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把握教育的温度_第1页
教育随笔:把握教育的温度_第2页
教育随笔:把握教育的温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 教育随笔:把握教育的温度 教育随笔:把握教育的温度 曼卿老师教师伦理及其实践体现专题,对于我们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曼卿老师用一个个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教育相关理论,她对幼教理念的准确把握,对幼儿教师自我心理调节的一些见解,让人受益匪浅。 一、教育工作中,提倡和风细雨,摒弃狂风暴雨。 在我们的工作中,教师常常扮演着法官的角色,在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时,我常用的方法是 批评教育。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但是教育效果却不佳。朱良才老师用自 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和风细雨润花朵要比雷霆万钧的洗涤有分量的多。在处理问题时,我们为什么不用 “ 南风 ” 法则呢?“ 对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关爱,尽量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成长环境,清风徐来、春风化雨,才会使学生由被动抵抗转变为主动配合,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顺利解决问题。 ” 二、用智慧善待孩子,别让软刀子伤害了幼小的心。 不知何时起,我们的教育也仿佛变得简洁起来。有时对一些孩子的认识,也像所谓的判断题一样,非错即对,极其简单化。还记得我曾用这样的语言表扬一位幼儿 “ 小女孩天2 / 3 天入园都哭,遇到一点挫折都会哭 ,突然有一天早上来园时她没哭,面对她的进步,我本来是要表扬她的,却从嘴里说出了这样的话: “ 你今天早上怎么没哭? ” 现在想来,自己都觉得自己很吝啬,连一句表扬的话都舍不得,因为在心里对孩子扣上了 “ 爱哭 ” 的帽子。 做智慧型的老师,用孩子的心去看待孩子,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关注,教师的语言可以是软刀子,也可以是兴奋剂,关键在于我们表达的是否智慧。 三、别用一把尺去衡量每一个孩子。 我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活得累,从步入幼儿园那天起,就开始有比较,有竞争。 孩子的压力来自与家长也来自于老师。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老师有学生成绩的顾虑。家长和老师都急于求成,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都用自己的目标来要求孩子,不知道这个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高不可及。不考虑孩子对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否有兴趣。有时候正是这个预设的目标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和自信心。 我想的了三字经中的句子 “ 人之初,性本善 ” ,我不知道这个 “ 善 ” 字能不能当 “ 能干 ” 来理解,但是我是这样认为的。孩子因为无知,才那么善于探索、善于想象。他们爱动手,因此会制造一些麻烦;他们爱动脑,因此会有无数个为什么,一个简单的东 西,也能玩半天,因为脑子里对此物有无数的幻想。可是,等长大后,这些特点全都没有了,3 / 3 以为害怕弄错了,跟所谓的 “ 标准 ” 不一致了。 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教育孩子时,总要事先预设一个正确答案呢?这个正确答案牵制我们老师,要把学生朝这里拉,而忽略了因材施教;这个正确答案束缚了孩子,害怕走丢了,犯了错误,因此只等着老师告诉正确答案,从而失去了创造性。我们的教育就成了这样的模式:所有的孩子步调一致,方向相同,向同一目标迈进。 教育的态度不应该发烧,应该是有激情的理性,是一个灵魂对一个灵魂的态度。把握好教育的温度 ,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