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挑战爱因斯坦_第1页
书挑战爱因斯坦_第2页
书挑战爱因斯坦_第3页
书挑战爱因斯坦_第4页
书挑战爱因斯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书挑战爱因斯坦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王煜 1941 年的一天,香港机场,一个年轻人,穿着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他的大衣里面密密麻麻全是插袋,插袋里面全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这个毅然抛弃在美国的一切优越条件、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参与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11 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迎接卢鹤绂夫妇俩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1942 年暑假,卢夫人产期将近,坪石镇没有妇产医院,夫妇 俩只得乘小船去火车站,再转火车到湖南某县城。卢夫人出院后,卢鹤绂开始操持家务。每天,他背着孩子劈柴、做菜,地上鸡屎、牛粪满地。一日三餐忙完后,便在油灯下备课。在一座古庙里,他给大学四年级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 1944 年,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途经贵州的元宝山,那里土匪出没,烧杀抢掠,大家都不敢前行。卢鹤 绂上山找土匪头子,说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还把教授聘书给他看。土匪头子一看是这种情况,非常感动,第二天派人把卢鹤绂一行送下山,还给他们发了土匪间的特别通行证, 可保卢鹤绂之后畅行无阻。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2 / 17 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他于 1942 年写成、 1944 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1955 年,卢鹤绂被高教部调到北大技术物理系任教,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 546 培训班。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 ,有 7 位是卢鹤绂在 546 培训班的学生。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从 1970 年至 1985年,他留下大量科研笔记。他的日记和一般人的不一样,在封面上标着红和专两类,红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专则记录专业内容。原来,他怕科研日记被人看到抓小辫子。 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 年, 8l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 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3 / 17 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 1997 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 44 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 1 10。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 2002 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参加过公演并得到好评。在美国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 1945 年,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他说:中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还有,经常唱京剧可增大肺活量,对一 个人的健康长寿很有好处。 他甚至把京剧带到了物理课堂上。在讲到物理学上的概念马鞍点时,卢鹤绂说:记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个地方就是马鞍点。说完竞唱了几句京剧。这样一唱,气氛变得十分活跃,马鞍点的概念也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 6 月 15 日定为卢鹤绂日。卢4 / 17 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 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卢鹤绂回国时,正是中国的抗 战进入相持阶段,他也许知道国内的科研条件一定不会好,便带回了大量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想用教学和科研来参加抗战。 B卢鹤绂 1941 年 11 月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时,任理学院院长的康辛元在迎接中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表达了对卢鹤绂夫妇无比的敬佩之情。 C卢鹤绂毅然决定抛弃在美国的一切优越条件,回国抗战,但国内条件让他无法顾及教学与科研,只能白天操持家务,背着孩子劈柴、做菜,收拾满地的鸡屎牛粪。一日三餐忙完后,才能在油灯下备课。 D在元宝山上,面对土匪头子,卢鹤绂无所畏惧。现在日本人 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当土匪头子听了卢鹤绂的话和看了卢鹤绂的聘书,非常惭愧。 E无论在怎样的特殊条件下,卢鹤绂一方面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与创新,另一方面一生致力于物理基础理论上的教育工作,成为被国际学界公认的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科学家。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卢鹤绂夫妇从天堂坠入了地狱?请结合材料简述。在文中卢鹤绂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 !请结合文章分析这句话的含意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卢鹤绂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5 / 17 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12 B 是对精神的 称赞, E 是对成果的概叙, A 也许便属多余,无需推测, C 项 国内条件让他无法顾及教学与科研,只能,才能;前后推理不正确。 D项不是惭愧,是感动。)【答案】从生活环境上看,卢鹤绂所在学校坪石镇周边没有医院,妻子生产要辗转到湖南某县城,出院后需操持家务;为逃避战乱,冒生命危险与土匪头子交涉。从教学上看,要在油灯下备课,并且他的课堂是在一座古庙里,为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北大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从科研上看,战争炮火中,学术杂志难 得,一旦获得,卢鹤绂就会全部手写抄录下来,无论环境怎样恶劣,都一直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文革特殊时期,卢鹤绂怕科研日记被人看到抓小辫子,便将日记分为红和专两类。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就是一片天,卢鹤绂的文章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是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敢于戳洞的人就不怕被人认为是疯子,表现了卢鹤绂敢于质疑权威的胆识和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求真精神。不过罢了的语气,表现了卢鹤绂在科学研究中的谦虚态度和坦诚精神。句中的洞还指世俗观念。这种观念是人们对爱因斯坦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迷 信观念。所以面对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此文章,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6 / 17 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勇于承担家庭责任与社会责任。有胆量不畏环境险恶不畏科学泰斗。酷爱京剧,京剧与物理课堂巧妙融为一体。一腔爱国情怀体现在科学与京剧爱好中。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王煜 1941 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都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 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当时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美国回国的人要么走私黄金,要么携带宝贵的日用品,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谈话间,年轻人拿出了中山大学的教授聘书,安检员一看,这个只有 27 岁的年轻人居然已经是教授,对他肃然起敬,就此放行。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从天堂到地狱 1936 年 9 月,卢 鹤绂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在系主任的推荐下,卢鹤绂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7 / 17 辅修数学。 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与吴润辉结婚,还在蜜月中的他,毅然决定抛弃在美国的一切优越条件,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 1941 年 11 月,卢鹤绂抵达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塘口村迎接卢鹤绂夫妇俩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地狱的艰苦逐渐展现。 1942 年暑假,卢鹤绂的夫人产期将近,而坪石镇没有妇产医院,夫妇俩不得不乘小船去火车站,再转火车到 湖南某县城。在从车站到县城医院的人力车上,卢夫人出现了产前阵痛,卢鹤绂不得不下车在车后助推,以加快速度。刚推到医院产房,卢夫人就生下了他们的长子。 卢夫人出院回塘口村后,卢鹤绂开始操持家务。每天,他背着孩子劈柴、做菜,地上鸡屎、牛粪满地。一日三餐忙完后,卢鹤绂在油灯下备课。在一座古庙里,他给大学四年级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 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相继被流亡中的广西大学、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先后到了广西、贵州。 1944 年,他在前往贵州途中,途经一个叫元 宝山的地方,当地土匪出没,烧杀抢掠,大家都不敢前行。卢鹤绂听说后,带上一个体育教授,上山找土匪头子,说现在日本8 / 17 人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还把教授聘书给他看。土匪头子一看是这种情况,非常感动,不但不抢劫,当晚还请他吃饭、喝酒,第二天派人把卢鹤绂一行送下山,还给他们的每条船上发了一面杏黄色的小三角旗。这旗子是土匪间的特别通行证,可保卢鹤绂之后畅行无阻。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他于 1942 年写成、1944 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 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学著述。 把天空戳了个洞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 1952 年全国高校学科调整,卢鹤绂从浙江大学调至复旦大学物理系。 1955 年,卢鹤绂被当时的高教部调到北大技术物理系,任中子物理教研室主任。事实上,他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 546培训班任 教。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 90名工程师,有数百名自全国高校选拔出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之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 7 位是卢鹤绂在 546 培训班9 / 17 的学生。 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 1956 年,卢鹤绂被评为一级教授,当时他才 42 岁,是一级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 1958 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 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先后给高教部部长蒋南翔、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写信说: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经宋任穷特批、蒋南翔同意, 1958 年,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从1970 年至 1985 年,他留下大量科研笔记。他的日记和一般人的不一样,在封面上标着红和专两类,红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专则记录专业内容。原来,他怕科研日记被人看到抓小辫子,如果有人要说,他就说我是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写日记。 1980 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 年,81 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10 / 17 篇文章之前曾 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时,卢鹤绂于 1997 年病故,为世人留下八大提纲和正在进行的 44 项研究,已发表的论文仅仅是他研究内容的 1/10。 关于这项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疑,美国国家科学院在 2002 年投入巨资,用发射卫星的手段,深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 有故事有情怀的人 卢鹤绂除了是一位全球闻名的物 理学大师,还是著名的京剧票友。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卢鹤绂一生中多次登台演出京剧。他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北京正处于京剧 鼎盛时代,卢鹤绂和同学一起公演了失街亭琼林宴等剧,其剧照和报道见诸报端,报纸评论说:几段唱腔,平淡无疵,做工周到,珠联璧合。 1940 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时,他参加宋美龄发起的抗日捐款义演,演出四郎探母; 1945 年,在贵州湄潭浙江大学任教的他再次登台为黄河赈灾义演献唱。吟唱京剧的爱好,伴随卢鹤绂一生。 有人问卢鹤绂为什么 如此酷爱京剧,他回答说:中11 / 17 国的传统京剧蕴含着人生哲学,它宣扬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并非封建糟粕,我们绝对没有必要抛弃,因为它对社会安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吟唱京剧,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不啻是一种醒脑剂。还有,经常唱京剧可增大肺活量,对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很有好处。 他甚至把京剧带到了物理课堂上。卢鹤绂指导的研究生张守业回忆说,当年卢鹤绂讲中子物理时,讲到中子打到原子核上,达到临界态时的能量在物理学上叫马鞍点,能量高过这一点后会下降,裂变将不可逆发生,原子核开始分裂。讲 到这一点时,卢鹤绂忽然话锋一转:记得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那个地方就是马鞍点。说完竟唱了几句京剧。这样一唱,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大家也轻松了,马鞍点的概念深深留在学生的脑海里。 正因为在科学和人文上的深厚积淀,卢鹤绂去世以后,美国休斯敦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均为他树立铜像,美国檀香山市还把每年的 6 月 15 日定为卢鹤绂日。近期,卢鹤绂百年诞辰之际,复旦大学也为他在校园里树立了铜像。在纪念大会上,复旦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说:卢鹤绂先生不仅是学术上的大师,同时是一个有故事、有情怀的人,这是最为珍 贵的,是我们最为敬仰的。 挑战爱因斯坦的人 作者:王煜 来源:读者杂志 1941 年的一天,香港机场安检处,一名年轻人被拦12 / 17 了下来,他穿了一件非常臃肿的大衣,在那个季节显得很不正常。安检人员起了疑心,一摸,大衣各处都硬邦邦的,打开一看,大衣里密密麻麻全是插袋,里面是英文的物理研究书籍和资料。 当时中国的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从美国回国的人要么走私黄金,要么携带宝贵的日用品,安检员还从来没见过带这么多书的。正在打仗的时候回国,你真是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带这么多书?谈话间,年 轻人拿出了中山大学的教授聘书,安检员一看,这个只有 27 岁的年轻人居然已经是教授,对他肃然起敬,就此放行。这个拼死要回国、用教学和科研来抗战的人,就是后来被国际学界公认为中国核能之父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卢鹤绂。 从天堂到地狱 1936 年 9 月,卢鹤绂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专业,在系主任的推荐下,卢鹤绂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修物理,辅修数学。 获得博士学位后,卢鹤绂与吴润辉结婚,还在蜜月中的他,毅然决定抛弃在美国的一切优越条件,和新婚妻子一起回国参与抗战。 1941 年 11 月,卢鹤绂抵达 广东坪石镇的国立中山大学学校本部,任理学院教授。理学院院长康辛元在塘口村迎接卢鹤绂夫妇俩时,感慨地说:你们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13 / 17 地狱的艰苦逐渐展现。 1942 年暑假,卢鹤绂的夫人产期将近,而坪石镇没有妇产医院,夫妇俩不得不乘小船去火车站,再转火车到湖南某县城。在从车站到县城医院的人力车上,卢夫人出现了产前阵痛,卢鹤绂不得不下车在车后助推,以加快速度。刚推到医院产房,卢夫人就生下了他们的长子。 卢夫人出院回塘口村后,卢鹤绂开始操持家务。每天,他背着孩子劈柴、做菜,地上鸡屎、牛粪满地 。一日三餐忙完后,卢鹤绂在油灯下备课。在一座古庙里,他给大学四年级学生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 随着日军进犯的深入,卢鹤绂向西逃避战乱,相继被流亡中的广西大学、浙江大学聘为教授,先后到了广西、贵州。 1944 年,他在前往贵州途中,途经一个叫元宝山的地方,当地土匪出没,烧杀抢掠,大家都不敢前行。卢鹤绂听说后,带上一个体育教授,上山找土匪头子,说现在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从国外回来抗战,还把教授聘书给他看。土匪头子一看是这种情况,非常感动,不但不抢劫,当晚还请他吃饭、喝酒,第二 天派人把卢鹤绂一行送下山,还给他们的每条船上发了一面杏黄色的小三角旗。这旗子是土匪间的特别通行证,可保卢鹤绂之后畅行无阻。 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卢鹤绂还一边讲课,一边密14 / 17 切关注国际学界的动向,能获得的学术杂志,他全部手写抄录下来,学术札记在炮火中也从未间断。他于 1942 年写成、1944 年在国内科学上发表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全面阐述了核裂变的实验 发现及有关理论,并预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给中国读者全面介绍原子能物理知识及其应用的科 学著述。 把天空戳了个洞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 1952 年全国高校学科调整,卢鹤绂从浙江大学调至复旦大学物理系。 1955 年,卢鹤绂被当时的高教部调到北大技术物理系,任中子物理教研室主任。事实上,他进入了抽调全国院校教师办起来的、绝密的 546培训班任教。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培训班:学员中有 90名工程师,有数百名自全国高校选拔出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包括之后的核基地司令。在后来的两弹元勋中,有 7 位是卢鹤绂在 546 培训班的学生。 当时的北大,教学条件非常落后,有些实验无法进行,教学难度很大。为突破难点,卢鹤绂采用了深入浅出、不看讲稿的讲解,许多本来很难理解的核物理过程,经他讲解,学员们理解得都特别深刻。 1956 年,卢鹤绂被评为一级教授,当时他才 42 岁,是一级教授中最年轻的一位。 15 / 17 1958 年,培训班的任务结束了,许多师生被分配到原子弹实验基地。卢鹤绂先后给高教部部长蒋南翔、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写信说:他所专长的基础理论,只有在大学才能发挥作用,他一辈子教书,希望回到复旦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后经宋任穷特批、蒋南翔同意, 1958 年 ,卢鹤绂回到复旦讲坛。 在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卢鹤绂仍坚持科研。从1970 年至 1985 年,他留下大量科研笔记。他的日记和一般人的不一样,在封面上标着红和专两类,红是记录日常生活的,专则记录专业内容。原来,他怕科研日记被人看到抓小辫子,如果有人要说,他就说我是按照又红又专的要求写日记。 1980 年,卢鹤绂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直到晚年,卢鹤绂从未停止过在科研创新上的步伐。 1995 年,81 岁的卢鹤绂与他的弟子王世明撰写的对马赫原理的一个直接验证一文在美 国伽利略电动力学上发表,该杂志的主编评价这篇论文:开辟了挑战爱因斯坦的新方向。这篇文章之前曾被美国物理学刊拒绝刊登,对此,卢鹤绂坦然地说:一般编辑部都不敢登这种文章,他们迷信爱因斯坦,怕人家说他们不懂物理学。他不怕自己被人认为是疯子,关于这篇论文,他说:我不过是把天空戳了一个洞罢了!正当研究要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