肠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和转化,可预防结肠上皮细胞癌变 可进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分化,抑制肿瘤细胞系初级阶段的生长和增殖,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速率 可诱导肿瘤产生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类型,有助于转化细胞想正常细胞转化而防止癌变 3、缓和有害物质导致的中毒和腹泻 4、预防阑尾炎的发生 5、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有益 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调节血糖 1、水溶性膳食纤维在肠道中形成凝胶,阻止糖的扩散、吸收 2、能使胰汁分泌减少,抑制糖类的消化吸收调节血脂 1、作用: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但对血清中 TG 和 HDL-C 无明显影响 2、机理: 1)能吸附肠腔内的胆汁酸,减少胆汁酸的吸收 2)能降低膳食中胆固醇吸收率,螯合胆固醇 3)酵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肝脏合成胆固醇有抑制作用抑制肥胖 消除外源有害物质 16 / 75 四、膳食纤维的缺点: 1、抑制某些营养素的吸收 1)无机盐 2)维生素 2、过量会引起不良的生理反应 第二节 真菌多糖 一、物理性质与功效的关系 溶解度与功效的关系 1、多糖溶于水是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首要条件 2、降低分子量,引入支链或对支链进行适当修饰,可提高多糖溶解度从而提高生物学活性 分子量与功效的关系 1、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6000 时才有抗肿瘤活性 2、相对分子量在 10000 50000 之间的高分子多糖有较强免疫活性 3、只有分子量大于 90000 的分子才能形成三股螺旋结构,是具有免疫抗肿瘤活性的共同结构特征 4、分子量越大,结构功能单位越多,抗癌活性越强。 粘度与功效的关系: 1.粘度越高,越不利于发效功效作用。 2.引入支链破坏氢键,对主键进行降解,可降低多糖粘度。 二、生理功能 17 / 75 1、免疫调节功能: 1)激活 T、 B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 NK细胞。 2)活化补体,促进细胞因子的生成。 2、抗肿瘤功能: 1)预防、抑制肿瘤细胞的生成。 2)对已产生的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3、抗突变作用 4、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1)降血压 灵芝多糖。2)降血脂 金针菇多 糖 蘑菇香菇木耳 3)降血糖 云芝 灵芝 猴头菇多糖 5.抗病毒作用 6.抗氧化作用: 1)可清除自由基。 2)提供抗氧化酶活性。 3)抑制脂质过氧化的活性。 7.其他功能:抗辐射、抗溃疡、抗衰老 第四章:功能性甜味剂 一、功能性甜味剂的概念 2层含义 1、对健康无不良影响 2、对人体健康起有益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第一节 功能性单糖 一、果糖: 18 / 75 1. 物化特 性: 1)能使偏振光平面左旋,在水溶液中有变旋光现象。 2)吸湿性强。 3)结晶果糖在最稳定,对 热稳定性较蔗糖和葡萄糖低。 4)能与胺基化合物发生美拉德反应。 5)可以被酵母发酵利用,因此不用于焙考实验。 6)不是口腔微生物合适的微生物,不易造成龋齿。 2. 甜味特性: 1)是最甜的天然糖品。 2)甜度与水溶性的变旋作用有关,最甜的异构体 D 吡喃果糖。 3)温度 降低甜度升高。 4)甜味感来得快,消失的也快。 3. 功能特性: 1等甜度下,能量低,可用于低能食品。 2代谢途径与胰岛素无关。 3不易被口腔微生物利用。 二果葡糖浆 1. 主要组成:主要是由果糖、葡萄糖和少量淀粉组成的糖浆。 2. 有三个产品表格:有一代产品称 F42糖浆含果糖 42%,二代 F55,三代 F90。 19 / 75 三、 L 糖 1. 物化特性和甜味特性与 D 糖无明显差别。 2. 功能特性: 1)不被机体代谢,无能量。 2)在食品加工中可发生美拉德褐变反应。 3)不被口腔微生物利用个,不引起龋齿反应。 4)对通常有细菌引起的腐败有免疫力。 第二节 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与普通低聚糖的区别:功能性低聚糖 不能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吸收。 结构上,功能性低聚糖主要以 糖苷键连接,普通 . 功能 直接生理功能 1. 低能量,难消化 2. 有水溶新膳食纤维作用,与膳食纤维比较有一下有点: 有较好的组织结构和口感特性。 易溶于水,不影响食品 20 / 75 原有特性。 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 整肠作用非常显著。 3. 抑制龋齿,属低龋齿性糖类。 4、促进双歧杆菌增殖,被称为双歧因子。 间接生理功能: 1、 抑制病原菌。 2、抑制有毒物和有害酶的产生。 3、防止腹泻。 4、防止便秘。 5、降低血清胆固醇。 6、 保护肝功能。 7、降低血糖。 8、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 9、合成维生素,促进钙吸收。 双岐菌在大肠中 能促进合成一些 B 族维生素。 双歧杆菌使乳糖部分转 化成乳酸,促进钙吸收。 第五章:自由基清除剂 第一节、自由基理论 1. 常见自由基类别: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 21 / 75 1)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 O2- 、 H2O2、 羟自由基 OH 、 烷过氧基 ROO 、 烷氧基 RO 、 氢过氧化物 ROOH 3、自由基产生的途径 1)人体的酶催化反应是活性氧产生的重要途径 2)非酶促氧化还原反应 3)环境刺激产 生自 由基 4、自由基反应:引发 增长 终止 1)引发阶段反应体系中新自由基形成许多键的开端 2)增长阶段 在新自由基作用进行的自由基传递,形成连锁反 应 3)终止阶段:自由基相互碰头,相互结合,自由基越来越少,最后反应终止 自由基的来源 1 O2- :人体利用的氧气约有 13%的氧转化生成 O2- 2 H2O2 O2-? ? H2O2 SOD 22 / 75 3 OH :活性最强的含氧自由基,半衰期 10-9 秒 H2O22OH 4 ROO 5 RO 由脂质氧化过程产生 6 ROOH 7 1O2:光作用,氧化不饱和脂肪酸,双键 8 NO:信使 二、自由基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积极生物学功能 :正面作用 1、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杀菌作用。 2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 OH 和 O2-的参与 3、参考脂肪加氧酶的生成 4、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5、参与肝脏的解毒作用,羟化作用 7、参与血管壁松弛而降血压 8、杀伤外来微生物和肿瘤细胞 自由基的危害 1、毒性作用 1)毒作用特点: 高度活泼23 / 75 表现极强的氧化能力 攻击生命大分子物质 2)主要毒性自由基 OH 活性最大,能与活细胞中任何分子反应造成损伤 毒性最大,对所有生命大分子有破坏作用 O2- 是机体氧中毒的主要原因 H2O2 使某些酶 -SH 氧化失活 能迅速穿透细胞膜 能转化成 OH 2、自由基对生命大分子的损害 1)对核酸的损害 对氨基和羟基脱除 碱基与核糖连接键断裂 核糖氧化 碱基本身被破坏,产生遗传突变 2)对蛋白质的损害 ROO 使蛋白质分子交联 使肽键断裂 改变酶蛋白的结构 3) 对糖类的损害 使多糖链断裂,影响大脑正常功能 使核酸脱氢,使 DNA断裂 破坏细胞膜上多糖结构,影响免疫功能 4)对脂质的损害 细胞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影响膜的完整性 溶酶体膜收到损伤释放,水解酶导致细胞自溶死亡 自由基学说 一种衰老学说 24 / 75 1、生命大分子交联聚合 和脂褐素的积累 1)脂褐素的累积 脂褐素的形成:自由基对脂质的氧化作用产生的一种 终产物 丙二醛,引起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聚合、沉积形成脂褐素 脂褐素的危害:因不溶不能被 排泄出来;在皮肤中堆积形成老年斑;在脑细胞堆积引起记忆力减退,之力障碍,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2) 皮肤衰老 胶原蛋白交联聚合导致溶解度下降,弹性降低,使皮肤失去张力而皱纹增多 3)脂质过 氧化导致眼球晶状体病变 2、器官组织细胞的破坏与减少 1)脂质过 氧化算还细胞及细胞器膜 2)自由基作用于核酸,引起基因突变 3、免疫功能降低 1)自由基作用于免疫系统,会引起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减弱,导致免疫识别能力下降及自身 芦荟 25 / 75 发展历程 在公元 8世纪前后植物芦荟从海上传播到广东后遍生于中国各地。芦荟自古以来就因其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而被称为“ 植物世界的药房 ” , “ 万应良药 ” 和 “ 急救植物 ” 的美称。在汉字 中, “ 芦 ” 为黑色, “ 荟 ” 为聚集之意。意为由芦荟汁经煎熬和干燥而获得的黑色似糖的块状物作为药材利用,这也是芦荟中药名称的由来。 在我国的文献中,最早出现芦荟记载的是隋末唐初甄权著药性本草。唐开元年间,陈芷器所著的本草拾遗称芦荟为纳会、象胆。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医书传言方里收录了用芦荟治疗顽癣的经验,对芦荟效能颇加赞赏。 宋朝开宝年间出版的极具权威的大型中草药文献开宝本草对芦荟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文献记载到:芦荟的药性“ 苦、寒、无毒 ” , “ 主热风烦闷,胸膈间热气,明目镇心,小儿癫痫惊风,疗五疳,杀三虫及痔疮瘘,解巴豆毒。 ” 明朝李时珍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写到 “ 卢会,凉肝杀虫之药也,凡属肝脏为病,有热者,用之必无疑。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 ” 26 / 75 在 宋、元、明朝,芦荟应用于中医药已相当普及,宋朝以前人们认识的芦荟,只是块状的黑色树脂,味苦,误被认为是龟胆,又名为象胆。芦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所收载:芦荟用于热结便秘,痔疮,胃肠病,口内炎,小儿疳积,惊风,外治烧伤、烫伤、湿癣具有疗效。中国药学大辞典有更详细记载。目前中医应用芦荟主要治疗肝经湿热、便秘、小儿惊风、百日咳、疗疔疮疖肿、烫伤、灼伤等。 营养介绍 一、 稳定化芦荟凝胶成份 木质素、芦荟酸、皂素、蒽醌、芦荟素、肉桂酸 醌、芦荟苷大、芦荟大黄素、异芦荟苷、大黄素、蒽、酚、大黄根酸、 蒽 Resistannol。 二、维生素 维生素 B1.叶酸、维生素 B2.维生素 C 烟酰胺、维生素 E、维生素 B6. 维生素 A胆碱、。 无机元素 Ca。 单糖和粘多糖 纤维素、 aoldonentose、葡萄糖、 L-鼠李糖、27 / 75 苷露糖、术糖。 酶 氧化酶、脂酶、淀粉酶、 Aliinase、过氧化氢酶。 必需氨基酸 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二、 三、 四、 五、 六、 药理作用 1.杀菌作用: 芦荟酊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霉菌、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芦荟抗菌杀菌的病菌类有:白喉菌、破伤风菌、肺炎菌、乳酸菌、痢疾菌、大肠菌、黑死病菌、霍乱菌 以及引发中耳炎、膀胱炎、化脓症、麻疹、狂犬病、小儿麻痹、流行性脑炎等疾病的病菌。 2.抗炎作用: 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可抵抗炎症。尤其是芦荟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 抵抗力,治愈皮肤炎、慢性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病症。 28 / 75 3.湿润美容作用: 芦荟多糖和维生素对人体的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尤其是青春少女最烦恼的粉刺,芦荟对消除粉刺有很好的效果。芦荟大黄素等属蒽醌甙物质,这类物质能使头发柔软而有光泽、轻松舒爽,且具有去头屑的作用。因此 ,芦荟美容霜、芦荟护肤霜、芦荟染发膏等芦荟化妆品占了欧洲化妆品市场的 80%。 4.健胃下泄作用: 芦荟中的芦荟大黄素甙 (aloin)、芦荟大黄素等有效成分起着增进食欲、大肠缓泄作用。服用适量芦荟,能强化胃功能,增强体质,因实证致虚而失去食欲的病危患者,服用芦荟也能恢复食欲。健康的人, 长期服用芦荟和坚持芦荟浴,可以防治一定疾病,但还是要根据各人情况对症保健。健康人体液呈弱碱性,过度劳累或生活紧张等原因会使体液变成酸性,易感染病毒,常用库拉索芦荟会使体液保持碱性,维持健康、不患感冒。芦荟是治疗实热型便秘比较有效的药物,对于因肾气虚或脾气虚导致的严重的便秘,就要选用性质温和益气的食物或药物来调治。再服用大苦大寒清热泻火的芦29 / 75 荟之后,就会加重病情了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症要用不同的方法,寒则热之,热者寒之。 5.强心活血作用: 芦荟中的异柠檬酸钙等具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软化硬化动脉、降低胆固醇含量、扩张毛细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环畅通,减少胆固醇值,减轻心脏负担,使血压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 “ 毒素 ” 。 6.免疫和再生作用: 芦荟素 A、创伤激素和聚糖肽甘露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复原的作用,有消炎杀菌、清热消肿、软化皮肤、保持细胞活力的功能,凝胶多糖与愈伤酸联合还具有愈合创伤活性,因此,它是一种治疗外伤不留伤痕的理想药品。 7.免疫与抗肿瘤作用: 芦荟中的粘稠物质多糖类具有提高免疫力和抑制、破坏异常细胞的生长的作用,从而达到抗癌目的。日本芦荟研究专家添田百枝博士在关于芦荟的抗癌性研究的论文中指出:30 / 75 芦荟中 aloe mannan、 alocutin、 alomicin等成分能阻止癌细胞活动,杀死生物内异常细胞一癌细胞等功效。用芦荟治疗癌症的另一种理论是 “ 自身治愈力 ” 芦荟具有增强人体的自身治愈力,这个事实已被得到证明。 8.解毒作用: 芦荟因其苦寒清热具有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故能清除体内代谢废物。芦荟中的 aloetin alomicin等成分具有促进肝脏分解体内有害物质的作用,还能消除生物体外部侵入的毒素。放射线或核放射能治疗癌症过程中会引起的烧伤性皮肤溃疡,有芦荟治疗不仅有解毒、消炎、再生新细胞的作用,还能增加因放射治疗而减少的白血球。 9.抗衰老作用: 芦荟中的粘液,是以 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 等多糖类为核心成分,粘液类物质是防止细胞老化和治疗慢性过敏的重要成分。粘液素存在于人体的肌肉和胃肠粘膜等处,让组织富有弹性,如果液素不足,肌 31 / 75 肉和粘膜就会丧失了弹性而僵硬老化。构成人体的细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细胞就会逐渐衰弱,失去防御病菌、病毒的能力。 10.镇痛、镇静作用: 手指肿痛、牙痛而难以 忍受时,在患部贴上芦荟生叶,能消除疼痛,神经痛、痛风、筋肉痛等,内服加外用芦荟,也有镇痛效果。芦荟还能预防和治疗宿醉、晕车、晕船等。 11.防晒作用: 芦荟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红、褐斑产生。 12.防虫、防腐作用: 芦荟汁液具有很好的消毒、防腐作用。夏天皮肤上涂上芦荟汁,蚊子不咬。哥伦比亚人常给小孩脚上抹上芦荟汁,以防止虫害。芦荟汁喷洒门窗和室内,苍蝇不入,傣族人就是用芦荟汁防止苍蝇进室内的。 32 / 75 13.防臭作用: 芦荟具有防止脚、口、腋等体臭的作用。很早以前,人们就用芦荟来消除体臭。非洲刚果人打猎时,在身上抹上芦荟汁,以免被动物闻到体臭。芦荟的奇特功效引起了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开发应用芦荟,因而形成了一股 “ 芦荟热 ” ,芦荟发展非常迅速,开发成果利用显著,经济效益巨大,其研究成果不仅用于医疗、美容、食品保健,而且还应用于染料、冶金、纺织、农 药、畜牧等领域中,从此芦荟身价百倍。 芦荟副作用 由上可知芦荟虽好,要对症使用,芦荟味苦性寒,主要适用于实证病型,对于虚证病症就不太合适。尤其是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或虚寒体质的人食用,有时不仅不会起到治疗效果还会加重病情,加速死亡。心脑血管患者,肝病患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多属阳虚气虚类 型,过用具有清肝热泻实火作用的芦荟,等于是雪上加霜。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用苦寒清热的芦荟产品,泄气伤阳死的更快。这时应以补气,温阳,固脱为主,中医方剂有独参汤,生脉饮等。 33 / 75 人到中年气血阴阳都逐渐亏虚,要想强身健体,应多食用些温和甘润的药食同源的食物,如山药,百合,核桃,栗子,香菇,金针菇,鲫鱼,乌鸡,羊肉等食物,像芦荟这样寒性重的植物即使食用也要咨询一下中医师的意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加以调理,毕竟 人到中年已不如年轻时的火气旺了,即使有火气多是虚火,常伴随腰膝酸软,口燥咽干,心烦易怒,精力下降、体力下降等表现,这是气虚、阴虚要用益气、补肾阴的方法,再用清实热泻实火的芦荟就会使病症加重,伤阴劫津,损伤阳气。服用芦荟产生副作用多因芦荟大寒的特性,表现主要是过食寒凉导致的阳虚气虚:如畏寒怕冷、手脚发凉、体质虚弱无力、腰痛肾痛、精神不振、嗜睡无力;凌晨腹泻,或者便秘;小便浓黄、夜尿频多;身浮肿,记忆力减退、脑力不济;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面部色青白。 若是保健品含有芦荟怎样区别是好转反应或副作用?若是属于好转反应,则一旦停服,身体会在三五天内很快恢复正常且精力体力都会有显著提升,若是属于副作用,则一旦停服,一二周后身体仍不见轻快或好转的迹象,甚至增加了以前没有的症状,则必是副作用无疑。好转反应不会在停用产品后挺长时间存在,一般停用一二天,反应就会消退。真正34 / 75 的好转反应过后必然是状态的提升、活力的增加。 市场需求 经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测知芦荟的化学成分有近百种,所含成分具有杀菌,中和毒素、促进创口愈合、抗衰老、抑制肿瘤细胞和艾滋病毒生长等功能。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植物的综合应用价值能与芦荟相媲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内外营养专家比较全球植物水果所含的营养价值和有效成分,芦荟 名列第一,为此把芦荟誉为 21 世纪人类的最佳保健食品之 一。据国外资料报道, 21世纪对人们的营养健康最具影响力有个排序,其中排名第一是维生素,第二就是芦荟。 发展前景 芦荟鲜叶的利用 芦荟原叶内服外用皆可,外用抗菌消炎、消肿止痛、促活细胞、软化皮肤、改善肤质、发质;内服则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调整机体功能、清洁血液、柔软血管等。 35 / 75 开发芦荟系列基础原料 要大规模生产芦荟产品 化妆品、食品和药物,大规模生产芦荟基础原料产品是必不可少的。芦荟基础原料产品种类主要有芦荟 凝胶、芦荟凝胶干粉和芦荟油等系列。 开发芦荟美容化妆品 现代医学和美容证明芦荟对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表皮细胞活力,修复再生,具有显著效果。以芦荟为原料制成的芦荟美容系列化妆品在国外已普遍使用。近年来,我国的海南、广东、四川、大连等省、市也已开始有一些芦荟美容化妆品面市,前景看好。 开发芦荟保健食品 在当今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纯天然保健品的时代,以芦荟为主要原料开发的保健食品,如芦荟饮料、口服液、芦荟矿物晶冲剂等,大有开发前途。 开发芦荟药用产品 芦荟对多种慢性疾病如肠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脏病、便秘、口腔炎等症,具有独特的功效,对出血性疾病、烫伤、皮肤疾患等疗效亦佳。尤其是对治疗烫伤、跌打、割伤是一种特效药。开发芦荟药物产品是大有可为的。 从种植业入手开始发展芦荟产业 从国内外芦荟产业发展的36 / 75 现状来看,目前已应用的品种主要有美国库拉索芦荟、日本木立芦苇荟、中华芦荟、上农大叶芦荟等。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芦荟种苗产业 规模种植芦荟,需要大批量的种苗,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芦荟种苗快速繁殖,可以很快地为大规模生产提供大量优质种苗。 发展芦荟加工业 发展芦荟规模种植的同时,也必须考虑产品的收购和加工,特别是粗加工,因为只有把收割下来的叶片经过粗加工,制成粗产品才能长久地保存,进而可以进行深加工,制成产品,投放市场。 绿色食品与功能食品概论的学习体会 对中国当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 ,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却很不乐观,接二连三的爆出问题。 XX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十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 XX 年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很多婴儿头大成为“ 大头娃娃 ” ,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 XX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 XX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37 / 75 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 ,严重者可致死。 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此外,当前社会 “ 金钱至上 ”“ 利润第一 ” 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受害的消费者,而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 对我来说,我听到这些新闻,我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事情来改变,只是深觉国内的奸商们的创意和胆识不可战胜。 2001 年,看到用牛肉膏制造假牛肉多吃致癌的消息,越来越陷入深深的不安全感之中,我自以为做为大学生,身处校园,饮食上洁身自好,不吃路边摊、烧烤、麻辣烫,那么有毒食品即使存在,也与我无关。自以为38 / 75 大学如同象牙塔一般,把社会的一切恶都隔离在外。但那一刻,这种天真的想法顿时灰飞烟灭,我们被伤害的容易程度其实比自己想象的要容易得多,可谓防不甚防,不是我们无能,而是奸商们太狡猾。同时我也意识到永远不要对他人的苦难无动于衷, 因为谁也无法保证下一个不是你。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要从夯实价值基础、行政伦理制度化、加强行政制度伦理建设、加强行政官员问责的角度构筑食品安全的行政伦理防线。如何才能让安全问题不再。一让商户认识到买卖是个良心活,做食品要有良心;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宣传,让消费者有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三发现有问题的食品要及时下架退市,减轻问题食品扩大影响。 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但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不该把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食品安全沦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不仅是因为政府没有健全能有效惩恶扬善的制度,还是因 为民众缺乏危机意识。但转念一想,有时复杂问题简单化又会有管中窥豹之感。读罢搜集到的新闻,我无比震惊,震惊的不仅是那些食品制造者的无良与想象力,更是这些新闻其实俯仰皆是,唾手可得,但人们却很少去留意,或者即使留意了,也很少愤怒。 第五章 自由基清除剂 39 / 75 本章要点 1. 自由基理论的产生机理及来源 2. 自由基对机体活动的影响 3. 自由 基清除剂的基本概念 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英国人 Harman 于 1956 年提出了自由基学说。该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也是诱发肿瘤等恶性疾病的重要起因,其中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实验所证明。 自由基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各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是机体有效的防御系统,若不能维持一定水平则会影响机体的生命活动。但自由基产生过多而不能及时地清除,它就会攻击机体内的生命大分子物质及各种细胞器,造成机体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及组织器官水平的各种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进程并诱发各种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对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的 研究十分活跃,在各类食品科学、生命科学及医学书籍上都有许多关于自由40 / 75 基及其清除剂的研究报道,自由基清除剂作为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成分之一,通过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来调节人体内自由基的平衡,已受到食品营养学家的广泛重视。 第一节 自由基理论 一、自由基的产生机理及来源 自由基又叫游离基,它是由单质或化合物的均裂而产生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它的单电子有强烈的配对倾向,倾向于以各种方式与其他原子基团结合,形成更稳定的结构,因而自由基非常活泼,成为许多反应的活性中间体。 人体内的自由基分为氧自由基和非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占主导地位,大约占自由基总量的 95%。氧自 由基包括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分子、羟自由基、氢过氧基、烷过氧基 、烷氧基、氮氧自由基、过氧亚硝酸盐、氢过氧化物和单线 41 / 75 态氧等,它们又统称为活性氧,都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 自由基。非氧自由基主要有氢自由基和有机自由基等。 自由基的产生 人体细胞在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或者受到外界条件的刺激,都会刺激机体产生活性氧自由基。 人体内酶催化反应是活性 氧自由基产生的重要途径。人体细胞内的黄嘌呤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和 NADPH氧化酶等在进行酶促催化反应时,会诱导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中间产物。除酶促反应外,生物体内的非酶氧化还原反应,如核黄素、氢醌、亚铁血红素和铁硫蛋白等单电子氧化反应也会产生自由基。外界环境,如电离辐射和光分解等也能刺激机体产生自由基反应,如分子中的共价键均裂后即形成自由基。 自由基反应包含 3 个阶段,即引发、增长和终止阶段。反应之初 ,引发阶段占主导地位,反应体系中的新生自由基形成许多链的开端,反应物浓度高。引发后的扩展阶段为反应的主体,若起始有几个引发自由基在扩展阶段没有消失或增加,那么反应中就有几条链。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中的反应物浓度越来越 42 / 75 低,自由基相互碰头的机会越来越多,反应速度就越来越慢,自由基越来越少,最 后反应停止。由此可见,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有别于普通的分子反应,自由基可以连续传递而出现连锁反应。 过氧化物作为引发剂可以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如果反应体系中有自由基清除剂存在,它就能很快地捕捉自由基使扩散不能形成。活性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阻止连锁反应的开始。因为氧分子与许多有机物反应时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清除剂能捕捉过氧自由基而中断连锁反应,阻止有机物的氧化,所以自由基清除剂又称为抗氧化剂。 自由基的来源 人体内特定的自由基有不同的来源。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为在反应顺序上其他许多活性中间产物 的形成都始于与 O2 起作用。它是从黄嘌呤氧化酶、NADPH氧化酶通过酶的一电子还原作用释放的氧产 43 / 75 生的或由呼吸链裂解生成的。人体利用的氧气中约有 1%3%转化为 O2 。 过氧化氢分子也是一种重要的非自由基活 性物,容易在活细胞中扩散。过氧化氢酶能有效地将其转变成水,生成氧自由基。 羟自由基的活性最强,其半衰期估计为 10-9 秒,其产生后能迅速起反应。在射线等高能辐射下,通过体内水的均裂作用或经金属催化过程由内源的过氧化氢分子形成。紫外线能将过氧化氢分子分裂成两个羟自由基分子。 过氧基自由基 的半衰期比较长,可达数秒,在生物系统中扩散的途径相当长。在脂质过氧化过程中,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去掉一个氢原子开始,能形成过氧基自由基。羟自由基能启动这一反应过程。 脂质过氧化作用进一步产生烷氧自由基和有机的氢过氧化物,后者可能重排成为内过氧化物中间产物,然后分裂产生乙醛。 44 / 75 单线态分子氧 是另一种非自由基的活性物,可能是体内的组织暴露于光中形成的。其半衰期估计为 10-6 秒,具体时间取决于周围基质的性质。它能通过转移其激发态能量或通过化学结合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单线态分子氧优先发生化学反应的靶为双键部位。 氧化氮自由基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自由基,它是精氨酸在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信号化合物,能松弛血小管平滑肌,防止血小板的凝集,从而降低血压。也可通过激活参与初级免疫的巨嗜细胞而产生。它的半 衰期为 6 50秒,很容易与氧发生反应,反应产物 NO2也是自由基。它还能与生物分子直接反应或 与 O2 结合形成过氧亚硝酸盐。 NO 过多会产生细胞毒性。 二、自由基对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自由基是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中间代谢产物,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化反应,不管是酶促反应还是非酶促反应,都会产生各种自由基。从自由基的化学结构可以看出,它含有未配对的电子,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物质。在45 / 75 正常的情况下,体内自由基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并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一些酶和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提高杀菌效果等。但是,如果自由基过多或清除过慢,则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自由基积极的生物学功能 自由基作为人体正常的代谢产物,对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有特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机体危害物的防御作用。 1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杀菌效果 白细胞在吞噬细菌的过程中,对氧的消耗量激增,会产生大量的 O2 和 H2O2 ,两者通过 Haber-Weiss 反应还会进一步产生 OH ,这些活性氧对病原菌都有很强的杀灭效果。 OH 还可引发被吞噬细菌的不饱和脂肪酸降解,降解终产物丙二醛也是一种强力杀菌剂,足以致细菌死亡。 2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 46 / 75 前列腺素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激素,它以花生四烯酸为前驱物质,经膜上多酶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