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植物化学2植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结构测定方法_NoRestriction.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章 植物化学有效成分的植物化学有效成分的植物化学有效成分的植物化学有效成分的 分离、测定分离、测定分离、测定分离、测定 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efficacious component ? 二、植物化学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 三、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四、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一、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原理 第一节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第一节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溶剂法溶剂法 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 升华法升华法 一、溶剂提取法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提取法及其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天然产物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 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 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与化合物极性相当的溶剂将 化合物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同时,由于某些化合物的 增溶或助溶作用,其极性与溶剂极性相差较大的化合物也 可溶解出来。 法。 2、常用溶剂的特点、常用溶剂的特点 环己烷,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 极性:小 大 亲脂性:大 小 亲水性:小 大 比水重的有机溶剂:氯仿 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环己烷 正丁醇 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正丁醇 与水可以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 甲醇 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甲醇 极性最小的有机溶剂:环己烷 介电常数最小的有机溶剂:石油醚 常用来从水中萃取苷类、水溶性生物碱类成分 的有机溶剂:正丁醇 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乙醇 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 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 来。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溶剂对有效成分溶 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 起化学变化;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3、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 4、各种溶剂提取法、各种溶剂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浸渍法 渗漉法 煎煮法 回流提取法 浸渍法浸渍法:浸渍法系将天然产物粉末或碎块装人适当的容 器中,加入适宜的溶剂(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渍药 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 渗漉法渗漉法:渗漉法是将天然产物粉末装在渗漉器中,不断 添加新溶剂,使其渗透过药材,自上而下从渗漉器下部 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出方法。 01 溶剂罐02 变频物料泵 03 快速渗漏机 04 流量计 05 渗滤液罐 06 可调 试电加热水箱 07 热水泵 08 高效旋转薄膜蒸发器 09 浓缩液罐 10 冷凝器 11 冷却器 12 受却器 13 真空泵 14 控制柜 SLNS-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工艺流程图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工艺流程图 SLNS-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快速渗漉提取浓缩机组 煎煮法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浸出方法。所用 容器一般为陶器、砂罐或铜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铁锅, 以免药液变色。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 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热设备的药厂,多采用大 反应锅、大铜锅、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 热。还可将数个煎煮器通过管道互相连接,进行连续煎 浸。 回流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需采用回流加热装 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小量操作时,可在圆底烧瓶上连 接回流冷凝器。溶剂浸过药材表面约12cm。在水浴中加 热回流,一般保持沸腾约1小时后放冷过滤,再在药渣中 加溶剂,作第二、三次加热回流分别约半小时,或至基本 提尽有效成分为止。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浸法高,大量生产 中多采用连续提取法。 连续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天然产物有效 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 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脂 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才 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 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提取方法溶剂操作提 取 效 率 使用范围备注 浸渍法水 或 有 机溶剂 不加热效率低各 类 成 分,尤遇 热不稳定 成分 出膏率低, 易发霉,需 加防腐剂 渗漉法有 机 溶 剂 不加热脂溶性成 分 消耗溶剂量 大,费时长 煎煮法水直 火 加 热 水溶性成 分 易挥发、热 不稳定不宜 用 回流提取 法 有 机 溶 剂 水 浴 加 热 脂溶性成 分 热不稳定不 宜用,溶剂 量大 连续回流 提取法 有 机 溶 剂 水 浴 加 热 节 省 溶 剂 、 效 率最高 亲脂性较 强成分 用索氏提取 器,时间长 二、 水蒸气蒸馏法二、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 的天然产物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 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 定的蒸气压。当与水在一起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 蒸气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水蒸 气将挥发性物质一并带出。 三 、升华法三 、升华法 固体物质受热直接气化,遇冷后又凝固为固体化合 物,称为升华。天然产物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 质,故可利用升华法直接自天然产物中提取出来。 例如樟木中升华的樟脑(camphor),在本草纲 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为世界上最早应用升华法制 取药材有效成分的记述。 茶叶中的咖啡碱在178以上就能升华而不被分解。 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一些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成 分,有些也具有升华的性质。 四、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四、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溶剂提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提 取方法。此外,原料的粉碎程度,提取温度,浓度 差,提取时间,操作压力,原料与溶剂的相对运动 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提取效果。 原料的粉碎程度原料的粉碎程度:原料经粉碎后粒度变小,表面能 增加,浸出速度加快,但粉碎度过高,样品粉粒表 面积过大,吸附作用增强,反而影响扩散速度,并 不利于浸出,一般而言粒度以2060目为适。 浸出温度浸出温度:温度增加可增大可溶性成分的溶解度、 扩散系数。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浸提,并且温度适 当升高,可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凝固、酶破坏而增加 浸提液的稳定性,但温度过高,会破坏不赖热的成 分,并且导致浸提液的品质劣变。提取的杂质含量 增高,给后道精制工序带来困难,一般浸出温度控 制在60100。 浸提时间浸提时间:原料中的成分随提取时间延长,提取的得 率增加,但时间过长,杂质成分溶解也随之增加, 给后序提取精制造成困难,一般而言,热提13h, 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2h。 浓度差浓度差:浓度差是原料组织内的浓度与外周溶液的浓 度差异。浓度差越大,扩散推动力越大,越有利于 提高浸出效率。 第二节 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第二节 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结晶、结晶 结晶是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而使有效成 分以晶体的形式析出以达到分离物质的目的。 (1)杂质的除去)杂质的除去:天然产物经过提取分离所得到的 成分,大多仍然含有杂质,或者是混合成分。有时即 使有少量或微量杂质存在,也能阻碍或延缓结晶的形 成。所以在制备结晶时,必须注意杂质的干扰,应力 求尽可能除去。 (3)结晶溶液的制备 :)结晶溶液的制备 :制备结晶的溶液,需要成为过 饱和的溶液。 (4)制备结晶操作 ( )制备结晶操作 (2)溶剂的选择)溶剂的选择:制备结晶,要注意选择合宜的溶剂 和应用适量的溶剂。合宜的溶剂,最好是在冷时对所 需要的成分溶解度较小,而热时溶解度较大。溶剂的 沸点亦不宜太高。 (5)重结晶及分步结晶)重结晶及分步结晶:晶态物质可以用溶剂溶解再 次结晶精制。这种方法称为重结晶法。结晶经重结晶后 所得各部分母液,再经处理又可分别得到第二批、第三 批结晶。这种方法则称为分步结晶法或分级结晶法。 (6)结晶纯度的判定)结晶纯度的判定:化合物的结晶都有一定的结晶 形状、色泽、熔点和熔距,一可以作为鉴定的初步依 据。 2、溶剂沉淀:、溶剂沉淀: 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 混合溶剂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从 而实现分离。 3、沉淀剂沉淀:、沉淀剂沉淀:(1)金属离子沉淀;(2)酸 碱沉淀;(3)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4)均 相沉淀。 4、盐析沉淀、盐析沉淀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 不同进行分离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 不同进行分离 1、液、液-液萃取与分配系数液萃取与分配系数K值值 K=CU/CL(2-1) 2、分离难易与分离因子、分离难易与分离因子 分离因子表示 A、B 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 配系数的比值。 即:=KA/KB( 注:KA KB )(2-2) 3、 分配比与、 分配比与pH HA+H2O A-+H3O+ )32( 3 = + HA OHA K a )42(lg+= HA A PKpH a 若使该酸性物质完全离解 ,则: )52(2 ) 1/100lg(lg + += a aa pKpH pK HA A pKpH 故: 使该酸性物质完全游离,即使A-均转变成HA,则: ) 62 (2 a pKpH 因为酚类化合物的pKa值一般为9.210.8,羧酸类化合物 的pKa值约为5,故pH值为3以下,大部分酚酸性物质将 以非离解形式(HA)存在,易分配于有机溶剂中;而 pH12以上,则将以离解形式(A-)存在,易分配于水 中。 同理,对于碱性物质(B): )72(lg+= + BH B PKpH a Ka为碱性物质(B)的共轭酸(BH+)的离解常数。 一般 pH12,则酸性物质 呈离解状态(A-)、碱性物质则呈非离解状态(B)存在。 据此,可采用图1-1所示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与有机溶 剂中进行分配的方法,使酸性、碱性、中性及两性物质 得以分离。 两相溶剂萃取在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先用小试管猛烈振摇约1分钟,观察萃取后二液层分 层现象。如果容易产生乳化,大量提取时要避免猛烈振 摇,可延长萃取时间。如碰到乳化现象,可将乳化层分 出,再用新溶剂萃取;或将乳化层抽滤,或将乳化层稍 稍加热;或较长时间放置并不时旋转,令其自然分层。 乳化现象较严重时,可以采用二相溶剂逆流连续萃取装 置。 2) 水提取液的浓度最好在比重1.11.2之间,过稀则溶 剂用量太大,影响操作。 4)一般萃取34次即可。但亲水性较大的成分不易转 入有机溶剂层时,须增加萃取次数,或改变萃取溶 剂。 3) 溶剂与水溶液应保持一定量的比例,第一次提取 时,溶剂要多一些,一般为水提取液的1/3,以后的用量 可以少一些,一般1/4-1/6。 间歇萃取通常在间歇萃取通常在60-125 mL的梨形分液漏 斗进行。将待萃取水样放入梨形分液漏斗 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与水不相混溶有机溶 剂(或含有适宜的萃取剂),振荡,使物 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静置分层,分 离。 的梨形分液漏 斗进行。将待萃取水样放入梨形分液漏斗 中,加入一定体积的与水不相混溶有机溶 剂(或含有适宜的萃取剂),振荡,使物 质在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静置分层,分 离。 间歇萃取法 高密度溶剂连续萃取 当萃取溶液剂相的密度比被萃 取溶剂相的密度高时,采用这 种装置。圆底烧瓶中的高密度 溶剂受热蒸发,蒸气在回流冷 凝管中冷凝后形成萃取剂液 滴,经转向口进入低密度被萃 取溶液,在流经被萃溶液时, 将待分离物质萃取,萃取溶剂 相经底部的弯管流回圆底烧 瓶,如此循环,连续萃取。 当萃取溶剂相的密度比被 萃取溶剂相的密度小时, 采用这种装置。圆底烧瓶 中的低密度萃取剂受热蒸 发,蒸气在回流冷凝管中 冷凝后形成萃取剂液滴, 滴入接收管中,当管中液 柱的压力足够大时,萃取 溶剂从管底部流出,流出 的萃取组分萃取进低密度 萃取溶剂相,流回圆底烧 瓶,如此循环,连续萃 取。 当萃取溶剂相的密度比被 萃取溶剂相的密度小时, 采用这种装置。圆底烧瓶 中的低密度萃取剂受热蒸 发,蒸气在回流冷凝管中 冷凝后形成萃取剂液滴, 滴入接收管中,当管中液 柱的压力足够大时,萃取 溶剂从管底部流出,流出 的萃取组分萃取进低密度 萃取溶剂相,流回圆底烧 瓶,如此循环,连续萃 取。 低密度溶剂连续萃取低密度溶剂连续萃取 超临界流体由于接近液体的密度使之具有较高溶解度, 由于接近气体的粘度, 使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扩散系 数介于气液之间,使之对待萃取的物料组织有良好的渗透 性,这些特征大大提高了溶质进入超临界流体的传质速 率。 4、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以某一介质作为萃取剂,在其临界 温度和临界压力之上的条件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 取出待分离的组分的一种方法。 (1)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萃取过程在较低温度范围内进行,特别适用于具有热敏性 或易氧化的成分。萃取介质通常选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化 学性质稳定,无腐蚀性、无毒性、不易燃、不易爆,萃取后容 易从分离成分中脱除,不会造成污染,适用于食品和医药行 业。 工艺条件容易控制,通过对温度和压力进行调节, 可以实现 选择性萃取和分离。 萃取产物的理化性质保持良好,产品质量好,且无溶剂残留 问题,萃取介质循环利用,无环境污染问题。 超临界流体萃取需要冷媒和高压支持且生产量较小,操作 成本大。 (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 由于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上有许多元可替代的优点,近 年来获得高度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例如中药有效成分 的提取;菌体生成物的分离;香精香料色素的提取; 动植物脂肪、脂溶性成分、植物碱、甾醇类物质等成 分的提取;有机溶剂以及有害有毒物质的脱除等。 .swf超临界萃取原理图 5. 逆流分溶法逆流分溶法(CCD) 液-液萃取分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分离因子值较小, 故萃取及转移操作常须进行几十次乃至几百次。此时简 单萃取已不能满足需要, 而要采用逆流分溶法 ( countercurrent distribution,简称CCD)。 CCD 法因为操作条件温和、试样容易回收,故特别适 于中等极性、不稳定物质的分离。另外,溶质浓度越低, 分离效果越好。但是,试样极性过大或过小,或分配系数 受浓度或温度影响过大时则不宜采用此法分离。易于乳 化的萃取溶剂系统也不宜采用。 相 6、液液分配色谱柱 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 定相,填充在色谱管中,然后加入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 另一相溶剂 (流动相)冲洗色谱柱。这样,物质同样可在 两相溶剂中相对作逆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动 态分配而得以分离。这种方法称之为液-液分配柱色谱 法。 (1)正相色谱与反相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 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时,固定 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则用氯 仿、乙酸乙醋、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称之为正相色 谱;但当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 离甾体等时,则两相可以颠倒,固定相可用石蜡油,而流动 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故称之为反相分配色谱 (reverse phase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2)加压液相柱色谱 特点:加压液相色谱用的载体多为颗粒直径较小、 机械强度及比表面积均大的球形硅胶微粒,因而柱 效率大大提高。 He 储液瓶 分布器过滤 储液瓶 分布器过滤 2 m 高压泵高压泵 入口检查 出口检查 脉流消除 抽气 过滤器反压调节 压力计 注样阀 分离柱 到检测器 入口检查 出口检查 脉流消除 抽气 过滤器反压调节 压力计 注样阀 分离柱 到检测器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质差别进行分离 物理吸附 (physical absorption) 也叫表面吸附,是因构 成溶液的分子(含溶质及溶剂)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的分 子间力的相互作用所引起。 特点:是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过程可逆、 可快速进行。故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广。如采用硅 胶、氧化铝及活性炭为吸附剂进行的吸附色谱即属于 这一类型。 化学吸附(chemical absorption),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碱 性氧化铝吸附,或生物碱被酸性硅胶吸附等吸附质与吸附 剂之间要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类吸附。 特点:具有选择性、 吸附十分牢固、有时甚至不可 逆,故用得较少。 半化学吸附(semi-chemical absorption),如聚酰胺对黄酮 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力量较弱,介于物理吸 附与化学吸附之间的一类吸附。 1. 物理吸附基本规律 (1)物理吸附过程一般无选择性,但吸附强弱大体遵 循“相似者易于吸附” 的经验规律。 (2)被分离的物质与吸附剂、洗脱剂共同构成吸附过 程中的三要素,彼此紧密相连。 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故有以下特点: (1)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极性强的溶质将被 优先吸附。 (2)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较强的吸附 能力。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 之减弱。 (3)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 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活性炭因为是非极性吸附剂,故与硅胶、氧化铝相反, 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 出强的吸附能力。溶剂极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 附能力也随之降低。故从活性炭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 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 2、 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极性强弱是支配物理吸附过程的主要因素。所谓极性乃 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asymmetry) 的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dipole moment)、极化度 (polarizability)及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等概 念相对应。 (1)官能团的极性按下列官能团的顺序增强: CH2CH2,CH2=CH2,OCH3,COOR, C=O,CHO,NH2,OH,COOH (2)化合物的极性则由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种类、数 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所决定。 (3)、大体上溶剂极性的大小可以根据介电常数() 的大小来判断。介电常数越大,则极性越大。一般溶剂 的介电常数按下列顺序增大: 环己烷(1.88),苯(2.29),无水乙醚(4.47), 氯仿(5.20),乙酸乙酯(6.11),乙醇(26.0),甲 醇(31.2),水(81.0) 3. 简单吸附法进行物质的浓缩与精制 简单吸附,如在结晶及重结晶过程中加入活性炭进行的 脱色、脱臭等操作,在物质精制过程中应用很广。 一叶萩碱curinine 本品系由大戟科植物一叶萩叶中提 取的一种生物碱,现已人工合成。 【性状】其硝酸盐为白色或微粉红色 粉末,味苦,能溶于水。 【药理及应用】作用与士的宁相似。 但毒性较低。能兴奋脊髓。增强反射 及肌肉紧张度。体内代谢较快,无蓄 积。动物实验表明,小量能增强心肌 收缩,并有抑制胆碱酯酶作用。用于 治疗小儿麻痹症及其后遗症、面神经 麻痹,对神经衰弱、低血压、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头晕以及耳鸣、 耳聋等有一定疗效。 4. 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吸附色谱法中硅胶、氧化铝柱色谱在实际工作中用得最 多。有关注意事项如下: (1) 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过程中,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 试样量的3060倍。试样极性较小、难以分离者,吸附剂用 量可适当提高至试样量的100200倍。 据此可选用适当规格的色谱管, 实验室中常用色谱管的 规格如下所示,其高度与直径比约为(15:1) (20:1)。 色谱管内径(cm):0.5 1.0 1.5 2.0 3.0 4.0 6.0 8.0 10 长度 (cm):10 15 30 45 60 75 90 120 150 (2) 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应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 剂装柱和溶解试样,以利试样在吸附剂柱上形成狭窄的原 始谱带。 (3) 洗脱用溶剂的极性宜逐步增加,但跳跃不能太大。实 践中多用混合溶剂,并通过巧妙调节比例以改变极性,达到 梯度洗脱分离物质的目的。 (4) 为避免发生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硅胶、碱性物质 则宜用氧化铝进行分离。 (5) 如液-液分配色谱中所述,吸附柱色谱也可用加压方式 进行,溶剂系统可通过 TLC进行筛选。 5. 5.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吸附色谱法 聚酰胺(polyamide)吸附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途十 分广泛的分离方法,极性物质与非极性物质均可适用,但 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 (1) 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 一般认为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 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 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至于吸附强弱则取 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通常在含水 溶剂中大致有下列规律: 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 强。 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子内氢键 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 弱。如: 以上是仅就化合物本身对聚酰胺的亲和力而言。但吸附 因为是在溶液中进行,故溶剂也会参加吸附剂表面的争夺, 或通过改变聚酰胺对溶质的氢键结合能力而影响吸附过 程。显然,聚酰胺与酚类或醌类等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的 能力在水中最强,在含水醇中则随着醇浓度的增高而相应 减弱,在高浓度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中则几乎不缔合。 (2)聚酰胺柱的洗脱 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可大致排列成下列 顺序: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 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3) 聚酰胺色谱的应用 聚酰胺对一般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是可逆的,分 离效果好,加以吸附容量又大,故聚酰胺色谱特别适合于 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此外,对生物碱、萜类、甾体、 糖类、氨基酸等其它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有着 广泛的用途。 6. 大孔吸附树脂 (1) 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 离材料,它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 果。分子筛性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的性质所决 定。 (2) 影响吸附的因素 比表面积、表面电性、能否与化合物形成氢键。 (3)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大孔吸附树脂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 和富集工作中,如苷与糖类的分离、生物碱的精制。在 多糖、黄酮、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方面都有很好的应 用实例。 (4)洗脱液的选择 洗脱液可使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脂等。 根据吸附作用强弱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 一溶剂。对非极性大孔树脂,洗脱液极性越小,洗脱能 力越强。对于中等极性的大孔树脂和极性较大的化合 物来说,则选用极性较大的溶剂为宜。 四、 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 1、凝胶过滤法(Gel filtration) 凝胶过滤法也叫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分子筛过滤(molecular sieve filtration)、排祖色谱(exclusion chromatography),系 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其中所用载体,如葡 聚糖凝胶,是在水中不溶、但可膨胀的球形颗粒,具有 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 (1)原理:分子筛原理。即利用凝胶的三维网状结构的 分子筛的过滤作用将化合物按分子量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2)出柱顺序:按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3)常用的溶剂: 碱 性 水 溶 液 ( 0.1mol/L NH4OH ) 含 盐 水 溶 液 (0.5mol/L NaCl等) 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 其他溶剂:如含水丙酮,甲醇-氯仿 (4)凝胶的种类与性质 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Sephadex-G:葡聚糖凝胶,只适用于水中应用,且 不同规格适合分离不同分子量的物质。 Sephadex 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为Sephadex G-25经羟丙基化后得到的产物,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具 有分子筛特性,可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在由极性与 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 作用,适合于不同类型有机物的分离。应用最广。 交联葡聚糖的化学结构 2、膜过滤法 膜过滤法是一种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界能量 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 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方法。 (1)概念 膜过滤技术主要包括渗透、反渗透、超滤、电渗析、 液膜技术等。 (2)分类 3、透析法 透析法是膜过滤法中的一种。 (1)原理:透析法是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半 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以达到分离 的目的,本质上是一种分子筛作用。 (2)应用:对于生物大分子,一般可以通过透析法进 行浓缩和精制。如药用酶的精制。 分离和纯化皂苷、蛋白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 质,可将其留在半透膜内,而将如无机盐、单糖、双糖 等小分子的物质透过半透膜,进入膜外的溶液中,而加 以分离精制。 五、 根据物质离解度不同进行分离 具有酸性、碱性、两性基团的化合物在水中多呈解离 状态,据此可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分离。 固定相:离子交换树脂 1、离子交换法分离物质的原理 流动相:水或含水溶剂 原理:离子交换原理 洗脱液: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型)稀氨水洗脱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OH型)稀氢氧化钠洗脱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 2、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及性质 根据交换基团不同分为: 阳离子交换树脂 强酸性(SO3-H+) 弱酸性(COO-H+) 阴离子交换树脂 强碱性N+(CH3)3Cl 弱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测试练习题(附答案)
- 2025年艾梅乙母婴阻断项目培训试题(附答案)
- 2025年初级电焊工理论知识试题(附答案)
- 2025年育婴师技能等级证书理论考试练习试题有答案
- 2025年汽车维修技师职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重塑健康医护关系的路径探索
- 2025年宁夏吴忠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危作业安全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焊工安全教育培训试卷及答案
- 无公害蔬菜网络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发挥智库作用
- 《小王子》读书分享成品课件
-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 医疗废物管理分类及处理
- 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设计 课件 主题3、4 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高血压老年人用药安全指导
- 点检定修制的概要
- 商标肖像权使用授权书(通用)
- 第4章-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应用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