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1.doc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1.doc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1.doc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1.doc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之一 1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凉州词。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第二课时学习出塞1读课文,解题。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2教师范读课文。3交流自学体会。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5体会诗的意境。(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7、布置作业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板书设计: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但使不叫 (联想言志)凉州词综合资料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诗文解释】 葡萄美酒倒满了夜光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同时在催促着。即使醉卧在沙场上你也不要笑我啊!自古征战在外的又有几人能回来呢?【词语解释】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诗文赏析】 琵琶弹奏着欢快而急促的旋律,夜光杯中盛满了西域的葡萄美酒,长年征战疆场的将士难得有这欢聚痛饮的时刻,于是举杯相邀:痛饮个一醉方休吧,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满怀激情写下这沙场之宴的劝酒词,笔端洋溢着豪放、悲壮与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豪情。 浓郁的边域色彩,跳跃跌宕的结构,奔放的情绪使这首诗成为了边塞诗中的精品。(一)凉州词课文助读1、 作者介绍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绛郡(jn)(现在的山西省县)人,曾经做过县主簿、县尉一类小官。他的诗感情强烈,气象阔大。在唐玄宗天宝(公元742755)初年,常常和王昌龄、高适等一起做诗,是当时著名诗人。可惜他的作品散失很多,被保存下来的只有六首。2、字词注解凉州:州治在现在的甘肃省武县。凉州词是按照凉州地方乐词制成的歌词。仞:古代长度单位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极力形容山的高。羌:我国古代西北地域的一种民族。羌笛:羌人吹的笛子。杨柳:古代一种歌曲的名称,叫折杨柳。这里一语双关,一方面说羌笛哀怨地吹出折杨柳曲,另一方面借杨柳来象征春天富有生意的景色,怨杨柳包含着怨恨西北地区常年荒凉,没有春光来临。玉门关:在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县西。独家视点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是唐代著名诗人。一日,他漫游至甘肃武县(即古凉州)。登临黄土高原,放眼远眺,只见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长龙从天边的白云间蜿蜒而来。巍峨雄壮的群山四面环绕,古城玉门关,孤独地立在万仞群山的环抱之中(八尺为仞,万仞约两万多米,当然是极度的夸张),而将士们就在这里戍边守土,浴血御敌。耳畔羌笛声起,婉转哀怨,勾起人们的离愁乡思。想必此时家乡渭水河边或是大江两岸,早已花草盈野、万紫千红、蝶舞蜂喧,而这里草不见青,树不见绿,只见大漠风沙,一片荒凉。人们想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