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我的梦想 -作文站 -课件 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要问我的梦想是什么,可能你不会想到,我的梦想是当一名 “ 汽车设计师 ” 。 一说到汽车,大家可能一下子想到是烧汽油或柴油的。可我要设计的汽车,却不烧汽油或柴油,而是用太阳能和水的。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公路上的车也多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加大了,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青少年,怎能袖手旁观呢?我设计了一款汽车,具有一台电动机和一台发动机;电动机用太阳能、发动机用水,二者全自动转换。要问它怎么工作,听我慢慢道来: 这款汽车顶上有一块太阳 能电池板,太阳能经转换为电能储藏在蓄电瓶里,然后就可以由电动机转变为动能带动汽车前进。剩余的电还可以在车里看电视、听音乐、烧开水呢!车的外观还采用流线型设计,车头呈三角形尖端,使汽车行驶时空气阻力降到最小,最高时速可达 350 公里。 如果有人问我, “ 晚上没有太阳,怎么行驶呢? ” 对此,我的回答是:放心吧,汽车如果白天是露天停放的话,晚上就可以上路。因为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吸入了很多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藏在蓄电瓶里了,晚上蓄电瓶放出电能,2 / 3 驱动汽车行驶。 如果下雨或阴天,也不用担心没电;因为只要有光线,就会有 太阳能,只是说要弱点,加上蓄电瓶里的电能,完全能够满足开车需要。也不用担心太阳能电池板会被雨淋坏,因为这种太阳能板是自动防水的。 如果有人还问我, “ 假设我的车是停放在无太阳光的车库里,现在要开长途夜车,在路上没电了怎么办? ” 问得好!我设计的车有一套全自动转换系统,一当动能不足,将自动改为 “ 烧水 ” ,大家恐怕只听说过烧汽油、烧柴油、烧天然气等,没听说过烧水的呀?!对呀,没看错,我设计的汽车就可以烧水!不过我的车也不是直接烧水,我是加了一种化学物质在水箱里,它可 以把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两种气体经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后转化为动能带动汽车行驶,最后排出水,排出的水还可回收利用。所以,哪里有水,哪里就是我的天然 “ 加油站 ” ;水,是这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能源。连污水和海水也可通过车的净化装置加以利用。 我设计的这款汽车还是全自动行驶的,它采用 GPS 卫星导航系统、障碍自动避让系统,使操纵方便,甚至可以边开车边睡觉;还具有 ABS 四轮防抱死系统、通体安全气囊,增加了汽车的安全性;自动平衡系统,使汽车爬山路如履平地,这样说吧,放一杯水在车里,也不会倾倒,增加了汽车的舒适性;故 障自动检查、自动修复系统,免除了购车的后顾之忧。 3 / 3 这款汽车尾气达到了 0 排放,噪音降到 20 分贝以下;可以这么说,一颗针掉在车里,都能清晰地听见。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汽车。 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消费的剧增,温室效应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学品氢氟酸安全培训课件
- 内网安全教育培训内容课件
- 内经选读素问痹论课件
- 内燃机车原理课件
- 内河船舶机务安全培训课件
- 七年级上册1《春》作业设计(含答案)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五上 26 我的“长生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备课素材)
- 化妆品安全培训课件
- 先丰安全官培训课件
-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QA出货检验日报表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应对》3.5 消化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加润滑油安全操作规程
- 萨福双脉冲气保焊说明书DIGIPLUS课件
- 高中期中考试家长会PPT课件 (共51张PPT)
- 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
- GB/T 39634-2020宾馆节水管理规范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 紧急采购申请单
- 工程地质学:第7章 岩体结构及其稳定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