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标分析课标分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建议老师必须明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时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与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加以对比,把握其特征及影响。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围绕着秦朝中央集权制确立为中心展开的。教材内容共三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百官公卿,即秦的中央官制。第一目明确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背景,第二、三目让学生理解秦朝是从这两个方面确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学情分析开放式的历史教学,要求学生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搜集材料,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课中要求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由于传统教育的惯性,目前学生的配合尚显不足,需要花费大量的日间和精力磨合。教学建议1教法:自学启导教学法。这种方法综合了自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及讲授法的优点,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具体的就是通过设置一些列问题,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思考、体验,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情感的目的。2学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法。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由让学生血变为学生想学,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2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3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事实;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概况。2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3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科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施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2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重难点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难点1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2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教学过程【课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新课导入】【展示课件】秦始皇的画像。材料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大梁人尉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提问学生解释一下这句文言文的意思。(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问题情境】秦始皇是我国古代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史学界评价他开创了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评价吗?【教师讲解】“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建立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新课学习】【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1“六王毕”【引导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须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统一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看书后归纳】时间:公元前230一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意义:结束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展示课件】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引导提问】提到秦的统一,大家必然会想到秦始皇的百万大军。今天我们在哪里能看见秦百万大军的气势呢?【学生回答】秦始皇陵兵马俑。【学生活动】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过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板书】2“四海一”【引导提问】请大家归纳秦始皇开拓疆域的措施。【学生看书,归纳回答】(1)北方:打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直道”;筑长城。(2)南方: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3)西南:将“西南夷,纳入版图。【教师归纳】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教师讲解】在秦始皇等人的努力下,秦朝疆域东临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抵长城一带,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过渡】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后回答】推行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挟书律。【板书】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板书】1地方:郡县制【展示课件】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o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三始皇言:“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导提问】秦统一之初,有人向秦始皇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可以重点分析学生建议的依据和原因。)。秦始皇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展示课件】郡县制的结构示意图。【引导提问】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后来历朝基本上也沿用了这一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不仅仅表现在中央政治制度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上,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秦朝以后的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引导提问】秦朝在地方的行政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和分封制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学生回答】郡县制,郡县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再世袭。【引导提问】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汉朝可以说是“汉承秦制,略有变通”。具体是怎么“承”、怎么“变”的呢?我们先来看段材料。【展示课件】汉承秦制,略有变通。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誓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剪除异姓王和功臣的同时,分封同姓王。因而形成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诸侯王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实际上有独立管辖一方的权力,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教师归纳】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西汉初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上存在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现象。我们称其为郡国并行制。【展示课件】材料一西汉郡国交叉局部示意图。材料二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引导提问】请大家结合材料思考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有什么弊端?【学生总结回答,老师归纳展示】西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便于地方上的诸侯国壮大自己的力量,并最终造成了“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问题】中国古代历史上周武王始创分封制,维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秦始皇拒绝分封,推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王国问题的出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实现了大一统。结合这段政治制度史,来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中新、旧制度的“立”和“废”的认识。(适当提示:历史经验教训、现实需要、实践检验等)【师生合作探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沿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古代中国如此,当代中国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在曲折中寻找最符合现实需要的制度。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经历了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以及州郡县三级制多种变化就是现实需要变化的结果。【过渡提问】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呢?【学生回答】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朝议”制度。【板书】2中央【板书】(1)首创皇帝制度【教师讲解】创立了皇帝制度,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同时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展示课件】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引导提问】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学生回答】(阅读材料,讨论并回答)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过渡】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板书】(2)三公九卿制【展示课件】三公九卿示意图。【引导提问】假如你是秦始皇、三公中的一人,你对自己的地位、职权有何感受?【学生回答】(阅读教材和三公九卿示意图,由五个小组分别扮演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派代表发言。)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为“百官之长”。御使大夫:“掌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他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掌武事”,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其地位与丞相一样。但秦始皇实际并未任命太尉,而是自掌军权他们各有分工,互相牵制,改变了以前执政大臣平时治民,战时带兵,出将入相,军政大权统由一人掌握的传统。这样就可以从体制上防止权臣专横,而只有皇帝才能总揽大权。【展示课件】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引导提问】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始皇告密?【学生回答】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主管宫廷舆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有可能是郎中令,因为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皇帝出游,他也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引导提问】汉朝时期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朝的官僚制度,历史称之为“汉承秦制”。但到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权巩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司隶校尉部于西汉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设置,是司隶校尉的管辖地,司隶校尉也相当于一州的刺史,不过因为他所监察的是近畿各郡,所以在名义上、权力上都异于其他各州的刺史。司隶校尉与州刺史,不是行政官吏,而只是负责监察责任的人员,当然不能算是地方政府的一级。【板书】(3)“朝议”制度【引导提问】“朝议”是一种什么政治现象?如何认识?【学生回答】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最终的裁决者仍然是皇帝。【板书】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引导提问】秦朝的政治制度与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中央官制更为完备,主要职能分工明确;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皇帝至高无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