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艺术批评钩沉的论文 摘要: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的关系非常密切从艺术史的发展情况看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不断自我批评的过程;艺术品完成后不但要接受受众的批评还要面对历史的批评可以说是批评造就了艺术的风格面貌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也是在艺术批评的环境下逐步成熟起来的艺术品评的批评方式曾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艺术品的面貌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批评文化形式该文作者试从品评现象、品评的思想背景、品评的操作方法、品评活动的盛衰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同人商榷 关键词:艺术品评艺术批评非物质性批评形而上批评 艺术批评活动围绕艺术作品展开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延伸形式客观地说艺术品的生命力取决于复杂的艺术批评活动艺术批评的水平和形式与艺术品面貌的形成也有直接关系艺术批评或多或少具有艺术再创造的性质作为具有五千多年连续文明的文化大国中国的艺术批评具有独特的审美眼光尽管朝代更替频繁艺术批评的内在意志却保持着一条恒常连续、不断自我完善的变化规律最终产生了颇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德国美学家黑格尔说艺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以此理推之中国传统艺术风格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心理素质(集体理念)的艺术家创造出来的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中国艺术呈现开放、包容和吸收外来艺术风格的态势由于历史悠久我国艺术批评的方法和标准呈现多元化的现象在这些多元化的艺术批评系统中曾经存在一种特色鲜明的艺术批评形式品评 一、艺术品评内容的宽泛性和模糊性现象分析 从字面意思看“品评”包含品味、评论的意思如果把品评行为进行形象化联想就可以在脑海里勾画出一幅优雅的画面:古代褒衣博带的文人士大夫一边悠闲地欣赏艺术作品一边对艺术品和艺术创作者进行点评如果集中几名志同道合的名流再选择一个同样优雅逸致的自然环境开展这种活动那么可以判断这种品评活动不但内容和水准是较高的而且这种行为本身是富有艺术性的这种艺术批评行为高度符合中国文人雅士的个性特点品评活动可以充分体现文人的生活态度在魏晋时期成为风行一时的学术行为当然这种批评方法也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从当时艺术品评的内容来看艺术品评的范围远远超越了艺术品本身不仅涉及艺术家的创作行为、艺术技巧还包括艺术家的性格、生活态度等内容甚至批评者的态度也在品评范围之内品评的形式不拘一格其目标可能是不固定的、模糊的评论范围和主题可能也不太清晰如唐朝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对境界最高(第一品)的诗的描述是:“一、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这种基于个人感受的艺术批评从内容到主题都是相当模糊的据史籍记载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曾和另一位画家钱选讨论艺术创作中的“士气”钱选的解释是:“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艺术创作中的“士气”具有丰富的内涵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难以用一句话解释清楚所以钱选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而是描述了“士气”的几个特征用现代话来说“士气”应该具有无求于世、不在乎世态炎凉的特征同时“士气”不是刻意追求就能获得的清代画家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也进行过比较宽泛的品评:“米之颠、倪之迂、黄之痴此画家之真性情也凡人多熟一分事故即多生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一分高雅”又说:“故颠而迂且痴者其性情于画最近利名心急者其画必不工虽工必不能雅也”以上品评的范围已远超艺术创作的技术层面品评目标也比较模糊模糊的最大的好处是赋予批评者极大的思想和言论自由批评者可以自由地进行艺术再创作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自由的弊端是易流于主观随意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会导致因人施评的现象高人逸士的作品永远是好的工匠的作品永远是庸俗的由作品到人格的批评方式已经成为传统艺术批评的典型形式 二、艺术品评的传统思想背景分析 从现有的古代文献看如古画品录诗品等有关品评的书籍大多具有上、中、下和左、中、右的结构关系根据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可以梳理出这样一条艺术品评的演进过程:首先人们必须把复杂的问题条理化如为了便于管理我国古代的统治者把天下分为九州使人们在头脑中形成“井”字状的图形“井”字笔画划分出的九个格子代表不同的方位同时这种图形天生具有上、中、下和左、中、右的形式与意味几乎是理所当然地对应着人间的尊卑次序虽然无法推断这种归纳分类方法的源头但是就结果来看这种分类的原理已经成功地运用在我国古代的诸领域的分类中尤其是用“九”作为分割模数更显得意义非凡如南朝梁时庾肩吾的书品中有“大等而三小例而九”的等第分法笔者认为从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开始九州、井田制这类地理分割技术所采用的“井”字结构的管理模式由地理分割意义转移到与人有关的意识形态方面最终渗透到了人品、书法、绘画、围棋、音乐等诸多文化艺术领域并且产生了颇为复杂的相互渗透、影响的效应如书法学习中盛极一时的“九宫格”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米字格”这种简明的格子除了具有规范字形的意义外其实还具有很值得注意的文化意义艺术品评活动盛行于魏晋时期从历史资料来看这种艺术批评形式与九品中正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九品中正制是把人才分为上、中、下三个品级每个品级再细分为三等本意是为朝廷选拔任用贤能提供参考除九品中正制外类似的分类形式还可以在其他历史资料中找到如东汉班固所著汉书中的古今人表就从上到下把尧、舜、孔子、颜渊、桀、纣等历史著名人物分成了九等艺术品评活动是否也曾为统治阶级挑选优秀艺术品提供参考还有待考证艺术品评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南朝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之后姚最著有续画品录唐朝李嗣真著有书后品延用“品评”著书立说甚至在今天还有艺术批评家按照这种体例著述文品琴品玉品等古代的艺术品评出现专著并且有继承者可见当时这种批评风气背后隐藏着一个强大的艺术思想背景艺术品评活动的核心是“人品”而不是艺术品这种批评形式在中国兴盛是有历史原因的鲁迅曾说“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这说明我国人民对于“名声”这种身外之物的看重由来已久在我国传统意识中家财万贯远抵不上流芳百世这也为日后名士左右艺术批评与创作活动埋下了伏笔事实上中国艺术史的后期就是一部文人给自己书写的艺术史 三、传统艺术品评的操作方法研究 传统艺术品评可以针对不同的批评对象使用相同的操作形式因此评论的内容和境界往往可以跨类相通艺术境界也可以互相借用如“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苏轼语)“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语)此类品评言论比比皆是下面通过比较围棋“九品”和古画品录的内容作进一步分析传统四艺的排列顺序一般认为是“琴、棋、书、画”大致可以看出这正是从心灵、思想到手、眼的顺序“九品”用来形容围棋手所达到的技术水平和思想境界北宋张拟所著棋经品格篇中的“九品”为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其中代表围棋最高境界的是第一品“入神”该篇对“入神”的描述是:“一曰入神神游局内妙而不可知故曰入神”这算“上上”又说“故于棋有自然而然者有用智而致其然者自然而然今未之见也苟有能用智而穷其妙者亦可谓之善弈者矣”古画品录中关于画品的记载:“第一品陆探微事五代宋明帝吴人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以称赞但价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曹不兴五代吴时事孙权吴兴人不兴之迹殆莫复传唯秘阁之内一龙而已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卫协五代晋时古画之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迨为兼善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陵跨群雄旷代绝笔张墨、荀勖五代晋时风范气候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对照两者对最高水平(一品)的记录可知艺术水平的极致高度是超越物质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几乎无法言传再以人们对王羲之的书法品评为例“飘如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这些赞美之词结合他“东床快婿”等逸事有助于今人较完整地理解当时艺术品评的状态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创作的时间正处在艺术品评的全盛时期除作品本身技法完美之外还必须考虑到王羲之超凡脱俗的潇洒人格魅力人格和作品风格的自然天成、合二为一才是该作品受此殊荣的潜在因素除此之外如果脱离“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优美创作环境;脱离“一觞一咏”饮酒后的自然放松状态;脱离“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生无奈感喟兰亭序的审美批评也是不完整的另外相对于其他同类书法作品而言兰亭序体现出的整体艺术精神更加吻合中国讲求自然、优雅、内心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物我两忘”“得鱼忘筌”是当时艺术品评的最高标准在物质与非物质的品评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艺术品就达到完美的境界了这样即便是兰亭序中的多处笔误增、删、涂改的痕迹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并和其他内容一起构成品评的对象于是从古代艺术品评的尺度看古人往往认为圣人的涂改也算是高雅的;相反人品低劣者的艺术创作是难登大雅之堂的如蔡京曾经是书法“宋四家”之一后来因为品行不端被蔡襄取而代之;元代画家赵孟頫的声名也直接受到他“贰臣”身份的负面影响“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可谓传统艺术品评操作方式的历史性概括 四、传统品评的繁盛与衰落 传统艺术品评不但形式独特、特点鲜明而且其最有意义的方面是不同的品评对象通过品评活动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具有模糊性和通用性的传统艺术批评特色这个传统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品评范围扩大的趋势如明代晚期出现的文人画“南北宗论”就是艺术品评突破品评自身模式的例子明代文人画家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将历史上的众多画家分成南宗和北宗两派这种分类方法几乎无视画家的身份、地域、风格甚至技法的限制直接进入非物质的自由境地文人画“南北宗论”看似借用了佛教中的“南北宗”但实际上这种分类方法是建立在传统品评方法基础上的“新型”品评方法使用的批评标准与传统品评标准也基本相同即以人的品评为核心只不过这种品评方法在理论上带有一定的偏见倾向在这种批评系统中风格区别巨大的画家也可以被分到同一类里品评的标准成为非物质层面的“心学”“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便倦”苏轼从诗人的角度给出了艺术品评文人画意境的标准相对于古画品录中对张墨等两位画家的评价“风范气候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这无疑是品评历史的进步“般若如清凉池四面皆可入用人之谓也;般若如大火聚四面皆不可入行法之谓也”晚明文人画家董其昌借用佛教用语描述艺术家的艺术境界在主观性的批评标准上更进一步使艺术创作活动直接脱离技艺、形似等外在内容变成完全内在的“任性”行为了尽管“南北宗论”的分类方法不免有悖事实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种脱离物质层面的理论确实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是传统品评方法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后人往往将国画的衰落归咎于某些理论家的错误引导事实上“南北宗论”受到当时文人的热捧并影响了之后的数百年的艺术史这绝不是某一个批评家的个人行为可以做到的这是艺术品评发展历史的必然是传统品评之花盛开后结出的果实仔细分析传统品评发展现象会发现一条从客观的物质性到主观的非物质性的发展趋势:天下九州和井田制的分割是基于现实的操作方法人品、书画、围棋的“九品”是基于现实的带有抽象色彩的理想评论、鉴定的行为作为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注重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精神相得益彰他认为陆探微是形神完备的代表人物同居一品的其他画家都略逊色于陆值得注意的是彪炳史册的顾恺之在此书中仅位列第三品谢赫给出的理由是:“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顾恺之在当时的影响已经很大了但在谢赫眼中他的技法还未臻完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谢赫所处时代的艺术品评还是依据客观标准的这一时期可算是艺术品评的萌芽期唐人张怀瓘书断中提出的“神、妙、能”三品标志着品评学说有了进一步发展;李嗣真设“逸品”甚至在书后品中把“逸品”置于其他“九品”之上更体现了品评思想形而上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可谓艺术品评的开花期晚明“南北宗论”形成后艺术品评更是发展成了几乎脱离现实和历史依据的主观批评理论这一时期可谓艺术品评的结果期这是一段从客观到主观的发展史品评的意识形态化直接使之后的艺术创作走向脱离现实的理想化和形而上化在我国这种形而上艺术理论的根基非常深厚据南北朝时期钟嵘的品评著作诗品记载当时的缙绅士大夫创作、谈论诗歌时“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并起准的无依”因此钟嵘仿照过去“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形式写成这部品评诗人的著作目的是想纠正当时诗坛品评标准混乱的局面物极必反如果品评方式脱离现实的程度过于严重就会走进曲高和寡的死胡同也会导致判断和理解上的虚无艺术批评的自由造就了脱离艺术技艺的专业性标准艺术创作进入无标准参考的“虚无”历史时期这是一条危险的发展之路脱离实际的艺术创作同时会脱离大众一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改变这种艺术就会衰落因此传统品评发展到极端往往会产生鲁迅先生所厌恶的“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的缺乏生机的艺术品在当代艺术交互融合、生活节奏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往往没有时间和耐心优雅地品评当代的艺术品耗时而不惜工本的艺术品也受到“微时代”新鲜、灵巧、短时效的微信、微课等新事物的冲击传统品评式的批评方法自然也进入休眠期了 结语 事物的发展都具有萌芽、发展、形成、衰亡的过程传统的艺术品评曾经积极地影响了中国艺术创作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经典作品尽管明清时期产生了脱离现实的品评情况但是明清艺术只是近两千年的艺术品评历史的一小部分瑕不掩瑜在进入快节奏现代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防火安全培训课件
- 妊娠期高血压培训试题(含答案)
- 医疗安全与质量控制、病历书写及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员工规章制度培训试题(附答案)
- 基础管理工具测试题(附答案)
- 电工岗位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 李白课件教学课件
- 静脉治疗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李清照的词两首课件
- 评审工程组织方案(3篇)
- 2025年中国物流集团国际物流事业部招聘面试经验及模拟题集
- 乡镇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航空业面试者必看航空公司招聘笔试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网络知识竞赛100题题库(含答案)
- 2025秋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 2025四川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中望CAD机械版使用手册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9月28日安徽省地市级遴选笔试真题及解析
- 腰椎穿刺术3PPT优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