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前郭蒙中 夏艳 【课型】 : 新授 【课时】:2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标解读】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教材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联系框图和生产流程图提高分析图表、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2.将“环境观”与“发展观”统一起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的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然而人类的发展引发了深刻的环境危机,我们该如何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呢?生倾听,思考通过设问引起学生关注,激活学生兴趣。新授:人 地 关 系 的 历 史 回 顾指导生阅读教材参照多媒体思考:1. 人地关系思想经历那些历史时期,各表现什么关系?2. 阅读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思考: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3.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师结: 18世纪中叶,人类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喊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而正当人们陶醉于自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时候,大自然也在开始向人类实施报复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时期,人地关系越来越呈现出不协调,人地关系迅速激化。指导生阅读92业活动思考:矿山开采、高峡出平湖、现代都市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生讨论小结:1、 采猎文明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原始的平衡)2、 农业社会利用(改造)自然局部不协调3、 工业社会征服自然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生分组讨论:小结组1: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组2:有。玛雅社会所处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森林砍伐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破坏的速度。1.矿山开采:“拿走资源,留下污染”的采矿方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矿山生产导致严重的土地资源破坏及生态环境恶化,破坏地表和地下生态平衡系统,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破坏性影响。矿区的大量开发,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地表并排弃大量的土石方,增加水土流失量,并导致河道泥沙大量增加、水库淤积,破坏水利工程设施。2.高峡出平湖: 埃及阿斯旺大坝于20世纪70年代竣工。表面上看,这座水坝给埃及带来了廉价的电力,控制了水旱灾害,灌溉了农田,然而,实际上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一系列灾难:由于尼罗河泥沙和有机质沉积到水库底部,使得尼罗河两岸的绿洲失去肥源,土壤日益盐渍化;由于尼罗河河口供沙不足,河口三角洲向内陆收缩,部分工厂、港有跌入地中海的危险;由于缺乏来自陆地的盐分和有机质,使得沙丁鱼的年获量减少;由于大坝阻隔,下游的活水变得相对静止,吸血虫病流行。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改变了库区的自然环境;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诱发水库地震,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3.城市之中,原有自然面貌已面目全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 面 环 境 问 题指导生阅读教材思考1.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2. 为什么工业社会环境问题突出?3. 环境问题基本表现是什么?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何不同?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更严峻?生结: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如20世纪以来,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都纷纷告急,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破坏的表现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 进入工业社会,人们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产生很严峻的环境问题。3. 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问题。城市中表现环境污染,乡村变现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由于环境承受人口与发展双重压力再加上发达国家严重污染企业的转移使它环境问题更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概括总结问题能力。课堂小结:大家总结得很好,人类的文明在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和工业文明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我们该走怎样发展之路呢?下节课继续和大家探讨。【板书设计】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原始社会 崇拜自然 原始平衡 2、农业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0092-501:2025 EN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ships - Part 501: Special features - Electric propulsion plant
- 重庆自考薪酬管理课件
- 重庆知识教育培训中心课件
- 重庆教师知识培训课件
- 国际视野下门诊护理管理的创新实践与质量管理策略
- 老年人防晒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痴呆症课件
- 老年人消防逃生知识培训课件
- 全国一等奖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 公开课课件
- 完形填空(过关训练)-2023学年七年级英语上学期(仁爱版)
- 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的选择原则
- 室内墙地砖铺贴施工技术交底
- 《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DB41T 1419-2017 振动拌和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附听力原文及答案解析)
- 移动公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 燃气巡线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