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防伪开票系统使用.ppt_第1页
增值税防伪开票系统使用.ppt_第2页
增值税防伪开票系统使用.ppt_第3页
增值税防伪开票系统使用.ppt_第4页
增值税防伪开票系统使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系统使用,防伪税控系统的组成,1、通用设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UPS电源2、专用设备金税卡、读卡器、IC卡3、开票软件,企业与国税局传递,企业与国税局传递的介质是:IC卡IC卡一机一卡,不能插错32KIC卡可开票630张64KIC卡可开票1350张去国税局报税必须带IC卡,发票购入,购买发票时需要携带一般纳税人资格证书(可选)发票领购薄和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发票购买申请单(由国税专管员管理)发票购买人身份证(可选)IC卡最后一张已开发票记账联,发票购入,于洪区国税局购买发票流程申购人填写发票购买申请单,并加盖发票专用章或财务专用章专管员在发票购买申请单和最后一联已开发票记账联上签字于洪国税所窗口受理申请,同意购买申购人携带申请单和IC卡自行到于洪国税分局办事大厅十六号窗口购买,发票购入,注意事项购买完发票最好当天读入金税卡发票读入不允许跨月读取第一次购买发票需要授权发票退回不能随意操作,接到税务局通知时再做,发票认证,发票认证七要素发票代码(位于发票左上角,位数10位)发票号码(位于发票右上角,位数8位)销方税号购方税号金额税额开票日期,发票认证,经认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税务机关退还原件,购买方可要求销售方重新开具专用发票。(一)无法认证。本规定所称无法认证,是指专用发票所列密文或者明文不能辨认,无法产生认证结果。(二)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本规定所称纳税人识别号认证不符,是指专用发票所列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有误。(三)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本规定所称专用发票代码、号码认证不符,是指专用发票所列密文解译后与明文的代码或者号码不一致。,发票认证,注意事项名称、税号打错不能认证,必须打对地址和银行账号打错可以认证密文区没有出格压线均能认证抵扣联认证未通过时,可用发票联认证发票认证时间不得超过每月期末发票认证地址为国税分局办事大厅,丢失发票,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如果丢失前已认证相符的,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丢失发票,如果丢失前未认证的,购买方凭销售方提供的相应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认证,认证相符的凭该专用发票记账联复印件及销售方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的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已报税证明单,经购买方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丢失发票,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抵扣联,如果丢失前已认证相符的,可使用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留存备查;如果丢失前未认证的,可使用专用发票发票联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专用发票发票联复印件留存备查。一般纳税人丢失已开具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可将专用发票抵扣联作为记账凭证,专用发票抵扣联复印件留存备查。,发票保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本规定第八条所称未按规定保管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一)未设专人保管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二)未按税务机关要求存放专用发票和专用设备;(三)未将认证相符的专用发票抵扣联、认证结果通知书和认证结果清单装订成册;(四)未经税务机关查验,擅自销毁专用发票基本联次。,开具发票,一机多票系统所开发票的种类增值税专用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开具发票,发票联次普通发票25联记账联、发票联和其它附加联次专用发票36联抵扣联、发票联、记账联和其它附加联次最高限额万元版(最高开票金额11700元)十万元版(最高开票金额117000元),专用发票使用范围,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向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零售的烟、酒、食品、服装、鞋帽(不包括劳保专用部分)、化妆品等消费品不得开具专用发票。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简称小规模纳税人)需要开具专用发票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销售免税货物不得开具专用发票,法律、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专用发票开具要求,(一)项目齐全,与实际交易相符;(二)字迹清楚,不得压线、错格;(三)发票联和抵扣联加盖财务专用章或者发票专用章;(四)按照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开具,第一步:准备启动增值税安全防伪开票系统,插入卡插入专用备份盘点击安全开票,安全卫士检测,第二步:启动防伪税控系统,检测金税卡,启动金税卡,选择操作员,点击下拉按钮选择管理员登录选择开票员登录易发生发票查询不准确问题,选择管理员进入,第二步:选择客户编码,填加客户,客户信息可以在客户编码里填写,发票填开时调用。也可以在发票填开时直接填写并保存。,填加地址电话,注意事项必须在备注字段编辑器中填写。填加地址电话之间不能有空格,最多只能填一个空格。填写时要顶格写不能换行填写数字要用英文输入法,填加开户行账号,第三步:增加发票类别,类别编码,此项不需要用户设置,第四步:编辑商品名称,商品编码,选择商品税目编码,商品税目是必选项,要注意区分不同税率。,第五步:发票领用管理,发票领用管理1、从IC卡读入新购发票2、已购发票退回IC卡发票库存查询邮件服务器设置,发票开具管理,发票填开专用发票填开废旧物资发票填开普通发票填开已开发票查询已开发票作废未开发票作废发票修复,发票号码确认,专用发票填开,点击名称下拉按钮选择从客户档案中选择客户普通发票可直接输入客户名称保存,选择客户,选择客户后,点击商品名称下拉按钮选择商品,选择商品,点击商品名后一定要检查是否是你要选择的商品,经常会出现你选择了某一商品却出现了最上边第一个商品。,填写正确后打印,注意事项可不按顺序填数量、单价、金额点击“税价格”可以进行含税价与不含税价的换算。点击打印后,发票自动保存,且不可修改,打印边距调整,注意事项打印机挡板位置要记住。先不直接打印发票,可先打在一张白纸上,然后与发票对照调整。可选择不打印,然后在查询中打印。,第六步:发票查询,输入查询月份,选择要打印发票,打印发票,发票打印确认,打印边距调整,附清单发票填开,填写清单,清单填写后返回,第七步:发票作废,作废发票,作废发票只能在当月未抄税之前,抄税后只能红字冲回。开红字负数发票需要到税务机关取得相关证明。,第八步负数发票,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的补充通知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后,发生销货退回、销售折让以及开票有误等情况需要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视不同情况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一)因专用发票抵扣联、发票联均无法认证的,由购买方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出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购买方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二)购买方所购货物不属于增值税扣税项目范围,取得的专用发票未经认证的,由购买方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出具通知单。购买方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负数发票,(三)因开票有误购买方拒收专用发票的,销售方须在专用发票认证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提供由购买方出具的写明拒收理由、错误具体项目以及正确内容的书面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出具通知单。销售方凭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四)因开票有误等原因尚未将专用发票交付购买方的,销售方须在开具有误专用发票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申请单,并在申请单上填写具体原因以及相对应蓝字专用发票的信息,同时提供由销售方出具的写明具体理由、错误具体项目以及正确内容的书面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出具通知单。销售方凭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五)发生销货退回或销售折让的,除按照通知的规定进行处理外,销售方还应在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后将该笔业务的相应记账凭证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负数发票,二、税务机关为小规模纳税人代开专用发票需要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比照一般纳税人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处理办法,通知单第二联交代开税务机关。三、为实现对通知单的监控管理,税务总局正在开发通知单开具和管理系统。在系统推广应用之前,通知单暂由一般纳税人留存备查,税务机关不进行核销。红字专用发票暂不报送税务机关认证。四、对2006年开具的专用发票,在2007年4月30日前可按照原规定开具红字专用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负数发票金额可修改,但不得高于原金额。负数发票备注中显示对应的应开红字发票号码。,第九步:报税处理,每月月初进行抄税处理,一般只进行一次抄税。抄税后要及时去税务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