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一节绪论.ppt_第1页
儿科学第一节绪论.ppt_第2页
儿科学第一节绪论.ppt_第3页
儿科学第一节绪论.ppt_第4页
儿科学第一节绪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学绪论,儿科学的范围、任务和特点,1,主要内容,我国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学习儿科学的基本要求和要领,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前途。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国务院先后制定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因此儿科学以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宗旨,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以适应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第一章P1,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任务和特点,定义,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质量的综合医学科学,属临床医学科学。,1、儿科学的定位,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范畴中的二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自受精卵到青春期的儿童其研究范围涉及发育儿科学、临床儿科学和预防儿科学;并且,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学不断向更深入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展,同时不断派生出新的专业,2儿科学的专业化发展,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开创了围生儿科学、新生儿医学及青春期医学;针对儿童疾患器官和系统的不同,儿科学分化为呼吸消心血管、血液、泌尿、神经内分泌和遗传代谢等专业。儿科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派生出多亚专业,如急救医学、儿童保健学、预防儿科学儿童心理学儿童康复学、儿童环境医学等。创分化和派生出的新专业以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最具特色,其研究内容是其他临床科极少涉及的方面。然而,儿科学的分化发展趋势绝不是儿科学自身的分解终结,在学习和究儿科学某一分支学科和专业时,切不可忽略对儿科学基础和学科总体的潜心研究和关注。,儿科学定位,儿科学的定位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小儿外科学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其三级学科分支类似内科学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其特色,第一章绪论,(二)儿科学的任务,1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能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性能力,以保障儿童的体格生长、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2研究儿童时期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过制定,儿童疾病综合管理战略来进一步提高和维护儿童的健康水平。,3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成人疾病的的儿童期预防,包括加强围生期监护、先天性谢性疾病的筛查儿童期保健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4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尽可能地帮助患儿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5重视循证医学在儿科学中的应用,加强国内儿科领域严格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以有效地将规范化医疗与个体化医疗相结合对提高儿科的医疗质量及控制医疗费用发挥积极的作用。6加强儿科学专业队伍的建设,加强农村和社区儿科医师的专业培训,迅速培养儿科学各专业人才,14,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在体格、智力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生长发育水平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成年期疾病的早期干预等研究儿童中各种疾病患儿的康复可能性以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地帮助这些儿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第一节儿科学的任务和范围,15,儿科学的任务:,16,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第二节儿科学的基础和特点,二、儿科学的特点,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本原因在于儿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儿童。儿童有别于成人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成长性。,机体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其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适宜的康复治疗常可使患儿完全康复;并且不同儿童其年龄、性别和个体差异均非常大。,研究对象的特点自身防护能力弱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个体、性别、年龄差异均非常大,第一章绪论,因此,无论是对儿童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均不宜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下面从儿童年龄分期、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个方面来阐述,儿科学的主要特点。,(一)儿童年龄分期及其特点,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不应被人为地割裂认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心理活动和疾病特点等方面确实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规律性。,儿童年龄分为7个时期,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约40周.,胎儿期胚胎期(最初8周)(受精卵形成出生)胎儿期(第9周起到出生),第一章绪论,1胎儿期,特点是:依赖母体进行生长发育,孕母的健康对胎儿的存活和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母亲妊娠期间如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包括感染营养缺乏、心理创伤严重疾病、滥用药物和或烟酒、接触放射性物质及毒品等可能景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先天畸形生长发育障碍死胎、早产、流产等严重后果。,胎儿期的特点生理特点:依赖母体进行生长发育疾病特点:先天畸形、生长发育障碍死胎、早产、流产等,第一章绪论,保健:此期应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2、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满28天。,31,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出生至生后28天,2新生儿期,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在婴儿期内,但由于此期婴儿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均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非常高,因此将婴儿期中的这个特殊时期单独列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出生28天)婴儿期(出生满1周岁前)围生期:胎龄满28周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占70%,婴儿期,第一章绪论,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体重1000g,特点:生命最脆弱的时期,死亡率最高(包括死胎、死产,生后1周内死亡)。保健:重视优生优育,抓好围生期保健。,35,胎儿期FetalPeriod,从受孕到分娩共280天,孕28周至生后1周,围产期PerinatalPeriod,新生儿期的特点是:脱离母体独立生活,但其机体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力差;发病率(如早产、产伤、缺氧、先天畸形等)和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儿(第一周新生儿)最高保健:特别强调护理,如保温、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新生儿期的特点生理特点:适应环境、独立生活;功能不成熟疾病特点:先天畸形、早产、产伤、缺氧等,第一章绪论,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40,婴儿期YoungInfancy,生后至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特点:,生长发育迅速,与出生时比,身高在第一年增长50%,体重增长2倍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与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抗感染能力弱易发生各种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婴儿期的特点生理特点:生长发育迅速、营养需要量大、来自母体的抗体减少、自身免疫功能未成熟疾病特点:营养障碍性疾病、消化紊乱、感染性/传染性疾病,第一章绪论,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重视卫生习惯。,幼儿期,(1岁满3周岁前),第一章绪论,46,幼儿期Infancy,1至3岁,特点是:,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相对减缓;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开始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社会事物渐多、好奇心强、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对营养的需求量仍然相对较高,消化系统功能仍不完善,营养障碍性疾病多见;免疫功能仍未发育成熟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幼儿期的生理特点智力发育迅速,体格生长相对减缓活动范围扩大,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免疫功能仍未发育成熟。疾病特点:意外伤害发生率高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保健:仍以防病防事故为主,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51,学龄前期Preschoolage,3至6岁,学龄前期,(3岁6/7岁前),第一章绪论,5.学龄前期(preschoolage)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5学龄前期,特点是: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迅速求,求知欲、模仿性和可塑性强,但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意外伤害发生率高;免疫功能逐渐成熟,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和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学龄前期的特点生理特点:智能发育更加迅速体格生长发育稳步增长求知欲强、模仿性/可塑性强免疫功能逐渐成熟疾病特点:意外伤害发生率高;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等)增多,第一章绪论,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增强,识别危险能力不足。保健:注意营养,防病防意外仍为重点。,学龄期,(6/7岁青春期),第一章绪论,6.学龄期(schoolage):入小学至青春期前(女12岁,男13岁),60,学龄期SchoolAge,6岁至青春期开始,6学龄期,特点是:体格生长稳步增长,但相对较慢;认知能力逐渐完善,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时期;除生殖系统外其他系统发育接近成人;容易发生近视龋齿心理和行为障碍,免疫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学龄期的特点生理特点:认知能力逐渐完善;体格稳定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发育近成人疾病特点:近视、龋齿、心理和行为障碍等,第一章绪论,特点:体格生长稳步增长,器官发育(除生殖系统外)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为成熟。保健:足够营养和睡眠,防止近视和龋齿,注意坐、立、行姿势。避免思想过度紧张,防止精神、情绪和行为问题。,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间。(10-20岁),66,青春期Adolescence,男13至20岁女11至18岁,(个体相差24岁),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020岁,女童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童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大约可相差24岁,,女:11/1217/18男:13/1418/20,青春期,第一章绪论,特点是:,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第二性征和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明显;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不稳定容易发生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和心理行为障碍。,疾病特点:心理、精神和行为方面的问题保健:保证足够营养,加强体格锻炼,注意道德品质培养与生理卫生教育。,(二)基础医学特点,73,解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位置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生理生化: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免疫功能: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故预防重要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临床: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各年龄组临床表现也有特殊性。变化快,表达差,定位不明确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胸围生长速度,病理特点婴幼儿时期肺炎多为支气管肺炎婴儿缺乏VitD发生佝偻病,第一章绪论,心理和行为特点儿童时期是心理和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与体格生长一样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发育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年龄特点。,例如儿童社会行为发展龄特点为:23月龄以笑、停止啼哭、眼神和发音来表示认识父母;34月龄开始出现社会反应大笑;78月龄开始出现认生,对发声的玩具感兴趣;912月龄是认生的高峰期;1215月龄时喜欢玩变法躲猫猫游戏;18月龄时逐渐具有自我控制能力;2岁时不再认生;3岁后可与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因此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条件,给予耐心的引导和正确的教养,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三)临床方面特点,(三)临床方面特点,1疾病种类先心冠心急性淋粒细胞。新生儿先天遗传、围生期,婴幼儿感染性疾病2临床表现年龄愈小愈不典型,起病急、变化快、症状重、受累系统多。年幼体弱反应差,体温不升、不哭、纳呆、表情淡漠3诊断家长陈述病史,病情变化快,定位症状和体征不明确病种和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全面体格检查儿童发病的年龄,季节流行病学史家族史、个人史和预防接种史等,临床医学方面的特点诊断特点定位症状和体征不明确病情变化快病种和临床表现与成人不同,第一章绪论,4治疗,综合治疗,对主要疾病的治疗,对各类并发症的治疗,有时并发症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不仅要进行临床的药物治疗,还要重视护理和支持疗法。小儿的药物剂量必须按体重或体表面积仔细计算,并且要重视适当的液体出入量和液体疗法。,治疗:用药注意年龄特点;注意处理主要疾病的同时要及时处理并发症和并存症;细致的护理和注意一般支持疗法,临床医学方面的特点治疗特点病情迅速加重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治疗讲究全面性早期治疗、对因治疗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第一章绪论,5预后儿童疾病往往来势凶猛,但是如能及时处理,度过危重期后,恢复也较快,且较少转成慢性或留下后遗症。因此,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特别重要,适时正确的处理不仅有助于患儿的转危为安,也有益于病情的转归预后。,临床医学方面的特点预防特点围生期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计划免疫儿童常见“四病”的防治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进行,成人疾病或老年性疾病,第三节我国儿科学的发展和展望,(自学),我国儿科学发展历史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小儿医”孙思邈(581682)备急千金要方钱乙(10321113)小儿药证直诀,第一章绪论,儿科学发展历史19世纪下半叶开始设立儿科病房及门诊1937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1938年中华医学杂志有儿科专号1947年召开第二届全国儿科大会1943年,我国现代儿科学的奠基人诸福棠教授主编的实用儿科学首版问世。,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疫苗的接种和儿童“四病”的防治。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得到及时的诊治。危害婴幼儿健康的常见病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简称“四病”,配方奶粉和代乳制品的研究和提供、预防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成功和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我国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地下降。自1990年以来,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约二分之一,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水平显著改善,自19世纪至20世纪末,儿科学的重大贡献主要在于有效地防治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方面,两者为当时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多种传染病疫苗的研制成功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近年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代乳食品和配方乳的研究城乡各地建立和完善了儿科的医疗机构儿童保健机构以及各种形式的托幼机构,99,我国婴儿死亡率(),我国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101,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二、我国儿科学展望,1、我国儿科学面临的问题感染性和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与20世纪比较,发病率和严重性已经明显降低;并且在某些发达地区,急性传染病和严重营养不良已经少见;,目前主要问题有:,肺炎,腹泻,营养不良依然是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儿童健康水平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十分显著,农村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倍,边远地区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沿海地区的4倍;儿童出生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恶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的流行日趋严重;儿童睡眠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2我国儿科学的展望儿科学的任务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童保健的临床服务应该由大城市逐渐諸及到中小城市社区和乡镇,以保证全社会儿童体格生长心理健康、智能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医学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给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重大突破;生物药学的研究成果已为儿科某些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前所未有的效果:,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具有高潜力、创新型的人才有爱心、耐心、细心的医师,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学习儿科学的基本要求和要领:,一,基本要求1992年WHO五星级医师卫生保健提供者(根据患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总体需要,提供卫生服务)医疗决策者(从伦理新技术经费等多方面选择最优诊疗方案)健康教育者(不仅会诊疗疾病而且能主动有效地承担健康教育任务)社区领导者(参与社区保健决策)服务管理者(协同卫生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卫生保健,,在学习儿科学时应掌握以下基本要求:,1、儿童是社会中最为弱势的群体,而儿童健康对家庭乃至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