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申报表税会差异重点案例.ppt_第1页
新申报表税会差异重点案例.ppt_第2页
新申报表税会差异重点案例.ppt_第3页
新申报表税会差异重点案例.ppt_第4页
新申报表税会差异重点案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三步骤调整法案例,捐赠自产电脑100台教育局,账面60;公允100,A公司账务处理:借:营业外支出77贷:库存商品6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A公司利润900万,税收模拟账-营业外支出,会计确认77万,会税差异1:视同销售100-60=40万,会税差异2:确认117万,差异3限额:900*12%=108万,直接法,间接法会税差异,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三步骤调整法案例,引伸: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申报表设计:间接法+直接法调整才科学!,分析:根据分解理论,将该笔交易分解为:第一步:A公司将资产生产的电脑销售,实现销售所得40万元,并进行纳税调增40万。视同销售表中会税差异调整第二步:根据计税基础连续理论,电脑的隐含增值在税收上得到实现后,其对应的计税口径营业外支出应为117万元(公允价值100万元加17万税费);【A105010中调整】所以应该纳税调减31万元在A105000中扣除其它。备注:上述两步是“间接法”下税会差异调整,目的是使会计利润调整为税法所得。第三步:由于当年会计利润为900万元,其税前扣除捐赠限额为108万元(900万乘以12%),计税口径的营业外支出为117万元,因此允许扣除的计税口径营业外支出为108万元。备注:此步是“直接法”下税法所得之间限额扣除的调整,与会计无关。但为照顾申报表体系,可以在A105000中调整。总结:该笔交易间接法下调增40万元,调减40万元,直接法下调增9万元,企业在税前实际扣除营业外支出,影响应纳税所得额-77+40-31=-68万元。,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三步骤调整法案例,本次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存在设计思路问题税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税会差异调整+税收优惠调整,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三步骤调整法案例,税会差异调整=税会差异+直接法下“限制类和扣除类”差异,逻辑问题,直接法下“限制类和扣除类”差异=捐赠+教育经费等三费+业务招待费用+不征税收入相应成本费用,12%限制,2.5%2%14%限制,60%0.5%限制,不确认收入与扣除,总局项目支撑,1、税法规定A105010视同销售和房地产开发企业特定业务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第7行“(六)用于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收入”:填报发生将货物、财产用于对外捐赠或赞助,会计处理不确认销售收入,而税法规定确认为应税收入的金额。填列方法同第2行。第17行“(六)用于对外捐赠视同销售成本”:填报发生将货物、财产用于对外捐赠或赞助,会计处理不确认销售收入,税法规定确认为应税收入时,其对应的予以税前扣除视同销售成本金额。填列方法同第12行。A105070捐赠支出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一、有关项目填报说明第2列“公益性捐赠-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本年损益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金额。,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三步骤调整法案例,2、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2014)】【例2】甲公司是一家生产笔记本电脑的企业,共有职工2000名。214年1月15日,甲公司决定以其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作为节日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每台笔记本电脑的售价为1.40万元,成本为1万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已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假定2000名职工中170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假定甲公司于当日将笔记本电脑发放给各职工。根据上述资料,甲公司有关账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27846000管理费用4914000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2760000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276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8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760000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00贷:库存商品2000000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七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四步骤调整法案例,2、会计准则规定案例2:甲公司为小家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名,其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11月15日甲公司外购含税价为1170元的手机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确认应付职工薪酬(目的是反映全部用人成本)借:生产成本(170台10001.17)198900管理费用(30台10001.17)35100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34000发放时甲公司向职工发放电暖器作为福利,应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34000贷:库存商品电暖器23400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七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四步骤调整法案例,分析会计准则适用:视同销售按产品来源进行不同账务处理(1)、自产产品捐赠,会计上作为收入处理;(2)、外购产品福利,按成本直接结转。,3、根据上述规定:按会计准则处理借:营业外支出117贷:主营业务收入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借:主营业务成本60贷:库存商品60观察正确的账务处理:利润总额变动额=117-(100-60)770不变。即捐赠限额保持不变。请注意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目前全国搞税务工作的人绝大部分不重视会计账务处理,不应该!会计是税法基础!,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七个重点案例分析一、视同销售中四步骤调整法案例,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二、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与持有收益填表案例,(一)、税法规定:1、63号填表说明:发生持有期间投资收益,并按税法规定为减免税收入的(如国债利息收入等),本表不作调整。处置投资项目按税法规定确认为损失的,本表不作调整,在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90)进行纳税调整。注意(1)、投资分为债权投资和股权投资、混合投资三种(2)、本表仅就会税差异填列(权益法核算收到的投资收益:会计未确认收入,税收确认收入)。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持有收益,转让收益,免税收入成本、权益、投资,应税收入,转让收益105030,转让损失,股息红利105030/107011,国债利息107010,清单申报105090,专项申报表105091,取得调整105000,转回收益A105000,税法不认可,非税收入调整会、税差异,权益法下投资收益10503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二、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与持有收益填表案例,(一)、税法规定2、投资计税基础(1)、计税基础(条例)第七十一条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2)、持有收益(法)第二十六条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条例)第八十三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理解:2014年8月取得股票,9月现金股利,2015年9月出售涉税处置】(3)、处置收益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三、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二、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与持有收益填表案例,(二)、会计规定1、投资的分类,投资,债权投资,子公司投资,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类,债权类,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联营合营企业投资,股权类,债权类,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混合投资,持股比例大于50%、成本法,持股比例20%,50%)权益法,持股比例小于20%,黄色:会计科目,利息收入,共同经营非合营方,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二、长期股权投资转让收益与持有收益填表案例,(三)、长期股权投资各种案例及涉税分析1、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案例链接ASD2015年纳税申报表链接ASD2016年纳税申报表链接ASD注意:资产损失表中收益为负数,损失为正数。2、长期股权投资股票股利案例链接ASD2012年纳税申报表链接ASD2013年纳税申报表链接ASD3、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案例链接ASD纳税申报表链接2015年ASD2016年ASD注意:未实现收益调整;专项损失表中账载金额为公式计算4、四川某大型国企投资收益案例链接ASD纳税申报表链接AS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全过程税会差异案例分析,现金1000万元,20%,B公司,甲公司20170101,D公司,净资产4000万元,甲公司2017投资账务处理借:长期股权投资D年公司(成本)1000贷:银行存款1000,甲公司2017年末账务处理1、净利润确认12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120贷:投资收益120(5030表格第6行)调减1202、其它综合收益确认30万借: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其他综合收益)30贷:其他综合收益30,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全过程税会差异案例分析,20%,甲公司20180101,D公司,甲公司2018年3月收到现金股利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40贷:长期股权投资D年公司(损益调整)40,甲公司2018年12月确认D公司利润借:投资收益(200020%)400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损益调整)400,甲公司2018年12月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借:资产减值损失10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0,税法确认收入且免税,税法不确认持有投资收益,税法不确认持有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全过程税会差异案例分析,20%,甲公司20190101,D公司,甲公司2019年1月1日处置借:银行存款710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0贷:长期股权投资D公司(成本)1000D公司(损益调整)320D公司(其他综合收益)30投资收益10借:其它综合收益30贷:投资收益30,丁公司,710万,账面价值=1000-320+30-10=700计税基础=1000,所得710-1000=-290万,长期股权投资-股票股利税会差异案例分析,乙公司,上市A公司,800万元,甲公司,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A公司800贷:银行存款800,60%,长期股权投资-股票股利税会差异案例分析,上市A公司,60%,甲公司,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2018年3月借:应收股利10贷:投资收益10,现金股利10万,红股20万股未分配利润转15股资本溢价转5公允8元/股,甲公司税法处理如下2018年企业所得税汇算现金股利10万元红股15*8=120万合计10+120=130万元,不足12个月征税,长期股权投资-股票股利税会差异案例分析,上市A公司,60%,甲公司,甲公司有关会计处理如下:2019年3月借:银行存款1000贷:长期股权投资800投资收益200,甲公司税法处理如下:2019年企业所得税汇算现金股利10万元免税调减投资计税基础调增120万元投资计税基础920万元.,外售1000,800+120=920,?资本溢价转增股本税收处理-国税函2009年第79号.,甲公司税法处理如下2019年企业所得税汇算1000-920-10=70,一、股权(票)溢价转为股本涉税处理(国税函201079号)第四条、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确认问题。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一、股权(票)溢价转为股本会计处理1、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2、被投资企业借:资本公积溢价贷:股本,二、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2014)八、关于股票股利的处理被投资单位分派股票股利的,投资方不作会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被投资企业: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股本,二、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六、关于免税收入所对应的费用扣除问题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二、税务模拟分录借:银行存款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贷:投资收益贷:银行存款合并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贷:投资收益,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会计规定1、图示,政府补助涉及表格,货币资金,实物资产A105080,不征税收入A105040,征税收入A105020,费用化调整A105040,资本化调整A105080,资产折旧,会计-递延收益,税法亦分三种情况,政策性搬迁A105110完成年,政府补助会计分类,政府补助税收待遇,资产相关,收益相关,一次性征税收入,不征税收入,递延征税收入政策搬迁,含商业性搬迁,搬迁过程年和以后年度在A105000中其它栏调整,会税对比,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政府来源资金,财政性资金,征税收入,营业收入,不征税收入,政策性搬迁收入,股权投资,往来款,不涉税调整,涉税调整,A105110,A105020,A105040收益补助,A105080资产补助,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四、企业收到政府给予的搬迁补偿款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答: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科目流程:a专项应付款b递延收益c营业外收入-d资本公积,(一)、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063号)第七条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第八条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新的政府补助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允许政府补助采用净额法但原政府补助准则只允许采用总额法,而新准则允许采用净额法对政府补助进行核算。明确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确认为递延收益。(2)明确政府补助相关科目的使用,新增“其他收益”报表项目,规定与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计入营业外收支。(3)增加了政府补助的特征,明确政府补助准则的适用范围新准则增加了政府补助的特征,包括无偿性和来源于政府的经济资源,以便于区分企业从政府取得的经济资源是政府补助、政府资本性投资还是政府购买服务。,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财会201715号)(4)对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新准则对于财政贴息的会计处理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两种情况,为企业提供了不同的核算方法。(5)修改了与资产相关政府补助的摊销方法原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准则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按合理、系统的方法分期计入损益。”,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二)、税法规定1、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一、财政性资金(一)、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2、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一、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一)、企业能够提供规定资金专项用途的资金拨付文件;(二)、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三)、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二、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二)、税法规定2、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三、企业将符合本通知第一条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应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计入应税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3、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A105020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说明本表适用于会计处理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税法规定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需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填报。符合税法规定不征税收入条件的政府补助收入,本表不作调整,在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中纳税调整。,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税法规定:4、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40)本表对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备注:直接进行调整,资本化支出,通过资产折旧、摊销情况及纳税调整明细表进行纳税调整。【费用两个字,指直接费用化形成的费用。】【不含资本化支出折旧形成的间接费用】5、纳税调整列次:第4列“计入本年损益的金额”:填报会计处理时计入本年(申报年度)损益的金额。纳税调减。【一般仅指“营业外收入”科目金额】第11列“费用化支出金额”:填报在本年(申报年度)用于支出计入本年损益的费用金额。纳税调增。【形成“管理费用”等科目金额】第14列“应计入本年应税收入金额”:填报在5年(60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应计入本年应税收入的金额。纳税调增。,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三)、三种政府补助会税差异,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三)、三种政府补助会税差异,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征税收入,480万元,拨款,科研设备,外购设备,1、收到补助款借:银行存款480贷:递延收益480借:固定资产480应交税费81.6贷:银行存款561.60,2016/02/01,2、2016年账务处理借:研发支出40贷:累计折旧40借:递延收益40贷:营业外收入40,3、2017/2018年账务处理借:研发支出48贷:累计折旧48借:递延收益48贷:营业外收入48,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征税收入,4、2019年2月处理设备账务处理(1)、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336累计折旧(483)144贷:固定资产480(2)、收处置款借:银行存款351贷:固定资产清理300应交税费51(3)、结转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借:营业外支出(300-336)36贷:固定资产清理36(4)、配比转入政府补助收入借:递延收益(480-144)336贷:营业外收入336总计结转政府补助收入:226+48*3=48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二)、不征税收入,480万元,拨款,管理设备,外购设备,1、收到补助款借:银行存款480贷:递延收益480借:固定资产480应交税费81.6贷:银行存款561.60,2016/02/01,2、2016年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40贷:累计折旧40借:递延收益40贷:营业外收入40,3、2017/2018年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48贷:累计折旧48借:递延收益48贷:营业外收入48,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二)、不征税收入,4、2019年2月处理设备账务处理(1)、结转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336累计折旧(483)144贷:固定资产480(2)、收处置款借:银行存款351贷:固定资产清理300应交税费51(3)、结转固定资产处置损益借:营业外支出(300-336)36【会、税相同】贷:固定资产清理36(4)、配比转入政府补助收入借:递延收益(480-144)336贷:营业外收入336总计结转政府补助收入:226+48*3=48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三)收益类不征税收入,2017年搞研发,收到不征税的政府补助收入180万元。2017年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为90万元。,A公司,2017年账务处理借:银行存款180贷:递延收益180借:管理费用90贷:银行存款90借:递延收益90贷:营业外收入90,税务处理A105040表第4列90A105040表第11列9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四)、案例分析2、政府补助收入【征税收入与不征税收入混合案例】案例链接ASD纳税申报表ASD,2009年不征税收入所余700万元,费用化300,余额350,上缴50,2014年政府补助5000万元,征税1400万元,不征税范围3600万元使用3380万元、费用1764,设备1200折旧110,环保调增200,专利无资540费用摊销4,研发使用=费用1700,研发设备1200费用折旧60,说明:外转入60万元已作收入,此处不可重作收入。此处仅480部分,图示,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四)案例分析2、政府补助收入:征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混合案例,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一)、政府补助收入税法规定1、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本表适用于发生政策性搬迁纳税调整项目的纳税人在完成搬迁年度及以后进行损失分期扣除的年度填报2、政策性搬迁清算表搬迁过程中/后非分期扣除差异,本表不调整。3、企业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和2013年第11号的要求,就政策性搬迁过程中涉及的搬迁收入、搬迁支出、搬迁资产税务处理、搬迁所得等所得税征收管理事项,单独进行税务管理和核算。企业在搬迁期间发生的搬迁收入和搬迁支出,可以暂不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在完成搬迁的年度,对搬迁收入和支出进行汇总清算。,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例4:搬迁过程年2016A、收到补偿款借:银行存款580(其中:80费用+500固资)贷:专项应付款580,B、安装费用支出时:借:管理费用100贷:银行存款等100借:专项应付款80贷:递延收益80借:递延收益80贷:营业外收入80,C、搬迁用于外购固资借:专项应付款500贷:递延收益500借:固定资产1000贷:银行存款1000借:管理费用100税法贷:累计折旧100借:递延收益50贷:营业外收入50,D、资产处置收入、盘盈时借:固定资产清理10累计折旧90贷:固定资产100借:银行存款30贷:固定资产清理30借:固定资产清理20贷:营业外收入20,D、税会差异调整收入:会80+50+20=150税0减150费用:会计100税0增10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例4:搬迁完成年2017A、本年新发生职工薪酬搬迁费用30借:管理费用30贷:银行存款30,C、搬迁用于外购固资借:管理费用100贷:累计折旧100【正常】借:递延收益50贷:营业外收入50,B、本年发生搬迁设备类固定资产报废借:固定资产清理30累计折旧50贷:固定资产80借:营业外支出30贷:固定资产清理30,D、搬迁完成年2017本年搬迁相关利润503030=10,E、验证:总收入500+80+30=610总支出:累计数100(安装)+30(工资)+30(报废)+10(净值=)170正常资产折旧100税法所得:610-170-100=340,例4:2018年搬迁完成后会税差异2018年搬迁完成后年度借:管理费用100贷:累计折旧100借:递延收益50贷:营业外收入5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三、政府补助收入三种税收待遇综合运用案例,税法所得:-100管理费用,营业外收入调减,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一)、税法:1、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4年版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3号)第32行“(二)资产减值准备金”:填报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理赔费用准备金等不允许税前扣除的各类资产减值准备金纳税调整情况。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纳税人会计核算计入当期损益PLS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金额(因价值恢复等原因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金应予以冲回)备注:填表说明仅指持有期间的计提与转回,不含处置时转销。2、条例56条企业的各项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投资资产、存货等,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前款所称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减值准备金,不允许扣除A105000第32行,允许扣除准备金特殊行业A105120,特别: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金符合条件可以税前扣除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二)会计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财会200618号)1、计提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2、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贷:资产减值损失3、发生坏账损失【应收账款的转销】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4、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准备【含税法已列支-作为其它收入和未列支金额】借:应收账款贷:坏账准备区分是否报损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三)、税会差异对于进入会计损益的资产减值准备金,无论计提还是转回,税法一般而言皆不认可,应作纳税调整。【调整金额为:资产减值损失。不一定等于资产减值准备金。因为减值准备金转销进入不是资产减值损失,如存货对应的为主营业务成本;另外转回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股权类】进入其它综合收益。】四大为中车某公司出具报告仍用旧表!注意事项:对于转销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除前述A、B、C、D、E五种情况外,须作纳税调减,否则多交税!,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入损益,五种情况不调整,其它情况,资产调整类其它栏目成本/税基整体调整,计提、转回A105000,转销,例外:股权投资实质损害公告2011年25号42条,,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三)、税会差异税法认可的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一般企业,特殊行业,债务重组转回减值损失,持有期间,处置期间,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除外,税法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汇算时:简单按资产减值损失反向调整可能会出错!,特别注意:汇算不仅考虑资产减值准备对应进入损益类科目;更要关注资产减值准备转销时进入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等事项。,2011年10月,中联重科调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后,利润激增。这里面,中联重科应收账款192亿元,按现在的坏账计提比例,坏账准备总额4.03亿元,不过,若参照变更前的标准,这个数字将高达11.52亿元。也就是说,中联重科通过改变计提的手段,释放了7.49亿元利润,这一额度占当期净利润的13.33%。,三一重工做账秘密:坏账计提减少1%净利增加4.7亿(2012年)理财周报记者蔡俊/上海报道快被中联重科(000157)(000157.SZ)追赶上的三一重工(600031)(600031.SH),调整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最直接效果,就是三一重工前三季度净利润将提升4.7亿元。在此之前,中联重科用过此招,净利润因而上升13.33%,并于今年中期超过了三一重工。这么多年的竞争,三一重工当然不会视而不见。,(三)各类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纳税调增!,案例1:A公司2014年年初坏账准备余额为1000万元,(一)2014年发生实际坏账损失300万元;税务局只认可250万元。(二)以前年度已做坏账损失又收回的应收账款为200万元;(三)2014年末补提坏账准备400万元,2014年末坏账准备余额未1300万元。,借:坏账准备300万贷:应收账款300万,借:应收账款200万贷:坏账准备200万,借:资产减值损失400万贷:坏账准备400万,调减250,调增200,调增400,实际损失300万,收回坏账:200万,期初:1000万,提取坏账:400万,期末:1300万,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调整公式:坏账准备(期末-期初)+(会计损失-税收损失)+(会计收回-税收收回)-ghp补充=(1300-1000)+(300-250)=350万元,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四)综合案例分析例2:华美公司是2016年成立的一家工业企业,2016年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全部已纳税调整。2017年本期发生坏账20万元,计提50万元,期末余额为130万元。若财产损失符合专项申报条件的金额仅为10万元。2018年收回已经财产报损金额15万【税法已列支8】,2018年冲回坏账准备10万元,期末余额为135万元。经验公式:135+(20-10)=145,借:坏账准备20万贷:应收账款20万借:资产减值损失50万贷:坏账准备50万,借:应收账款15万贷:坏账准备15万借:坏账准备10万贷:资产减值损失10万,借:资产减值损失100万贷:坏账准备100万,调增100,调减10,调增50,调增8,调减10,调增138,误差7=15-8,2016,2017,2018,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例3:资产减值综合案例甲公司(1)本年转回其它应收款的坏账准备35,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314,本年处置坏账4万元,税法允许税前列支3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314贷:坏账准备-应收账款314借:坏账准备-其它应收款35贷:资产减值损失35借:坏账准备4贷:应收账款4税法认可损失-3应收账款:账载金额0税收金额:3,调增314,调减35,调减3,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例3:资产减值综合案例(2)本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8万元,本年因非货币资产交换出存货一批,账面价值和税基3000万,转销存货跌价准备610万元.公允价值2400借:资产减值损失88贷:存货跌价准备88借:固定资产2390存货跌价准备610贷:库存商品3000税法认可2400-3000=-600,调增88,视同销售表调减600,调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差异吗?,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例3:资产减值综合案例(3)本年处置固定资产一批,收入900万元.原始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会计计提折旧180万元,税法计提折旧200万元,转销减值准备262万元账面价值=1000-180-262=558税基1000200800借:固定资产清理558借:银行存款9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62贷:固定资产清理900累计折旧180借:固定资产清理342贷:固定资产1000贷:营业外收入342税法认可:900-1000-200=100(1)-(3)验证数100-3-600=-503链接ASD,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例3:资产减值综合案例,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四、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结合案例,例3:资产减值综合案例总结:资产减值准备处理中须注意如下事项1、持有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在A105000的资产减值准备金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差额填列。2、处置资产准备转回【按每笔业务分类处置】:(1)、资产处置损失的A105090/091中,会计账载金额按公式填写【区别于分录损益】税法计税基础按标准填写(2)、资产处置盈利的【除视同销售表、投资收益表、企业搬迁表外和企业重组表】情况A105000中34列资产类调整项目其它中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含减值准备、折旧】和计税基础差异处理。不仅仅是减值准备一项,是综合调整。如:减值准备、折旧差异和其它差异(3)、视同销售表和投资收益表和企业搬迁表和企业重组表在表中按账载金额和税收金额直接填写申报表即可。(4)、注意防止重复调整:视同销售表和资产损失表。,(一)、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063号)1、初始计量:第十一条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备注:“实际操作”中手续费、律师费直接入三项费用2、利率摊销:第十五条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3、折旧年限:第十六条承租人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租赁资产折旧。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资产使用寿命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备注:实际操作中往往按资有使用年限折旧。,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二)、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五十八条固定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计税基础: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税法计税基础把握方向:历史成本,总共支付成本,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第六十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三)、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会税差异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与折旧年限有差异会计:按租赁开始日MIN(资产公允值、最低付款额现值)入账。最低租赁付款额与固定资产入账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按期分摊进入财务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公允价值或现值计理】税法: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计量】差异一:折旧费用调整【原因有二:a、计税基础付款总额不同账面原值公允价值或最低租赁付款现值;b、折旧年限会计按租期与使用期限小值税法使用年限不同产生】差异二:财务费用差异【会计确认利息费用,税法不确认】注意:1、最低付款额=付款总额【含租金和优惠购买价款】+担保余值。2、租期短于税法年限且归还的,归还当年调整折旧税前列支。,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2016年12月28日融资租赁合同,A公司,B公司,融资租赁合同1、租期3年,可使用5年会计年限为3年2、付款每年末100万3、出租日公允价260万4、手续费等1万元5、合同年利率为8%,一、2017年账务处理1、确认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融资258.71税基300+1=301未确认融资费用42.29税法确认为0.贷:长期应付款300银行存款12、支付租金借:长期应付款100贷:银行存款1003、确认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20.62贷:未确认融资费用20.624、确认折旧借:制造费用81.31税法年限为10年贷:累计折旧81.31,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2016年12月28日融资租赁合同,B公司,一、2018年账务处理1、支付租金借:长期应付款100贷:银行存款1002、确认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14.27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4.273、确认折旧借:制造费用88.70税法年限为10年贷:累计折旧88.7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2016年12月28日融资租赁合同,B公司,一、2019年账务处理1、支付租金借:长期应付款100贷:银行存款1002、确认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7.4贷:未确认融资费用7.4会计不确认3、确认折旧借:制造费用88.70税法年限为10年贷:累计折旧88.704、退还设备借:累计折旧258.71贷:固定资产融资258.71税法尚未折旧应纳税调减。,(四)、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案例相关案例链接ASD纳税申报表链接2012ASD20132014特别:税法税基301万,最后要验证才行!提醒:融资租赁类似分期购买。税收待遇两者有别:前者不可享受加速折旧-财税201475号和财税2015106号文件;后者可以享受加速折旧,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五、融资租赁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一)、会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财会20063号)第三十一条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的,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予以递延,并按照该项租赁资产的折旧进度进行分摊,作为折旧费用的调整。,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六、售后回租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二)、税法规定关于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行为有关税收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13号)二、企业所得税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及有关收入确定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人出售资产的行为,不确认为销售收入,对融资性租赁的资产,仍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计提折旧。租赁期间,承租人支付的属于融资利息的部分,作为企业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政策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固定资产的税法计税基础应包括初始直接费用.实务操作:纳税人将初始直接费用,计入三项期间费用,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六、售后回租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三)、售后租回会税差异售后回租形成融资租赁形成的固定资产会计:MIN(租赁资产在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支付初始直接费用【律师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税法:按承租人出售前原账面价值作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计量】差异一:折旧费用差异【a、入账原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差异、b、折旧期间:租期与自有资产折旧期间】差异二:递延收益差异【会计确认、税法不确认】差异三:财务费用【税法按平均法计算,会计按实际利率法】差异四:固定资产原值中律师费用等应纳税调减!政策存在问题,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六、售后回租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六、售后回租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2016年1月1日售后回租合同,甲公司,乙公司,销售情况:账面公允400万销售收入435,回租情况:三年;租金150万/年律师费等10.72万折现率8.33%,2016年销售设备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400贷:固定资产400借:银行存款435贷:固定资产清理400递延收益35,2016年回租设备账务处理1、租回设备处理借:固定资产融资395计税基础450+10.72=460.72未确认融资费用65.72税法年均费用450-400=50贷:长期应付款融租450银行存款10.72税法法规有误!,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六、售后回租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2016年1月1日售后回租合同,乙公司,2016年回租设备账务处理2、计提折旧账务借:制造费用124.14税法折旧10年贷:累计折旧124.14同时摊销递延收益借:递延收益11贷:制造费用113、摊销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32.01税法50为基数平均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2.014、支付租金借:长期应付款150贷:银行存款150,第二部分:新申报表中八个重点案例分析六、售后回租资产会税差异及案例,2016年1月1日售后回租合同,乙公司,2017年回租设备账务处理1、计提折旧账务借:制造费用135.43税法折旧10年贷:累计折旧135.43同时摊销递延收益借:递延收益12贷:制造费用122、摊销融资费用借:财务费用22.18税法50为基数平均3年贷:未确认融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