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第1页
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第2页
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第3页
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第4页
历史德育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历史德育工作总结 八年级历史教学德育工作总结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知识的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等道德知识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信念。 中学历史教科书写进的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借助于历史道德形象 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做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规范,认识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如忧国忧民、报 效祖国、以死殉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舍身取义;求索攻坚、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尊师敬业、谦虚礼让;勤劳节俭、崇俭反奢;诚实正直、行己有耻,等等。除此之外,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我们在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时,还应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道德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道德文明的发展。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到的三类社会关系,是道德知识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根据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特点,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地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 。 2 / 9 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教学经常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进行着道德评价。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既有一批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 英雄,也有一撮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对爱国者和卖国贼的对比评价可以提高道德评价的水平和效果。 此外,历史教科书以醒目的方式写进的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句联,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概括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青白在人间”;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但丁的“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等等,既是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 ,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历史教学进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模仿、无数次的重复、有意识的练习以及与坏的习惯势力作斗争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历史教师要善于将历史榜样的行为规范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指导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父母、同 学、亲友的关系以及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处世做人。 八年级历史教学德育工作总结 3 / 9 刘宗华 九年级历史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教材内容的感染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我结合青少年思想活跃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心。 2教师情感的熏陶情感教学 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引起兴趣,燃起热情,激起联想,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建立最佳教学情境 等。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师生产生共鸣。 二、课外活动中的培养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更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进行如下活动: 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这是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形式。通过这个活动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4 / 9 们革命热情,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心情,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活动受到师生们的好评。 开展历史教具小制作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描绘和制作一些简单的历史教具,不仅可以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历史兴趣,培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特别是由于学生参与了 教具的制作活动,必然对所制教具产生的年代、背景、作用、意义等做深迎。 总之,在教学中,我体会到历史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源动力。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接班人,防止和平演变的最重要途径。只要我们历史教师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有利于实现历史德育功能的好方法。 历史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而在历史学科中,情感教育对历史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大的 作用。本文拟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5 / 9 谈几点 看法,以求教于广大同仁。 情感教学,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强调“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贯彻。情感是人对现实和个体要素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客观现实符合个体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热爱、欢乐等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忧伤、痛苦、厌恶、愤怒等情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它是人类心理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一个人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社会学角度看,情感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特定 的文化背景长期作用下的产物。所以说情感教育不仅是人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明显由“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向“以人为中心”的教学方向转变,我们国家强调教师要“教书育人”,实际上也正体现了这种改革的精神,“育人”才是根本,而“教书”只是育人的一部分。如果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教育,学生就缺乏积极的情感与良好的情感品质,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且不利于学生心 理健康与人格的完善,这显然不符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素质和知识水平,动用丰富多彩的书本知识,饱满充沛的教学热情,6 / 9 抑扬顾挫的教学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来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以激发学生永不熄灭的创新欲望,达到“以情育人”、“以情启智”的目的,全面健康的促进学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历史创新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初步具有运用其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过程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 本规律的能 力。 尽管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积极颂扬唯心主义史学观,但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的,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最本质的规律。这些基本内容在中学历史教材中得以体现,而且贯穿教学的始终。但是要使学生懂得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原理,只依靠书本提供的素材和空洞的大道理,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设置“情境”,引入“情境”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具有丰富、具体、生动、正确的想象力。”利用有关插图,材料设置插图情境,以直观清晰的形象 促进学生感知、理解、记忆抽象的概念,使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减少学生掌握抽象历史概念的困难。另外还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把学生引入情境。语言是传递思维的载体,学生感知历史知识的过程也就是在头脑中勾画历史表象的过程。显然课本上的资7 / 9 料信息不够充分,使早已消失的历史画面很难再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才能使学生 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使学生充分把握和理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正如列宁所言:“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第二、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自我教育能力。 爱国主义是中学历史德育因素中思想教育的中心和主题。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好和最生动的教材,知之深才能爱之切,使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祖国的历史,才能产生无比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我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优良的历史传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教材。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神态、动作及形象化的语言,用真情实感喜怒哀乐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 正确的历史感,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 的兴趣。 第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中学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它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各种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是历史教学义不容辞8 / 9 的责任和核心任务。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努力提出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疑问,来牵动学生的思路,有的要学生回答,也有时提出设问,还有的却是存疑,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学贵质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正是 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启蒙,实际上是情感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在讲完“楚汉战争”后,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提出问题,“为什么具有强大实力的项羽却败于实力薄弱的刘邦 ?”引导学生看书、思考对两位历史人 物性格的剖析,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谦虚谨慎、善于用人、艰苦创业、严于律己等品质的人,才能使其事业成功;相反,刚愎自用、居功自傲、缺乏理智的人事 业必然失败。从历史的借鉴和启迪中发展自我教育意识。 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历史教学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 审美功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寓教育于审美愉悦之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当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场面,血雨腥风的历史事件,多姿多彩的手工业品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的素材。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法,不仅本身体现了美的意蕴,而且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更有9 / 9 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讲“广州起义”时,教师以深情并茂的语调向学生讲述“刑场上的婚礼”的动人场面。国民党反动派屠杀革命烈士周文雍、刘铁军这对革命情侣。繁忙的革命工作使他们顾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