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学4上课.ppt_第1页
管理会计学4上课.ppt_第2页
管理会计学4上课.ppt_第3页
管理会计学4上课.ppt_第4页
管理会计学4上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会计学,哈工大管理学院会计系周振华,第四章预测分析,预测分析概述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第一节预测分析概述,经济预测及其分类经济预测一般程序,经济预测及其分类,经济预测:根据已知历史资料和现有经济条件,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有目的的预计和推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水平的过程。经济预测分类,经济预测,宏观经济预测,微观经济预测,非财务预测,财务预测,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预测,中观经济预测,经济预测一般程序,确定预测目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预测(历史)资料。选定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确定预测误差。进行实际预测。评价预测结果,修正预测误差,提交预测报告。,确定预测目标,输入,收集信息资料整理信息资料分析信息资料,选定预测方法确定预测模型估计预测误差,处理,输出,获得预测结果提出预测报告,反馈,图4-1经济预测一般程序,第二节销售预测,销售预测的概念与意义定量分析法,销售预测的概念与意义,销售预测:根据历史的销售资料与市场需求的变化,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状态及其变动趋势。销售预测的意义:销售预测是企业经营预测的前提销售预测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定性分析法,判断分析法,推销人员意见综合法,经理人员综合判断法,专家判断法,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定量分析法,销售预测,趋势预测法,因果预测法,指数平滑法,加权平均法,时间序列回归法,一元线性回归法,二元线性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二次曲线回归法,产品市场寿命周期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个产品从开始投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为止的整个时期.它是消费者从接受、认同到拒绝产品的全过程.典型的产品寿命周期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1)投入期。又称介绍期,是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阶段。产品刚刚问世,尚未被消费者和经销商所了解和接受,销售量增长缓慢,销售增长率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促销费用大,利润低,甚至亏损。(2)成长期。是产品被广大消费者和经销商接受,销售量迅速增长的阶段。产品基本定型,生产稳定,批量增大,成本逐渐下降,利润大幅度提高,并达到最高峰。(3)成熟期。是产品销售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时销售量达到顶峰,销售增长迅速减慢,利润稳定或下降。(4)衰退期。指产品已经陈旧老化,开始被淘汰。销售量和利润都迅速下降,销售增长率呈现负值,价格下跌。,趋势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将过去的历史资料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成一个时间数列,根据时间数列随时间而发生的趋势来进行预测。趋势预测法可以分为: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时间序列回归法,加权平均法的概念,加权平均法:在掌握全部N个资料的基础上,按近大远小的原则确定各期的权数并计算加权平均销量的一种方法。加权平均法的公式:权数Wt必须满足WtWt(t1,2,3,n1)的条件。(按近大远小的原则)确定权数Wt的方法有自然权数法和饱和权数法,预测销售量(),自然权数法,自然权数法:要求按自然数1,2,n的顺序确定权数,即令W1,W22,Wnn。,预测销售量(,),饱和权数法,饱和权数法:要求各期权数之和为1,即令Wt=1。如当m3时,可令1=0.2,W2=0.3,W3=0.5,依此类推。,预测销售量(,),例4-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2008年112月份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按自然权数加权平均法、饱和权数加权平均法来预测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实际销售量资料单位:吨,表41,解:(l)自然权数加权平均法:,1001+1202+1303+1604+1905+2306+2607+3008+2809+29010+30011+32012,=,20480(吨),78,来年l月的预测销售量,262.56(吨),(2)饱和权数加权平均法:,m时,可令1=0.2,W2=0.3,W3=0.5来年l月的预测销售量2900.2+3000.3+3200.5308(吨),指数平滑法,指数平滑法:是指在综合考虑前1期预测销售量和前1期实际销售量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和(1平滑指数)为权数,来确定未来预测销售量的一种特殊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计算公式:预测销售量()平滑指数前1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前1期预测销售量Qt-1+(1-)Qt-1:前1期实际销售量;表示平滑指数,属于经验数据,取值范围通常在03一07之间。,前1期预测销售量,例:已知2008年12月实际销售量为320吨,假设2008年12月的预测销售量为283.8吨。要求计算2009年l月的预测销售量。设.2009年l月的预测销售量0.4320+(1-0.4)283.8=298.3(吨),例4-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2008年112月份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实际销售量资料单位:吨设.,2008年1月预测销售量110吨。要求: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09年1月份的销售量。已知前一期(2008年12月)的实际销售量为320吨,但不知道前一期的预测销售量。告诉了2008年1月预测销售量110吨,如何计算前一期(2008年12月)的预测销售量?,平滑指数法计算表,(10.4),来年l月的预测销售量0.4320+(1-0.4)283.8=298.3(吨),时间序列回归法,时间序列回归法的概念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基本公式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举例,时间序列回归法的概念和公式,时间序列回归法:是指通过分析一段时期内销售量(Q)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来建立回归模型并据此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时间序列回归法的基本公式:预测模型为:Qabt回归系数a、b的计算公式为:,a=,b=,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利用修正的时间自变量T计算回归系数的方法称为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1)判断n的奇偶性,确定修正的T值如果n为奇数,修正的T值确定表,如果n为偶数,修正的T值确定表,(2)列表计算n、,(3)利用公式,计算回归系数a、b,a=,b=,(5)确定预测期的T值,代入上式计算预测销售量。,(4)建立回归模型abT,例4-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2008年112月份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实际销售量资料单位:吨要求:按表所示资料,要求用修正的时间序列回归法预测2009年1月及2月的销售量。,修正的直线回归法计算表,a=,=,=223.33,b=,=,=10.70,则=223.33+10.70T,明年1月的T值为13(11+2),月的T值为15(13+2)=223.33+10.7013=362.43(吨)=223.33+10.7015=383.83(吨),TQ,T2,因果预测法,因果预测法:是指根据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的相关关系(函数关系),按预测因素(即非时间自变量)的未来变动趋势来推测预测对象(即因变量)未来水平的一类相关预测方法。一元线性回归法、二元线性回归法、二次曲线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二元线性回归法,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是分析一个因变量与两个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时的一种预测方法。基本公式为:yab1x1b2x2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值原理,可求得三个标准方程式:,b1,b2,a,例9:某企业近六年来所发生的加工费收入与机器工作小时、直接人工小时具有相互关系,运用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预测当年机器工作小时计划为16万机时,直接人工小时为32万工时的加工费收入,其历史数据资料如表。,表历史数据资料,表二元线性回归预测计算表,解:设:y代表加工费收入(因变量);x1代表机器工作小时(第一自变量);x2代表直接人工小时(第二自变量);a、b1、b2代表回归系数。编制二元线性回归预测计算表,如表所示。,将上表有关数据代入公式,求解回归系数,确定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b1,b2,a,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7490.3725x10.4682x2,进行预测:将该企业2010年机器工作小时和直接人工小时计划数代入上述二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预测2010年的加工费收入为:Y20100.7490.3725160.46823221.6914(万元),二次曲线回归法,较常用的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如下:yabxcx式中:y表示因变量;x表示自变量;a、b、c表示回归系数。y=na+bx+cxxy=ax+bx+cxxy=ax+bx+cx4,例10:某企业2009年15月份销售量与广告宣传费资料如表所示,销售量与广告宣传费保持二次曲线回归相关关系,要求预测2009年6月份当广告宣传费为6万元时的销售量。,表销售量与广告宣传费资料,编制二次曲线回归预测计算表,如表所示。,表二次曲线回归预测计算表,将上表有关数据代入方程组,求解a、b、c。,解得:a0b1.7429c0.1429则预测方程为:.7429x0.1429x2,进行预测:该厂2009年月预计广告宣传费为万元,则销售量为:1.742960.14296215.6018(万元),第三节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概念成本预测的方法因素预测法的思想成本预测过程,成本预测的概念,成本预测:是指根据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现实条件,参考其他资料,利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推测与估算。企业总成本预测、单位成本预测、品种成本预测、职能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方法,趋势预测因果预测因素预测法:是通过逐一地分析和分解预测目标的各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对目标值的影响额与影响率的大小,预测目标值的未来水平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因素预测法(因素分析法)可以在成本预测、利润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中运用。,因素预测法的思想,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连环替代法,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加或减关系。Y=A+BA、B可为绝对数,A、B也可为相对数。有2个观点:局部单位成本降低额等于整体单位成本降低额表现为单位产品成本(作为一个研究的“整体”)由单位材料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单位制造费用等几个部分组成;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成本+单位人工成本+单位制造费用局部单位成本降低率乘以局部的比重等于整体单位成本降低率预计单位成本降低率(作为一个研究的“整体”)由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人工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制造费用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几个部分组成。预计单位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人工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制造费用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预计单位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相应比重+单位人工成本降低率*相应比重+单位制造费用降低率*相应比重,例4-11:某产品其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件,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30%,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14.5%。试求(1)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元;(2)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多少元,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单位材料成本?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多少元?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元?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多少%?,基期单位材料成本为30元,基期单位加工成本为70元,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为14.5%,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85.5%,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30%,单位加工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70%,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4.35元,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件,例4-11:某产品其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件,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30%,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14.5%。试求(1)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元;(2)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多少元,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26.65元,例4-11:某产品其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件,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30%,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14.5%。试求(1)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元;(2)单位产品成本低了多少元,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元=基期单位材料产品成本*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单位材料成本降低%=100*30%*14.5%=4.35元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多少元=基期单位材料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多少元=30-4.35=26.65元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14.5%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100%-14.5%=85.5%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多少元=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多少元=4.35元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了多少元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单位材料成本降低%=30%*14.5%=4.35%,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下面有六个关系式: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额单位材料成本额单位材料成本降低额单位材料成本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公式为局部(单位材料成本)的降低率与降低额的关系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公式为整体(单位成本)的降低率与降低额的关系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单位材料成本降低额(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公式为局部(单位材料成本)的降低率、降低额与整体(单位成本)的降低率、降低额的关系;,连环替代法,Y=AB连环替代法主要是乘除关系,要靠分解来解决。连环替代法的核心要确定各因素的影响顺序,而各因素的影响顺序又取决于行业惯例。A、B可为绝对数,A、B也可为相对数。例4-12:Y受A、B两个因素的影响,(1)先假定A不变B的影响=A0*B=100*(300-200)=10000A的影响=A*B1=(200-100)*300=30000(2)若先假定B不变A的影响=A*B0=(200-100)*200=20000B的影响=A1*B=200*(200-100)=20000连环替代法的核心要确定各因素的影响顺序,而各因素的影响顺序又取决于行业惯例。,成本预测过程,因素分析法下成本预测的基本公式:预测期成本=预测期销量基期单位成本(1-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预测期销量:由销售预测可以得知。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基期单位材料成本+基期单位工资成本+基期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基期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基期单位废品损失如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如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根据成本的组成项目,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可由五个部分组成(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工资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废品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材料平均单价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整体与局部,连环替代法,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材料单位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材料平均单价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单位材料消耗定额*单位平均材料价格假设材料消耗定额先降低,材料平均单价后降低材料消耗定额为A;材料平均单价为B(降低为正;提高为负)A0为基期材料消耗定额,定义为1;A=A1-A0为材料消耗定额降低了%;A1=A0+A为预测期材料消耗定额,即为(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消耗定额降低到%;B0为基期材料单价,定义为1;B=B1-B0为材料平均单价降低了%;B1=B0+B为预期材料单价,即为(1-材料单价降低%),材料平均单价降低到%;运用连环替代法得到:单位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A*B0=A=材料消耗定额降低(了)%单价平均材料价格降低而形成的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A1*B=(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了)%)*材料平均单价降低(了)%,Y=AB连环替代法,Y=A+B整体与局部材料单位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单位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A*B0*单位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材料消耗定额降低%单位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材料单价平均价格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A1*B*单位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平均单价降低%单位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例4-13(A、B为相对数)某单位产品成本为100元/件,单位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30%。材料的消耗定额下降10%,单价下降5%。试求(1)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和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2)材料的消耗定额下降和单价下降分别使单位成本的降低率和降低额?,(1)单位材料成本降低率和单位材料成本下降到%。单位材料成本降低到%=A1B1=(1-定额下降%)(1-单价下降%)(1-10%)(1-5%)=85.5%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了%=1-A1B1=1-(1-定额下降%)(1-单价下降%)=1-(1-10%)(1-5%)=14.5%(2)材料的消耗定额降低和单价降低分别使单位成本的降低率和降低额?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10%*30%=3%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单位产品成本*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00*3%=3元材料平均单价降低使成本降低率=(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平均单价降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1-10%)*5%*30%=1.35%材料平均单价降低使成本降低额=单位产品成本*材料单价平均降低使成本降低率=100*1.35%=1.35元,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材料平均单价降低使成本降低率=(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材料平均单价降低%材料成本占产品成本%工资支出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工资支出占产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变动,产销量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固定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变动性制造费用增长变动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废品率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废品损失降低%废品损失占产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产销量同时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固定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上面也由两个因素组成,一个因素是生产(产销量)增加因素;另一个因素就是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可以采用连环替代法分解。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变动,产销量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产销量增长导致单位固定成本的下降)=(1-)固定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单独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1+固定性制造费用增加%,1+生产增加%,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的两种形式,成本项目形式(6个项目):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单位材料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燃料和动力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工资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单位废品成本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成本影响因素形式(8个因素):单位产品成本预计降低率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材料平均单价降低使成本降低率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燃料和动力平均单价降低使成本降低率工资支出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变动性制造费用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废品率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例4-10:某企业基期生产某产品1000件,计划期预计生产1200件,按基期平均单位成本500元计算,总成本为600000元,其成本项目结构和计划期预计变动因素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成本项目结构的有关资料,计划期预计变动因素的有关资料,解:各因素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测算如下:(1)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8%55%=4.4%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材料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4.4%26400元(2)材料平均单价提高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8%)(-5%)55%=-2.53%材料平均单价提高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材料平均单价提高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2.53%)-15180元(3)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5%5%=0.25%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燃料和动力消耗定额降低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0.25%1500元,(4)燃料和动力平均单价提高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5%)(-2%)5%=-0.1%燃料和动力平均单价提高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燃料和动力平均单价提高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0.1%)-600元(5)工资支出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15%=0.66%工资支出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工资支出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0.66%3960元,(6)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固定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1-)12%2%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不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2%12000元(7)变动性制造费用增加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变动性制造费用增长变动性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4%)8%-0.32%变动性制造费用增加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变动性制造费用增加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0.32%)-1920元,(8)废品率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3%5%=0.15%废品率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额=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废品率变动而形成的成本降低率=12005000.15%900元,预计成本降低率=(4.4%-2.53%)+(0.25%-0.1%)+0.66%+2%-0.32%+0.15%=4.51%计划期预测总成本=(计划期产量基期单位平均成本)(1-预计成本降低率)=1200500(1-4.51%)572,940元总成本降低额=12005004.51%27,060元=(26400-15180)+(1500-600)+3960+12000-1920+900=27,060元,利润预测,利润预测:分析影响利润因素,以及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利润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作出合理的估计和推测。预测方法趋势预测因果预测CVP分析法因素预测法,例4-11:某企业基期资料如下,预测期有关资料如下:,要求:假设销售量与产量相等,即产销一致。用CVP分析法计算基期与预测期的利润.,利润的几个影响因素,销量与销售品种结构成本变动单价的影响,销量与销售品种结构,假设销售量变动,即销售量由基期变为预测期销售量;而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单价都保持不变,仍为基期数据。单品种产销对利润的影响多品种产销对利润的影响,单品种产销对利润的影响,由于增产增销而增加销售收入而增加的利润由于增加销售收入而增加的利润预计产量增加数基期单价基期销售利润率=预计产量增加数基期单位产品利润由于增产增销(产销量增长)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而增加的利润(由于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预计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预计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基期单位产品成本预计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由于增产增销对单位成本的影响而增加的利润预计产量预计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预计产量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基期产量*(1+产量增长率)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基期产量产量增长率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预计产量增加数基期单位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由于增产增销使利润增加数合计由于增产增销使利润增加数由于增加销售收入而增加的利润由于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例12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售价100元/件,基期单位成本为60元/件,其中固定成本占20%,基期销售利润率40%,基期产量10000件。企业通过挖掘生产潜力是产量增长25%,要求:计算由于增产增销使利润增加数。由于增产增销增加销售收入而直接增加的利润1000025%10040%100000(元)预计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1)20%4%预计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604%2.4(元)由于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10000(1+25%)2.430000(元)由于增产增销使利润增加数100000+30000130000(元),多品种产销对利润的影响,销售利润=(各种产品销售利润)=(各产品销售收入各产品销售利润率)=(总销售收入销售品种结构Bi各产品销售利润率)=总销售收入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由于增产增销使利润增加数预测期总销售收入预测期加权平均利润率基期实际总销售收入基期实际加权平均利润率假设:多品种销售量的变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单纯销量变动因素(总销售收入因素)销售品种结构变动因素。(加权平均利润率因素),定义:基期修正是是一种假设状态,指销售品种结构采用基期的销售品种结构,而销售收入总额是采用预测期的。基期实际加权平均利润率=(40%50%+20%50%)=30%基期修正加权平均利润率=(40%50%+20%50%)=30%预测期实际加权平均利润率=(40%60%+20%40%)=32%基期实际总销售收入=2000000基期修正总销售收入=2500000预测期总销售收入=2500000,单纯销量变动使利润增加=(预测期总销售收入-基期实际总销售收入)基期实际加权平均利润率(25000002000000)30%150000元销售品种结构变动使利润增加=预测期总销售收入(预测期实际加权平均利润率-基期实际加权平均利润率)2500000(32%-30%)=50000元产销量增长导致单位固定成本的下降而形成的利润增加=基期产销量(1+产销量变动率)基期单位成本(1-)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10000(1+50%)60(1-1/1+50%)20%=60000(元)产销量增长导致企业利润合计增加=150000+50000+60000=260000元,基期修正总销售收入,基期修正加权平均利润率,成本变动使利润增加,前提:产销量为预测期产销量,成本由基期变为预测期成本(单位变动成本b由基期变为预测期,固定成本总额a由基期变为预测期),单价仍保持基期的数据而不变。固定成本总额变动使利润降低=预测期产销量基期单位成本固定性费用增加%(1+产销量增长%)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基期产销量(1+产销量变动率)基期单位成本固定性费用增加%(1+产销量增长%)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基期产销量基期单位成本固定性费用增加%单位成本中固定成本所占%(100006020%+200004025%)10%3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提高使利润降低=预测期产销量基期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提高率基期产销量(1+产销量提高%)基期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提高率基期产销量(1+产销量提高%)基期单位成本单位成本中变动成本所占%单位变动成本提高率甲产品:15000485%=36000(元)乙产品:20000302%=12000元共48000(元),单价的影响,假设:产销量,单位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总额a也是预测期数据,单价由基期单价变化为预测期单价补充:乙产品为等级品,基期实际平均单价=(基期等级品单价基期等级品结构)=50基期修正平均单价=(基期等级品单价预测期等级品结构)=55预测期平均单价=(预测期等级品单价预测期等级品结构)=60,单价影响利润增加=预测期产销量预测期平均单价预测期产销量基期实际平均单价质量等级变动使利润增加=预测产销量(基期修正平均单价基期实际平均单价)预测产销量()20000(55-50)=100000元单价变动使利润增加=预测期产销量(预测期平均单价基期修正平均单价)=预测期产销量()=20000(60-55)=100000元,多品种产销情况下影响利润的几个因素,单纯销量变动使利润增加150000元销售品种结构变动使利润增加50000元产销量增长导致单位固定成本的下降而形成的利润增加6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变动使利润降低3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提高使利润降低48000元质量等级变动使利润增加100000元单价变动使利润增加100000元七个因素是利润合计增加:15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