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1页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2页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3页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联教案(教师中心稿)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在xx年高考试题中出现在此利用一个课时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写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对联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 二、对联的起源 最早人们在门上贴的并不是对联而是在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这两个门神远在周代就有用桃木来镇鬼驱邪的风俗桃符本来是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后来在上面画上这两位门神的像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换上新符说明神荼、郁垒在此妖魔鬼怪胆敢前来就抓起来去喂虎以保来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诗中描写了这种古老的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歌剧中喜儿唱道:“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可见这种风俗流传久远到了唐以后有人开始把桃符上的门神神荼和郁垒换成了秦琼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琼和尉迟恭戎装立于门外夜果无事于是令画工画两人像悬挂宫门左右后世沿用此习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门神后来因为用桃符的人多而画像又不易所以就干脆把秦琼、尉迟恭甚至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写在桃板上悬挂在大门两旁这就将桃符上的画变成了文字也就产生了对联的基因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不断进步认为写上几个人的名字还不如写上一些押韵上口的喜庆吉利的诗句这样就出现了第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寿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作在明太祖的倡导下对联蓬勃发展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如解晋、祝允明、唐寅等对联高手例如解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引用来给具有主观主义态度的人画像)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见到一户农家正在操办喜事乾隆一时兴起便派人送去几个铜板和一副上联“三个铜钱贺礼嫌少勿收收则贪财”他满以为这半联会使对方难堪没想到这家的大人还没来得及回答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顽童上前答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举足不前左右为难还有一次乾隆和和珅、纪晓岚在一起乾隆高兴便出了上联: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万岁爷爷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和珅)对联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历史阶段已逐步变成了美丽的装饰品文雅的交际手段和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艺术形式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叫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或是一种应用范围极广的文学形式应用文它是由上下两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协调的文字组成的文学样式)例如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写作对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仗对仗又可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流水对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才会写出较好的对联 1、工对 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很严既要词性相对又要词类相同这才是工对所谓词性相对就是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所谓词类相对是指旧时把名词又分为以下十几类.如:天文(日月风云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水江河等)宫室(楼台门户等)器物(刀剑杯盘等)衣饰(衣冠巾带等)饮食(茶酒餐饭等)文具(笔墨纸砚等)文艺(诗词书画等)草木(花草桃杏等)鸟兽虫鱼(麟凤龟龙等)形体(身心手足等)人事(道德情才等)人伦(父子兄弟等)只有这些门类在对联中对上后才能称得上工对请看下面歌诀: 天文天对地地对天日月对山川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