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_第1页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_第2页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_第3页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_第4页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弱势群体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自 XX 年棚户区改造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民生之本,实施民生工程,确保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成果惠及广大棚户区居民。我市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全省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 5 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使 81820 户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久居多年、狭窄破旧的棚户区而喜迁新居,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增强了全市人民转型振兴的信心和艰苦创业的决心。 一、阜新市棚户区基本情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人口 193 万,全市总面积 10355 平方公里,下辖两县和五区。阜新取自 “ 物阜民丰、焕然一新 ” 之意。 “ 一五 ” 期间,全国 156 个重点项目有四项落户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的资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闻名全国的煤电之城。建国 50多年来,共为国家贡献了 6 亿吨煤炭,用 60 吨的火车皮装载可绕地球赤道四周半;共输送出 1700 亿千瓦时的电力,平均每个国民可分享 130 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受 “ 先生产、后生活 ” 观念的影2 / 16 响,职工住房非 常困难,在矿山周围建设了大量的简易平房,矿区职工为解决子女的居住,在平房的周围搭建了无数的小房和偏厦。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伴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和经济体制的逐步转轨,这些临时搭建的小房和偏厦年久失修失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天的棚户区。阜新人引以骄傲的百里矿山,如今留下了满目疮痍的百里棚户区。 我市棚户区具有建筑年限长、分布范围广、房屋面积多、改造任务重、面临困难大等特点,而且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全省也是最突出的。 一是棚户区房屋建筑年限长。棚户区最早建于日伪时期,多数房屋建于上世纪五、 六十年代,建筑年限多在 50年以上。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房屋建筑简易,不仅面积狭小,而且设施不全、年久失修,致使地基下沉,墙体裂缝,屋面破损不堪,夏天灌水,冬天进风,很多早已成为危房、险房。棚户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匮乏,居民行路难、吃水难、入厕难、用电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也存在很多消防隐患。 二是棚户区分布范围广。阜新号称百里矿区,百里矿区百里城,如今百里城遍布百里棚户区。棚户区中的新邱、城南、高德、太平、五龙、平安及清河门平房密布,国铁以南基本都是棚户区,被喻为阜新的 “ 第三世界 ” ;老百姓形象地比喻为: “ 过了铁道南,回到解放前 ” , “ 铁南铁北两3 / 16 重天 ” 。 三是棚户区面积大,改造任务重。全市有棚户区房屋建筑面积 385 万平方米,其中,被列入省 5 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有 221万平方米,占全省计划总数的 27。棚户区实有面积和列入省棚户区改造计划面积均居全省首位。 四是棚户区内弱势群体人口多。棚户区 85%是矿工住宅区,而且大部分为退休和下岗职工。列入全省 5 万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棚户区共有居民 81820 户、万人,其中,低保户 30842 户,占 38;低保及低保边缘户高达 75。 五是棚户区商业开发价值小。我市的棚户区多数靠近矿山边、铁路边、高线走廊边而建,分布在城南矿区的周边,交通不 便,几乎没有基础设施,土地价值都在零以下,基本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 六是棚户区改造筹资难度大。阜新是全省唯一的市、县两级财政靠补贴过日子的城市, XX 年全市财政收入亿元,仅占全省财政收入亿元的,但却承担全省 27的棚改任务,筹措资金困难很大。 二、棚户区改造取得的成果 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不但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而且带来 了社会更加深层的变化,促进4 / 16 了 “ 三个和谐 ” ,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一,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两年来,我市共拆除棚户区房屋 221 万平方米,新建住宅楼 711 栋, 272 万平方米,城市规模增加近一倍,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合理。一是大片超大型棚改新区拔地而起。新邱棚户区是全省单体最大的棚户区,仅列入省改造计划的棚户区面积就有万平方米,有居民 17722 户, 47849 人,通过棚户区改造建设了 208 栋、90 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使整个新邱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现 代化的新城区取代了原来破旧不堪的旧城区;建设规模达到 30 万平方米到 40 万平方米的大型棚改新区有城南、平西、煤城海新三处;建设规模达到 20 万平方米到 30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有 1 片, 5 万平方米到 20 万平方米的棚改新区有 9 片。目前,这些建成的棚改新区已经成为阜新城区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改变了城市的不平衡发展状态。 “ 细河南北两重天 ” 已经变成历史,从新邱区到清河门区的百里矿山百里棚户区,已真正变成了百里矿山百里城,城市 各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三是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棚户区的改造,城市污染进一步减少,空 气环境质量得到提高,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2776 吨,减少烟尘排放 5418 吨,每年可减少垃圾排放 200 吨,新增绿地 54万平方米,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状况已不复存在。5 / 16 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 “ 振兴工程 ” ,它使落后偏远的矿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促进了城市整体的和谐发展。 第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在棚户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通过棚户区改造,广大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变,全市有 8 万多户、 22 万人告别了低矮破旧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占城区人口四分之一的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受益。户均居住面积由原来 30平方米增加到 52 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由平方米增加到平方米,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平方米的水平。棚户区居民个人资产也得到了增值,从原来几千元的破旧平房增值到 5 至6 万元楼房。棚改新区的社区建设、医疗卫生、新型学校等配套设施建设均同步跟进,棚户区居民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 “ 惠民工程 ” ,它使广大棚户区居民享受到了转型发展的成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消除了多年的不平衡心理,同时也增强了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决心,对我市转型振兴充满了信 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三,促进了党群、干群的和谐关系。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 6 / 16 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广大棚户区居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为他们办了一件大好事,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棚改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棚户区居民家中,看到了棚户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受到很大震动,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执政 为民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登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工作方式,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广大党员干部自发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主动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棚户区困难居民 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全市还组织了对棚户区居民的 “ 大走访、大服务 ” 活动,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党员干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热潮,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 “ 鱼水工程 ” ,它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使广大群众更加热爱和感谢党和政府。 第四,推动了经济发展和 就业 棚户区改造工程是我市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城建项目,涉及面很广。这一项目建设,带动了我市的建筑、建材、冶金、化工、家装、运输及社区服务业、家庭手工业等相关的二三产业迅猛发展。棚户区改造的腾空土地也为我市新增工业项目创造了条件,棚户区改造后,全市共腾空土地 3477 / 16 万平方米,而且这一区域的主要道路、上水、下水、电力、供水、供热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具备了招商引资的条件。其中平安西部、新邱中部、清河门等三片可以作为工业用地,海州区利用腾空的土地建成了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完成 “ 七通一平 ” ,部分项 目已经进入园区,即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市 “ 工 棚户区改造工作总结 何力同志在 2016 2016 年由市委组织部抽调参加市棚改工作第三推进组工作,与全组同志一起负责鸿嘉花园小区、融福康城小区拆迁征收工作推进落实。期间,能够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住户家中调查,加强协调,督促开发商积极推进,科学合理制定拆迁工作方案,较好地完成了市委组织部、市政府征收办公室交办的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鸿嘉花园于 2016 年 7 月动工,小区占地面积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 52 万 平方米。该小区动迁面积万平方米,动迁户数 2915 户。工作组于 2016 年 7 月初进入,进入时还有 315 户没有动迁。工作组进入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截止现在,拆迁 226 户,还有 89 户没有动迁,已经安置入住 1135 户。规划建设回迁楼 32 栋,已经建成 20 栋,今年预计建设 12 栋。融福康城小区拆迁总面积万平方米,动迁户数 577 户,已拆迁 528 户,已安置入住 479 户,未动迁 18 / 16 户。 二、主要工作 (一 )深入调查摸底,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进入小区之后,首先,工作组听取了业务经理介绍了本小区涉及征收拆迁 户的基本情况及对每户补偿的初步意见,并查看了前期工 作留下的工作资料。其次,深入各家各户进行走访调查。基本是采取 “ 白加黑、五加二 ” 的工作模式,到各家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各住户的想法和用房情况,然后与各户进行了初步的沟通。对白天上班不在家的住户都是晚上等下班后到家中商谈,经常工作到晚九点多才结束。如有一户主不在本地,在沈阳工作的,就通过电话约谈,或利用星期日等空闲时间从沈阳回来谈其想法和要求,组织其与征收办进行具体商谈,对上述约谈的情况一一形成笔录资料。 (二 )积极宣传政策,确保顺利推进工 作。在开展约谈和走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加强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从近几年先后出台有关政策的衔接、实施和理解,以及对其要求补偿的适用哪项政策及对其影响等情况一一进行了解释说明,保证了他们对各级政策的正确理解和认可。特别是对年龄较大的老人,不听你解释政策不政策的,就要求按他要求的条件,我们就多次进行耐心的劝解。 (三 )加强沟通协调,力争建迁双方满意。针对鸿嘉9 / 16 花园 小区拆迁户多,涉及住户面广等因素,在深入调查后,我们一是对双方所持条件相差较大的,工作组积极协调双方进行商谈协调,使所持要求逐渐接近。二是对开发商所给予补偿条件略低的,以工作组的名义建议开发商提高补偿标准。如果有住户要求过于高的,工作组进行了多次的协调讲清相关征收政策之后,仍不同意的,将建议开发商对其提出强迁申 请,由工作组报市征收办。现已有 2 户进入强迁程序之中。三是所在住户涉及亲戚朋友的,通过多方关系进行沟通协调,促进其相互信任,达成协议。有的涉及某单位工作人员拒绝见面约谈的,工作组主动到单位上 门约谈,或通过其单位领导说明情况进行约谈。 (四 )注意预防上访事件,积极督促按时回迁。在工作中,一方面,针对有一部分住宅楼回迁户不满意水、电、暖等附属工程进度过慢的情况,欲串联到市政府上访的言论。工作组及时找开发商沟通,了解接水、接电、供暖等生活设施工程的进展情况,催促其抓紧时间进行协调、加快施工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回迁住户落实政策的解释和调解工作,保证顺利办理回迁入住手续。同时,对办理入住后对其结构不十分满意的住户,积极协调开发企业帮助解决。一住户在办理入住后,发现中间有非承重的间墙和多出一 个卫生间等问题,要求能否帮助去掉间墙,取消一个卫生间,工10 / 16 作组出面与开发企业协调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使住户满意而归。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要求条件过高的无法协商。拆迁区内剩余 56 户大多数因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漫天提高安置条件,致使无法达成拆迁协议,而所占位置处在 6 栋回迁楼的位置,将使510 户住户无法正常回迁。 二是部分签订协议仍拒绝不搬迁。有 2 户签订协议后拒 不搬迁的,致使按规划位置建设的回迁房、廉租房不能整栋落地,动迁进程停滞。相应 160 户回迁住户无法回迁入住,期 间每天都有不能按期入住的回迁户到棚户区动迁办上访,虽经工作组和回迁入住办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但情绪激愤,以致到市里上访的事件频发。 三是回迁时且拒不交清余款。此种情况在协议签订时,已标明相互费用在入住时结清。但在办理入住时回迁户不认可超出面积,或感觉超出面积过多,不想交多出协议规定的面积房款的,而无法回迁入住,这类情况引起上访的也较多。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协调做工作,督促推进工作进程。 二是积极协调开发企业,解决好办理入住中的问题。 11 / 16 三是提出安置要求过高 的,经对多次调解无效,尽快完善强迁手续。 2016 年 7 月 10 日 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 努力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 在全面深入开展 “ 创先争优 ” 活动中,我所紧密结合各项工作,特别是结合当前棚户区改造工程,以 “ 创先争优 ” 活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最大幅度地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现将点滴做法作以汇报。 一、强化认识,形成推进 “ 棚改 ” 的态势 我们 *经营所是全局建所较早的山上场所,也是目前人口、住户较多的山上单位。据统 计,全所原有住房中有58%的房屋是坯瓦结构的,其中有 12 户是 64 年建所前建的,有 60 余户是 70 年代建的,多数住房已成危房。可以说职工的住房条件,在全局山上单位是最差的。 今年 5 月份,我们贯彻落实局党委、林业局在山上单位实施棚改的重大决策,也拉开了着力改善职工生活居住条件的序幕。回顾在 “ 棚改 ” 之初,我们认为:要想让全所职工群众最大化的参与,第一要务是,要在全所上下树立正确认识,于是我们分层次展开了宣传攻势: 首先统一领导班子的认识。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学习局党委、林业局有关 “ 棚改 ” 的部署 ,每个成员谈认识,12 / 16 表决心。所长苏立国同志首先发言:他说,我过去曾经在 2个山上林场所工作过多年,但没有一个单位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这么差,我们应该抓 住这一契机,按照局党委、林业局的要求,把这件民生大事抓好。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让全体班子成员坚定了信心。 其次是统一党员的认识。在党小组会、党员大会上,支委成员一方面宣传棚改政策,一方面向党员表明了班子抓棚改的决心,党员纷纷表示:这是改变单位面貌千载难逢的机遇,只要领导有决心,我们就铁了心。 再次是抓普通群众的认识。以支部牵头,组成 有工会、团支部、妇女组织参与的宣传小组,及党员义务宣传小组,走家窜户搞宣传,重点答疑解惑,向职工群众讲解局党委、林业局的棚改政策,宣讲单位抓棚改的构想和决心,收到了让多数职工安安心心参与,明明白白建房的效果。 二、精心运作,把握实施 “ 棚改 ” 的环节 通过以上的工作,多数居民住户都表示,积极响应林业局号召,参与单位的 “ 棚改 ” 。为实施 “ 棚改 ” 营造了氛围,在实际运作中,我们重点把握好以下环节: 一是把好规划关。由于我单位新建房没有新址可选,只能拆旧房新建房,或在原居民区内的部分空 地处建新房,这不仅给 “ 棚改 ” ,也给规划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我们13 / 16 班子多次实地察看,组织人员测量,反复测算,几经讨论规划事宜。当职工群众看到苏立国主任为规划,多次到现地征求意见,一位职工群众曾感动的说,主要领导这么重视,单位很快就会大变样了。 二是把好稳定人心关。在拆迁房屋中,我们形成了文字书面 拆迁协议,履行必要手续,力争做到规范化。既使拆迁户吃下了定心丸,也为单位稳定推进棚改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文书。 三是把好旧房拆除关。由于 5 月份正值春耕大忙季节,加之拆除旧房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们专门成立了以后勤人员中,党员干部为主体的旧房拆迁小分队,下设拆除组,协调组,后勤组,负责统一办理拆除工作,尽量不损坏旧房拆下来可利用的物品,既把拆迁户的损失降到最低,又保证了拆迁的安全。 四是把好质量监督关。房子的质量是建房户最关心的大事,也是决定棚改的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在所长苏立国的提议下,经班子研究决定:专门成立了由书记挂帅,外业人员组成的建房质量监督小组,并在他们当中进行各项标准的培训,从挖地基槽,焊地基砂,砌地基石,打圈梁,砌砖墙,抹墙面,安门窗、上彩钢瓦,到接上下水,盘炉子,搭火炕,打内间等,对建房过程中各道生产工序进14 / 16 行全方位监督,力争使质量上乘。 五是把好住房分配关。由于在棚改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全所新建住房进行了统一规划。过去一些老房建筑面积小,同一地段原有住户多,再加上每栋房之间的距离都进行了统一规划,还有在部分空地上新建了住房,所以在新建住房的分配上,是一个敏感点,必须解决好。为此根据林业局的要求,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形成了分配办法,并召开了建住房分配大会,严格按照分配办法运行,体现了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较好地解决了住房的分配问题。 三、加强领导,切实保障 “ 棚改 ” 的实施 。 如何有效地解决 “ 棚改 ” 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主要从加强领导入手,及时破解瓶颈问题,打造实施棚改的绿色通道。 一是建立了领导机构。我们成立了以所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凡是涉及棚改的重大事宜,均由所长主持领导小组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领导小组下设建筑工地前线指挥部,由党支部书记和一名副主任负责处理,协调各项事宜。 二是建立了决策机制。对一些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对策。 从考虑职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出发,我们一项一项测算新建房和改建房的所需费用,最 后向开发商商谈承包价位时,被其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其中改建房未收取职工群众一分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