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2·盛世之音-盛唐的诗歌.ppt_第1页
小课题2·盛世之音-盛唐的诗歌.ppt_第2页
小课题2·盛世之音-盛唐的诗歌.ppt_第3页
小课题2·盛世之音-盛唐的诗歌.ppt_第4页
小课题2·盛世之音-盛唐的诗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盛世之音,盛唐的诗歌,学校:潍坊第十三中学班级:2003级一班指导老师:杨功平小组成员:王双姿陈丛王珂,目的与意义:,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诗作为唐“一代之文学”,在唐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现在仍留传在世的唐诗有49000余首,所以人们常说诗莫备于唐,诗莫胜于唐,而鲁迅更是说“我认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唐代的诗歌在盛唐更是发展到了及至,这一时期的诗作,反映了唐人们在一个恢弘壮美的世界舞台所表现出来的自豪和大气。通过研究,了解盛唐时期诗歌的特点。,目录,目的与意义四唐之划分盛唐的诗歌田园诗孟浩然孟浩然诗欣赏王维王维诗欣赏边塞诗高适高适诗欣赏岑参岑参诗欣赏诗仙诗圣李白李白诗欣赏杜甫杜甫诗欣赏感受与体会,四唐之划分:,唐代的诗歌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为了理清唐诗的发展脉络,通常采用四唐分期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唐高祖武德年间到唐睿宗景云年间(618711)的九十四年。此时,唐诗从宫廷诗向着古体诗和近体诗并重的方向发展。盛唐:唐玄宗先天元年到天宝十四年(712755)的四十四年。诗很有风骨,气势宏大,反应了盛唐的气象。中唐:唐肃宗至德初年到唐穆宗长庆年间(755824)的六十九年。诗风沉实深刻,如萧瑟的秋风。晚唐:从唐敬宗宝历元年到唐昭宣帝天佑四年(825907)。诗多揭露社会弊端、咏史怀古,工于形式和雕琢。,盛唐的诗歌:,经过初唐一百多年的发展,至开元、天宝年间,唐朝社会达到了极盛的局面,这一时期也是唐代诗歌的辉煌时期,文学史上有“盛唐气象”和“盛唐之音”的美誉。这时的唐代诗坛群星荟萃,名家辈出。在盛唐的四十四年的时间里,唐诗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是唐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顶峰。这一时期的诗人生逢盛世,充满了胜于盛世的自豪感,他们有一种十分积极的入世态度。,田园诗,开元初期,在唐朝诗坛上出现了两派不同风格的诗人:一派就是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的田园诗人,又称为清淡派诗人。田园诗人多源于陶渊明,并受到张九龄的影响。喜爱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而淡薄功名利禄,在诗歌上表现为写山水田园的诗居多,诗风平淡素雅。,孟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自然浑成,韵致飘逸,意境清迥,空灵蕴藉,挹之不尽。,孟浩然诗欣赏,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首诗是为了求得张九龄丞相的援引,“临洞庭”是览胜,“上张丞相”是干谒,两者原本毫无关联,而作者从描写洞庭湖的非凡气势着手,既而道出了想要得到张丞相的“舟楫”,以及将淮南子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诗意巧妙结合为一,有毛遂自荐之意。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气势宏大,最为后人所称颂。,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有“天下文宗”“诗佛”之美誉。王维的大多数作品,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瞑过积香寺使至塞上辋川集等。,王维诗欣赏,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前两句已将汉江形势描写的淋漓尽致,而以山川续之。三、四句写远眺的气象,状写的是在襄阳交汇的襄江和汉水。无限江景、缥缈远山,此句是本诗的千古名句。五、六两句以诗人的情兴感受续之。“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两句直白的道出了诗人对此地的喜爱。,边塞诗,在盛唐初期的诗坛上,除了田园诗人以外,还有以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边塞诗人大都有边塞生活体验,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其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高适,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人。高适由充军边塞到充当幕府书记在到担任一方重镇的节度使,走出了一条立功塞外疆场的辉煌之路。在诗歌创作上,他却是“年过五十始为诗”。高适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例如燕歌行这首诗描述了一次战役的从出征到结束的全过程,他将沙漠的荒凉环境、惊心动魄的战斗气氛、士兵的复杂心理等融为一体,形成了雄厚壮健、悲壮浑朴的艺术风格。高适在形式上采用七言歌行,四句一转,押韵平仄相间,并且多用对偶句来组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气势奔放。另外高适的名作有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别董大别韦参军等。,高适诗欣赏,此诗写作者的两位朋友不幸被贬到四川东部(峡中)和湖南长沙,作者为他们送行而作的诗。诗中描写这一路上的景象“巫峡啼猿”“衡阳归雁”青枫江孤帆、白帝城古木,他们的心情一样不太美妙。当中两联写景连用四个地名,巫峡、衡阳、青枫江、白帝城是作者两位朋友所去之地景物,正切题应景。,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岑参,岑参(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出身仕宦家庭。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谢朓、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等。6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轮台歌等。,岑参诗欣赏,诗以雪起,以雪结;起的俊逸神奇,结的含浑深厚。“忽如”两句,诗人以江南绮丽春色中盛开的梨花来比喻西域的大雪,与南朝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同工,但此诗以苦寒荒凉的边塞为背景,增入感人春色,更显奇特。末尾两句,深情怅然。我们仿佛见到诗人伫立雪中目送着武判官远去一直到看不见为止,满怀离愁别绪,尽在不言之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仙诗圣,李白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二人合称李杜。他们随同为唐代诗坛的颠峰人物,但风格迥然不同,一个飘逸洒脱,一个沉郁顿挫。两人都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境界,难分轩轾。明代诗文家王世贞曾比较二人说:“五言诗、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诗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飘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慷慨激烈,欷歔欲绝者,子美也。”,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中亚碎叶城。李白年少时,就显露出过人的天赋,“五碎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等是李白2441岁时的代表作,此时他怀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远大抱负,但一直未得重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长干行、横江词是李白第一次漫游时期的佳作。,李白诗欣赏,李白墨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本诗是李白送行诗中的名篇,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被李白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的表现出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始则见帆,继则望影,终于空水一色,帆影俱尽,唯余茫茫离思,伴君顺流东去。”诗境杳远空灵。,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人民性,贴近现实,具体反映出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朝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诗人穷困潦倒的一生,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征,多灾多难的社会现实,与他高超的艺术技巧结合起来,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他的语言凝练概括,苍劲老成“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创作的最好写照。望岳春望三吏三别蜀相春夜喜雨等是杜甫的代表作。,杜甫诗欣赏,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山河在”、“城春”、“花”、“鸟”与“国破”、“草木深”、“溅泪”、“惊心”各自紧衔,期间的反差令人心怵魄动。“春望”本当述眼中景,此却与心中事浑然为一。全篇先感时,后念家,再及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