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概况范文.doc_第1页
武汉市概况范文.doc_第2页
武汉市概况范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概况范文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和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中地区最大城市和内外贸商埠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重镇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700多万坐落于江汉平原长江、汉水在此交汇在地理上将武汉划分为长江以南的武昌及长江以北的汉口和汉阳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故武汉又称“江城”先民楚人创造的灿烂的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的人们使武汉人的性格表现得热情而刚烈浪漫而奔放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汉口在三镇中历史最短而发展最快汉口原叫江夏因发源于陕西的汉水是当时交通便利的水道陕西商人乘船沿汉水而下至江夏做生意开始把江夏改称汉口即汉水的出口 武汉历史悠久根据离城区5公里的黄陂滠口杨家湾发现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的考古结论早在3500年前此处已进入人类文明社会武汉先秦时属楚国地秦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三国时隔江分为江夏、汉阳两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夏口厅1926年汉口、武昌两县改市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来后三镇统建武汉市 古代从武汉循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东汉时期蔡邕便发现其“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坂下接江湖”的优越地理条件认为是“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理想市场至宋代武昌已有“市邑雄富”的美誉至明末清初汉口就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康熙年间三镇已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得中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1860年代后汉口开埠江海直航;随后京汉、粤汉铁路的铺设更使武汉四通八达1949年以来长江大桥和江汉一桥、二桥及汉水铁路桥的竣工以及空中航线的开辟武汉交通运输进入新的时代1990年后武汉港新客运站、新火车站的投入使用天河国际机场、长江公路桥和江汉三桥的开通武汉成为华中第一大交通港站今天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联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成为新时代的华中重镇 武汉美称“江城”源于唐朝大诗人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这一称呼也是由于武汉的发展与长江、汉水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沿江九大城市中唯独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改革开放使武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人引以自豪的千古名楼黄鹤楼自然风光旖旎的东湖享有盛誉的归元禅寺继续张开双臂喜欢四方佳宾更有许多好听、好看、好玩的新景点、新景观如白鳍豚馆、野生动物园、赤壁大战全景画馆及改造后的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山大道商业街都等待着您的投入恭候着您的光临欢迎您来江城领略都市不同的风光 参观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在此可追溯黄鹤楼的历史聆听有关的神话传说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面对黄鹤楼吟咏的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并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