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协议书_第1页
停战协议书_第2页
停战协议书_第3页
停战协议书_第4页
停战协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3 停战协议书 婆媳争吵停战协议书 调解单位:新华村委会 当事人:儿媳:袁庆秀 婆婆:张正芝 为构建和谐大社会和幸福小家庭,尽快实现小康家庭的美好理想,巩固与婆媳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现就吵架事宜达成一致,特签订本协议! 一、作为儿媳,要多尊敬婆婆,更不能动手打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用恶意的语言来中伤儿媳。 二、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相互配合,彼此尊重。 三、婆媳之间的发生什么事要和平处理。不能相互辱骂。 四、不管谁对谁错,吵架事件一旦发生,作儿媳的一定要先忍让,万不可针锋相对。等事后双方都心平气和了,再探讨矛盾的起因与解决方法。事后有错一方有义务主动道歉,无错一方有权利要求有错方道歉。双方认定都有错时要互相检讨。 五、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有句俗话说的好 “捎东西越捎越少,捎话越捎2 / 13 越多”。说 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 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六、上了年纪的人,感情相对脆弱,怕孤独,爱唠叨。作为儿媳,要多与婆婆多聊家常,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 七、婆婆必须视儿媳为亲生儿女。儿媳是孙子、孙女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自家人。如果婆婆把儿儿媳看成是自家人,即便婆媳之间有些生活习惯、做事方法、说话待事不一致,也完全可以理解和谅解。 八、婆婆对儿媳不应要求过高,婆婆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儿媳视为亲生儿女,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儿儿媳才会把婆婆当作生身母亲一样对待。 八、儿媳要关心婆婆的各 个方面,尤其要关心生活和健康。 九、婆婆与儿媳如若出气,不准乱砸东西。 十、此协议一式三份。婆婆一份,甲、儿媳一份,村委一份。 十一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开始实行。 儿媳: 婆婆: 3 / 13 执 笔 人: 在 证 人: 新华村委会 签定日期年 日 月 三年来,特别是最近,不少网友纷纷为这场战争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至少不再是一言堂以蔽之。而且,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韩国总 统共同发表了一个声明:双方一致赞成朝鲜半岛无核化。而曾经作为中国为之浴血战斗的北朝鲜,坚决强调有核化。如此,过去的对手中国和韩国如今共同站到北朝鲜的对立面去了。历史有时很滑稽。 在朝鲜停战协议签字五十年的日子里,我们继续聆听了许多五十年来一成不变的议论。这并不奇怪,无论“与时俱进”的口号呼喊得多么响亮,中国历来不乏“维护祖制”的孝子贤孙。不过,在他们那些多少显示出一种幼稚的激昂里,充斥的却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论据。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操纵北朝鲜南侵引起的联合国与北朝 鲜之间的战争。中国从来没有、也从不承认正式出兵,那支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不过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就是说,那是中国的某些平民“志愿”武装起来,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朝鲜人民军作战的部4 / 13 队。从法理上说,它与中国政府和中国军队毫无关系。 1951年 1 月 22 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答复联合国时就明确表示:“只要一切外国军队从朝鲜撤退的原则被接受并付诸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将负责劝说中国人民志愿部队回到本国。”当初中国政府根本不承认是中国军队的“民间志愿”队伍,如今却打出中国“国威”和“大国地位”来 了,岂不荒唐? 在朝鲜战争谈判和签订停战协议时,也丝毫没有牵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 年 5 月 16 日,就在联合国军粉碎了第五次战役的攻势,从北纬 37 度线进抵三八线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布:“我认为美国的真正敌人是克里姆林宫,而且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敌人在幕后操纵,就不能浪费美国的力量。”而美国当初的罢手也丝毫没有理会我们,是找苏联谈的。美国代表凯南与苏联代表马立克接触商谈停战谈判, 6 月 13 日斯大林下令和谈, 23 日马立克发表和谈谈话, 25 日人民日报立即欢呼:“马立克 的提议是公平而又合理的。” 29 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总统指示,你应在30 日,星期六,东京时间上午 8 时经广播电台将下述文件向朝鲜共军司令发出,同时向新闻界发布:本人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与贵军谈判下列事项因为我得知贵方可能希望举行一停战会议,以停止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及武5 / 13 装行动,并愿适当保证此停战协议的实施。” 这里有两条:其一,中国在哪儿?“国威”又在哪儿?“大国地位”难道就体现在“朝鲜共军”身上?其二,这仅仅是一个军事停战谈判,并非国家级政治谈判。无论周恩来的数次声明还是马立克的公开 与私下的洽谈,坚持的都是政治解决。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外国军队撤出朝鲜;美军撤出台湾及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重要问题的和平协商等。中国政府声明称:“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而美国坚持只谈判军事停战,不讨论政治问题。 7 月 1 日,金日成、彭德怀复电:“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将军:你在 6 月 30 日关于和平谈判的声明了。我们受权向你声明,我们同意为举行关于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和你的代表会晤”。这意味着,我们已经放弃了原来坚持的原则,全盘接受了美国的主张。尚未开谈已经妥协,连 国家的名分也不存在,毛泽东自己也说:“朝鲜谈判就是妥协。” 板门店谈判的会场上,只有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压根儿不存在与中国有关的任何标识;双方交换的谈判代表授权证书分别由金日成与李奇微签署授权,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甚至彭德怀的任何授权。乃至于在北朝鲜提名中国成为未来的政治谈判参加国时,联合国方讥讽道:“贵官不是6 / 13 屡屡主张在朝鲜的中国部队是自发志愿而来的,和中国政府没有关系吗?那么推举没有任何关系的中国为会议参加国,这简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 1953 年 8 月 28 日通过的联大第七届关于朝鲜问题政治会 议决议中,规定只有交战双方即北朝鲜和联合国参加谈判,捎带着“建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参加朝鲜政治会议,如果他愿意的话。” 朝鲜停战协议的签字过程更微妙。停战协议于 1953年 7 月 27 日上午签字,签字人为联 合国军代表哈里逊中将、北朝鲜军代表南日大将。南日签字以后,并没有理会专程从北京赶来签字、已经住在开城来凤庄的彭德怀,远道直奔平壤,当夜给 10 时金日成签字。然后再送回开城,次日上午 9 时 30 分才轮到彭德怀签字。直至今日,板门店那个谈判大厅里,除去北朝鲜和联合国的旗帜外,看不到有任何中国 的痕迹。 在整个停战谈判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联合国军从来没有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当成军队战俘,而只作为“武装平民”。而这些“志愿军”自己的国家政府始终不承认参与战争并作为其中一方时,这些战俘就成为日内瓦公约规定的“战俘所依附之国”的问题。他们或者没有“所依附之国”,或者“所依附之国”为北朝鲜。一句话,他们不是中国的战俘,因为中国政府没有承认自己介入了朝鲜战争!因此,对其自由遣散是符合国际公约规定的即使再不尊重历7 / 13 史事实的人,或者健忘到无以复加地步,也不能不承认当美军仓皇撤退、我军顺利开抵三八 线并发动第三次战役之时,联合国政治委员会向中国提出了五项原则:立即停火;一切非朝鲜军队分批撤出朝鲜;让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统一问题;由美、英、苏、中四国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和中国在联合国代表问题。鉴于中国军队已经攻到三七线附近,中国拒绝了,要求必须“联系政治问题讨论停战全部条件”。 最后达成的停战协议,没有理会中朝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达成“纯属军事性质并仅适用于在朝鲜的交战双方”的协议;没按照中方以三八线为界停火的原则,而是执行了美方要求的以实际控制线停火;没有实现中朝方“立即停火”的主张,却实现了美方先签字后停火的要求;中朝方慷慨激昂地宣布:“立即撤退一切外国军队的问题,是没有商量余地的”,结果协议按照美国的主张把这个问题交给高一级解决;最严重的问题在于战俘,延宕了两年的谈判,最大的僵局就在于遣返战俘:中朝方坚持全部遣返战俘,美方坚持自由遣返。最后的协议认可的就是自由遣返。打了 三年,换回个“一边倒”的停战协议,除去按照美国指定的战线停火之外,我们什么要求也没有实现。真不知我们的宣传中所欢呼的“伟大胜利”究竟胜在哪里?利在何方? 在漫长的朝鲜战争过程中,当“中国人民志愿军”8 / 13 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之时,泰国于 1950 年 10 月邀美国签订军事协定; 11 月 20 日印度军队乘机也雄赳赳地开进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领土,到朝鲜战争结束,印度也完全占领了这片中国土地; 1951 年 8 月 30 日菲律宾同美国签订美菲联防条约; 9 月 1 日美、澳、新签订太平洋安全条约; 9月 8 日旧金山和会通过对日 和约、日美签订美、日安全条约; 1953 年 9 月,美台签订军事协调谅解协定; 10月 1 日美韩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 1954 年 9 月美、英、法、泰、菲、澳、新西兰、巴基斯坦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 1955 年 1 月 11 日美国、巴基斯坦签订美巴防御援助协定、 5 月 15 日柬埔寨同美国签订军事援助防御协定。 这些条约明显都是针对我国的,美国势力合法地延伸到整个亚太、南亚地区。 1950 年 7 月 20 日,美国取消了所有已经核准往中国物资的特种许可证,并禁止一切出口管制物资进入中国,对中国实 行全面战略禁运。 1951 年 5 月 18 日,联合国通过了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禁运和经济封锁的决议。 10 月 27 日,巴黎禁运机构中增设了专门控制和监督对中国实行禁运的中国委员会。到 1953 年 3 月,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 45 个。 我们出兵保住金家政权的同时,却失去了西藏最肥美的 9 万平方公里领土,也失去了亚太、南亚地区的威望及影响。难道把所有周边国家推到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也算9 / 13 “国威”或“大国地位”的表现?最严重的是日本的地位改变,美国在二战及以后一段时间里的国策是:帮助中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以压制日本的重新崛起。 朝鲜一战打出来一个对日和约,反而扶助日本以遏制中国。结果是我们至今还得穷于应付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复活导致的没完没了的麻烦。 对于“抗美援朝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的莫大讽刺,就在朝鲜停战后的政治会议问题上。 众所周知自二战期间中国作为联合国发起国而且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起,中国便被世界公认为“五大国”之一了。而朝鲜战争以后,美、英、法不再承认中国的“五大国”身份与地位,更微妙的是,为了朝鲜政治问题得以解决,中国政府 1954 年 1 月 9 日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提出的由四大国柏林外长会议导向有 中国参加的 5大国政治会议以促进国际和平问题。如此,等于中国自己认可了四大国之外的第五大国地位。 2 月 18 日结束的柏林四国外长会议决议并没有认可这种第五大国的承认:“鉴于用和平方法建立一个统一与独立的朝鲜将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恢复亚洲其他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建议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美国、法国、联合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其他有武装部队参加朝鲜战争并愿意参加会10 / 13 议的国家的代表于 1954 年 4 月 26 日在日内瓦举行会议,以期对朝鲜问题取得和平解决”。 这个 决议问题之一是苏联把中国卖了,它同意放弃它原来提出的仅有“五大国”参加的主张,而把中国与其他国家一同罗列,实质上否定了“第五大国”的地位存在;问题之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这个决议,自己默认了对“第五大国”地位的否定,心甘情愿地与众多国家平等与会。而这个众多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却是由四大国决定召开的,稍有外交知识者都不可能看不出个中实质。 “屁股决定脑袋”是最省事也最实惠的,依照几十年不变的教科书信条,抄抄录录拼拼凑凑,既不用费心也没有风险。弄不好还可以得些赏赐,赚个实惠。不过,当年的好 干部焦裕禄有句名言:“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我想,别人嚼了几十年的馍,再拿到网上来嚼, 还要津津有味,不知自己是何种感受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1、 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2、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 认识战争的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讲述抗美援朝运动。 11 / 13 难点: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 1.新课导入: 2.预习学案: 1、年 10 月,以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参加抗美援朝。 2、中朝军民并肩作战,五战国侵略军赶回到“线附近。 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命主义精神,被誉为“ ”。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战斗英雄 和守纪英雄是他们中的代表。 3学习内容: 抗美援朝的目的和性质。 抗美援朝的时间及作战总体概况。 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 1 - 严守纪律的英雄邱少云的事迹。 4拓展提高: 我的疑惑? 5知识网络: 抗美援朝的背景 A、 1950 年,美入侵朝鲜,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12 / 13 入侵中国东北。 B、美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C、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等。 过程: 1950 年 10 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接着 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军赶到“三八线”附近。 结局: 1953 年 7 月美被迫在停战协 议书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胜利。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