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课程设计总结_第1页
空调课程设计总结_第2页
空调课程设计总结_第3页
空调课程设计总结_第4页
空调课程设计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9 空调课程设计总结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课程设计 某宾馆舒适性空调设计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 级 方 0906-4 学 号 20165913 学生姓名 马二博 指导教师 李亚宁 完成时间: 2016年 11月 22日 第 一 章 课 程 设 计 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2 / 59 签。 宾馆使用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 暖 电 气 方 面 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3 / 59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 护 结 构 性 能 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三 章 设 计 原 始 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 59 室外计算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内计算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 四章 负荷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负荷计算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负荷详细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维 护 结 构 冷 负5 / 59 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 内 热 源 散 热 形 成 的 冷 负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风冷负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调湿负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调负荷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设备选型 . 错误!未6 / 59 定义书签。 风 机 盘 管 的 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风机 组 的 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送 风 、 回 风 口 的 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空 调 系 统 的 水 力 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 59 水 系 统 计 算 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 过 负 荷 计 算 流 量 由 下 式 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沿程阻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局部压头损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 调 供 回 水 管 路 的 水 力 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 空调负荷计算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 59 建筑物所有房间负荷统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 水管路水利计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供回水干管水力计算表 . 错 误 ! 未 定 义 书 签 。 立 管 信 息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立 管 水 力 计 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最不利环路为公用立管 1-楼层 1-层内系统 1-环路 22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 水 管 路 水 利 计 算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 录 三 风 管 路 水 利 计 算9 / 59 表 . 14 设计总结 . 16 第一章 课程设计要求 题目:某宾馆舒适性空调设计 建筑资料:见平面图 宾馆使用要求: 冬夏过渡季室内空气要求符合我国有关设计规范技术措施要求。 空调系统必须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量。 10 / 59 水暖电气方面资料: 室内采光采用荧光灯, 5W/M2 。 室内设备发热为 15 W/M2。 除人体散湿外,无其他湿源。 各房间人员数量见建筑平面图 。 楼内提供冷冻水源、三相 380V交流电源和管井。 设计内容: 1.确定室内、外计算参数; (1)查阅有关手册确定夏季室内外计算温度、湿度 (2)确定房间新风量 2.计算房间的冷负荷; 11 / 59 (1)围护结构冷负荷 (2)人员、照明、设备冷负荷 (3)新风冷负荷 3.确定空调方案; 选用风 机盘管家独立新风系统 4 选择风机盘管、新风机型号,布置设备; 5 进行新风系统或冷冻水系统水力计算,确定风管或冷冻水、凝结水水管管径; 6 绘制空调系统平面布置图; 7 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 (1)内容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设计参数的选择及设计计算的依据、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方案的比较及最终确定的方案优、缺点说明;以及参考书目、参考资料等。 12 / 59 (2)书写字体要求认真、整洁,用纸要统一。 进度安排: (来自 : 海达 范文 网 :空调课程设计总结 ) 熟悉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 天 空调负荷计算 天 设计方案选择 1.天 水、风系统水力计算 天 绘制施工图 天 编制 说明书及修改设计 天 参考资料: 1:空气调节设计手册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院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13 / 59 2: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 5: 05N4通风与空调工程通用图集华北地区建筑设计标准办公室编 6:有关设备的产品样本 注:有关设计数据、规范、产品样本等可登陆 “ 网易暖通 ” 等下载 第二章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2m本建筑位于石家庄市,本课程设计只计算标准层,总建筑面积, 一楼层。 14 / 59 标准层为豪华客房,值班室,客房,水暖房 ,楼梯间等。 维护结构性能参数 外墙材料:技术措施外墙结构,砖墙 35-240-4,夏季外传热系数为 2?2?/m?c,传热衰减,传热延迟;玻璃幕,传热系数 /m?c,传热衰减。传热延迟。 2? 内墙材料:混凝土加气,传热系数 /m?c,传热衰减。传热延 迟。 2?外窗材料:单层塑钢窗,传热系数 /m?c,传热衰减。传热延迟 1h。 2?内门材料:高级木门,传热系数 /m?c,传热衰减。传热延15 / 59 迟 1h 建筑维护结构参数性能如下所示: 第三章 设计原始资料 室外计算参数 石家庄:纬度 3803 ,夏季空调大气透明度等级 4 ?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空调室外湿球温度 ?空调日平均温度 大气压为 室内计算参数 16 / 59 3mC室内温度: 26,湿度为 60%,新风量 50/h?人 ? 一、空调系统分类 1. 按输送工作介质分类 (1)全空气式空调系统 空调房间内的热湿负荷全部由经过处理的空气负担的空调系统,称为全空气空调系统,又叫做风管式空调系统。全空气空调系统以空气为输送介质,它利用室外主机集中产生冷热量,将从室内引回的回风进行冷却 /热处理后,再 送人室内消除其空调冷热负荷。 基本工作过程是:供冷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室内机组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冷凝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液体制冷剂。供热时,室外的制冷机组吸收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蒸气经压缩后向各室内机组输送汽体制冷剂,室内机组通过布置在天花板上的回风口将空气吸入,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安装在室内各房间天花板中的风管 (道 )内,并通过出风口上的散流器向室内各房间输送空气。在风管 (道 )上设计有新风门和排风门,可以按一定比例置换空气,以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 17 / 59 图 1 风管式中央空调系统 优点 : 配 置简单,初始投资较小,可以引入新风,能够提高空气质量和人体舒适度。 缺点:安装难度大,空气输配系统所占用的建筑物空间较大,一般要求住宅要有较大的层高,还应考虑风管穿越墙体问题。而且它采用统一送风的方式,在没有变风量末端的情况下,难以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的空调负荷要求。 (2)冷 /热水机组 空调系统 空调房间内的热湿负荷全部由水负担的空调系统,称为冷 /热水式空调系统。冷 /热水式空调系统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或乙二醇溶液。 它基本工作过程是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 /热水,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在末端装置处冷 /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产生出冷 /热风,从而消除房间 空调冷 /热负荷。室外机组对冷 (热 )媒水进行制冷降温 (或加热升温 ),然后由水泵将降温后的冷媒 (热 )水输送到安装在室内的风机盘管机组中,由风机盘管机组采取就地回风的方式18 / 59 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室内空气处理的目的。 单独房间使用空调,其它房间风机盘管有冷热水管流过,也会产生能耗,现较流行采用电磁水阀来关闭水路,除去造价上的因素外,还会使局部水流速过高,产生噪声的问题该系统的室内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盘管 。目前风机盘管一般均可以调节其风机转速,从而调节送人室内的冷热量,因此可以满足各个房间不同需求,其节能性也较好。此外,它 的输配系统所占空间很小,因此一般不受住宅层高的限制。但此种系统一般难以引进新风,因此对于通常密闭的空调房间而言,其舒适性较差。 图 2 冷 /热水机组中央空调系统 优点 :可以满足各个房间不同需求,其节能性也较好。此外,它的输配系统所占空间很小,因此一般不受住宅层高的限制 缺点:此种系统一般难以引进新风,因此对于通常密闭的空调房间而言,其舒适性较差。 (3)空气 水式空调系统 19 / 59 空调房间内的热湿负荷由水和空气共同负担的空调系统,称为空气 水式空调系统。其典型的装置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气 水式空调系统是由风机盘管或诱导器对空调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而空调房间所需要的空气由集中式空调系统处理后,再由送风管送入各空调房间内。 图 3 空气 水式空调系统 工作原理:由空气和水共同承担室内冷、热湿负荷的系统。除了向室内送入处理后的空气,还在室内设有以水为介质的末端空气处理设备。全空气系统中为调节房间温度设 有末端设备,不能算 为空气 水系统。 空气 水式空调系统解决了冷 /热水式空调系统无法通风换气的困难,又克服了全空气系统要求风道面积比较大、占用建筑空间多的缺点。 (4)全水系统 20 / 59 全水系统:全部用水作为介质传递室内热负荷,冷负荷的系统。 分类:供热、供冷、即供冷又供热 组成:热源管道系统末端设备 末端装置散热方式:自然对流强迫对流 优点:输送能耗低,占空间小;适用灵活,调控方便,节省运行费用;各房间空气不串通,防止空气交叉污染,空气品质;占面积小。除冷、热源机房外,无其他机房。 缺点:比全空气系统维护量大;无加湿功能;新风,只能靠渗透或开窗,无组织通风;风机盘管的噪声;应用范围受限制:静音、空气品质高、湿度。 (5)制冷剂式空调系统 制冷剂式中央空调系统,简称 VRV 系统,它以制 冷剂为输送介质,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附件组成,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冷媒21 / 59 直接在风机盘管蒸发吸热进行制冷。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 /热负荷要求。 制冷剂式空调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但该系统控制复杂,对管道材质、制造工艺、现场焊接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且其初投资比较高。 图 4 制冷剂式空调系统 优点 :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 缺点:控制复杂,对管道材质、制造工艺、现场焊接等方面要求非常高,且其初投资比较高。 以上是按输送工作介质分类的空调系统,我做个总结的对比。 表 1 按输送工作介质分类的空调系统对比 2.按空气处理设备的情况分类 22 / 59 (1)集中式空调系统 集中式净化空调系统由空气初、中效过滤器与热湿处理设备组成空调箱,置于空调机房,并用管道与空调室进风口的静压箱及箱内的高效过滤器连接组成的系统。 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是典型的全空气、 定风量、低速、单风管系统。集中式空调系统是工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它广泛地应用于舒适性或工艺性的各类空调工程中。按照被处理空气的来源不同,主要有混合式和直流式系统。 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特点是空气处理设备和送、回风机等集中在空调机房内,通过送回风管道与被调节空气场所相连,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和分配;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有集中的冷源和热源,称为冷冻站和热交换站;其处理空气量大,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修和 管理,但机房占地积较大。 图 5 集中式空调系统 特点:全空气系统,热负荷由送入的 冷空气消耗掉 23 / 59 冷空气密度小,单位体积携带的冷 /热量小,相同的冷热量,需要的风量比较大,造成风道过粗过长, 机房处理过程复杂,虽然处理得比较完善,所占用的空间大,占用较多的建筑面积,而目前 房产价格高,所以要尽量减少所占空间 个别调节比较困难,集中式全风系统 ,送出去的状况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在变风量系统、分区空调,可以做一些区域的调整或者末端的微调,但是不能做到,像旅馆的房间入住率只有 30%的情况下,只开 30%,就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和个别调节的困难; (2)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又称为混合式空调系统,它是建立在集中式空调系统的 基础上,除有集中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设备处理部分空气外,还有分散在被调节房间的空气处理设备,对其室内空气进行就地处理,或对来自集中处理设备的空气再进行补充处理,如诱导器系统、风机盘管系统等。这种空调适用于空气调节房间较多,而且个房间空气参数要求单独调24 / 59 节的建筑物中。 图 6 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特点:全空气系统,热负荷由送入的冷空气消耗掉 、冷空气密度小,单位体积携带的冷 /热量小, 相同的冷热量,需要的风量比较大,造成风道过粗过长, 机房处理过程复杂,虽然处理得比较完善,所占用的空间大,占用较多的建筑面积,而目前房产价格高,所以要尽量减少所占空间 这种空调适用于空气调节房间较多,而且个房间空气参数要求单独调节的建筑物中。 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通常可以 称为中央空调系统。 (3)分散式系统 分散式空调 -每个房间都有各自的设备处理空气的空调。空调器可直接装在房间里或装在邻近房间里,就地处理空气。适用于面积小、房间分散、热湿负荷相差大的场合,如25 / 59 办公室、机房、家庭等。其设备可以是单台独立式空调相组,如窗式,分体式空调器等。也可以是由管 道集中给冷热水的风机盘管式空调器组成的系统,各房间按需要调节本室的温度。 特点:各房间工作班次和参数要求不同且面积较小;空调房间布置分散;工艺变更可能性较大或层高较低,且无集中冷源 以上是按空气处理设备的情况分类的空调系统,我做个总结的对比。 表 2 .按空气处理设备的情况分类的空调系统对比 扬州大学水利 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通空调课程设计 课 程: 暖 京鸿翔酒店暖通空调设计 题 目:南 26 / 59 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 业:建 班 级: 姓 名: 学 时 间: 2 目录 1. 设计任务 . - 1 - 设计题目 . - 1 - 27 / 59 设计目的 . - 1 - 设计要求 . - 1 - 原始资料 . - 1 - 设计任务 . - 2 - 2. 空 调 冷 、 热 、 湿 负 荷 的 计算 .28 / 59 . - 3 - 夏季空调室内冷负荷计算 . - 3 - 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 . - 3 - 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 - 3 - 渗透风耗冷量 . - 3 - 29 / 59 夏季新风冷负荷的计算 . - 3 - 最 小 新 风 量 的 确定 . - 3 - 新 风 冷 负 荷 的 计算 . - 4 - 夏 季 湿 负 荷 的 计算 . - 4 - 冬季空调室内热负荷计算 .30 / 59 . - 4 - 冬季新风热负荷的计算 . - 4 - 冬 季 湿 负 荷 的 计算 . - 4 - 各 房 间 冷 、 热 、 湿 负 荷 汇总 . - 5 - 空 调冷 热源设备 需要 提供的的 总供 冷量和总 供热量 . - 5 - 31 / 59 3. 空 调 方 案 、 冷 热 源 方 案 的 确定 . - 7 - 空 调 方 案 的 确定 . - 7 - 空调系统的分类、特点及适用场合 . - 7 - 本 工 程 空 调 系 统 形 式 的 确定 . - 8 - 新 风 系 统 的 功 能 与 划 分 及 房 间 新 风 供 给 方式 . - 8 - 32 / 59 新 风 系 统 的 功能 . - 8 - 新风系统的划分、处理设备形式及其位置 . - 8 - 各 房 间 新 风 供 给 方式 . - 8 - 室内气流分布方式的确定 . - 9 - 典 型 的 气 流 分 布 方 式 、 特 点 及 适 用 场合 . - 9 - 33 / 59 常 用 送 风 口 、 回 风口 . - 10 - 本 工 程 气 流 分 布 方 式 及 送 回 风 口 形 式 的 确定 . - 10 - 空 调 水 系 统 形 式 和 水 系 统 的 划分 . - 11 - 空 调 水 系 统 分 类 及 本 工 程 水 系 统 形 式 的 确定 . - 11 - 本 工 程 水 系 统 的 划分 . - 12 - 34 / 59 冷热源方案的比较及选择 . - 12 - 常 用 的 空 调 冷 热 源 的 组 合 形 式 及 其 特点 . - 12 - 本 工 程 空 调 冷 热 源 形 式 的 确定 . - 12 - 4. 空调风系统的设计计算 . - 13 - 空气 - 水 风 机 盘 管 空 调 系 统 的 设 计 计算 . - 13 - 35 / 59 风机 盘 管 的 选型 . - 13 - 新 风 机 组 的 选型 . - 13 - 室 内 气 流 分 布 计算 . - 14 - 送 风 口 的 布 置 及 尺 寸 的 确定 . - 14 - 回 风 口 的 布 置 及 尺 寸 的 确定 .36 / 59 . - 14 - 新 风 系 统 的 水 力 计算 . - 14 - 布 置 新 风 管 路 、 确 定 风 管 形状 . - 14 - 确 定 风 管 尺 寸 及 新 风 入 口 大小 . - 14 - 5.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 - 15 - 空 调 冷 热 水 系 统 的 水 力 计算 .37 / 59 . - 15 - 布置水管 . - 15 - 空调冷热水管管径的确定 . - 15 - 空 调 循 环 水 系 统 排 气 和 泄水 . - 15 - 空调冷凝水管管径的确定 . - 15 - 冷 热 源 机 房 的 设计 .38 / 59 . - 15 - 冷 水 机 组 和 热 交 换 器 台 数 的 确定 . - 15 - 空 调 循 环 水 泵 的 选择 . - 15 - 本工程空调水系统原理图 . - 15 - 6. 通 风 系 统 的 设计 . - 16 - 卫 生 间 排 风 量 的 计39 / 59 算 . - 16 - 卫 生 间 通 风 器 的 选择 . - 16 - 7.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案及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 . - 17 - 风 机 盘 管 的 局 部 调节 . - 17 - 变流量系统的运行调节 . - 18 - 40 / 59 8. 设 备 和 管 道 的 保温 . - 19 - 保温的目的 . - 19 - 确 定 需 要 保 温 的 设 备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