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_第1页
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_第2页
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_第3页
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_第4页
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 年 10 月西伯利亚研究Oct 2014第 41 卷 第 5 期SIBEIAN STUDIESVol 41 No 52014 年中俄经济合作高层智库研讨会论文选登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郭力(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院长)中图分类号: F752 751 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8 0961( 2014) 05 0028 05尽管中俄贸易额不断攀升、中俄贸易规模不 断扩大,但是两国贸易仍存在许多问题: 贸易集中 度高、贸易逆差逐步扩大、贸易投资效应小等等, 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贸易结构问题。在两国贸 易高速发展的今天,贸易结构已经严重影响了两 国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贸易研究表明,产业 内贸易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比产业间贸易更具 发展潜力。中俄之间发展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 化两国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可持续发展。根据产 品内容分类,可以将国际贸易进行如下两种分类:( 1) 产业间贸易是指一个国家进出口产品归属于 不同产业部门; ( 2 )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 或地 区) 在一段时期内,进口某种产品的同时也出口 该种产品,参加贸易的产品大多为同一种产品的 中间产品。一、产业内贸易指数衡量方法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测 算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评价指数,这类评价指数包 括: 20 世纪 70 年代先后提出的格鲁贝尔劳埃 德指数( GL) 、修正后的阿基诺指数、修正后的 GL 指数,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的巴拉萨指数 等。产业内贸易指数是用来测量一个产业的产业 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数,该指数选取的数据来源 于同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当某产业存在 这种互补性的贸易需求时,该指数就具有较好的 测量性,越在高位的分类中越能体现出该指数的 可信度。本文利用 GL 指数测定公式来计算中 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GL = 1 C J / ( C + J)式中,C 和 J 分别表示某产业或某类商品的 出口量和进口量。GL 值是在( 0,1 ) 取值范围之 间,它衡量的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 水平。GL 趋近于 0,说明产业间贸易发展水平很 低,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较高; GL 趋近于 1,说明 产业间贸易发展水平很高,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 较低。GL 指数作为当今推广使用最为广泛、最 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内贸易判定指标,它将贸易总 体划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个部分。一国 在面对广阔的国际市场时,需要快速调整自身的 生产能力,其生产能力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 及该指数的增加值来衡量。产业内贸易指数是一 个敏感性较高的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产业 内贸易水平的发展变动。二、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测度( 一) 中俄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本文在计算中俄产业内贸易时,中国对俄罗 斯的出口额用 C 表示,中国自俄罗斯的进口额用 J 表示。产品分类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 次修订标准 ( SITC ev 3 ) ( 联合国发布) ,采 用 SITC 三分位数据进行计算( 结果如表 1 所示) 。根据表 1,以 STIC3 分位计算的中俄产业内 贸易并不活跃,中俄贸易模式主要以产业间贸易 为主。 SITC0 类初级产品产 业内贸易指数与 SITC19 九大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 数 相 比 较, STIC0 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从产业内贸 易指数变动趋势来看,近年来中俄两国在制成品 方面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这与中俄两国以制 成品贸易为主的贸易 结 构 一 致。 在 制 成 品 中,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SITC5 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该指数在 20012013 年间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06 年以后 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 0 5 以上,2012 年产业内贸 易指数最高,达到 0 82。除了 SITC5 类产品,其 他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从 20012013 年间 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例如,SITC6 类产品产业内 贸易指数从 20012005 年平稳上升到 0 86 后, 呈现波动下降,2008 年为 0 44,2009 年为 0. 89, 2011 年为 0 67,2013 年为 0 64。SITC7 类产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在 2004 年以前一直保持在 0. 5 以上,2004 年以后呈现下降趋势,至 2013 年已下 降到 0 03。若将产业内贸易指数大于 0 5 视为 产业内贸易,将产业内贸易指数小于 0 5 视为产 业间贸易,则中俄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占总 贸易的比重如表 2 所示。年份STIC0STIC1STIC2STIC3STIC5STIC6STIC7STIC820010 520 010 080 120 140 260 220 1720020 720 020 060 060 140 360 480 0620030 820 010 100 060 220 410 900 0420040 750 050 070 030 260 700 550 0120050 710 090 060 040 360 860 220 0120060 760 090 050 030 570 620 090 0120070 880 270 040 040 720 490 050 0120080 970 300 050 040 780 440 060 0220090 910 170 040 020 720 890 130 0120100 990 170 040 030 710 730 060 0120110 970 160 040 030 800 670 030 0120120 980 170 040 030 820 650 030 0120130 970 160 040 030 810 630 030 01表 1 20012013 年各类产品的中俄产业内贸易指数( 二) 中俄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分析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选取数据 计算中俄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 ( 结果如表 3 所 示) :年份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 产品资本密集型 产品产业内贸易 平均水平20010 210 220 190 2120020 230 190 340 2520030 240 210 630 3620040 160 260 400 2720050 140 310 290 2520060 130 230 260 2120070 160 160 240 1920080 160 190 250 2020090 150 480 330 3220100 160 340 250 2520110 130 330 230 2320120 120 300 240 2320130 120 280 250 25表 3中俄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资料来源: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整理http: / / comtrade un org表 2中俄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比重( % )年份产业间贸易占 总贸易比重产业内贸易占 总贸易比重200193 066 94200291 198 81200378 3621 64200469 1530 85200579 4220 58200674 2125 79200787 6712 33200888 1811 82200967 9332 07201069 7430 26201174 9225 08201272 7827 22201371 2528 75资料来源: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整理http: / / comtrade un org资料来源: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计算整理http: / / comtrade un org根据表 3 结果分析,中俄两国贸易大多为产 业间贸 易,产 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维持在低 位, 20012013 年,产业内贸易平均水 平 维 持 在20% 30% ,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且 2003 年 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09 年短暂回升之后又开始 下降。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 指 数 从 2001 年 的 0. 21 下降到 2013 年的 0 12,处于不断恶化的状 态。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波动较大, 在 2009 年达到峰值 ( 0 48 ) 后最近四年开始下 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在 2002 2004 年期间处于较高水平,但 后来出现明显下 降,一直维持在 25% 左右。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进一步分析验证中俄贸 易结构发展趋势发现,中俄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 易,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 进入下降通道; 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 变化较大,近四年开始下降;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 产业内贸易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上。中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没有随着贸易额增长 而有所上升,而是进入下降通道。这说明中俄各 类产业之间非平衡发展,越来越多的两国产业之 间进行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优势互补。29西伯利亚研究2014 年第 5 期三、影响因素分析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通常分为国家层面和 产业层面。在研究两国之间产业内贸易时,应该 主要考虑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 需求偏好差异、市 场规模差异、国外直接投资、两国文化相似程度、 工业化程度差异。( 一) 需求偏好差异在分析两国的需求偏好时,通 常采用 人 均 GDP 之差来界定两国的需求偏好差异。这样的 界定是以林德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为依据的, 人们的消费需求偏好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一般 来讲,高收入水平人群消费水平较高,低收入水平 人群消费水平较低; 收入水平相似人群的消费结 构与消费习惯相似。随着全球人员、文化的融合 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消费层次相似人群 的消费理念、消费需求也在不断趋同。所以,理论 上用人均 GDP 之差界定需求偏好差异是合理的。林德尔指出,一国产品出口是建立在国内需 求基础上的,而消费需求又与人均收入水平密切 相关,所以分析两国贸易中,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 近,则其消费需求相似,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就相对 较高; 如果人均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则其消费需求 相差较远,其产业内贸易水平就相对较低。由图 1 可以看到,俄罗斯人均 GDP 高于中国 人均 GDP,其 人均收入平均高出中国人均 GDP 829 45 美元,折合人民币 5 000 多元。俄罗斯已 经进入中等高收入国家,而中国尚处于低收入国 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边界线上。人均收入差 距代表了两国消费需求的差异,林德尔指出,两国 消费需求越相似就越有可能发展贸易,其产业内 贸易水平就越高,反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可 见,如果用人均收入水平衡量消费需求是合理的 话,则中俄之消费需求相差悬殊是两国产业内贸 易程度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市场规模差异规模经济有效理论认为,产业内贸易的主要 原因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首先出现在本国市场 中,只有国内市场大量生产某种产品,才有可能具 备出口该种产品的实力。所以,国内市场容量决 定着一国的规模经济效应,市场容量大则具备规30模经济的条件,市场容量小则不具备规模经济的 条件。实际运用中,研究人员经常用 GDP 来衡量一 国的市场规模,因为理论认为,GDP 值大则市场 容量大,进而具备产生规模经济的条件; 而 GDP 值小则市场容量小,不具备产生规模经济的条件。 本文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 GDP 值来衡量两国 的市场规模。由图 2 可知,中俄两国 GDP 差距较大,而且 从图形上看到,两国的 GDP 之差呈扩大趋势。十 年间中国的 GDP 增速较快,2001 年中国的 GDP 为 12 979 5 亿 美 元,到 2011 年 已 经 增 长 到 35 478 9 亿 美 元,年 均 增 长 超 过 10% 。 俄 罗 斯 GDP 增速较慢,2001 年其 GDP 为 2 729 3 亿美 元,2011 年 GDP 上升到 4 331 9 亿美元,年均增 速不到 5% 。如果 GDP 能够代表一国市场规模的 话,那么中国市场规模远大于俄罗斯市场规模。 这意味着相对于俄罗斯,中国拥有足够大的市场 规模去充分发挥本国规模经济效应。研究认为,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成正相关 关系,但同时实践研究也表明两者的关系是不确 定的。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 是否是正相关关系呢? 如果 GDP 确实能代表一 国的规模经济效应的话,那么应该是正相关的,即 中俄两国规模经济差异越小产业内贸易水平越 高,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规模经济差异越大则产业 内贸易水平越低。中俄两国之间 GDP 相差悬殊, 2011 年中国 GDP 相当于俄罗斯 GDP 的 13 倍,可 见市场规模差异较大是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 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 国外直接投资大量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产业 内贸易的发展。众所周知,投资与贸易是相辅相 成的,相互投资促进贸易发展,同时贸易发展也带 动了相互投资,这就是所谓的贸易的投资效应与 投资的贸易效应。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中美 贸易的投资效应与中美投资的贸易效应比较明 显,而且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产业内贸易发 展起了主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在中美产业内贸 易中,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贡献率达到 59 6% 。相比之下,中俄之间相互直接投资几乎没有 对两国贸易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虽然中俄贸中俄产业内贸易结构分析易总额飞速增长,但是中俄之间的相互投资额并 没有伴随贸易增长而增长,甚至其发展变化似乎 与贸易的发展变化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可见,中 俄之间相互直接投资长期游离于中俄贸易之外,相互的直接投资总额远低于贸易总额,投资的贸 易效应微乎其微,更谈不上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 发展。下面以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为基数,分析俄 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图 1 20012011 年中俄人均 GDP 差异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图 2 20012011 年中俄 GDP 差异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图 3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比较资料来源: 中国历年统计年鉴。由图 3 可知,2010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 为 0 35 亿美元,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为 30 17 亿 美元。可见,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非常小,远低 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中美贸易中,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中美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因素; 但是中 俄贸易中,直接投资对中俄产业内贸易没有起到 任何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 额非常低下,无法产生巨大贸易效应。所以,促进31西伯利亚研究2014 年第 5 期中俄相互直接投资,使得投资与贸易相互匹配,是 促进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 文化差异产业内贸易中引入文化因素主要是依据林德 尔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林德尔认为需求偏好主 要与收入水平相关,后人在其理论基础上研究认 为,文化因素也是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一个重 要方面。两个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其消费需求 也比较相似,从而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高; 两个 文化背景相差较大的国家,其消费需求差异也大, 从而产业内贸易水平就相对较低。中俄两国文化差异很大,中国文化主要受儒 家文化的影响,崇尚“仁”“义”“礼”“智”“信”。 由于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倾向于中庸,倾向于“与 邻为善”。世界历史上,西方航海史都是一部部 血淋淋的殖民主义史,唯有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是 以与邻为善、传播中华文化为目的。俄罗斯文化 与中国文化相去甚远。由于俄罗斯历史改革和横 跨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的影响,俄罗斯人的性格 呈现出 “极端化”,主要体现在崇尚发达的欧美国 家,瞧不起发展落后的国家,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 常常表现出“高”姿态。这种心态对贸易的直接 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