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9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 / 89 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 “ 仁 ” 、 “ 礼 ” 和 “ 德治 ” 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 “ 六经 ” 。 附 孔子的重要 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 孟子的重要言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的 主张:人性恶,通过学 “ 礼 ” 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 荀子的重要言论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3 / 89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 二程 ” 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 “ 仁 ” 。 朱熹的主要 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致良知;知行合一 4 / 89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 “ 离经叛道 ” 观点:反对 “ 圣人 ” ;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 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 “ 天下之法 ” 取代 “ 一家 之法 ”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 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5 / 89 汉有 “ 蔡侯纸 ” ;指南针 战国名 “ 司南 ” ,宋时用于航海;火药 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刚经是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2、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印刷 文化发展、思想解放, 火药 资 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指南针 新船路、世界市场 =总之,使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 小篆 隶书 楷书行书,总趋势由繁到简。 2、中国书画 书法家:东晋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中国画的分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 6 / 89 三、文学成就 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的三百多首诗,分风、雅、颂三部分,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儒家经典。 楚辞:屈原是代表人,离骚是代表作、浪漫主义源头。 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反映大一统景象。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唐诗:社会繁荣、对外开放、科举考试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代表人物有李、杜、白等。 宋词:有柳永、李清照等为代表的婉约派,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豪放派。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小说: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出现了四大名著以及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等。 7 / 89 四、京剧的产生与发展: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来徽剧与汉调融合,形成京剧。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新思潮的萌发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编译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海国图志,成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2、魏源与海国图志: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的思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 二、维新思想 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助孔子宣传变法,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其思想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8 / 89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反对因循守旧。 严复:翻译天演论,根据进化论宣传变法。 2、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推动了变法运动的进行,促进了思想解放。 三、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内容: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宣传 “ 民主科学 ”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发表文学革命论。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实行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的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白话文。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把反封建与白话文结合起来。 9 / 89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言论:陈独秀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孔教与共和 ?存其一必废其一 2、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马克思主义传 播。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前: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五四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宣传;与胡适的 “ 问题与主义 ” 之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思想解放,工人运动,中共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 10 / 89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旧三民主义 基本内容:民族主义 “ 驱除 鞑虏,恢复中华 ” ,即民族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民权主义 “ 创立民国 ” ,即通过政治革命,推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 平均地权 ” ,即社会革命,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地价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历史作用:指导了辛亥革命的进行,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君主专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三民主义 “ 新 ” 的表现:明确提出反帝目标;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节制资本等。 历史作用: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11 / 89 起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二、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的论著及思想主张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论著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论著有:新民主主义论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论著有: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是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利于民主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取得了独立,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内容: 12 / 89 方法一:按重大活动的顺序来掌握,它包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十二大的内容、南方谈话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判断实践的标准是 “ 三个有利于 ” ,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方法二:按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 这个核心问题来掌握。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实践的标准是 “ 三个有利于 ” : 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 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13 / 89 想。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中国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专题五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主要成就: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东方红一号 ” 发射成功,我国成为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获 “ 两弹一星功勋 ” 的有: 邓稼先、钱学森。 2、载人航天: XX年 “ 神舟 ” 五号飞船载着杨利伟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XX年 “ 神舟 ” 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升上太空。 3、杂交水稻: 1973 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注意几项重大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 14 / 89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普罗塔戈拉: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肯定了人的价值。 2、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 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特拉克提出以 “ 人的学问 ” 代替 “ 神的学问 ” ,被称为 “ 人文主义之父 ” ,著歌集。 2、马丁 路德的核心主张:信仰得救。 3、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人的本性,等。 三、启蒙运动 15 / 89 1、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反对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三权分立。 伏尔泰:代表作哲学通信,反对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反对专制,提倡天赋人权,主张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康德:倡导思想自由。 附 重要言论:孟德斯鸠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伏尔泰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卢梭 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康德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 展:维护人的权利。 3、启蒙运动的社会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影响了法国大16 / 89 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联邦政府的建立、中国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的建立所作的贡献 伽利略: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开创了以实验为根据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形成。 2、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说明,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科学摆脱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进入全面繁荣时代。 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 论 17 / 89 主要观点: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意义:促进了生物学的发展;打击了神创说,促进了思想解放; “ 适者生存 ” 成为殖民扩张的借口,也推动了中国维新运动的开展。 三、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蒸汽机的发明: 18 世纪 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电 气技术的应用: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爱迪生发明了许多家用电器;人类进入 “ 电气时代 ” 。 2、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18 / 89 三、相对论与量子论 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意义 内容: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与空间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是弯曲的。 意义:提示了 时间与空间的本质,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一场革命。 2、量子论的提出与发展 提出:德国普朗克。 发展:爱因斯坦用量子论解释光电效应;后来量子力学建立。 四、现代信息技术 1、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电子计算机: 1946 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19 / 89 电路四个阶段。 网络技术: 20世纪 60年代美国出现互联网, 90年代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引起了人类生产、生活和学习的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但易于引发垃圾信息泛滥,网络犯罪出现,青少年沉迷网络等不利影响。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 19世纪的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代表作有: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 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列夫 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等。 20 / 89 2、 20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法国罗曼 罗兰约翰 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苏联文学: “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 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 “ 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 。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 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 印象,荷兰 “ 扑向太阳的画家 ” 凡高是 “ 现代绘画之父 ” ,绘有向日葵。 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1 / 89 1、电影的出现: 19世纪末法 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20世纪 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 百家争鸣 ”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 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 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22 / 89 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 “ 百家争鸣 ” 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 “ 士 ”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 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 “ 百家争鸣 ” 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23 / 89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 “ 仁 ” ;主 张“ 礼 ” ,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 以德治民 ” 。 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 “ 仁政 ” 、 “ 民贵君轻 ” 、 “ 政在得民 ” ,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 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 “ 天人感应 ” , “ 君权神授 ” 。还提出 “ 三纲五常 ”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24 / 89 和发展了 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 理 ”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 气 ” 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 “ 天理 ” 和 “ 人欲 ” 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 “ 存天理,灭人欲 ”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 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明朝:李贽是明后期 “ 异端 ” 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 万世之至论 ” ,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 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 “ 法治 ” 反对 “ 人治 ”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 “ 经世致用 ” 的实际学问。25 / 89 著天 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 “ 实学 ” 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 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 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26 / 89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知识总结 西方 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 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孔 子 27 / 89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 三家一创 ;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政治学说: A、 仁 B 、 礼 C 、 为政以德 哲学观点: 敬 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所 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28 / 89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哲学思想: A、 道 是万物的本源, 天法道,道法自然 。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政治学说: 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9 / 89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孟子的思想 A 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 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 他被称为 亚圣 2、荀子 30 / 89 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B 、性恶论 C 政治思想: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 兼爱 非攻 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31 / 89 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 不相胜 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2 / 89 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汉初的黄老之学 33 / 89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黄帝的学说:治身 老子的学说:治国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 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34 / 89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 三教合一 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35 / 89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内容: 理 是世界的本原。 理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把握 理 的方法 格物致知 。 存天理,灭人欲 历史地位: 宋朝被斥为 伪学 。 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内容: 36 / 89 陆九渊: 心即理也 通过 发明本心 以求理 王阳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 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37 / 89 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 工、商、皆民生之本 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38 / 89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实践 天文学 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 1000 多年;地动仪早 1700 多年 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元:郭守敬:简仪早 300 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数学: 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39 / 89 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 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早 1000年 四大农书: 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医学: 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 医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 五禽戏 40 / 89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13 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14 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1 / 89 4、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13 世纪:传入欧洲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 2 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42 / 89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画、年画等 43 / 89 三、文学 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 )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44 / 89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 三言二拍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 4、清代:京剧 必修三复习提纲 (2)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一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45 / 89 单元主题:西学东渐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 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46 / 89 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 三家一创 ;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政治学说: A、 仁 B 、 礼 C 、 为政以德 哲学观点: 敬鬼神而远之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47 / 89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哲学思想: A、 道 是万物的本源, 天法道,道法自然 。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政治学说: 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8 / 89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 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 下士、招揽人才 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孟子的思想 A 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 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 他被称为 亚圣 49 / 89 2、荀子 荀子的思想: A 天行有常 、 制天命而用之 B 、性恶论 C 政治思想: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 兼爱 非攻 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50 / 89 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人 不相胜 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51 / 89 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汉初的黄老之学 52 / 89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黄帝的学说:治身 老子的学说:治国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大一统 ; 53 / 89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学 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 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 三教合一 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 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54 / 89 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内容: 理 是世界的本原。 理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把握 理 的方法 格物致知 。 存天理,灭人欲 历史地位: 宋朝被斥为 伪学 。 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2、陆王心学 内容: 陆九渊: 心即理也 通过 发明本心 以求理 55 / 89 王阳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五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旧; 商品经济冲击下 人们竞相逐利; 56 / 89 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 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经世致用思想: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振兴工商; 工、商、皆民生之本 君主专制的批判: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57 / 89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六 中国古代的科 技思想和实践 天文学 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 1000 多年;地动仪早 1700多年 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 元:郭守敬:简仪早 300 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58 / 89 数学: 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 500年 东汉:九章算术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 七位,早 1000年 四大农书: 南北朝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元:王祯农书介绍工具改进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 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医学: 59 / 89 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东汉: 医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 五禽戏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 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唐: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13 世纪后传入朝鲜、欧洲 3、火药: 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 60 / 89 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14 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指南针: 战国:司南 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13 世纪:传入欧洲 专题二:中国古代的文艺 一、书法艺术 1 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 2 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61 / 89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2 / 89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 )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63 / 89 2、宋代:话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 三言二拍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 南戏 3、元代:杂剧 4、清代:京剧 必修三复习提纲 (2) 中国近现代史 64 / 89 专题一 中国近现代的先进思想 单元主题:西学东渐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1、背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和中西联系的扩大;先进中国人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 2、代表人物: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但是具有启迪作用。、 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 (转载于 : 海 达 范 文网 :高中历史必修三总结 )1、背景:19世纪 60年代,西学更加广泛的传入中国;内忧外患; 2、代表人物:曾国藩、 李鸿章、张之洞 3、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 求富 65 / 89 4、论战:顽固派 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 19世纪 90 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 中体西用 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 19世纪 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 中体西用 的思想,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66 / 89 1、出现背景: 19 世纪 90 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 考新学伪经考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67 / 89 一 、 “ 百家争鸣 ” 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 “ 诸子百家 ” 。 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 、批驳,形成了 “ 百家争鸣 ” 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 百家争鸣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68 / 89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 至圣 ” 。 2、早期儒学: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 仁 ”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 有教无类 ”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 “ 仁 ” 的思 想,主张实行 “ 仁政 ” ,进一步提出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 “ 性本善 ” 。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 “ 仁义 ” 和 “ 王道 ” ,以德服人,并提出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的69 / 89 著名论断。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