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立校.ppt_第1页
创新立校.ppt_第2页
创新立校.ppt_第3页
创新立校.ppt_第4页
创新立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创新立校成就斐然,报告提纲,二、三地联庆科教盛事,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基本覆盖学校所有理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7个博士点100个硕士点135个MBA、MPA、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点,现有东、西、南、北四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建有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和材料科学、超级运算等5个公共实验中心图书馆藏书214万册,西区图书馆,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理化科学实验中心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工程科学实验中心的纳米压痕仪,科大博士生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的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二,在历年的高考招生中,科大录取本科新生成绩一直居全国高校前三名,是全国优秀中学生竞相报考的大学,1983年,我国首批18名博士中,7人毕业于科大,1999年以来,23名博士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比例居全国高校第二,2005年11月,在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青春报国,2003年,获准筹建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1984年,国家首批大科学工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落户科大。2004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2005年,承担“十一五”国家大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另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3个、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20个,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四大科学计划(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中,我校作为全部4个计划的主要参与单位,共有6个重大项目获得立项,立项数和经费均居全国高校第一。,2003年以来,连续四年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入选成果数全国高校第一,超过其他高校的总和。,数量型增长,科研论文产出,质量型增长,单位:项,单位:万元,40%的本科生到研究所参与科研实践,报告提纲,一、创新立校成就斐然,二、三地联庆科教盛事,2007年3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为我校五十周年校庆确定主题,并欣然题词。,校庆主题揭幕,亲情校庆、文化校庆加强与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凝练科大精神理念,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术校庆、发展校庆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彰显科大精英教育品牌合作校庆、开放校庆推进与国内外科教界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吸纳社会办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十周年校庆主题与定位,校庆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术盛宴预计全年举办20多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8项重大、重点活动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建校五十周年庆祝文艺晚会创新型城市与研究型大学论坛省市政府欢迎招待酒会中国科大特种邮票首发式“中国科大星”命名仪式,欢聚同贺预计将有数千名校友返校,与在校师生共同庆贺,华诞纪念预计全年举办约15个纪念、庆祝活动,以中科院名义召开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周年纪念会,组织海外校友同步举办联谊活动促进与国际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中科院专门成立校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科技产业收益中捐资1亿元人民币,设立“中科院科大教育基金”,用于助学项目及奖学奖教金。,安徽省市领导对五十周年校庆给予极大关注和支持,三位主要省领导出任校庆顾问。王金山省长亲笔批示: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合肥市将全力做好宣传、环境整治、来宾接待等工作。,总装备部、国家邮政局、航天科工集团等热情支持,以各种方式支持学校筹备五十周年校庆。,国际小行星中心于今年4月发布公告,宣布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中国科大星”,这是我国唯一在50周年校庆获得小行星命名的高校(其他四所高校均为百年校庆)。,2007年6月,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了我校关爱学生,为之创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举措,并充分肯定与赞扬了我校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将与学校合作,拍摄校庆专题片,制作专题节目;联想公司向学校提供奥运火炬手名额。,近百位著名科学家、重要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担任校庆顾问,部分企业和基金会积极捐资,支持学校发展,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29人省部级以上领导43人知名企业家21人,近万名师生参与科大精神理念大讨论,总结科大精神与办学经验校友拍摄校庆宣传片,从科大人的角度看科大1400多名志愿者参与校友问候行动,联络近2万名校友校友文库系列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图书重点出版计划,正在组稿中,三地联庆科教盛事,近期收到的部分校友捐赠,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是中国留学生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基金会。基金会从最初的865美元资产发展到今天的百万美元,创造了中国大学校友最高的捐赠比例。,三地联庆科教盛事,三地联庆科教盛事,加强文化建设,凝心聚力,编撰学校简史校史人物访谈校史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