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_第1页
引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_第2页
引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_第3页
引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_第4页
引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引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方法 谈到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现在一般存在着两种方式:一是教师串讲,即教师逐字逐句讲解,翻译字句,学生作笔记,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听得枯燥,做笔记也很辛苦,一节课下来,教者口干舌燥,学生兴趣索然。二是边析字句,边分析文句、文段内容、写法等,实则还是串讲。这两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思路不清,缺少文言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学习无知识可迁移,无方法步骤可遵循,不能独立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 的文言文语感,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朗诵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观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朗读指导,关注字、词、句的含义,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其内容,即注重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在实施“自学互帮导学法 ”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实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我初步探究出以下几点方法。 指点诵读,读出文言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曾说过: “学者观书,先须读得字字响2 / 7 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解说,其晓其义也。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学的精髓。 首先,要教会学生朗读。朗读是学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方式,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诸多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 作用,要求学生自读体验时,应读准字音,特别是通假字、古字的异读与破读,生僻字,要特别注意。如通假字。要按 “本字 ”的读音读,因为古人作文有时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假借字)去代替本字的。还要求学生读准 “句读 ”和节奏,在语言层面上通读文言文,做到停顿正确。因此,教师应该放时让学生体会朗读,读得字字响亮,准确无误。 其次,要指点学生吟读。引导学生读出语气和语势,这样有利于体会文言文的感情和气势。例如,文言句中的疑问、反问、陈述语气,应教会学生读准确。表陈述语气的 “也 ”读时要把握准确,字音的轻重,高低拖音都要一一体会,如此,方能表现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当然,教者应示范吟读。必要时应教读,像古代读书儒生似的读得摇头晃脑,前俯后仰。学生自主吟3 / 7 读,反复体验,读出文言味,读出古人情,悟出文中理。 指点方法,点词译句。新课标要求学生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文句,这只是基本的方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应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那些困难呢? 首先,教者应指点可供操作的有效方法。有 “增、调、换、留 ”四种, “增 ”就是对文言句中省略了主语、宾语,动词谓语,要将其补充完整,再翻译,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后两句省略了动词谓语 “鼓 ”。将其补上,意思才顺畅。“调 ”是针对文言句中的倒装句,译之前,应将其调整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换”是针对古汉词中一些人称代词单音词,将其换成现代汉语的称谓和双音词。 “留 ”则是在译文中,保留古代的 “ 地名 ”,‘‘ 官名”、 “人名 ”等。 其次,教者应指点具体的译文方法。 1、点字、词,理解文中的关键词。教者点出各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学生看注解,运用上述四种方法,与平时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边读边注解,并直译文句,有难词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2、猜译法。学生在理解字词的过程中,运用以上方法不能解决的,可用猜译法。 、可根据短语的知识猜,如在译 “4 / 7 温故而知新 ”中, “温 ”和 “新”都是动词,那么 “故 ”和 “新”都应作名词。 、根据通假字的由来,结合前后词性和意义,猜用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去替换。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如 “其岸势犬牙差互 ”,单独给学生翻译,学生可能会译出:岸边有两只狗,雌着牙齿打架。而放到文段中,这样的解读显然不通,应该是:小溪两岸地形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猜译法,让学生大胆去体会,能品味成功的乐趣,能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再次,学生要真正理解文言文字词译文,教者还应引导学生积累记忆。在学生自学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将该文中的文言实词,出现频率较多的虚词。特殊句式进行梳理。对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古今异议,词的活用现象,教者应列出来,令学生死记;对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虚词,如一词多义的,教者可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寻找答案,理解巩固,加强记忆。总之,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记住该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活用,一词多义的字词的意思,形成文言知识体系,便于学习的迁移,使学生练习有针对性,能避免简单重复练习。 三、抓关键词句,解读文 意。 作者写文章在开头用首括句,总领文章内容,或者是用一个词巧领全文,在文章结尾议论点晴,总结文章内容,这些词5 / 7 和句子就像人体的 “穴位 ”,会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抓住它们进行梳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与朱元思书开篇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送东阳马生序中 “盖余之勤且艰如此 ”,用在文尾,概括总结了内容。 抓关键词。例如,口技一文开篇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为 “穴位 ”可以提问:口技表演者技艺 “善 ”在何处?引发学生阅读寻找思考。然后,可得出: 、 “善 ”在道具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一句首尾照应,不仅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更烘托出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 、 “善 ”在表演逼真,口技表演者惟妙惟肖地表演了两个场面: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有醒到睡;火场白象,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 “善 ”在宾客反应,每一个场面,宾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首先是 宾客听得入神,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的神态——“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然后是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最后是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因此,抓住统领全篇 “穴位 ”的 “善 ”字,6 / 7 全文的内容情节就迎刃而解了。 抓关键句。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结尾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为文章的 “穴位 ”。据此可问:齐国是怎样达到大治,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的 ?看了文章后,学生就会明白,是因为邹忌的讽谏和齐威王纳谏,才能有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邹忌又是如何纳谏的?邹忌与徐公比美,悟出听到直言不易的道理;然后以亲身经历设喻,以家喻国,以人喻君,得出 “王之蔽甚矣 ”的结论,委婉地劝谏齐王。那么齐王又是怎样纳谏呢?齐王首先有 “善 ”的纳谏态度,其次有“三赏 ”的纳谏勇气和措施;这样就有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的显著效果。从全文看,正是有邹忌这样的忠贞爱国,善于进谏的忠臣;又有齐威王这样勇于纳谏,善于治国的明君,齐国才能最终 “战胜于朝廷 ”,达到大治。 解读文言文,教者应找准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实效,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重点语段、句子、词语的品味训练,课堂学习将更为高效。当然,教无完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