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功能学派和诺德.ppt_第1页
德国功能学派和诺德.ppt_第2页
德国功能学派和诺德.ppt_第3页
德国功能学派和诺德.ppt_第4页
德国功能学派和诺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功能学派和诺德,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翻译理论基本上是与语言学同步发展的。翻译理论家倾向于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待翻译。六七十年代奈达动态对等功能对等70年代西方已经出现了面向译语文化的翻译研究趋向,打破了以前文本中心论的翻译研究传统。,主要论点,翻译必须包括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识功能,表达功能,工具功能等。翻译必须重视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以及文学体裁等的比较。,核心:目的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凯瑟林娜赖斯(KantharinaReiss)的翻译标准的功能分类(theFunctionalCategoryofTranslationCriticism)提出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指出翻译批评的依据应是原文和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文本类型理论:信息型,表达型,操作型译文必须连贯一致,而这种连贯性取决于译者对原文意图的理解。赖斯的理论总体上是建立在对等理论之上,其实质指的是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2.汉斯费米尔(Hans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性法则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翻译行为”概念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核心,3.贾斯塔赫兹曼塔利(JustaHolzMantari)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oftranslationaction)翻译行为理论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翻译过程视为与文化转换相关联的信息传递综合体(message-transmittercompounds)翻译不是单纯地翻译词语,句子或文本,而是引导意向中的合作,跨越文化障碍,促进功能性的交际。,极端,4.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plusloyalty)功能加忠诚理论:译者和翻译参与者之间建立的可信赖的伙伴关系将翻译分为工具翻译和纪实翻译:工具性翻译:尽可能代替原文的功能,取代原文中的语言和文化所包含的变化,发现文本的其他功能。如将成年人阅读的作品翻译给儿童看,取代原文的效果,如诗歌翻译。纪实性翻译:在目的语交际中记录原文文本所包含的信息,这种翻译策略强调直接生成原文,不考虑目的语语境的情况,就像纪实影片一样复制客观事实。,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人(或发起人)和目的语读者负责。诺德,评价,1.突破了结构主义“等值”翻译观,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研究视角。2.过于简化,强调信息而牺牲丰富的意义,损害原语文本的权威性。,参考书目,1.乔楠.浅谈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观【J】,文学界,2010(4)2.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李波,张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