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1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3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4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廉颇蔺相如列传 m 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继续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过程与方法 体会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 重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 难点 2 / 10 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课前背诵 1.逐层练习背诵。 相如拜为上卿(提示: “ 位在廉颇之右 ” 为此层核心句。) 廉颇 “ 宣言 ” (提示:由两段话组成,前一段说原因,重在比功劳;后一段说行动,这是此层的核心句。) 相如 “ 避匿 ” (提示:包括 “ 称病 ” 不朝和 “ 引车避匿 ”两件事,由此引出舍人进谏。) 相如答舍人谏(提示:这一层是重点,要结合诵读进一步理解内容,要读出语气。以下各点可供参考: a 舍人的话乃世俗之见; b 相如问 “ 孰与秦王 ” ,使人反思;c“ 顾吾念之 ” 以下乃相如正意,居高临下,使人叹服,真乃字字金玉,掷地有声; d 要比较下面两组句子的语气: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反问中包含递升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 哉 反问兼感叹) 廉颇 “ 负荆 ” (提示:核心是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3 / 10 至此也 ” 这一句,要表现自责很深的语气。) 2.贯穿背诵。 二、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前人所言不虚,那么,我们学习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除了文言知识之外,又应该学些什么呢? 三、选材及布局研究 有人说,第 2 段 “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 一句可删。理由有二: 删去此段则第 1 段和第 3 段衔接得自然; 此句与第 4 段开头 “ 宦者令缪贤曰: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 重复。试据文章布局的道理给予反驳。 明确:不可删的理由有二: 本文是一篇 “ 合传 ” ,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 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 王破格提拔、4 / 10 廉颇 “ 宣言 ” 而后 “ 负荆 ” 的深刻意义。 本文第 12 段已将 “ 完璧归赵 ” 故事叙述完毕,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 “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不予秦璧 ” 这两句话? 明确:这两句话在全文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 “ 以城易璧 ” 的骗局,肯定了赵反欺骗斗争的胜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恼羞成怒,导致对赵采取军事行动,由此过渡到下文。 ” 从来史笔求简。试比较下面两组话,说说哪一种写法好? a 宦者令缪贤曰: “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 王问: “ 何以知之? ” 对曰: “ 臣尝有罪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b 宦者令缪贤曰: “ 臣舍人蔺相如勇而有谋,宜可使。 ” a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臣等不肖,请辞去。 ” b 于是舍人相与谏蔺相如,欲辞去。 明确: b 的写法不好。 用 b 的写法,则缪贤敢于荐舍人去充当使者、赵王同意召见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视国家大事为儿戏,不符合史家选材原则。 用 b 的写法,略去谏的内容,则下文 “ 独畏廉将军哉 ” 失去所本。 5 / 10 紧接本文,原作还有这样一段话: “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廉颇复伐齐畿,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至平邑而罢其明年,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 ” 说说这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明确:这是对上文的补笔,略写 “ 廉蔺交欢 ” 后五年间赵国的大事,从侧面赞扬廉蔺二人精诚团结,在军事上产生了积极的结果。 四、研讨探究 你认为蔺相如的成功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 明确: 缪贤的慧眼识才, 赵王的大胆用人, 廉颇的军事保障及勇于改过, 秦王的贪婪、怕死、沽名钓誉等。 当时的社会形势是秦王。 “ 欲与赵为好 ” ,而不想真正与赵翻脸。 你欣赏廉颇吗?他有什么特点? 明确:廉颇在赴渑池前诀别中的寥寥数语表现出的深谋远虑以及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的非凡勇气。 用对联分别概括廉颇、蔺相如的特点。 1章台会,无足智神勇何求保玉璧; 将相和,非大度广怀怎言安邦国。 6 / 10 7 / 10 此问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细节问题。学生往往羡慕蔺相如的成功,且把成功归为他大勇大智大德等主观因素,而忽视了文本中其他交代。以此不仅训练学生的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更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 此问相对简单,学生不难总结出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勇于改错 特点,但有两个难点,可能挖掘不出来,对此要做点拨。 2宰相深谋远虑留名青史,将军坦荡如砥威震古今。 五、作业布置 8 / 10 1.背诵最后五段。 2. 明人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认为, “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 ,他的理由是: “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秦将白起)十万众压邯郸(赵都),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为了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对联,可给学生提供了两个范例,通过这两个范例,讲 清拟写对联时的内容要求和形式要求。 完赵璧,会渑池,千古辞令,谁可纵横捭阖,有他相如丞相; 破齐兵,取阳晋,古今战场,何人横刀立马,是我廉大将军。 负荆请罪,能伸能屈方显英雄本色;完璧归赵,有智有勇大展谋士风流。 将军背上可负荆,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智有谋,完璧归赵显神勇;知耻知羞,负荆请罪见高风。 完璧归赵,以神勇胜秦;将相和欢,凭德厚传世。 完璧归赵观相如之智勇;负荆请罪察廉颇之谦虚。 会渑池, 少足智怎得秦王击口入赵史;避廉颇,乏旷怀何留将相和欢传后人。 9 / 10 完璧归赵相如显神威,负荆请罪廉颇亦大勇。 智勇双全,完璧归赵赞相如;心胸坦荡,负荆请罪歌廉颇。 相如舍己,文将比武将,终能完璧归赵;廉颇爱国,官场如战场,遂成刎颈之交。 丞相有勇有谋完璧归赵,名垂青史;将军能伸能屈负荆请罪,万古流芳。 将相和而安家邦,文武并而治天下。 完璧归赵,神勇盖世,威震千古;负荆请罪,心胸坦荡,名扬九州。 渑池胜归,幕后英雄凭谁属?负荆请罪 ,心系祖国胸何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