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再见了,亲人 2教案 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1 背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勾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2 教材特点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2 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3 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4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 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四、教学准备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五、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了解背景及课文主要内容。2 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给课文分段。3 学会生字,初步理解新词的意思。(二) 教学过程(1) 读课题,“亲人”指什么人?课文中的“亲人”是谁谁的称呼?这样称呼说明什么?(2) 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感情如同亲人一般呢?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见“背景知识”)2了解课文内容。默读全文后,想一想课文描写了怎样一个场景,并完成填空。课文主要写( )战士在离开( )时,与( )、( )、( )这代表的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3 给课文分段。(1) 课文分哪几方面来描写惜别的情景。根据交流,板书: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志愿军战士留恋朝鲜亲人不忍离别。(2) 我们可以把课文按这两部分分为两段。那么,每一部分,作者具体安排了哪些材料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后归纳,教师板书要点。4 检查字词自学情况。(1) 出示多音字,读准字音,分别组词。血xu 血泊 看kn 看守 供gng 供应 xi 血淋淋 kn 看见 gng 招供(2) 注意“噩”的笔顺,在本子上写一写。(3)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阻击 噩耗 惟一 雪中炭(4)辨析“战争 战役 战斗” 在三个圈中 ,分别填上合适的词。( ) ( )( ) 选词填空: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在解放隆化的()中,董存瑞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辽沈、平津、淮海三大()的胜利,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5 完成课堂作业本1、7两题。第2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第一段,了解三个材料联系的方式。2 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感受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3 知道反问句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惟一、同归于尽、雪中送炭”等词语的意思。(二) 教学过程1 研读第1自然段。 这一段写谁来送别? 课文中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意不忍离别? 从哪些事看出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2)讨论以下思考题,再深入理解。“比山还高比海学深”的情谊说明什么?把这句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后,比较着读一读,课文用反问的形式结束这一段,好在哪儿?“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课文中“雪”和“炭”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呀?”“惟一”是什么意思 ?大娘为什么宁愿舍去惟一的亲人也要救战士?(3)小结,指导朗读。 自由读一读,看看第1自然段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与后两个自然段一样吗?讨论后归纳:文章按“劝慰回忆抒情”的顺序写。 分别指名读这3部分,个别与集体穿插朗读。 我们可以按照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在阅读前,给自己提出相似的思考题,带着问题读课文。2 学生分4人小组,共同学习第2或3自然段。3 全班交流自学情况,同时,能把未尾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体会感情。4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1) 学生自由组合,配合朗读其中1个自然段。(2) 每一合组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3)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5 完成课堂作业本2、3、4题。第3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第二段,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一朝鲜人民依依惜别之情。2 总结全文,读写结合,练习写再见了,。(二) 教学过程1 学习第二段。(1) 第一段中写到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谁?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再一次概括落大意。)(2) 自由读读第二段,这3个自然段的内容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讨论,归纳:列车启动挥手告别边速加快再看一眼列车离远心心相连表达了惜别之情(3) 为了表出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比较读,评价,齐读。2 配乐朗读全文并总结。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为什么会结下这般深厚的友情呢?(这种友情是鲜血凝成的。)3 读写结合(1) 回顾文章第一段的写作结构和第二段感情递增的材料安排,(2) 激发写作动机,回忆内心深处对某一人、某一物(包括动物)、某一景、某一事的深情厚谊。(3) 交流题材,拟好提纲。(4) 练笔再见了,。教师也可提供部分题材,如:“再见了,爷爷,”“再见了,二十世纪”“再见了,我的小龟”“再见了,我的 启蒙老师”4 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5、6题。56 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再见了,亲人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2指名学生描述。3师小结: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展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指名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八年来,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分别之际,他们无限深情地喊着(师指课题,生齐读)再见了,亲人!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耗”(ho)等生字读音。(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4速读课文。(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2江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3小结: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可是他们却希望(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五、布置作业。1背诵46段,熟读13段。2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二、精读品味,体现真情。(一)教学第一自然段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并细细体会体会。2反馈交流(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齐读,读了这一句话,你有什么要问的吗?引导学生提出“什么事能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总结: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2)出示句子: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学生如果讲到其他句子,教师随机教学。)(二)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1总结学法:放声读,划句子。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小黑板出示)2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3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3)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感情朗读13段)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可以采用第二人称来讲。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4填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工线上活动创意方案策划(3篇)
- 水喷砂施工方案(3篇)
- 阜阳团建活动策划方案模板(3篇)
- 铜仁支座砂浆施工方案(3篇)
- 战略解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气考试题库及答案合集
- 心理咨询考点题目及答案
- 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爱情
- 小学消防测试题目及答案
- 工业厂房设备维修保养合同
- 2025年新版期权知识考试题库带答案
- 《机械制图(多学时)》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2022年小型发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内容清晰)
- 钢结构模块化安装施工方案
- KNS机器参数,干货
- 第十九章颅内和椎管内肿瘤
- 网吧员工消防安全培训记录表
- 企业标准体系课件
- 《特种设备目录》(2022年第114号)
- 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