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教学案_第1页
拟行路难教学案_第2页
拟行路难教学案_第3页
拟行路难教学案_第4页
拟行路难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0 拟行路难教学案 第 3 课 拟行路难 (其四 ) 一、整体把握 1划分下列诗句的停顿 (用 “/” 线 )。 (1)泻 水 置 平 地 (2)各 自 东 西 南 北 流 (3)举 杯 断 绝 歌 路 难 (4)心 非 木 石 岂 无 感 (5)吞 声 踯 躅 不 敢 言 答案 (1)泻水 /置 /平地 (2)各自 /东西南北 /流 (3)举杯 /断绝 /歌 /路难 (4)心非 /木石 /岂 /无感 (5)吞声 /踯躅 /不敢言 2默写。 (1)泻水置平地, _。 (2)_?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 (1)各自东西南北流 (2)心非木石岂无感 二、细部探微 1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第三句写 “ 人生亦有命 ”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 “ 命 ” 有怎样的看法? 答案 泻水置于平地之上,就会依着地势的高低而流。命运也是一样的,这如同封建的士族门阀制度一样,有才能的庶2 / 10 族只能处于低位,处处受人压抑。 从诗歌本身看,似乎接受了 “ 人生亦有命 ” 的现实,其实这是反讽的笔法。 “ 安能行叹复坐愁? ”“ 心非木石岂无感? ” 这两个反问句,表现了诗人对士族门阀的压迫 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2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案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的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一、中心主旨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诗人拈出 “ 泻水流淌 ” 这一 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受压抑的痛苦,比较偏于哀怨。 二、写作特色 诗歌跌宕起伏,心理历程曲折婉转,是本诗的一大特点。 钟嵘诗品说鲍照 “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 ,此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 “ 泻水 ” 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3 / 10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诗人 “ 心非木石岂无感 ” ,理的劝慰、酒的麻醉,难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吗?当然不能。全诗的感情在这句达到高潮 。紧接着却是一个急转直下: “ 吞声踯躅不敢言。 ” 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诗的语言近似口语,明白晓畅。诗歌的情感时而压抑,时而奔放,将复杂的心理历程表现得曲折婉转。 三、文白对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 东西 南 北流 。人生亦有命,平地流水,水流方向不一而恰如人生贵贱不齐;人生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酌 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 歌路难。愁闷须自己宽解,举杯酌酒,暂时使我不得悲唱。但人心非木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石,宽解实在是太难,更何况,有时 所愁所感是难言或不敢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酌酒 (zhu) 歧路 (q) 冰塞川 (si) B鲍照 (Bo)踯躅 (zhzh)应届 (yn) c珍馐 (xi)迂讷 (n)膝盖 (x) 4 / 10 D投箸 (zh)尽管 (jn)比拟 (n) 答案 D 解析 A歧 q,塞 s; B.应 yn; c.馐 xi。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 A倾泻 劲健 寄寓 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答案 D 解析 概 慨。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 “ 艳照门 ” 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答案 c 解析 A用于夫妻之间; B.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 D.望文生义, “ 沧海横流 ” 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5 / 10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XX 年春运开始的第一天,安徽芜湖火车站就发生了因拥挤致使一名大学生死亡事件,给春运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B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XX 年 3 月 5 日开幕,康厚明、胡小燕、朱学芹三位农民工荣幸地担任了人大代表。 c在 XX 世乒赛中,中国女团以 31 战胜了新加坡队,荣获八连冠。 D贾庆林在政协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政协要力促 “ 五个和谐 ” 。 答案 c 解析 A主语不明,应在 “ 给 ” 前面加 “ 这 ” ; B.把 “ 担任 ” 改为 “ 当选 ” ; D.缺少宾语中心词,句末加 “ 建议 ” 。 二、文本阅读 阅读拟行路难 (其四 )全诗,回答 5 7 题。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拟行路难 (其四 )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 “ 酌酒 ”“ 吞声 ”“ 踯躅 ”“ 不敢 ” 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 “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 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 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6 / 10 答案 c 6对拟行路难 (其四 )解说不正确的是 (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 (其四 )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 “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 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 (其四 ),属五言体乐府诗。 答案 D 7作者用 “ 泻水 ” 四句言不当愁,到底作者有没有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 “ 知人论世 ” 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 “ 泻水 ” 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浇愁: “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 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诗人击节高歌唱起了凄怆的行路难。面对着如此不合理的现实, “ 心非木石岂无感 ” 一句陡然翻转,用反诘语气强调指出:活着的心灵不同于无知的树木、石块,怎么可能没有感慨不平!简简单单七个字,把前面诸种自宽自解、认命听命的说法一笔抹倒,让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愤之情如火山般喷射出来,其热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颤。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横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对着7 / 10 不公平的命运大 声抗辩。可是,他并未由此再进一步发泄这种感愤,却轻轻一掉,用 “ 吞声踯躅不敢言 ” 一句收结全诗,硬是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 “ 不敢言 ” 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意,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经过诗篇结尾两句这样一纵一收、一扬一抑,就把诗人内心悲愤难忍、起伏顿宕的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三、课堂延伸 8 (XX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 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 注 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 “ 二水 ” 。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2)“ 总为浮云能蔽日 ” 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8 / 10 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 凤 ” 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 凤凰台 ” 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 “ 凤去台空 ” 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又 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三山 ” 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 “ 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 ” 陆游所说的 “ 杳杳有无中 ” 正好注释 “ 半落青天外 ” 。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 “ 白鹭洲 ” ,9 / 10 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 “ 一水中分白鹭洲 ” 。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 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 慎微篇曰: “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 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 不见长安 ”暗点诗题的 “ 登 ” 字,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四、语言运用 9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 XX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为全国哀悼日。在此期间,全国 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 5 月 19 日 14 时28 分起,全国人民默哀 3 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举国为死者设立 “ 哀悼日 ” ,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不少于 200 字的短评。 答案 为无名死难者降半旗和举国哀悼这还是首次。而今面对惨重的四川震灾,五星红旗第一次为无名死难者降下,警报第一次为无名死难者响起,全国人民第一次为无名死难者共同哀悼。由此可见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对此次震灾的哀痛10 / 10 之心和感伤之意,也充分表明人性的光辉正在升起。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这是对死者的追悼,对生者的慰藉,真正体现了 “ 以人为本 ” 的普世理念。 10大学生跨入大学校门时,年龄大都超过了 18 周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在生活上应该独立、自立。有人倡导 “ 父母签协议借款给孩子上大学 ” ,等孩子工作以后挣了钱再还给父母。 XX 年 9 月 12 日山东齐鲁电视台就 “ 父母签协议借款给孩子上大学 ” 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