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第1页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第2页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第3页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第4页
小学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3 小学 S 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 8 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 “ 陆续 ” 、 “ 应接不暇 ”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 7、 8 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 “ 陆续 ” 造句。 3、认识 “ 鸟的天堂 ” ,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2 / 53 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读正确;( 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 “ 鸟的天堂 ” 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 1)课堂交流:你对 “ 鸟的天堂 ” 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 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3 / 53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 “ 为什么? ”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 5、 7、 8 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 1)尝试有感情朗读。 ( 2)朗读指导。 (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 7、 8 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4 / 5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 “ 鸟的天堂 ” 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 “ 应接不暇 ” 、 “ 留恋 ”等词语的意思,会用 “ 应接不暇 ” 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 5、 7、 8 自然段。 (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 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 12、 13 自然段。 (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5 / 53 (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理解 “ 我们继续拍掌 有的在扑翅膀 ” 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 应接不暇 ” 。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 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 “ 鸟的天堂 ” 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12、 13 自然段。 2尝试用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选6 / 53 做题) 26 鲸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大小、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有关知识。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懂得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发及说明事物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4、学习本课生 字新词。 5、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写鲸的生活习性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鲸的进化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纠正读音( jTng,注意读出后鼻音)。 激发读趣,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鲸有多大,鲸怎样睡觉,鲸吃什么,鲸有些什么种类 )好,让我们大家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同学们的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读 “ 学习要求 ” 与 “ 自学程序与方法 ” 。 3明确本 课时学习内容:本课时完成 “ 自学程序与方7 / 53 法 ” 一、二和三的部分内容。 二、读练一 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1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一。 自学提示: 边读边想,每一自然段写的什么; 课文讲了有关鲸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老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述说每自然段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二自然写鲸的进化过程;第三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自然段写鲸吃什么;第五自然段写鲸怎样呼吸;第六自然段写鲸怎样睡觉;第七自然段写鲸怎 样生长。) 2引导学生将自然段段意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课文从鲸的大小、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 3给课文划出段落: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鲸非常大;第二段(第 2 自然段):写鲸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段(第 3 自然段):写鲸的种类。第四段:(第 2 一7 自然段),写鲸的生活习性。 四、读练二 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1朗读自学程序与方法二。 自学提示: 查字典,读准字音,掌握方法,理解字义; 通过查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语:鲸。捕获、上腭、前肢、8 / 53 后肢、鳍。通过查词典 ,理解两个词语:垂直、倾斜。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 2学生自学,教师行间辅导。 五、知二 1检查生字自学的情况。 读准字音: 鲸、获、肢、吨 掌握字形: 肢(肢体)滤(过滤)肺(肺部)胎(胎生) 枝(树枝)虑(考虑)柿(柿子)治(治病) 2,检查生自学的情况。 教师解释几个词语:退化、进化 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订正课后习题一、二。参考答案。 第一题:捕获、宽敞、倾斜、垂直 第二题:见前。 六、结 小 结本课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一、启 1明确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读 “ 自学程序与方法 ” 三、四、五。 9 / 53 必要的方法提示:读、想、划、批、说。 二、读练一 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一段) 学生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辅导。 三、知一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一自然段,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为了说明它的, 大 ” ,作者采用数字的说明方法,最大的鲸有 16 万公斤重,最小 的也有 20oo 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 4 万公斤重, 17 米长的鲸。 师小结:举数字说明方法,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3为了说明鲸的 “ 大 ” ,作者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 用鲸和人们熟悉的认为很大的象比较,说明鲸很大;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是用鲸的舌头与人们熟悉的大肥猪比较,说明鲸的重; 用人举起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和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说明鲸的大。 师小结:鲸对于我们来说;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们熟悉的事物像大肥猪、人作 比较,通过比较,陌生的事物我们的头脑中渐渐变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 10 / 53 4 “ 宽敞 ” 的反义词 “ 狭窄 ” 。 四、读练二 自学程序与方法三(自学课文第二段) 投影显示: 学生根据投影的表格和课文旁批,读、想、批、说、写,自学自二肾 教师巡回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师相机点拨。 1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3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远的古代、 后来良长很长的年代;表示地点的词语有:陆地上、靠近陆地的浅海里、海洋;表示演变特点的词:变成、退化。 4完成表格 六、结 第三课时 一、读练三 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三段) 学生根据旁批,读、想、划、批、说、写,自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评议。 2鲸有两类,它们的区别是须鲸没有牙齿;齿鲸有11 / 53 牙齿。 三、读练四 自学程序与方、法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投影出示表格 学生根据课文旁批和参照投影显示的表格自学第四段。 教师巡回辅导。 四、知四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1第四自然段由 4j 力刀四个自然组成。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朗读第 4 自然段,并引导评议。第 4 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句话):提出疑问:鲸吃什么?第二层(第二、三句)写须鲸吃什么。第三层(第四、五句)写齿鲸吃什么,第一层与第二、三层是总分关系。第二层与第三层是并列关系。划线部分运用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朗读第 5 自然段,并引导评 议。第 5 自然段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鲸不属于鱼类。鲸是这样呼吸的, “ 鲸的鼻孔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 须鲸和齿鲸呼吸不同: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朗读第 6 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讲鲸睡觉时的样子。课文中的叙述有: “ 几头聚在一起 ” 、 “ 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 ”“ 静静地浮 ” 。 12 / 53 朗读第 7 自然段,引导评议,第 7 自然段鲸生长的三个特点:吃奶长大;生长快,寿命长。 用数字说明的部分: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 10 多米长,7 删公斤重,一天能长 30 公斤,两 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第四段总的讲鲸的生活习惯,包括吃。呼吸、睡与生长特点。 2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表格占 五、练知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三、四、五。 六、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特别强调说明方法的认识: 2总结本课时学习情况。学得主动的同学提出表扬。 板书: 一( 1) 大 二( 2) 哺乳动物 14、鲸 三( 3) 种类 吃食 四( 4-7)生活习性 呼吸 睡觉 生长 麋鹿教学设计之一 13 / 5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 23 个生词,其中 16 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 “ 悄 ” ,理解 “ 回归自然 ” 、 “ 绝迹 ” 、 “ 漂泊 ” 等词语的意思。 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4、让学生在了解麋 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 2、相关图片和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 23 个生词,其中 16 个只识不写,学习多音字 “ 悄 ” ,理解 “ 回归自然 ” 、 “ 绝迹 ” 、 “ 漂泊 ” 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4 / 53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 板书 11 麋鹿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 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 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 4、交流。( 1)生字词的音形。( 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 3)回答上面的问题。 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朗读课文。 15 / 53 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介绍麋鹿的。板书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的经历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段。 1、自读二 、三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 2、出示图,生介绍麋鹿的外形。 3、读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从而知道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麋鹿的传奇经历。 5、汇报。 三:作业。 1、加偏旁组新字,组词。 参( )( )( )( )( )( )旁、列、肖。 2、在 “ 气候温和 ” 、 “ 林茂草丰 ” 、 “ 广阔 ” 、 “ 茁壮成长 ” 。这五个词语中任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16 / 53 28 小狮子爱尔莎 教学目标: 1、会写 8 个生字,会认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 “ 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 ” 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 “ 我 “ 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重点难点: 1、了解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 “ 我 “ 和爱尔莎的亲密关系。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明白 “ 我 ” 把小狮子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狮子的资料。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说说你所喜欢的小17 / 53 动物。 2、本文写 “ 我 ” 喜欢的小狮子,请你谈谈你对狮子的了解。 3、交代任务。学习这一课,先要看看作者眼中的爱尔莎是什么样子的,再看作者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A、读生字,注意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B、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要查阅工具书。 c、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D、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自学反馈。 A、读生字,说说哪些容易读错,找出来,加强练习。 B、读读生字,找找哪些字形容易写错,找出来,重点指导。 c、读读生词,有哪些词不理解,先从字典里查查词义。 扑腾:游泳时用四肢打水。 宽恕:宽容、饶恕。 九霄云外:课文指把怒气抛到很远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恋恋不舍:形容极其喜爱,舍不得离开。 18 / 53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的样子。 和睦相处:相处在一起很友好,和气,不争闹。 兽性:野兽野蛮和残忍的本性。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内容。 4、讨论后归纳。 5、课文围绕 “ 我 ” 驯养小狮子爱尔莎又把它还给大自然这件事,写了哪 几步?(抱回、照料 生活习性及建立情感 放回大自然。) 6、将全文内容按上述顺序归纳,用 “ 先 再 然后 ” 训练说话。 7、质疑归纳。 A、分组提出问题,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全班提出。 B、全班质疑归纳:小狮子爱尔莎有哪些特点? “ 我 ”又是怎样和它建立感情的? “ 我 ” 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哪些词句体现了我们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9 / 53 一、复习。 1、回忆上节课内容。说说本文写了件什么事。 2、边默读课文边思考:本文 围绕着小狮子爱尔莎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出生 成长 回归大自然) 3、今天,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入手学习这篇课文,特别是了解 “ 我 ” 和小狮子的深厚感情。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生: 1、读读第 1 段,用横线画出写小狮子的句子,先读一读,再完成填空: 这是一只()的小狮子。 2、用横线画出 “ 我 ” 和小狮子初步建立情感的句子,先读一读,再次完成上面的填空。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成长: 1、读读第 2 自然段,说说 这个段的主要内容。 2、请用最简单的词概括小狮子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小狮子顽皮体现在哪里? 4、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这一段的学法: 读,概括主要内容 概,用精练词语概括。 20 / 53 说,进行说话训练。 读,有感情地朗读。 6、反馈。 第 3 段:勇敢 犀牛非常凶猛,爱尔莎却和它搏斗并赶走了它,保护了 “ 我 ” 。 第 4 段:温顺 它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还撒娇似的吮着 “ 我 ” 的大拇指,温顺可爱。 第 5 段:驯服 它夜间闯入驴群,被 “ 我 ” 教训时的表现可看出它的驯服。 小狮子的性格特点: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7、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小狮子已和 “ 我 ” 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先读一读,再仔细地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评读。 回归大自然: 1、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全班讨论质疑的内容 “ 我 ”为什么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 2、全班讨论。 3、讨论归纳。 A、我真正深爱它,让它自己去生活 。 B、试验由人抚养并带有人气味的狮子,能否在大自然中生存。 4、说话训练:用 “ 因为 所以 “ 来回答 “ 我 ”21 / 53 为什么要送小狮子回大自然。 5、在送回小狮子的过程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 我 ”和爱尔莎的深厚感情? 6、指导理解感悟。 A、 “ 我搂住他的脖子,吻着它;它好象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儿蹭我。 ” 这句话具体写出了 “ 我 ” 送爱尔莎回大自然时表现出的难舍难分的情态。 B、 “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 这两句话写出了 “ 我 ” 和爱尔莎分别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集体评议。 D、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 出生:抚摸喂一刻不离 | 24、小狮子爱尔莎 成长: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爱动物 爱自然 |回归:莫大痛苦、恋恋不舍 孔 子拜师教学设计之一 22 / 53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 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 。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掌握 “ 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 ” 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 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掌握 “ 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 ” 等词。 23 / 53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 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 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 24 / 53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5 / 53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 (炉火纯青 )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 2 6 自然段) ( 1)自读 2 6 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 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26 / 53 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 “ 毕恭毕敬 ”“ 一遍又一遍 ”“ 丝毫没有厌倦 ” 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 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27 / 53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掌握 “ 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 ” 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 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8 / 53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 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 1)重点指导: “ 爱戴 ” ( 2)文中指谁受到 “ 爱戴 ” ,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 3) “ 悲愤 ” 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 3 6 自然段,边 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29 / 53 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 3 6 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 “ 在他的辅佐下 ” 一句。 ( 1)为什么强调 “ 十分 ” 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 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 (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30 / 53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 辅佐 诬陷 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 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31 / 53 (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 ) ( 2)屈原为百姓( ) ( 3)屈原( )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 作业 以 “ 中华传统节日 ” 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1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 25 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 闹 ” 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32 / 53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首恶,破除迷信。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同学们,距今 2000 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 “ 豹 ” ),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1、听课文录音,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 “ 单元提示 ” ,指导分段 1、学习 “ 单元提示 ” ,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33 / 53 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 “ 闹 ” 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 4、交流 五、练习拓展: 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研读第二、三段 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 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 “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34 / 53 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 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 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 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 “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 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 “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 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4、想象说话:漳河边上的百姓看了事情的以过会怎么说? 5、西门豹还为百姓做了什么事? 三、总结,领悟人物品质: 现在谁来说说 2000 多年前的西门豹为什么到现在还被人称颂? 四、练习拓 展: 西门豹,你真 板书: 13 西门豹 巫婆官绅 为民除害 严惩首恶 给河伯取媳妇 破除迷信 35 / 53 年年闹旱灾 为民造福 兴修水利 32 汤姆 索亚历险记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 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 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通过学习,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 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 学习过程: 一、引读。 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 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就36 / 53 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 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 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 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 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看。 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 二、导读。 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 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 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 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 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 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37 / 53 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 三、精读当海盗去。 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去) 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 2、在 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 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 “ 海盗 ” 。 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 播放电影片断。 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 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 怎么样的行动呢? 四、拓展。 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38 / 53 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 2、汤姆 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 21 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资料。 21. 爬山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 ,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中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39 / 53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 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 正。) 反馈学习情况: 40 / 53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第二 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 2 7 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41 / 53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 8、 9)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 四、学习课文第 10 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 1)你认为父亲是 一个怎样的人? (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42 / 53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 -尽力 爬山 下山 -留心 自然 -用眼、用心、用脑 22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43 / 53 感受语言的魅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 “ 语言的魅力 ” 这个词语的理解。 4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 心内容。 5 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 “ 语言的魅力 ” 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 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4 / 53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 ?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 “ 春天到了 ” ?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 “ 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 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45 / 53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板书设计: 语言的魅力 春天到了 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 “ 语言的魅力 ” 这个词语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 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 “ 语言的魅力 ” 这个词语的理解。 46 / 53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描写具体的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 板书设计:褴 褛 47 / 53 23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 “ 竽、郭、腮、彻、械 ” 等 5 个字,会 写 “ 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 ” 等 10 个字。掌握 “ 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