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二、学生自学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颗:小而圆的东西。闲:无事可做;空闲。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犹:还。饿:肚子里没有食物。死:没有了生命。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四、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五、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天( ) 拉( ) 一颗( )夫( ) 粒( ) 一棵( )3、背诵古诗(1)自己练习背诵(2)指名背诵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七、布置作业1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1 悯农(二)李绅难字:颗 闲 饿 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3、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2、提问: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施肥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乃至饿死不能生存下去。)(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3、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三、朗读古诗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四、练习巩固完成书中的第4题。五、总结六、布置作业1、检查第4题,进行自评。2、把悯农二首背给家人听。2 蚕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封建社会的痛恨。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二、学习新课(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蚕 妇 昨 归 泪 遍 满 者 养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蚕妇:养蚕的妇女。归:回来。满:全,整个。遍:全。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四)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三、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泪: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基本一样。满:左窄右宽, 左右高低一样。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蚕、妇、昨、遍、养”让学生自己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2、抄写下面词语。蚕妇 养蚕 昨日 归来 遍身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2 蚕妇(张俞)难字: 昨 蚕 妇 满 养 归 茫 着3 夜宿山寺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三、学习新课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宿 寺 危 摘 辰 敢 恐 惊(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宿:住宿。寺:庙。危:高。辰:天上的星星。恐:害怕。惊:惊动。语:说话。百尺:泛指很高很高。天上人:天上的神仙。(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6)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5、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三、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摘:左窄右宽, 同字框里是“古” 。敢:左右宽窄, 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寺:第三笔横要长一些。惊:左窄右宽。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宿、危、辰”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应注意的问题。2、填写诗句( )( )高百尺,手可( )( )( )。( )( )高声语,( )( )天上人。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 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附:板书设计:3 夜宿山寺 (李白)难字: 宿 危 摘 辰 敢4 梅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2、学生进行自学。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墙 :第五笔是 “竖”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数:几凌:冒着,顶着。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遥:远。为:因为。(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4、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三)练习巩固1、看拼音填空ln ( )寒 yo ( )远 ( )巧 ( )动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每( )( ) ( )( )3、背诵古诗(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4 梅花(王安石)难字: 墙 遥 寒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 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 这句看出来。)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三、欣赏古诗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四、实践尝试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五、总结六、布置作业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5 江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径:小路。踪:脚印,踪迹。孤:孤独,孤单。舟:小船。翁:指老头。寒:寒冷。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三、练习巩固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径:左窄右宽。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2、填写诗句千山( )( )( ),万径( )( )( )。( )( )蓑笠翁,(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附:板书设计:5 江雪(柳宗元)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翁:部首是(“羽”字底)。孤:右边是“瓜”不是“爪”。径:与“经”字的区分。钓:与“钩”字的区分。附送:2019-2020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2.认识“耀、庄、稼、射”这4个生字。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4.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 指导学生学会难字:初、茫、塔、厚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全班齐读课题。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 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3)看投影,读词语:初冬田野庄稼耀眼 光芒柿子模糊白茫茫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4)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厚:先写“厂”字头,再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日”不是“白”字,最下面是“子”。要写紧凑。塔: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草字头”与一个“合”,注意与“答”的区分。茫、芒:这两字的相同点是:两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读音相同;不同点:“茫”比“芒”多一个三点水旁。注意“亡”字的笔顺:点,横,竖折。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淡: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火”字在一起,“淡”的反义词是“浓”。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 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2. 同桌之间进行互查。3. 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4. 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四、练习: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22 初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学难点:知道初冬季节的一些景物特点,理解课文中太阳、田野和树林在雾中、雾后有什么不同。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巧妙的引出课题。 2.教师板书课题 初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生字词:初冬田野庄稼耀眼 光芒柿子模糊白茫茫3.配上音乐,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做到: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评价老师朗读情况三、细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一)第一自然段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3)看电脑演示,进行品读。(二)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2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词句。1)隔着我们和田野、树林间的这层纱,指的是什么?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这两句话中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4指导朗读,看电脑演示,试着把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三)第三自然段:1师生分别读一遍,然后比较读的情况。 2指名谈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词语。3看电脑演示,体会:发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读。(四)小结: 1课中练习:让学生口头练习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了。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淡淡的光。进行评价: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 望不见 )了。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 看不清 )了。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 发出 )淡淡的光。2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在理解词句时,运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读书读报时遇到读不懂得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做这些事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读懂了。(五)第四、第五自然段:1观察下雾时和雾散后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2自己读四、五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雾散后,太阳( )光芒来。2)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 )了。3)雾散后,近处的田野、树林也( )了。3:电脑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习朗读。(六)第六到第八自然段:1小组自学。要求:1)一个同学朗读。2)其他人结合一段内容谈体会。3)同学间相互补充。2汇报学习成果3看录像体会初冬景色的特点。四、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2师生共同介绍有关初冬景色的资料3总结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在学习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领略了初冬的景色,收获真不少!五、布置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自己配乐朗读全文。 2从课外书中找一找,读一读描写各个季节的景色的文章。板书设计:22 初冬下雾时 雾散后望不见 望得见看不清 看得清发出射出23 看雪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 商 堆 仗 银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置。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 商 堆 仗 银 讲 毯 景 洁 店 省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2)看投影,读词语: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商:先写点 、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四、练习: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提出不懂的问题。板书设计:23 看雪湾 商 堆 仗 银 讲 毯 景 洁 店 省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1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1.挂图。2.北京美景录像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生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二、学习课文。1小声读课文。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第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三、逐段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2)齐读这一自然段。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这两个自然段为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4)练习朗读。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学习方法: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C教师适当范读。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 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3学习第九自然段。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在小组内谈一谈。3)参加班级展示4)教师指导朗读: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五、教师总结: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六、布置作业:1与同学交流台湾的有关资料。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4 北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初步读通课文。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5记准字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央 瓦 阔 雄 油 阴 交 川 迹 优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央:最后一笔是“捺”。瓦:笔顺是 ,一共四笔。碑:右边的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